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基于真实职场事件改编,人物姓名均为化名,旨在探讨现代职场中的员工权益与企业管理问题。
"张明!你必须马上回来!孙总的方案出大问题了!"
"我已经离职了,找别人吧。"
"别人?!"
刘建华的声音几乎是咆哮,"整个项目部没人能改这个方案!你知道孙总要撤资吗?!"
"那跟我有什么关系?"
张明的声音冷得像冰,"上个月扣我3万项目奖金的时候,你怎么不说需要我?"
"张明!你不能这样!公司栽培你十年——"
嘟嘟嘟——
电话挂断了。
刘建华瘫坐在椅子上,手机掉在地上。
完了,彻底完了。
01
周五晚上11点,偌大的办公楼里只有27层还亮着几盏灯。
张明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看了看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
连续三周了,每天都是这个点才能离开。
他端起桌上已经凉透的咖啡,苦涩的液体混合着胃药的味道在口腔里弥漫。
三个项目同时进行,孙总的AI智能推荐系统升级、某银行的风控模型优化、新能源公司的数据分析平台。
每一个都是千万级别的合同,每一个都不能出错。
而这些,全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
"张哥,你还不走啊?"小王从茶水间走过来,手里拿着保温杯。
"你怎么还在?"张明抬起头,小王是他的助理,25岁,刚毕业两年。
"陪您啊,万一您需要什么资料。"小王的眼神里带着崇拜和心疼,"张哥,您这样下去身体会吃不消的。"
张明苦笑了一下。
十年了,从刚入职的青涩小伙子到现在的高级项目经理,他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
每个项目的核心技术都是他一个人搞定的,每次客户的技术难题都是他亲自解决的。
"小王,你先回去吧,明天还要上班。"张明摆摆手。
"那您呢?"
"我再调试一下孙总的推荐算法,周一他要看结果。"
小王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收拾东西离开了。
办公室里又剩下张明一个人。
键盘敲击声在空旷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脆。
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代码,这些算法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是天书,但对张明而言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这个AI推荐系统一旦成功,将为公司带来超过五千万的后续收入。
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张明独自开发的深度学习算法。
周六凌晨2点,张明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刚换下工作服,手机就响了。
看到"爸爸"两个字,张明心里莫名地紧张起来。
这个点,不会有好事。
"小明!你妈突然晕倒了!现在在急救室!医生说是脑梗!"父亲的声音颤抖着,带着明显的哭腔。
张明的手机差点掉落。
脑梗?
母亲今年才58岁,平时身体一直很好,怎么会突然脑梗?
"爸,您别着急,我马上过去!"
张明匆忙套上外套,冲出家门。
路上,他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只是机械地开着车,闯了两个红灯都没有意识到。
到了医院,看到父亲坐在急救室门口的椅子上,白发凌乱,眼睛红肿。
"医生怎么说?"张明急切地问。
"说是急性脑梗,现在还在抢救。"父亲的声音很轻,"医生说这两天是关键期,需要有人24小时陪护。"
张明看了看父亲,65岁的老人,本身就有高血压,这段时间又因为担心母亲而憔悴不堪。
"爸,您回去休息,我来陪护。"
"不行,我放心不下。"
"您这样身体也撑不住,我请假陪着就行。"
父亲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
急救室的灯终于灭了。
医生走出来,摘下口罩,"家属?"
"医生,我妈怎么样?"张明急忙站起来。
"病人度过了危险期,但接下来的48小时仍然很关键。"医生的表情严肃,"需要家属轮流陪护,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另外,后续的治疗费用大概需要15万左右。"
15万。
张明在心里算了算,这几年为了买房,积蓄不多,加上房贷的压力,这笔钱对他来说不是小数目。
但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
母亲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张明透过玻璃窗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心如刀绞。
那个曾经为他做饭、洗衣、操心的女人,现在静静地躺在那里,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
周六上午9点,张明正在病房里陪护母亲,手机突然响了。
看到"刘总"两个字,张明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张明,孙总周一要看方案,你必须周末加班完成最后的调试。"刘建华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强势。
"刘总,我妈脑梗了,医生说这两天是关键期..."张明压低声音解释。
"张明,私事和公事要分清楚。"刘建华的语气没有丝毫同情,"孙总这个项目关系公司的生死存亡,你应该明白轻重缓急。"
张明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
轻重缓急?
在他心里,母亲的生命比什么项目都重要。
"刘总,我可以周一早点来,或者让小陈先处理基础部分,核心算法我周一再调试。"张明尽量保持冷静。
"不行!"刘建华的声音突然提高,"孙总的脾气你知道,他要周一看到完整的演示。如果你不来,就是违反公司制度,后果你自己承担!"
"刘总—"
"就这样,我下午会派人检查你的工作进度。"
电话挂断了。
张明看着手机屏幕,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
十年的忠诚,换来的就是这样的冷漠?
病床上的母亲似乎感受到了什么,微微睁开了眼睛。
"小明?"母亲的声音很轻,几乎听不见。
"妈,我在这里。"张明赶紧走到床边,握住母亲的手。
"工作...要紧..."母亲断断续续地说着。
"妈,您别说话,好好休息。工作不重要,您的身体最重要。"
母亲的眼角流下了一滴眼泪。
她知道儿子为了工作有多拼命,也知道这份工作对儿子有多重要。
但她更希望儿子能够好好照顾自己,不要为了工作连家人都不要了。
周一上午8点,张明憔悴地赶到公司。
在医院陪了母亲两天,他几乎没有合眼。
但孙总的项目进度确实需要他来完成最后的调试。
让他意外的是,小陈和小李竟然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工作。
"张哥,您来了。"小陈看起来有些紧张,"我们按照您之前的思路完成了基础部分,不过核心算法还是需要您来看看。"
张明打开电脑,检查了一下进度。
确实,除了几个关键的算法参数需要调整,其他工作都已经完成了。
而且,他发现孙总并没有要求周一必须看到演示。
是刘建华搞错了时间,还是...
"小陈,孙总什么时候说要看演示的?"张明问。
"呃...刘总说是周一,不过我打电话确认的时候,孙总的秘书说是周三。"小陈有些尴尬。
张明瞬间明白了。
刘建华从一开始就知道时间不急,但他还是要求张明周末加班。
这不是工作需要,这是在立威。
是在告诉所有人,没有人可以违抗他的命令。
哪怕家里有急事,哪怕是母亲生病,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
上午10点,张明被叫到了刘建华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除了刘建华,还有人事主管赵姐。
"张明,坐。"刘建华的语气很平静,但张明能感觉到暗涌的怒气。
"关于你周末拒绝加班的事情,我们需要谈谈。"
"刘总,项目进度正常,孙总的演示时间也是周三,我不认为我的行为有什么问题。"张明直接说道。
"问题?"刘建华冷笑,"张明,你这次的行为给公司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什么影响?项目按时完成了。"
"影响就是你公然违抗上级命令!"刘建华拍了拍桌子,"其他员工怎么看?如果每个人都拿家里的事当借口拒绝加班,公司还怎么运转?"
"我母亲脑梗,这不是借口。"张明的声音也提高了。
"我不管是什么原因,制度就是制度!"刘建华站起来,"赵主管,宣布处罚决定。"
赵姐为难地看了看张明,"根据公司制度,张明因违抗上级命令,扣除项目奖金3万元,年终考核降级,全公司通报批评。"
3万元。
那是张明三个月的奖金,也是他原本打算用来补贴母亲医疗费的钱。
"张明,希望你能从这次的事情中吸取教训。"刘建华重新坐下,"公司栽培你十年,不希望看到你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影响了前途。"
张明看着刘建华,心中的愤怒已经达到了顶点。
十年的忠诚,十年的加班,十年的任劳任怨。
换来的就是这样的对待?
"我明白了。"张明站起来,"还有其他事吗?"
"没有了,回去好好工作吧。"
张明转身就走,没有再说一句话。
回到工位上,张明静静地坐了很久。
小王战战兢兢地走过来,"张哥,您没事吧?"
"没事。"张明的声音很平静,但小王能感觉到这种平静下面隐藏的风暴。
整个下午,张明都在思考。
十年来,他把公司当成了家,把同事当成了兄弟。
每次有技术难题,他都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人。
每次有紧急项目,他都是加班最晚的那个。
他以为自己的付出会得到认可和尊重。
但现在他明白了,在有些人眼里,他不过是一个工具。
一个可以随意使用,随意压榨的工具。
当晚,张明在母亲的病床前坐了一夜。
母亲的情况已经稳定了许多,但还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
"小明,你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母亲虽然身体虚弱,但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儿子的情绪。
"没事,妈,您好好休息。"
"妈妈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你过得开心。"母亲的手轻轻拍着张明的手背,"工作再重要,也不要为了工作连家人都不要了。"
张明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
是啊,工作再重要,能比家人重要吗?
能比自己的尊严重要吗?
02
第二天一早,张明做了一个决定。
他打开电脑,郑重地写下了离职申请。
"由于个人原因,申请辞去高级项目经理职务,希望公司能够批准。"
短短的一句话,却是张明深思熟虑的结果。
他把申请直接交给了人事主管赵姐。
"张明,你...你这是什么意思?"赵姐看着离职申请,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我要离职。"张明的语气很平静。
"你可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年薪百万,这样的工作多少人求都求不来,你三思啊!"赵姐急切地劝道。
"我想得很清楚。"
"是因为昨天的处罚吗?我可以和刘总商量商量..."
"不用了,我意已决。"张明摇摇头,"麻烦您按程序办理就行。"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项目部。
"张哥,你真的要走?"小王不敢置信地问。
"你别开玩笑了,没有你,我们怎么办?"小李的脸上写满了恐慌。
只有小陈,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张明走了,他就有机会上位了。
李经理得知消息后,急忙找到张明。
"张明,你先别急,我去跟刘总谈谈。"李经理是张明的直属上级,一直对张明很好,"能不能先撤回申请,大家商量商量?"
"李经理,谢谢您的关心,但我意已决。"张明的态度很坚决。
"你这样走了,项目怎么办?孙总那边怎么交代?"
"会有人接手的。"张明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小陈,"公司不会因为少了我一个人就垮掉。"
消息传到刘建华那里的时候,他正在开会。
"什么?他要离职?"刘建华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是的,刚刚递交的申请。"秘书小心翼翼地回答。
刘建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冷笑道:"他以为他是谁?离了他公司就开不下去了?"
"那您的意思是?"
"让他走!"刘建华挥挥手,"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抗压能力差,稍微有点委屈就受不了。小陈、小李他们也能干,没什么大不了的。"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面面相觑,没人敢说话。
张明的技术水平在公司是有目共睹的,真的有人能替代他吗?
但刘建华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
"这种事情不能开先例,如果今天因为家里有事就可以不听命令,明天是不是项目延期也可以找借口?"刘建华的语气很坚决,"制度就是制度,没有例外。"
下午,李经理再次找到张明,希望他能改变主意。
"张明,刘总的态度确实有些过激,但你也要理解公司的难处。"李经理苦口婆心地劝道,"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公司的压力也很大。"
"李经理,我理解公司的难处,但我也希望公司能理解员工的难处。"张明摇摇头,"我母亲生病的时候,公司在哪里?我被扣奖金的时候,制度在哪里?"
"你这样说确实有道理,但......"
"李经理,您不用劝了。有些伤害一旦造成,就无法挽回了。"
李经理看着张明坚决的表情,最终无奈地叹了口气。
那天晚上,刘建华在高级管理层会议上宣布了这个决定。
"张明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经公司研究决定批准。"刘建华的语气很平静,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小陈将接手他的项目,相信能够胜任。"
"刘总,张明的技术能力大家都知道,现在这几个项目正在关键时期,他走了真的没问题吗?"技术总监提出了疑问。
"没问题。"刘建华摆摆手,"技术可以学,态度不好改。像张明这样动不动就以个人原因为借口的员工,留着也是隐患。"
"可是孙总那边......"
"孙总那边我会亲自解释。"刘建华打断了技术总监的话,"一个员工而已,没有那么重要。"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每个人都知道张明的价值,但没人敢在这个时候反驳刘建华。
与此同时,张明正在办理离职手续。
按照公司规定,他需要把所有的工作移交给接替的同事。
但让他意外的是,刘建华明确表示不会挽留,也不会改变处罚决定。
"既然他要走,就让他走得彻底一点。"刘建华对人事部门下了指示,"不给推荐信,档案里记录态度有问题。"
这意味着张明即使离职,在行业内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
但张明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工作交接的过程并不顺利。
张明的消极配合让接手的同事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张哥,这个算法的逻辑我看不懂,能详细解释一下吗?"小陈拿着厚厚的技术文档,满头大汗。
"文档里都写了。"张明头也不抬地回答。
"可是这些公式我不明白......"
"自己研究。"
小陈的脸涨得通红,但又不敢发作。
以前张明总是耐心地指导他们,手把手地教他们解决技术难题。
但现在,张明像变了一个人。
不是他不想帮忙,而是他觉得没有必要。
既然公司觉得他可有可无,既然刘建华认为其他人都能胜任,那就让他们自己证明吧。
小李遇到的问题更大。
银行的风控模型出现了异常,大量正常的交易被系统误判为风险交易。
"张哥,这个模型的参数设置我不太懂,您能帮我看看吗?"小李几乎是哀求的语气。
"参数配置在服务器上,自己看。"张明的语气依然冷淡。
"可是有几千个参数,我不知道是哪个出了问题......"
"那就一个一个检查。"
小李欲哭无泪。
几千个参数,每个参数的调整都可能影响整个模型的性能,没有经验的人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
李经理看到这种情况,心急如焚。
"张明,我知道你心里有气,但项目不能耽误,客户那边等着要结果。"李经理私下找到张明。
"李经理,我只负责把工作移交清楚,至于他们能不能接手,那不是我的问题。"张明的态度很明确。
"你就不能再帮帮他们?毕竟大家都是同事......"
"同事?"张明冷笑,"当我被扣奖金的时候,有谁站出来为我说话?当我被通报批评的时候,有谁表示过同情?"
李经理无言以对。
确实,当时除了小王,其他人都选择了沉默。
甚至小陈还暗自高兴,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现在出了问题,才想起张明的好,已经太晚了。
第一周结束的时候,问题开始显现。
银行的风控模型误判率持续攀升,客户投诉电话打爆了客服部门。
新能源公司的数据分析平台出现了严重的性能问题,处理速度比之前慢了三倍。
孙总的AI推荐系统虽然能正常运行,但推荐准确率明显下降。
小陈和小李焦头烂额,每天加班到深夜,但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
"张哥,求求您帮帮我们吧!"小王代表大家来找张明。
"小王,不是我不帮,是我已经不是这里的员工了。"张明的语气温和了一些,毕竟小王一直对他很好。
"可是没有您,我们真的搞不定这些项目......"
"那你们应该去找刘总,他说过其他人都能胜任的。"
小王欲言又止,最终默默地走开了。
03
第二周,情况进一步恶化。
银行方面已经明确表示,如果风控系统再不能恢复正常,他们将考虑终止合作。
新能源公司的CEO亲自打电话质疑公司的技术实力。
最要命的是,孙总开始对AI推荐系统的性能表示不满。
"准确率怎么从95%降到了78%?"孙总在电话里的语气很不悦,"这和我们当初谈的完全不一样!"
小陈战战兢兢地解释:"孙总,我们正在优化算法,很快就能恢复......"
"优化?"孙总的声音提高了,"上次张明做的演示明明很完美,为什么现在反而出现问题?"
"张明他...他已经离职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
"什么?张明离职了?"孙总的声音透着震惊,"为什么没人告诉我?"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具体原因......"
"我要和你们刘总谈谈!"
电话挂断了,小陈瘫坐在椅子上,冷汗直流。
刘建华接到孙总的电话时,正在参加一个重要的董事会。
"刘总,张明为什么会离职?"孙总开门见山。
"孙总,这是我们公司的内部人事调整......"刘建华尽量保持冷静。
"人事调整?"孙总冷笑,"一个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叫人事调整?"
"孙总,我们有信心继续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
"信心?"孙总打断了他,"现在的系统性能比之前差了一大截,这就是你们的信心?"
刘建华额头开始冒汗。
他知道孙总的脾气,也知道这个项目对公司的重要性。
五千万的合同,还有后续的长期合作,如果失去了孙总这个客户,公司今年的业绩将会一落千丈。
"孙总,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一定能解决问题......"
"时间?"孙总的语气越来越冷,"我的用户天天投诉推荐不准确,股价都受到了影响,你让我给你们时间?"
"那您的意思是?"
"我只信任张明的技术水平。"孙总的话像一记重锤,"如果他不参与这个项目,我会考虑其他的合作伙伴。"
电话挂断了。
刘建华呆呆地看着手机,脸色煞白。
与此同时,媒体开始关注这家公司的技术问题。
一家知名的科技媒体发布了一篇报道:《某知名科技公司技术团队大换血,多个项目出现问题》。
报道中详细分析了该公司最近出现的技术故障,并质疑其技术实力。
虽然没有点名,但业内人士很快就知道了是哪家公司。
技术论坛上开始出现相关的讨论。
"我就说这家公司的技术水平有问题,之前都是靠几个核心人员撑着。"
"听说他们的首席算法专家离职了,难怪最近频繁出问题。"
"技术人员流失这么严重,肯定是管理有问题。"
这些讨论很快传到了公司内部,员工们开始人心惶惶。
一些原本就有跳槽想法的员工开始加快了行动,简历投递量明显增加。
人事部门统计了一下,短短一周内,就有15名技术人员提交了离职申请。
其中包括两名高级工程师和一名项目经理。
"刘总,再这样下去,技术团队就要垮了!"技术总监忧心忡忡地向刘建华汇报。
"慌什么?"刘建华强装镇定,"市场上不缺技术人员,我们可以重新招聘。"
"可是培养一个熟悉公司业务的技术人员需要很长时间,现在的项目等不起......"
"那就加班!"刘建华拍了拍桌子,"让现有的人员多承担一些工作,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还做什么技术?"
技术总监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摇摇头走了。
他知道,在刘建华的思维里,技术人员就是可以随意替换的零件,根本不理解技术工作的复杂性。
第三周,危机进一步升级。
银行方面正式发函,要求赔偿因系统故障造成的损失,总金额达到200万。
新能源公司威胁要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最致命的是,孙总的态度越来越强硬。
"如果一周内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将终止所有合作。"孙总在最后一次电话中明确表态。
这意味着,公司不仅要失去五千万的合同,还可能面临巨额的违约金。
CEO终于坐不住了。
在紧急召开的高管会议上,CEO直接质问刘建华:"张明的离职到底是怎么回事?"
"CEO,这是正常的人员流动......"刘建华试图搪塞。
"正常?"CEO的语气很严厉,"一个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导致多个项目出问题,这叫正常?"
"他只是一个员工,公司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离职就......"
"够了!"CEO打断了他,"我不想听借口,我只想知道现在怎么解决问题!"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每个人都知道,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张明回来。
但刘建华的自尊心不允许他承认错误。
"我们可以重新招聘技术人员......"刘建华硬着头皮说。
"招聘?"CEO冷笑,"你知道培养一个张明这样的技术专家需要多长时间吗?十年!我们等得起吗?"
刘建华无言以对。
"马上联系张明,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让他回来!"CEO下了死命令。
那天晚上,李经理被派去找张明。
他在张明家楼下等了两个小时,才看到张明回来。
"张明,你看在老同事的份上,帮帮忙吧。"李经理几乎是哀求的语气,"项目部现在真的离不开你。"
"李经理,不是我不帮忙,是有些伤害无法挽回。"张明的语气很平静,但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当初扣我奖金的时候,怎么不说离不开我?"
"我知道公司做得不对,但现在情况紧急......"
"李经理,我现在只想好好照顾母亲,工作的事不想再掺和。"张明摇摇头,"当初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公司在哪里?"
李经理看着张明坚决的表情,知道再说什么都没用了。
第二天,小王也来找张明。
"张哥,我们都快撑不下去了!"小王的眼圈都红了,"客户天天催,我们根本解决不了技术问题。"
"小陈不是很有信心吗?让他解决。"张明的语气依然冷淡。
"小陈根本搞不定!"小王急得快哭了,"他现在天天加班到凌晨,但问题越来越严重!"
张明的心里确实有些动摇。
这些同事跟他共事多年,关系还算不错。
看到他们这么痛苦,他也于心不忍。
但一想到刘建华的态度,一想到被扣除的奖金,一想到母亲生病时公司的冷漠,张明的心又硬了起来。
"小王,这不是我的问题。"张明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当初他们觉得我可有可无,现在就让他们证明吧。"
04
第四周周一,孙总突然要求到公司实地检查项目进度。
这是最后的机会,也是最大的危机。
如果孙总对演示不满意,五千万的合同就彻底泡汤了。
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孙总带着他的技术团队坐在会议桌的一端,刘建华、李经理、小陈等人坐在另一端。
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空气中的压抑。
"开始吧。"孙总的声音很平静,但所有人都知道这种平静下面隐藏着什么。
小陈颤抖着手点开了演示系统。
"孙总,这是我们最新优化的AI推荐系统......"小陈的声音有些发抖。
系统界面打开了,但很快就出现了问题。
推荐结果显示明显异常,准确率只有65%,远低于孙总要求的95%。
"这就是你们的优化结果?"孙总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准确率怎么比上次还低?"
"孙总,这个...我们还在调试......"小陈额头冒汗,支支吾吾。
"调试?"孙总冷笑,"这种质量的系统你们也敢拿出来演示?"
小陈完全慌了,手忙脚乱地想要修改参数,结果越改越糟。
系统甚至出现了崩溃,屏幕上显示着错误信息。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孙总脸色铁青地盯着投影屏幕,"这就是你们的核心算法?数据模型完全错误,这样的方案你们也敢拿出来?"
"孙总,我们可以重新修改......"小陈绝望地说。
"修改?谁来修改?你吗?"孙总的语气充满了讽刺。
刘建华咬着牙硬撑:"我们团队完全有能力——"
"张明呢?"孙总突然打断他,语气充满了危险,"上次的AI优化方案就是他做的,为什么这次他不在?"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刘建华。
"他...他..."刘建华支支吾吾,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我只信任张明的技术。"孙总站起身,语气冰冷,"如果这个方案还是这个水平,我们的合作就到此为止。五千万的投资,我会考虑其他公司。"
说完,孙总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会议室。
他的技术团队也跟着站起来,离开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失望。
门被重重关上。
会议室里的人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说话。
刘建华的手在颤抖。
五千万的合同,还有后续的长期合作,如果失去了,他这个总监的位置肯定保不住。
更要命的是,现在整个行业都在关注这件事。
如果孙总真的撤资,公司的声誉将一落千丈,股价也会受到重创。
"现在怎么办?"李经理小心翼翼地问。
"找张明!"刘建华几乎是咆哮出来的,"马上找到张明!"
"可是他的电话一直打不通......"
"那就派人去他家!"刘建华已经顾不上面子了,"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找到他!"
但张明就像消失了一样。
电话关机,家里没人,连他的朋友都说不知道他在哪里。
原来,张明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天。
他陪母亲去了外地的一家疗养院,彻底断绝了和公司的联系。
"张明!你必须马上回来!孙总的方案出大问题了!"刘建华终于打通了张明的电话,声音几乎是咆哮。
"我已经离职了,找别人吧。"张明的声音很平静。
"别人?!整个项目部没人能改这个方案!你知道孙总要撤资吗?!"
"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张明的声音冷得像冰,"上个月扣我3万项目奖金的时候,你怎么不说需要我?"
"张明!你不能这样!公司栽培你十年——"
嘟嘟嘟——
电话挂断了。
刘建华瘫坐在椅子上,手机掉在地上。
完了。
彻底完了。
没有张明,这个只有他能改的方案,就是公司的死刑判决书。
而现在,张明的电话再也打不通了...
此时的刘建华彻底慌了,他想起了当初张明离职时说的那句话:
"当我被扣奖金的时候,有谁站出来为我说话?"
现在整个公司面临崩溃的边缘,孙总的五千万撤资已成定局,但最讽刺的是...
05
事情的真相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复杂。
张明的离职,远不只是因为3万元奖金那么简单。
在刘建华歇斯底里地寻找张明的同时,一个更大的秘密正在浮出水面。
"刘总,CEO要见您。"秘书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紧张。
CEO办公室里,除了CEO本人,还坐着公司的几位创始人和大股东。
这种阵势,刘建华只在公司最重大的危机时见过。
"坐下。"CEO的声音很平静,但刘建华能感觉到暗流涌动。
"关于张明的事情,我需要了解全部真相。"CEO直视着刘建华,"不要试图隐瞒什么。"
刘建华强装镇定:"我已经汇报过了,他因为个人原因离职......"
"个人原因?"CEO打开了桌上的一份文件,"这是我们刚刚收到的内部举报信。"
刘建华的脸色瞬间变白,举报信的内容让他如遭雷击。
办公室里的空调嗡嗡作响,但刘建华却感到一阵阵寒意从脊背升起。
他的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着,额头瞬间冒出细密的汗珠。
眼睛瞪得滚圆,瞳孔急剧收缩,嘴唇哆嗦着张了张,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整个人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靠在椅背上。
"这...这不可能..."
他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几乎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