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前那场“除掉魏延”的操作,说起来挺复杂的。你说他狠心吧,他明明知道魏延是刘备亲手提拔的心腹,守汉中守得滴水不漏;你说他无奈吧,魏延那性子……啧,简直像揣着炸药包打仗,炸敌人还是炸自己全看运气。
![]()
一、魏延的靠山,是福也是祸
刘备对魏延有多偏爱?当年让张飞守汉中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结果他一拍桌子:“不!魏延上!”这信任,分量比汉中城还重。魏延也确实争气,守了十年没出幺蛾子。后来刘备托孤刘禅,肯定交代过“魏延可用”,刘禅嘛,听爹的话,自然对魏延高看一眼。
可问题来了—— 靠山太硬,反而让魏延飘了。诸葛亮一走,他眼里就剩俩字:军权。北伐!接着北伐!谁拦我跟谁急!
![]()
二、杨仪和魏延,俩火药桶撞一块儿
杨仪这人,打仗本事一般,但搞后勤、算账目、安排撤退路线……嗯,稳得像个老会计。诸葛亮临终前把撤军指挥权塞给他,说白了就是怕魏延上头:“万一这哥们直接冲去跟司马懿拼命,蜀汉这点家底不得赔光?”
魏延呢?他满脑子子午谷奇谋:带精兵突袭长安,赌一把大的!赢了名垂青史,输了……呃,蜀汉可能当场崩盘。诸葛亮生前死活不用这招,为啥?家底薄啊,赌不起!可魏延觉得是诸葛亮胆小。
结果诸葛亮一死,魏延炸了:“凭啥让杨仪管军队?老子才是打仗的!”杨仪也不怂:“丞相遗命,你敢违抗?”俩人在五丈原差点动刀子,一路吵回成都……
![]()
三、朝堂站队:刘禅为啥没保魏延?
这事儿闹到刘禅面前,满朝文武竟然一边倒站杨仪。蒋琬、董允这些老臣,张口闭口“丞相遗命”“大局为重”。刘禅心里犯嘀咕:老爹说魏延靠谱,可眼前这群重臣全反对……咋整?
其实吧,这群人精早看清了—— 魏延打仗猛,但政治智商基本为零。让他掌军?北伐成败全看运气,赢了未必吞得下曹魏,输了蜀汉直接凉透。杨仪再讨厌,至少能保住军队平安撤回汉中。
刘禅犹豫半天,最后挥挥手:“听丞相的。”
![]()
四、魏延之死:性格决定命运?
魏延输得挺冤,但也不全冤。他要是肯低头,跟着杨仪撤军,回成都再争权,未必没机会。可他偏不!直接带兵堵道,喊着“杨仪谋反”……这下性质变了,从争权升级成谋逆。
马岱一刀下去,魏延没了。史书写得轻描淡写,但细想挺唏嘘:一个为蜀汉守了半辈子边疆的猛将,最后死在自己人手里。
诸葛亮“除掉”他,真就为私心?恐怕更多是恐惧——恐惧魏延把蜀汉拖进一场豪赌。赌赢了,长安城头换旗;赌输了,提早20年亡国。诸葛亮临终前望着五丈原的星,大概满脑子都是“稳一手,再稳一手……”
![]()
五、蜀汉早亡20年?这假设有点狠
有人说,要是魏延掌权北伐成功,蜀汉能续命。但更可能的是—— 他带着几万精锐钻进子午谷,运气好撞上曹魏空虚,真拿下长安;运气差(这概率更高),直接掉进埋伏圈,全军覆没。蜀汉总共不到十万兵,折损一半……曹魏转头就能打到成都城下。
嗯,别说20年,5年都悬。
魏延的悲剧,像一面镜子。照出刘备的知人善任,也照出诸葛亮的如履薄冰,更照出蜀汉脆弱如纸的国运——人才凋零,内斗不休,一步踏错就是深渊。
你说诸葛亮心狠吗?可他攥着蜀汉的命,哪敢放手一搏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