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石嘴山市妇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宣传为帆、家风为舵、妇女发展为桨,推动“彩礼减负”从“政策倡导”变为“群众自觉”,让文明婚俗新风落地生根。
一、宣传引路,让新风尚
“看得见、听得进、记得牢”
以“共情式传播”打破观念壁垒,让抵制高额彩礼的理念融入日常、浸润人心。一是用好一支队伍。成立“1+3+N”巾帼志愿宣讲队,打造“巾帼心向党”大宣讲品牌,发动全市6000余名妇联执委、1.04万余名巾帼志愿者,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宣讲100余场次。二是用好一堂课程。联合“吴惠珍家风工作室”,精心打造“抵制高额彩礼 倡树婚恋新风”情景课程,持续开展专题宣讲25场次,通过还原因高额彩礼引发婚姻家庭纠纷的真实案例,引导广大家庭自觉抵制高额彩礼。三是用好一批阵地。发挥新媒体矩阵作用,利用“石嘴山姐妹”等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宣传推送移风易俗典型事例。编排创作《移风易俗—彩礼变投资,为幸福“加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视频,推动文明婚育新风进家庭。依托妇女之家等服务阵地,以文化墙、宣传栏等方式进村入户,面对面开展新型婚育文化宣传。
二、家风筑基,让好家教
“治源头、管长远、带民风”
以家庭为最小治理单元,将彩礼治理与家风建设深度融合,筑牢文明根基。一是树标杆,彰显“低彩礼”荣光。深入挖掘惠农区礼和乡马学仁家庭等“零彩礼”家庭,为20对新人颁发“零彩礼”光荣证,联动商户提供用餐、购物折扣等10项礼遇,向11名“低彩礼”家庭妇女提供“两癌”救助项目帮扶,让“婚事新办”者有面子更得实惠。二是强骨干,激活“她力量”调解效能。成立石嘴山市家庭教育协会,实施“父母夜校”项目,开展婚恋家庭指导活动百余场次。培训20名“巾帼婚俗调解员”,依托“妇女之家”设调解室,采取“拉家常+讲法律+算幸福账”方式化解家庭矛盾。三是强服务,搭建青年婚恋平台。开展“青春有约·缘起星海”青年联谊交友活动、“‘惠’聚良缘・520幸福启航”集体颁证仪式等活动12场次,为800余名青年搭建平台,发出《抵制高价彩礼 倡树文明新风》等倡议,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家庭观。联合民政等部门,邀请婚姻家庭咨询师开展婚前辅导微课堂,为幸福婚姻保驾护航。四是浓氛围,弘扬婚俗新风与优良家风。举办“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主题辩论赛等活动,开展“立家规 亮家风 传家训”宣传展示活动,自编自演眉户剧《家风如灯》等节目,讲好移风易俗故事。
三、赋能发展,让妇女
“强本领、增底气、做主人”
从根本上破解“彩礼依赖”,关键在于提升妇女经济独立与精神自主。一是技能培训“授渔”,让妇女“有钱赚”。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春风送岗、巾帼探岗等招聘活动30余场次,加强与女企业家协会、巾帼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的指导联系,拓宽宣传女性就业岗位渠道,助力500余名妇女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创业扶持“赋能”,让妇女“能干事”。发放“巾帼创业贷”“母亲创业循环金”等贷款550余万元,支持30余名妇女发展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打造沐恩巧媳妇“巾帼直播间”、嘉禾花语等妇女创业就业项目示范点4个,通过资金、项目扶持,增强带富领富能力。三是权益护航“壮胆”,让妇女“敢说不”。在技能培训中嵌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篇解读,明确“彩礼可返还”的法律边界;设立“12338”维权热线绿色通道,对因彩礼引发的纠纷优先介入。开展“妇女议事会”,鼓励妇女讨论“理想婚姻”标准,推动形成“感情为基、自主平等”的婚恋共识。
内容来源:石嘴山市妇联
技术编辑:曾杰
责任编辑:云静
审核:马学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