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情节皆为虚构,人物、地点、事件是基于艺术表达的创作,与现实无关。所用图片并非真实人物影像,仅作辅助叙事。本文借虚构故事传递积极价值观,呼吁读者遵纪守法,弘扬友善、正义等正能量,共建和谐社会。
“陈大姐,你家那猫,半夜能不能别叫了?”
对门的邻居隔着楼道喊道。
六旬无子女的陈兰只是陪着笑脸,转身关上门,屋里七只流浪猫是她世界的全部。
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们,直到20天后,邻居报警。
警察破门而入,屋内的景象让所有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01
陈兰醒得很早,天光还没透进窗帘缝隙。
六十岁的身体就像一架老旧的机器,每个零件都在发出轻微的抗议。
她习惯了。
也习惯了身边的空旷和寂静。
这套两室一厅的老房子,是她世界的全部。
墙皮有些脱落,露出里面灰黄的水泥,像一块块揭不掉的旧伤疤。
客厅里的那套布艺沙发,扶手的地方已经被磨得发亮,坐下去会陷得很深,像是要被吞噬。
她一辈子没结过婚。
年轻时不是没人提亲,但总觉得日子还长,不着急。
一晃,就老了。
父母走了,兄弟姐妹也都有了自己的家,渐渐联系得少了。
无儿无女,孑然一身。
每天的生活像一张精准的时刻表。
六点起床,六点半去楼下的小公园里溜达一圈,看那些老头老太太们打太极、跳广场舞。
她从不参与,只是远远看着,像看一出与自己无关的热闹戏。
七点半,去菜市场。
她对菜贩子们的吆喝声烂熟于心,哪家的葱最新鲜,哪家的豆腐最嫩,她闭着眼睛都知道。
但她买得不多,总是一个人的量。
一个土豆,两根青菜,一小块肉,就是一天的伙食。
回家后,打扫卫生,洗衣服,然后就是漫长的、被电视声音填满的下午。
晚上,她会搬个小马扎,坐在阳台上。
从这里能看到小区的花园,几盏昏暗的路灯照着光秃秃的树枝。
偶尔有几声猫叫传来,划破沉寂的夜空。
那些猫,是这片老旧小区里的另一群居民。
它们没有家,靠着居民们偶尔投喂的剩菜剩饭过活。
陈兰也喂过。
她会把吃剩的鱼骨头和肉末拌在饭里,用一个旧碗装着,悄悄放在楼下的垃圾桶旁。
她从不靠近,只是躲在楼道的窗户后面,看它们狼吞虎咽地吃完,然后迅速消失在黑暗里。
她觉得,自己和那些猫,有点像。
都是被遗忘的。
02
改变发生在一个下着冻雨的冬日。
那天的风特别大,刮在人脸上像刀子一样。
陈兰裹紧了棉袄,提着菜篮子往家走。
刚到单元楼门口,她就听到了一阵微弱的、像哭一样的声音。
声音是从一辆废弃的自行车底下传来的。
她弯下腰,看到了一团小小的、浑身湿透的黄东西。
是只刚出生没多久的小猫,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冻得瑟瑟发抖。
它的身边,没有任何母猫的踪影。
陈兰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地刺了一下。
她犹豫了很久。
养活物,是件麻烦事。
但看着那小东西在寒风里奄奄一息的样子,她又迈不动离开的脚步。
最终,她还是脱下自己的毛线手套,小心翼翼地把那团冰冷的小身体包裹起来,揣进了怀里。
这是第一只。
她给它取名叫“小黄”。
用旧毛巾给它擦干身体,又跑了好几家店才买到宠物奶粉,用针管一点一点地喂。
小黄活了下来。
有了第一只,就有第二只。
没过几天,她在小区花园的灌木丛里,又发现了一只断了腿的黑猫。
它警惕地看着所有靠近的人,喉咙里发出威胁的呼噜声,但那条不自然弯曲的后腿,暴露了它的脆弱。
陈兰每天给它送吃的送水,整整一个星期,才终于获得了它的信任。
她把它带回了家,用木板和纱布给它做了个简易的夹板固定上腿。
这只黑猫,她叫它“老黑”。
之后,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一只在垃圾桶里翻找食物被顽童驱赶的白猫。
一只因为长得丑,被前主人遗弃的杂色斑点猫。
三只挤在纸箱里,被当成垃圾扔掉的幼猫。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陈兰的家里,就有了七个新成员。
她的世界,不再寂静。
那套老旧的房子,也因为这些小生命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板上到处是猫抓板和绒线球。
阳台上晾晒的,不再只有她一个人的衣服,还有一排排洗干净的猫用小毛巾。
她不再有时间去看电视,也不再觉得下午的时光漫长难熬。
光是给七只猫准备食物,清理猫砂盆,就足够她忙活大半天了。
钱花得也快了。
退休金本就不多,现在一多半都用在了猫粮和猫砂上。
她自己的伙食,从一荤一素,变成了一碗素面,或者两个馒头。
但她不觉得苦。
每当她坐在那张旧沙发上,七个毛茸茸的小家伙围在她脚边,用脑袋蹭她的裤腿,发出满足的咕噜声时,她觉得心里某个空了很久的地方,被填满了。
那是一种她从未体验过的,被需要的感觉。
03
和七只猫生活在一起,日子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插曲。
比如那只叫“探险家”的橘猫,总是不安分。
陈兰家的窗户但凡开一道小缝,她就能想办法挤出去,溜到楼道的窗台上去看风景。
每次陈兰发现它不见了,都急得满头大汗。
她会拿着一小袋猫饼干,站在楼道里,轻声呼唤它的名字。
“探险家,回来吃饭啦。”
橘猫会装作没听见,继续扭头看着窗外。
直到陈兰举着饼干,一点一点地把它从窗台上引诱回来。
那个过程,充满了耐心和一种无声的默契。
吃饭也是个大工程。
七只猫,七张嘴,七种性格。
“公主”是那只纯白的波斯猫,血统高贵,也最挑食,只吃进口的鱼肉猫粮。
“饭桶”是那只杂色斑点猫,永远吃不饱,总是第一个冲到饭盆前,吃完了自己的,还要去抢别人的。
陈兰不得不给它们分餐。
她用七个不同颜色的小碗,一一对应,亲手为它们分配好食物。
看着它们埋头苦吃的样子,她会觉得特别安心。
猫和猫之间,也会有矛盾。
脾气最暴躁的是“老黑”,它那条腿虽然好了,但似乎留下了心理阴影,不喜欢别的猫靠近。
而那只最小的奶牛猫“小不点”,偏偏最喜欢粘着它。
“老黑”经常会发出警告的哈气声,甚至伸出爪子吓唬“小不点”。
每到这时,陈兰就会像个调解员一样走过去。
她不会去抱它们,也不会去碰它们。
她只是站在它们中间,用声音隔开它们。
她会用一种很温和的调子,对着“老黑”说几句话,又对着“小不点”说几句话。
神奇的是,猫似乎能听懂她的意思,紧张的气氛很快就会缓和下来。
这些琐碎的、充满烟火气的小事,像线一样,把陈兰和猫们紧紧地缝合在了一起。
她的生活有了重心,有了喜怒哀乐。
当然,也有烦恼。
住在对门的王大爷,就对她养猫这件事颇有微词。
王大爷是个有些神经质的小老头,耳朵很灵,总觉得陈兰家里吵。
“陈大姐,你家那猫,半夜能不能别叫了,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他会隔着楼道,扯着嗓子喊。
陈兰每次都只能陪着笑脸道歉。
“不好意思啊王大哥,我多注意,多注意。”
有时候,王大爷还会抱怨楼道里有猫毛和异味。
尽管陈兰每天都把楼道拖得干干净净,喷上空气清新剂。
这些来自邻居的抱怨,让陈兰感到一丝压力。
她和这个社区里其他人的联系,似乎只剩下了这些不算愉快的交涉。
她变得更加沉默,也更加依赖她的小猫们。
那个小小的家,成了她对抗外部世界的唯一堡垒。
04
日子一天天过去。
秋天深了,窗外的梧桐树叶子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指向灰蒙蒙的天空。
陈兰和她的七只猫,已经形成了一种稳固而默契的共生关系。
她熟悉每一只猫的叫声,能分辨出它们是饿了、烦了,还是在撒娇。
猫们也认定了她是这个家的主人,是唯一的依靠。
她每天的生活,都围绕着它们展开。
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猫砂盆。
然后是准备七份丰盛的早餐。
白天,她会陪它们玩,用逗猫棒,或者一个简单的纸团,就能消磨一个下午。
她和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少。
除了买猫粮和自己的口粮,她几乎不出门。
以前每天要去的小公园,已经很久没去过了。
和兄弟姐妹的电话,也从一星期一次,变成了一个月一次,甚至更久。
电话里,她也只是寥寥几句。
“挺好的,身体还行。”
“没什么事,都挺好的。”
她从不提猫的事,她知道他们不会理解。
她把所有的温情和耐心,都倾注在了这些不会说话的小生命身上。
她觉得,他们比人更懂她。
有一次,她为了拎一袋二十斤的猫砂上楼,累得气喘吁吁。
回到家,她坐在沙发上,忽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的眩晕。
眼前发黑,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喘不过气。
她一动不动地坐了很久,那种濒死的感觉才慢慢褪去。
有那么一瞬间,她感到了恐惧。
如果自己就这么倒下了,这些猫,该怎么办?
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很快就被她压了下去。
她觉得自己还能撑很久。
为了这些小家伙,她也必须撑下去。
她开始在日历上做记号。
每过一天,就用红笔划掉一个数字。
看着那些被划掉的日子,她会有一种奇怪的满足感。
这是她和猫们,又一起平安度过的一天。
她的世界,已经缩得很小很小了。
小到只剩下一间屋子,七只猫,和她自己。
但她甘之如饴。
她甚至开始给猫咪们讲故事,讲她年轻时候的事情,讲她从未对任何人说起过的心事。
猫们静静地听着,或卧或躺,蓝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眼睛在昏暗的光线下,像一颗颗发光的宝石。
它们是她最忠实的听众。
05
王大爷最先感觉到了不对劲。
一开始,他只是觉得楼道里清静了。
对门那个老太太家里,已经好几天没传出猫叫声了。
他甚至觉得有些舒坦。
但这种舒坦,很快就被一种莫名的不安所取代。
又过了几天,他发现,陈兰门口订的牛奶,已经积了厚厚的一沓,瓶子落了灰,没人取。
信箱里塞满了报纸和传单,几乎要溢出来。
王大爷心里开始犯嘀咕。
这个陈老太,是出门走亲戚了?
可她哪有什么亲戚可走。
时间一天天地流逝。
一个星期,两个星期。
对面的门,始终紧闭着。
然后,王大爷闻到了一股味道。
一股很奇怪的味道,从陈兰家的门缝里飘出来。
那味道很难形容,有点腥,有点腐败,混杂着一种说不出的甜腻。
他以为是她家的垃圾没倒,或者是死老鼠。
他敲了敲陈兰的门。
“陈大姐?在家吗?你家是不是有东西坏了?味儿都飘出来了。”
屋里没有任何回应。
只有一声非常微弱的,像是被压抑了很久的猫叫声,从门后传来,转瞬即逝。
王大爷感到了丝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
他趴在门上,使劲地嗅了嗅,那股味道更浓了。
他又敲了几次门,声音一次比一次大。
“陈兰!陈兰!你在不在家?!”
回答他的,只有死一般的寂静。
王大爷不再犹豫,他颤抖着手,掏出手机,拨通了报警电话。
他对着电话说:“警察同志,你们快来看看吧,我们这楼有个独居的老太太,好像出事了。”
他看了看日历,从他最后一次在楼道里见到陈兰,到今天,不多不少,正好二十天。
警察来得很快。
两个年轻的警察,跟着王大爷一起站在了陈兰家的门口。
那股奇怪的、令人作呕的味道,在密闭的楼道里,变得愈发浓烈。
一名警察上前,用力地敲门,同时大声喊道:“里面有人吗?我们是警察!”
屋里依旧毫无声息。
警察和王大爷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凝重。
他们找来了物业,用备用钥匙开门。
钥匙插进锁孔,转动。
“咔哒”一声。
门被推开了一道缝。
一股无法形容的浓烈气味,瞬间从门缝里喷涌而出,熏得站在门口的警察和王大爷连连后退。
年轻的警察捂住口鼻,强忍着不适,将门完全推开。
屋里的景象,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