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经济上曾经风光无限,上世纪80年代末,GDP占全球比重高达15.45%,稳坐世界第二的位置。那时候,美国看着日本追得紧,心里直打鼓,于是搞了个广场协议,结果日元升值,日本出口受挫,泡沫经济就开始膨胀。
日本股市和房价狂涨,日经指数从1985年的1万点蹿到1989年的近4万点,东京的地价贵得能买下整个美国。
![]()
1990年日本银行猛踩刹车,连续五次加息,把基准利率从3.25%提到6%,还管住房地产融资,泡沫啪的一声就破了。股市腰斩,房价跌了70%以上,企业家庭财富缩水15万亿日元,经济直接进入资产负债的死循环。
从那以后,日本经济就陷入了长达三十年的低迷期。1991年泡沫破裂后,政府一开始还不当回事,经济白皮书里说影响不大,结果拖到1993年才承认问题严重。
政策上前后不一,1991到1996年降息九次,把利率降到0.5%,但银行惜贷,企业不敢借,流动性陷阱就这么形成了。财政政策也偏向公共投资,没多顾及消费和就业,1997年还把消费税提到5%,结果私人消费更弱,经济直接 衰退。
![]()
金融风险也没及时清,坏账从1992年的40万亿日元涨到1998年的87.5万亿日元,银行系统差点崩盘。1997年山一证券倒闭,连锁反应一大堆,企业成了僵尸公司,靠政府补贴活着,创新动力没了。
数据上看,日本GDP增长率从泡沫前的年均4-5%掉到1%以下。2003到2007年小泉纯一郎时期有点恢复,但2008年金融危机一砸,又回去了。2012年安倍上台,搞三支箭:货币宽松、财政刺激、结构性改革,总算结束了失落的二十年,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最长扩张期。
但好景不长,2023年名义GDP约4.21万亿美元,被德国超了,掉到世界第四。日元贬值是推手,从2022年的100-110日元兑美元贬到150,出口竞争力是强了,但整体经济影响力下滑了。
![]()
2023年日本名义GDP增长5.7%,实际1.9%,企业利润从2000年的2万亿日元涨到2023年的57.5万亿日元,看起来在复苏,但跟高峰比,还是差远了。
日本的结构性问题一大堆。人口老龄化是最要命的,低生育率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劳动力短缺,潜在增长率下降。企业治理上,终身雇佣和论资排辈的文化,让创新受阻,大公司不愿冒险,中小企业融资难。
金融开放也没帮上忙,80年代放松利率管制,本想刺激经济,结果资金外流,主银行体系脆弱了。产业空心化严重,重工业外移,升级到科技密集型时卡壳了。全球化帮了点忙,2001年后出口靠中国市场拉动,但也面临竞争压力。
![]()
专家们说,日本的教训在于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出问题,供给上劳动力土地贵,需求上资产缩水消费弱。
中国专家看日本这事,觉得得好好琢磨,避免重蹈覆辙。中国2010年GDP超日本,成了世界第二,那时候日本从第二掉到第三,现在又掉到第四,这变化快得让人警醒。梁建章就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根子是人口下降,低生育率导致劳动力少,经济活力没了。
中国现在生育率也低,2023年人口负增长,得赶紧想办法提生育率,搞移民政策,不然二十年后可能步日本后尘。不是汇率或资产负债表的问题那么简单,人口结构才是大祸根。
![]()
辜朝明也提了,日本的真教训是资产负债表衰退,企业家庭忙着修补财务表,不消费不投资。中国现在房地产有类似苗头,房价高企,投资过剩,但跟日本不一样,日本是账面泡沫,中国是实体投资过多,设备基础设施利用率可能降。
中国2023年GDP增长5.2%,但2024年面临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地方债等问题。我们得准确评估风险,保持政策连续性,力度够大,清坏账时别拖。财政上,政府要平衡投资和消费,刺激就业和私人支出,避免流动性陷阱。
专家提出,日本从增长奇迹到停滞,主因需求不足,供给侧问题次之。中国现在高实际利率、私人投资低的现状跟日本失落三十年类似。政府得降政策利率到零,财政填补储蓄投资缺口。
![]()
不过,中国跟日本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日本泡沫是由国内储蓄过剩造成的,中国是因为资本流入加速。外部资产管理也不同,日本投美债股票回报高,中国直接投资新兴市场回报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