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3岁沪漂被房东赶出门,14亿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旋律

0
分享至




【编者按】

起来!前进!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上海发出了抗日救亡的民族强音。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解放日报“抗战•上海寻迹”报道组兵分多路,从不同视角寻找上海抗战印迹。我们寻访的第二路,寻找当年那些鼓舞人心的文艺作品诞生之处,访问文化名人抗战期间在上海奔走的人生轨迹,回望上海民众在民族危亡之时万众一心的觉醒。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而民族精神,必将照亮我们未来的征程。

淮海中路1258号,三层砖木结构连毗式住宅,深红色砖块在米黄色墙壁上勾勒出挺拔的线条

1935年,这里还叫霞飞路

狭窄的小房间里、木地板正不堪重负地吱呀乱叫

住着一名23岁的年轻人

他一会儿在桌子上打拍子,一会儿坐在钢琴面前弹琴

一会儿在楼板上不停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地唱起来

局促的空间困不住音符,却足以招致邻里的侧目

他曾无奈地写道:

“住处狭小局促,钢琴声常遭邻里侧目,白日亦不敢纵情试奏。”

不出预料,他被房东赶了出去


聂耳在霞飞路(今淮海路)的住所。

被房东太太赶走之后

他只得投奔友人——

电影《风云儿女》的导演许幸之与制片人司徒慧敏

于是,在司徒家,一个新的“声音”出现了

司徒慧敏的母亲听到那位年轻人反复唱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这呼喊如此有力

老太太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

“对!我也不愿做奴隶!”

她亲切地唤他——“起来先生”

这位“起来先生”,就是聂耳

当时他正在创作《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照片。

就像许幸之评价的那样:

“聂耳身上那热情、勇敢、富于朝气的劲头,

像野火一般,火到哪儿,哪儿便燃烧起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人们!”

这是凝聚民族血泪的呐喊

是近代中国的悲愤嘶鸣

它承载着鸦片战争后的不堪与屈辱

伴随着东北沦亡时的失望窒息

最终长成为血肉长城觉醒的激昂

为什么能在上海谱写出如此强音?

记忆溯回1930年的黄浦江畔

为进行革命斗争,18岁的聂耳从云南取道越南来到上海

他栖身于云丰申庄当店员

而就在店面几百米外的汇山码头

日本军舰的炮口森然指向这座城市

——那是战争与奴役最赤裸的具象

1931年,“九一八”的丧钟传来

东北沦陷,日军的魔爪直指华北、华中

日占区实行“奴化教育”,平民随时可能沦为“奴隶”

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到了

这一年,聂耳加入了“上海反帝大同盟”

这一年,聂耳结识了知名戏剧家、左翼文化领袖田汉

这一年,聂耳在日记中写下誓言:“音乐要成为剖开黑暗的刀!”

而他的这把刀,也很快在硝烟中淬火

1932年,“一·二八”的炮火将闸北撕裂。

聂耳抓起相机和胶卷,逆着人流冲向战区

拍下了日本军舰横行的“铁证”


聂耳拍下的日本军舰。

这一年,聂耳不仅被战争的残酷与惨烈景象所震撼

还为战场将士们的志气与追求所震撼——

在慰劳浴血奋战的将士时,最流行的《桃花江》被唾弃了

他们说:“我们需要中国的《马赛曲》!”

这一年,聂耳发表了《中国歌舞短论》

他写道:

“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


聂耳以黑天使为笔名,写下《中国歌舞短论》。

当时间来到上海“白色恐怖”最严重的1933年

聂耳经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田汉在推荐信中写道:“此青年胸中有火,可熔炼成民族号角”


聂耳(左二)与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自此,聂耳开始全身心投入革命音乐的创作

他认为,音乐是“代替大众在呐喊”

于是乎

他深入体验女工生活,创作《新女性》

他与工人一起拉铁磙,创作《大路歌》

他将码头的血泪号子,熔铸成《码头工人歌》……


《扬子江暴雨》剧照 聂耳在其中扮演码头工人,他怀里孩子的扮演者正是田汉的儿子。

如今的荆州路上,国歌展示馆和国歌纪念广场

讲述着一段与国歌相关的历史

追溯至1934年,上海电通影片公司在此成立

准备拍摄电影《风云儿女》

田汉写下了故事梗概——

三位东北流亡青年从迷失到觉醒,从疑惑到坚决

最后呼喊出:“代替我,去为民族战斗!”

然而,就在剧本梗概刚刚完成的春天,田汉被捕

聂耳不顾个人安危,找到接手剧本的夏衍和导演许幸之

主动要求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

如今的武康大楼,如踏浪而来的巨轮

已是上海热门“打卡地”

大楼对面拍照的人们也许不知道

当年《义勇军进行曲》初稿完成

就被带进入大楼里,请《风云儿女》的主演王人美试听

激昂的旋律,曾透过武康大楼的窗棂

1935年4月,作曲尚未完全结束

聂耳被国民党通缉,不得不逃亡日本

在赴日轮船甲板上

他面对波涛反复试唱

将田汉原词结尾的“前进!前进!”

改为“前进!前进!前进!进!”——

添加三个“前进”与一个斩钉截铁的“进!”


《义勇军进行曲》手稿影印版。

1935年5月,《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

在正片开始之前

男声合唱版的《义勇军进行曲》就被播放了两遍

当慷慨激昂的歌声随着电影,响彻大江南北

“万众一心”的抗日救亡号角也就此吹响!

当时的《申报》是这样描述的:

“再唱一次胜利的凯歌!再掷一颗强烈的炮弹!”

“这儿有雄伟的歌——是铁蹄下的反抗歌!”

也许23岁的聂耳不会想到

那些发生在小房间地板的震动

如今汇聚成了永恒的战鼓

但其实,如果回首再看

早在《义勇军进行曲》创作时

要唱给人民大众的准备

就已经做好

在歌曲修改过程中

聂耳经常拿着小喇叭

把曲子吹给各个阶层的人们听

请他们多提意见

词句的调整

让《义勇军进行曲》变得更为朗朗上口

富于音乐的律动感


报纸上登出《义勇军进行曲》的宣传。

为了更好地宣传

电通公司还将《义勇军进行曲》印成精美歌谱

免费赠送给观众

受到热烈好评

“索取的信异常拥挤”


1935年《电通》第二期刊《义勇军进行曲》歌谱。

徐家汇公园里,藏着一幢红砖小洋房

这里曾是百代唱片灌制唱片的地方

《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灌制了首张唱片

1935年6月

上海广播节目开始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在接下来连续四个月的时间里

电台不间断地播送这首鼓舞人心的歌曲

直至响彻华夏

在北平,学生们发起的“一二·九”运动中

《义勇军进行曲》彰显着青年人不灭的抗争热血

在上海,“一 · 二八” 四周年纪念会议上

青年合唱团领唱《义勇军进行曲》

歌声悲怆激昂、响遏行云

在汉口,上海救亡演剧队举行救亡歌咏活动集会

《义勇军进行曲》压轴出场

全体演艺人员和听众齐声合唱,久久回响


刘良模在上海指挥演唱《义勇军进行曲》。

丰子恺曾描述

1938年他从杭州至江西、 长沙到汉口,

抗日歌声未绝于耳

荒野山林中的村夫牧童

也会高唱“起来!”“前进!”

当时的中国大地

文盲率还很高

报刊、书籍、戏剧未必能触及最广泛的土地

但街头巷尾、电台广播中响起的歌声

用最朗朗上口的语句

最鼓舞人心的曲调

在前线、在后方、在城市、在乡野

将万千人民凝聚成了新的长城

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推进

这首凝聚着中国人民不屈精神的歌曲

开始在世界各地唱响

1939年7月7日,一部真实记录了中国战场的电影

《四万万人民》公映

荷兰导演尤里斯·伊文思于1938年拍摄的电影

拍下了中国群众在一次升旗仪式中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场景

这是西方世界第一次接触到

这首日后将传播更广的中国歌曲


《四万万人民》电影海报。

1940年11月,美国知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里,他被邀请去见一个刚从中国到纽约的人,刘良模

这次会面时,刘良模将《义勇军进行曲》介绍给罗伯逊

深受参与过南北战争的父亲影响

罗伯逊敏锐地品味到,这首歌里

凝聚了世界上被压迫者渴望解放的决心

可以唤起共同的情感

几周后,在纽约的一场公共音乐会上

罗伯逊对着数千名观众

第一次唱起这首来自大洋彼岸的斗争歌曲

他给它起名《起来》

当时,罗伯逊是这样介绍的

“今晚我要唱一首中国抗战歌曲,向中国人民致敬”

一年后,在罗伯逊和刘良模等人的共同努力下

名为《起来:新中国之歌》的唱片

在美国诞生

罗伯逊在这张专辑的扉页写

“一个民族在斗争中为它们赋予了新的词句”


《起来》专辑的扉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欧美多国电台经常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1944年,这首歌成为印度德里电台对华广播的开场曲

1945年上映的美国电影《龙种》

也选择将它作为插曲

寰宇同此心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

时至今日

这段激昂的旋律、铿锵的宣言

在时间里永恒回荡

每当我们再度唱起这血与肉写就的革命心声

在这一分钟里

我们总能与革命年代里沐血前进的前辈们

命运相连

不息的抗争精神与革命理念铸就的精神长城

和着慷慨的歌声一起

永远矗立在每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心间!

原标题:《23岁沪漂被房东赶出门,14亿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旋律》

栏目主编:简工博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肖雅文 林子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56212文章数 7568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