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狮子骢到珞珈山童子——解析青年作家邢之诺成长史【之三】
作者:李开
如果说“伶歌·粉墨是梦”展现的是邢之诺初入文坛的青涩与迷茫,那么“狂傲·鲜衣怒马”则描绘了她初露锋芒后的意气风发。这一阶段的邢之诺,作品开始受到关注,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身才华的自信,甚至带着几分青年人特有的狂傲不羁。
2. 自画像(狂傲·鲜衣怒马版):
自画像大致意思:冷韵入酒,逸曲狂歌。轩宇一口吸进:紫气烟霞,星辰日月。绣口一吐,灿出半壁绛河。剑尖一挽,挑起一地桃色。正也是我,邪也是我,浊世奇葩双生花一朵。摇曳红尘,俯视万家灯火。儒家逆子,道门叛徒,天生我才难自弃。梅骨丹心,铁血柔情,啸剑江湖,气吞山河;爱恨情仇,谈笑而过,魅魑魉魍,一笔扫落。千古英雄泪,人间无情事。是非对错,任人评说!水也是我,火也是我,冷语深情,释梦解惑。东南西北,赚得一身悲欢离合;春夏秋冬,独钓一江风花雪月。桑田浪起,沧海尘飞,枕上之蝶,杯中之蛇。万丈虹霓志,岁月却蹉跎。起舞弄影,人生几何?谁人知我?谁人惜我?不见古人,不见来者!情到深处方孤独,曲尽人散始寂寞。蓝桥渺渺,岫云迢迢。情痴情癜情圣情魔,等过怨过错过疯过。悲极无泪,怒极反笑,狂傲一回又如何?红粉樊笼,天外来客。拂袖而来,斩袍而去。来如沙漠风暴,去若尘埃一颗......
这首自画像充满了狂傲和豪情,展现了作者不羁的性格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作者以鲜衣怒马的形象,表现了自己的豪迈和不屈。从冷韵入酒到逸曲狂歌,从梅骨丹心到铁血柔情,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力量和激情。作者通过这种自画像,表达了对传统和世俗的叛逆,以及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这种狂傲和豪情,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经历了初步的认知后,作者进入了叛逆与张扬的阶段。她完全释放了内在的“狂傲”一面,以“鲜衣怒马”的姿态,宣称自己是不被传统(儒家逆子,道门叛徒)束缚的“浊世奇葩”。她拥有吞吐日月星辰的气魄,啸傲江湖,视世俗规则如无物,这是一个向外爆发与对抗的阶段。作者不再隐藏内心的冲突,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反叛的力量,追求自由、力量和自我实现,即使这意味着孤独和不被理解(“情到深处方孤独”)。
“鲜衣怒马”:象征着青春的活力、张扬与速度。“鲜衣”代表着光鲜亮丽的外表,也暗示着邢之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成功的渴望。“怒马”则象征着奔腾不息的激情和一往无前的冲劲。这一阶段的邢之诺,如同脱缰的野马,渴望在文学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邢之诺逐渐从“狂傲”走向“内敛”,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人生问题。“烟雨红颜·魂归何处”这幅画像,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迷茫,仿佛从鲜衣怒马的喧嚣中抽离,进入了一个更为细腻、更为感性的世界。
3. 自画像(烟雨红颜.魂归何处版):
自画像大致意思:北地瑶琴梦游南国,冷香浮动,逸诗嫣然,轩窗独弄弦。桃花人面,似水流年,良辰美景奈何短,凭栏处灯火阑珊。繁华渐行渐远,此曲复再弹,弦断有谁怜?乱梦纷飞,忆不起,那凋零在季节里的容颜。只看到,烟雨凄迷处,最后一抹红颜……
这首自画像以空灵古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忧伤感怀的女性形象。作者通过瑶琴、冷香、逸诗等意象,展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从桃花人面到似水流年,从良辰美景到灯火阑珊,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这种自画像,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追求。
经历了狂放和幻灭之后,作者的情感变得更加内敛、细腻和感伤。她如同一个“烟雨红颜”,沉浸在过去的回忆和流逝的时光中(“似水流年”,“繁华渐行渐远”)。她感到迷失(“魂归何处”),对逝去的美好(“凋零在季节里的容颜”)充满怅惘,即使有音乐(瑶琴、逸诗、弦)也难解愁绪(“弦断有谁怜?”)。
这是一个向内转与怀旧的阶段。作者从外部的抗争转向内心的情感世界,特别是对逝去的爱情、青春或理想感到深深的失落和孤独,在回忆和感伤中寻求慰藉。
“魂归何处”:这是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追问。经历了“狂傲”阶段的激情与张扬,邢之诺开始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的灵魂最终将归于何处?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使得她的作品开始带上哲学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我命逆天·大话西游”这幅画像,展现了邢之诺在经历了迷茫和思考后,她开始用幽默和自嘲的方式来化解生活中的压力和痛苦,用一种“游戏人生”的姿态来对抗命运的捉弄。
4.自画像(我命逆天·大话西游版):
自画像大致意思:看淡了,离合悲欢;忘却了,此去经年。今宵,红豆砚汁的毫尖,比轩主更倦。一川云烟,吹走紫霞仙子,飘来青灯经幡。月光宝盒,只剩,一张苍茫的脸,一地沧海桑田。传奇,随银幕曲终逝散。看客,却在红粉樊笼,挣扎、呓语、呐喊。静等,生活招安。头顶,紧箍咒圈;跌入,宿命深渊。岁月化石中涅槃,生死洪流里辗转。雌雄难辨,大闹天宫,缠炽若电,她吼:----我命逆天!空无死灭,阖目默念,枯坐如禅,她笑:----天方夜谭......
这首自画像以大话西游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命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作者通过红豆砚汁、紫霞仙子、月光宝盒等意象,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从看淡离合悲欢到忘却此去经年,从紧箍咒圈到宿命深渊,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命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这种自画像,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对命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
狂放之后,往往是幻灭与反思。作者仿佛经历了“大话西游”式的传奇与挣扎(红豆砚汁、紫霞仙子、月光宝盒都是其象征),最终发现这一切如同电影般落幕,只留下“苍茫的脸”和“沧海桑田”的感慨。曾经的抗争(“我命逆天”)显得像个“天方夜谭”,个体在宿命面前感到无力(“跌入宿命深渊”)。
这是一个理想破灭与回归现实的阶段。经历了高峰后的作者,开始面对理想的失落和现实的沉重,感受到命运的捉弄和个体力量的渺小,内心充满了疲惫和迷茫(“比轩主更倦”)。
“大话西游”:借用经典电影《大话西游》的意象,暗示着邢之诺作品风格的转变。她的文字可能变得更加幽默、更加荒诞、更加富有想象力。她开始用一种戏谑的方式去解构严肃的话题,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去表达深刻的思考。这种风格的转变,也体现了邢之诺对文学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待续)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