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一到,天气就跟下了火似的,走两步路就浑身冒汗,恨不得一天泡在澡堂里。
但老祖宗留下句忠告:“人洗三澡,命比纸薄”,听着有点吓人,却并不是迷信,其实里面藏着实实在在的养生学问。
今天就跟大家唠唠,三伏天这三种澡为啥不能随便洗,记得告诉家人们!
首先,大汗淋漓后别急着冲澡。
![]()
夏天稍微动一动就汗流浃背,浑身黏糊糊的特别难受,这时候谁不想立刻冲个凉水澡凉快凉快?
但你知道吗,这可是拿健康开玩笑。人出汗时全身毛孔都处于张开状态,就像打开的窗户在散热,这时候突然用冷水浇身,毛孔会瞬间收缩关闭,热量散不出去就会憋在身体里,很容易头疼感冒。
更危险的是血液循环的问题。出汗时心脏忙着给身体供血散热,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遇冷会导致血管快速收缩,血压波动大,心脏负担一下子加重,尤其是中老年人或有心血管问题的人,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甚至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先找个阴凉地方歇会儿,擦干汗水,等身上不那么热了,再用温水洗澡。
其次,酒足饭饱后不能马上洗澡。
夏天晚上约上朋友吃烧烤喝啤酒,吃饱喝足后浑身燥热,不少人习惯洗个澡再睡觉,觉得舒服又解腻。
但这时候洗澡,身体可遭罪了。刚吃完饭,肠胃正在忙着消化食物,需要大量血液供应,这时候洗澡,热水会让皮肤血管扩张,血液会集中到体表,肠胃的血液就会减少,消化功能会受影响,时间长了容易消化不良、腹胀。
而且酒后洗澡更危险,酒精本来就会让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加上洗澡时的热水刺激,可能会导致头晕、站立不稳,甚至发生意外摔倒。
建议大家吃完饭至少间隔1-2小时再洗澡,酒后最好等酒精代谢得差不多了再洗,安全第一。
最后提醒大家高温天别去野外洗冷水澡。三伏天温度高,河边、水库成了不少人纳凉的地方,有人觉得在自然水域洗个冷水澡既凉快又惬意。
但野外的冷水看似解暑,实则暗藏危机。夏天人体体温本来就高,突然泡进低温的水里,温差过大容易刺激神经,导致肌肉抽筋,在野外水域抽筋可是要命的事。
而且野外水域的水温不稳定,水底温度可能比表面低很多,容易引发血管痉挛。
另外,自然水域的安全隐患也多,比如暗流、水草、碎石等,一旦发生意外很难及时救助。
特别是三伏天是暑假期间,孩子都放假在家,一定要提醒孩子们不要去野外游泳,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会游泳就没事了,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而且怕的就是野外水域中各种突发情况,是防不胜防!
想玩水降温,不如在家用温水冲澡,或者去正规的泳池,千万别拿生命冒险。
老祖宗的俗语往往是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智慧,“人洗三澡,命比纸薄”虽然说得夸张,但提醒我们三伏天洗澡要讲科学。洗澡本是为了清洁降温、放松身心,可别因为贪一时舒服,让好事变成坏事。
三伏天养生讲究“天人相应”,顺应时节变化调整生活习惯,洗澡这件小事也藏着大学问。
记住这三个禁忌,科学洗澡,才能舒舒服服、健健康康地度过这个夏天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