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经济处于强劲增长中,为什么还要加大货币与财政刺激?

0
分享至

内容提要:

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5.3%的增长,消费、出口、就业表现强劲,但财政收入下降、通缩压力持续、量价背离等矛盾凸显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推动了亮眼数据,但外部关税战和内部调整压力要求下半年继续加码刺激。通过降息、扩大财政支出和支持服务消费,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一、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亮眼,展现经济欣欣向荣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6.0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较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显示了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和增长潜力。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长5.3%,第三产业(服务业)增长5.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9.6%,显示出新动能的强劲增长。



消费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0%,二季度增速达5.4%,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发力显著拉动了消费,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7%、25.4%、24.1%和22.9%。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9%,显示数字经济对消费的强力支撑。服务消费同样表现不俗,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特别是文体休闲和交通出行服务在节假日期间保持两位数增长。

出口方面,上半年货物贸易出口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显示出中国在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出口韧性。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3%,消费支出增长5.2%,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就业形势稳定,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在生产、消费、出口和就业等多个领域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堪称“经济繁荣、消费强劲、供需两旺”。



然而,在这一亮眼的经济成绩单背后,中国政府却明确表示将继续加大货币与财政刺激力度。央行计划择机降息,财政部提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率首次达到4%左右高位,上半年新增政府债券规模同比增长1.29倍。这与传统经济理论中经济繁荣时应实施紧缩政策的观点相悖,引发了广泛讨论。为什么在经济数据如此强劲的情况下,中国仍需加码刺激政策?答案或许隐藏在宏观经济数据的内部矛盾之中。

二、宏观经济数据间的趋势性矛盾,揭示刺激政策的必要性。

尽管上半年经济数据表面上呈现出一片繁荣,但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宏观经济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不一致甚至趋势性矛盾,这些矛盾反映了经济运行中的深层问题,可能是继续实施宽松货币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根本原因。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这些矛盾。

1,GDP增长与财政、税收及企业收入背离。



理论上,GDP增长与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及企业收入应保持一致,因为按照收入法核算的GDP是各经济部门收入的总和。然而,2025年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3%,但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0.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下降6.9%。两者偏离度高达6.9个百分点,远超2010年至2018年三季度平均2个百分点的偏离水平。即便使用包含价格的名义GDP(同比增长4.3%),与税收收入的偏离度仍达5.9个百分点。

企业层面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国有企业前五个月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0.1%,利润总额下降2.8%,应交税费下降0.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1%。5415家A股上市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下降0.54%。

这些数据表明,尽管GDP增长强劲,但企业和政府的收入并未同步增长,反映出经济增长的质量可能存在问题。一种解释是价格下跌拉低了收入,但按照上半年GDP价格缩减系数的下降幅度,这仅能拉低1%左右,因而无法完全解释背离现象,可能涉及统计方法或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层因素。

2,名义GDP增速低于实际GDP,凸显通缩压力。



名义GDP包含价格因素,实际GDP剔除价格影响。在通胀环境下,名义GDP增速通常高于实际GDP;而在通缩环境下则相反。自2023年起,中国名义GDP增速连续九个季度低于实际GDP,2025年上半年名义GDP增速为4.3%,低于实际GDP增速5.3%的1个百分点。衡量经济整体价格水平的指标的GDP平减指数连续九个季度下降,创下1993年以来最长纪录,表明经济面临持续的通货紧缩压力。

对于高负债的经济体或家庭,名义GDP增速低于实际GDP意味着名义收入下降,而债务负担保持刚性,可能推高负债率,增加偿债压力。这对依赖债务融资的企业、家庭和地方政府尤为不利,凸显了经济刺激的必要性,以提振名义收入并缓解通缩压力。

3,消费与工业产出增长伴随价格低迷。



消费领域量价背离明显。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下跌0.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但CPI同比涨幅仍维持在0.1%低位。强劲的消费增长未能带动价格回升,反映出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问题,企业仍处于以价换量的出清周期。



工业领域的情况更为严峻。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但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跌3.6%,连续33个月下降,量价背离度超过10个百分点。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等行业增加值增长,但价格大幅下跌,显示中上游产业面临严重的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问题。

4,社会融资强劲但利率持续下降。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新增22.83万亿元,同比增长26.2%,但市场利率持续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1.65%。通常,社会融资增长会推高利率,但当前量涨价降的现象表明,融资需求主要由政府和国有企业驱动,居民和私营企业对债务需求严重不足。这种社融领域的量价背离进一步印证了市场化投资和消费需求的疲软。

这些矛盾表明,尽管表面经济数据亮眼,但深层次问题如通货紧缩、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及收入增长乏力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还可能对高负债经济体构成风险,因此需要通过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来提振需求、稳定价格并促进收入增长。

三、上半年刺激措施催生亮眼数据,下半年路径依赖需继续加码刺激措施。

2025年上半年,中国通过大力度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有效应对了外部关税战、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内卷式”竞争等压力,催生了亮眼的宏观经济数据。这些政策的成功实施为下半年的持续刺激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反映出经济运行中深层问题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表现为经济发展可能无法离开刺激措施,或者只要停止刺激措施,经济就会陷入低迷,这种经济刺激依赖症,决定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路径依赖,和继续加码刺激的必要性。

上半年刺激政策的成效。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通过降息和降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措施释放流动性。2021年12月以来,央行已降息8次,今年5月7天逆回购和LPR再次下调0.1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社会融资22.83万亿元,同比增长26.2%。这些措施有效刺激了投资和消费,特别是在制造业和基建领域。

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率提高至4%,上半年新增政府债券7.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倍。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著拉动了汽车、家电等商品消费,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出口退税政策增强了出口韧性。商务部等部门还推出48项措施,重点促进服务消费,如餐饮、医疗保健、旅游和体育等领域。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服务零售额的增长,成为上半年GDP增长5.3%的重要支撑。

下半年继续刺激的必要性。



尽管上半年经济数据亮眼,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矛盾的持续存在决定了刺激政策不能松懈。外部来看,美国可能加征的高关税将对出口造成压力,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可能削弱中国出口韧性。内部来看,通货紧缩压力持续,名义GDP增速低于实际GDP,居民和企业投资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7月15日的发布会上也公开强调,消费市场的持续复苏需要政策支持,下半年需加大刺激力度以应对外部挑战。经济学家普遍预计,央行可能在三季度再次降息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财政部将继续通过新增政府债务和支出填补出口下降的缺口。一些学者建议推出1至1.5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刺激措施,以提振消费和稳定经济增长。

李强总理多次强调提振内需的紧迫性,呼吁通过稳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优化社会保障来鼓励消费,同时引导企业以健康方式竞争,避免“内卷”。政府还将服务业视为新的增长点,计划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的占比,以弥补商品消费和出口的潜在不足。

基于上述因素,下半年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显得尤为必要。通过降息、扩大财政支出、优化消费补贴和支持服务业发展,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作者:徐三郎】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火星宏观 incentive-icons
火星宏观
国证大数据首席经济学家
2406文章数 44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