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无论是社区小院,还是校园操场,青春活力的身影随处可见。瞧,红领巾讲解员在纪念馆里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返家乡大学生在托管班悉心辅导作业,团员志愿者则在田间地头热情地帮老乡收玉米……
近三年来,共青团曲靖市沾益区委紧紧围绕“党团队一体化”这一育人主线,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引领作用,积极组织青年投身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以及民族团结等一线工作,让团旗高高飘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之上。
![]()
基层调研。
少先队铸魂,红色基因润童心
“我可太喜欢李爷爷讲的‘九·五’起义故事了,红军叔叔们太勇敢啦!”沾益区龙华小学四年级学生王梓涵刚参加完“红领巾寻访老党员”活动,小脸因激动而红扑扑的。
事实上,这样的红色教育早已融入沾益区少年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全区86所中小学,“红领巾广播站”每周都会播报红色故事达320余次。龙华小学通过组建鼓号队、开设“红色故事我来讲”和“争章闯关”等特色活动,让红色文化成为学生们的日常“必修课”。
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红色教育已成为少年们生活的重要部分。15支鼓号队在儿童节和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等重要日子奏响激昂乐曲,“红领巾爱学习”活动连续三年实现100%线上参与率。刚入队的小学生张雨桐说:“入队那天系上红领巾、敬队礼时,我感到无比光荣!”
依托玉林山烈士陵园、播乐“九·五”起义纪念馆,沾益区先后组织2.3万名少先队员走进这些红色阵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清明祭英烈的时候,听着讲解员说烈士们才二十几岁就牺牲了,我眼泪一下子就忍不住了。”带队老师李娟感慨万分。
此外,还有17位老党员走进校园,他们分享的奋斗故事深深触动了3.1万名孩子的心灵。14所初中顺利完成756名少先队员推优入团工作,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少年中传承,愈发鲜活且充满力量。
![]()
清理垃圾。
青年返家乡,青春智慧助振兴
“热水村的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可就是宣传力度不够,没能充分发挥出效益,所以我们专门制定了一份文旅推广方案。”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张晓萌和实践团,仅用三天时间就走遍了德泽乡的5个村落,为乡村发展贡献志愿服务力量,这正是沾益区“返家乡”大学生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沾益团区委用心引导大学生权衡好“家乡所需”与“自身所能”这两方面,积极组织大学生服务队活跃在城乡各个角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助力家乡不断发展。在牛栏江畔,23名志愿者先后两次开展清淤工作,累计清理出的垃圾达150多公斤。“看着江水一天比一天清澈,感觉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志愿者周航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欣慰地说道。
在德泽乡的稻田里,8名大学生和32名儿童一起劳作,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间,大家还放声歌唱。“大哥哥们不仅教我们认识稻谷,还讲了好多大学里有意思的事儿,太有意思啦!”王雨涵小朋友笑得格外灿烂。
在社区里,“假期托管课堂”深受大家欢迎。“这40多天里,志愿者们又是帮孩子辅导作业,又是带他们做游戏,孩子每天回家都兴奋地分享课堂上的开心事儿,我们家长可省心了。”龙华社区居民刘桂芝不住地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大学生志愿者们累计服务留守儿童200余人次,开展用电安全宣讲3场,覆盖210名村民,参与环境整治清运垃圾工作35次。高考期间,2个爱心驿站为考生及家长提供服务达1200余人次。在共青团曲靖市沾益区委书记陈静秋看来:“青年在服务中深刻明白,家乡的事儿就是自己的事儿。”
关爱服务暖,精准守护伴成长
针对少年儿童群体,社区志愿者与乡镇社工结成对子,深入各个村组,每月开展走访活动20余次,为近百名困境儿童耐心疏解心结;“珠源小蜜蜂”分队走进20余所乡村学校,每学期开展30余场安全讲座,覆盖学生多达2000余名;“爱心妈妈”们每周都会入户为150余名留守儿童讲述红色故事,让孩子们浸润在红色文化之中。
面向老年群体,11个乡镇(街道)的义诊队每个月都会下沉到30余个村组(社区),年均服务老人超过1800人次;社区志愿者每周都会贴心地为独居老人洗衣、仔细排查各类隐患,累计服务时长超3000小时。到了节日期间,团组织还会联动各方力量,送上慰问品800余份,书写春联600余副,通过这些精准服务,让“一老一小”感受到满满的关怀与温暖。
在沾益区,从红领巾广播站传出的声波,到大学生们留在乡土的足迹,从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再到团旗飘扬下的服务岗位,沾益团区委始终践行着“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理念。青春扎根在这片沃土之上,团旗高高飘扬指引着方向,沾益正用青春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篇章的精彩答卷。(顾正晖、王炜杰 文/图)
来源:沾益区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