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职场最大的悲哀不是被冤枉,而是明知被冤枉却不敢发声。"这句话曾在我的朋友圈挂了整整一周,那时我正经历着人生中最艰难的职场抉择。很多人都曾面临过不公平的对待,但你敢为自己发声,哪怕代价是从高管降为杂役吗?
"陈总,这真的不是我的错。"我站在老板王明的办公室里,手里紧握着那份被退回的项目报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那你说是谁的错?"王明眯起眼睛,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客户都已经打电话投诉到我这里来了,说数据完全不符合他们的要求,这可是价值两千万的项目!"
空气仿佛凝固了。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王明等着我的回答,而我知道他期待我说出的是什么。
"项目方案是陈浩审核的,最终版本也是他确认的。"我深吸一口气,直视王明的眼睛,"我只是按照他的指示执行的。"
王明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陈浩是他的亲侄子,半年前被空降到公司担任项目总监,直接成为我的上司。尽管他经验不足,但有王明这座靠山,谁敢说半个不字?
"李明,"王明放下手中的钢笔,声音冷得像冰,"做人要懂得担当。你是项目执行负责人,出了问题就是你的责任。如果你连这点都不明白,那公司真的不适合你。"
我的胃部一阵绞痛。三年前我放弃了外企高薪加入这家公司,一手带起了项目部,让公司业务翻了三倍。现在,我却要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陈总,我手上有所有邮件往来记录和修改历史。"我咬紧牙关说道,"是陈浩坚持要改动原方案中的核心数据,我当时就提出过异议,但被驳回了。"
"你什么意思?"王明猛地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你是在指责陈浩不专业?还是在暗示我偏袒他?"
他的声音已经提高了八度,隔音良好的办公室墙壁似乎都在震动。我知道自己踩到了他的逆鳞,但我别无选择。
"我只是在陈述事实。"我保持着平静,尽管内心已经掀起惊涛骇浪,"如果需要,我可以提供所有证据。"
王明冷笑一声:"好,很好。李明,我一直以为你是个聪明人,没想到你这么不懂事。"
他踱步到窗前,背对着我,声音冰冷:"既然你这么坚持,那好,从今天起,你不再负责任何项目。去后勤部报到吧,负责公司卫生和食堂管理。"
这简直是当头一棒!从核心业务主管被贬为后勤杂工?这比直接开除我还要羞辱!
"陈总,这..."我几乎说不出话来。
"怎么,不愿意?"王明转过身,脸上带着胜券在握的微笑,"那你可以选择辞职,只是...你知道的,我们签了竞业协议,三年内不能去同行业公司。"
是的,那份让我现在骑虎难下的竞业协议。如果辞职,意味着我必须离开奋斗多年的行业,一切从零开始。
"我不会辞职的。"我平静地说,"我会去后勤部报到。"
王明似乎对我的反应有些意外。他本以为我会愤而辞职,或者低头认错,请求原谅。但我选择了第三条路:接受惩罚,但不认错。
"好,随你便。"他摆摆手,示意我可以出去了,"希望扫扫厕所能让你想清楚什么叫团队精神。"
我转身离开时,碰巧与刚进门的陈浩撞了个正面。他得意地看着我,嘴角挂着一丝幸灾乐祸的笑容。
"怎么,李大经理这是要去哪啊?"他故意提高声音,确保办公室外的同事都能听到。
我没有回答,只是平静地与他对视了一秒,然后从他身旁擦身而过。但就在那一瞬间,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眼中的恐惧——他害怕我真的拿出证据。
后勤部的工作比我想象的还要艰苦。公司五层楼,两个卫生间,一个员工食堂,所有的清洁和管理工作现在都落在我一个人身上。原本的后勤员工被调去了其他岗位,留下我一个人"独享"这份"特殊待遇"。
早上六点到公司开始清扫,晚上八点收拾完食堂才能离开。从前西装革履的项目经理,如今穿着保洁服在公司各处忙碌。刚开始的几天,同事们看我的眼神充满了好奇和怜悯,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渐渐习惯了我的新角色。
"李经理,不,现在应该叫李保洁了吧?"陈浩在路过食堂时,故意大声地对身边的同事说,"听说厕所很干净,看来他找到了自己的真正天赋啊!"
周围响起一阵尴尬的笑声。我低着头继续擦拭餐桌,没有理会他的挑衅。但心里的怒火却越烧越旺。
这是对我的羞辱,是要逼我主动离职。王明和陈浩都低估了我的倔强,我决定坚持下去,看看这场闹剧会如何收场。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在后勤部工作让我接触到了公司的另一面。我开始注意到许多之前从未留意过的细节:财务部的加班饭菜标准远低于高管团队;行政部的打印机常年故障却无人修理;基层员工休息区的沙发早已破旧不堪...这些都是我作为项目经理时从未关注过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听到了更多公司内部的真实声音。
"你知道吗,那个陈浩根本不懂业务,全靠李明在后面支撑。"一天午饭时,两个项目部的同事在食堂小声交谈,没注意到我正在不远处收拾餐盘。
"可不是嘛,听说上次那个大项目就是他瞎指挥,改了李明的方案,结果出了大问题。"
"现在好了,把李明发配到后勤,项目一塌糊涂,客户天天打电话投诉。"
"嘘,小声点,这事不能乱说..."
他们匆匆离开,而我却站在原地,陷入了沉思。看来公司里并非所有人都被蒙蔽了。我的坚持,也许并非毫无意义。
一个月过去了,我开始习惯了新的工作节奏。虽然辛苦,但内心却出奇地平静。每天看着一尘不染的地面,擦拭得锃亮的玻璃,我竟然从中获得了一种奇怪的满足感。
直到那天下午,我在清理会议室时,无意中听到了一段对话,彻底改变了我的处境。
"陈总,德信公司的项目已经延期两次了,他们威胁要撤单..."陈浩焦虑的声音从没关严的门缝中传出。
"你不是说有把握吗?怎么会搞成这样?"王明的声音透着愤怒和不安。
"我...我低估了项目难度。原本负责这个客户的是李明,他对客户需求了如指掌。现在..."
"现在怎么样?说啊!"
"现在团队没人能完全理解客户的要求,我们提交的方案一次比一次差。德信已经明确表示,如果下一版还不符合要求,就终止合作。"
会议室内一片沉默。我的心跳加速,德信是公司最大的客户之一,年合同金额过亿。如果失去他们...
"那个王总,德信公司的项目我们确实需要李明回来主导。他是唯一真正了解他们业务逻辑的人。"陈浩的声音低了下来,带着几分不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