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步加强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件发生,由山东省司法厅、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律师协会联合山东广播电视台与央视频共同推出《关爱青少年珊珊有说法》2025年未成年⼈防溺水安全教育普法节目。《关爱青少年珊珊有说法》节目特别感谢山东省律师协会和山东省教育厅学校安全管理处的大力支持。节目同步在央视频、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APP和山东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视频号、经典音乐广播视频号同步播出。
本期节目将目光投向12-15岁的初中生群体,围绕这⼀阶段未成年人的防溺水安全与普法教育展开深入探讨。特邀山东师范大学第⼆附属中学副校长马勇、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级法官耿露,以及节目常驻普法律师李珊珊三位嘉宾,从教育实践、司法审判、法律解读等不同视角,剖析初中生在青春期特有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溺水风险的关联。厘清事故中家庭、同伴、学校等多方的法律责任边界,更针对这⼀年龄段孩子的叛逆心理、同伴依赖等特点,提供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方法与避险指南,让防溺水意识真正走进青少年心里,为他们的平安成长筑牢防线。
⻘春期的“心”:读懂那些藏在叛逆背后的渴望
节目中山东师范大学第⼆附属中学副校长马勇道出了青春期心理的核心。12-15岁的孩子,心里像住着两个“小人”:⼀边是身体发育带来的“成人感”,觉得自己能掌控⼀切,敢在陌生水域挑战“跳水““野泳”,却对水底的暗流、淤泥毫无概念;另⼀边是对同伴认同的极度渴望,当朋友笑着说“不敢来就是胆小鬼”时,哪怕心里打鼓,也可能硬着头皮跟上⸺这种“怕被孤立”的心理,成了很多溺水事故的隐形推手。
节目分享的案例里,有个14岁男孩明明知道家长禁止野泳,却还是跟着同学去了河边。事后他坦言“大家都去,我不去的话,下周上学他们肯定会笑我。”青春期孩子的“冒险欲”往往和“存在感”挂钩。他们通过挑战规则证明自己的成长,却因社会经验不足,分不清“勇敢”和“鲁莽”的边界。这时候简单的“不准去”只会激化逆反。不如试着问⼀句:“如果朋友非要你下水,你有什么办法既能保住面子,又能远离危险?”⸺用理解化解对抗,才能让安全意识真正走进他们心里。
⻘春期的“法”:未成年不是免责牌,⻘春也需懂规则
节目中,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级法官耿露分析了四起案例,让不少家长心头⼀震。两名六年级女生因“真心话大冒险”被同伴怂恿跳河溺亡。法院不仅判决怂恿者家长承担部分责任,也明确了跳河女生监护人的过失。“12岁的孩子已经能理解‘跳河有危险’,法律不会因为‘年纪小’就无视他们的行为后果。”耿露法官的话,点醒了很多⼈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忽视。
更让人警醒的是13岁少年小秦的故事。他在江边游泳时溺亡,同行三人因害怕被责骂,不仅没呼救,反而销毁证据、隐瞒事实。最终三⼈家长共担20%责任,理由是“未尽到同龄⼈的救助义务”。李珊珊律师在节目中强调,法律对青少年的要求很清晰:不要求你冒险救人,但必须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大声呼救、找成人帮忙、拨打报警电话。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既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也是法律划定的责任底线。
家校的监管与教育:用智慧织密防护网,而非筑起高墙
“监管不是盯梢,教育也不是说教。”节目中,家校双方的暖心实践让人印象深刻。马勇校长所在的学校有个特别的做法:让学生轮流当“安全观察员”课间在校园周边巡查,发现同学讨论“野泳”就主动上前聊⼀句:“上周看了个新闻,有个地方浅水区藏着暗流,咱们可别去冒险。”这种同伴间的提醒,没有说教感,却能悄悄种下安全的种子。
家庭层面的智慧则体现在“张弛有度”。马勇校长提出“四知”监护法,知晓孩子去向、同伴、活动内容及返回时间。具体可通过建立行踪报备制度、同伴家长沟通群、日常安全对话等方式落实。沟通时多以“如果遇到抽筋该怎么办”等设问引导孩子思考,而非单纯禁止。这种带着温度的监管,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束缚,而是被在乎的安全感。看似平常的互动,实则在⼀点点帮孩子建立起对“责任”和“边界”的认知。
防溺水不是⼀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场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持久战。家长多⼀份耐心沟通,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学校多⼀些创新教育,让安全知识真正走进学⽣心里;社会多⼀层关注守护,完善危险水域的警示与防护设施。当我们读懂了青春期的敏感与渴望,点亮了他们心中的法律灯塔,再用家校协同的温暖与智慧护航,这个夏天的水域边,或许就能少⼀些遗憾,多⼀些孩子们无忧的笑声。
节目嘉宾
马勇 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
马勇校长是中学高级教师,获得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优质一等奖,是教育部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者,济南市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人员,济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耿露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一级法官
耿露法官是全市法院优秀法官、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个人,第一届全市法院审判业务专家。
李珊珊《关爱青少年珊珊有说法》节目常驻普法律师
李珊珊律师是山东国曜琴岛(济南)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主任、济南市历下区第十九届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咨询专家、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主讲人。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2021年6月,《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开始发文实施。其中,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八五”普法规划的重点工作,要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持续举办全国青少年网上学法用法等活动。为了着力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要以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深耕智慧普法。
《关爱青少年珊珊有说法》节目是专为青少年、学校、家长及相关主管单位等打造的一档集学习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节目,特邀请国曜琴岛(济南)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全国“平安之星”、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节目主讲人、多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李珊珊律师担任嘉宾主持人,通过融媒体直播的形式,借助传统媒体与网络传播双重渠道,实现“互联网+”的青少年相关的教育宣传。
《关爱青少年珊珊有说法》山东广播电视台街景演播室直播。欢迎锁定收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