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年,孙坚在襄阳战场上被乱箭射杀,身死时年仅37岁。临终前,他的部下全都红了眼,却没人能救下这位“江东猛虎”。
如果孙坚能再活几年,三国的格局会不会彻底改写?或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答案。
所谓的“虎将”,不是随便谁都能戴上的帽子。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三国时期那几个真正配得上“虎将”称号的人物,以及他们留下的故事。
孙坚,字文台,出生于东汉末年的一个普通家庭。熹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72年,汉室虽然已经摇摇欲坠,但天下还算平稳。
这一年,江东一带突然爆发了叛乱,百姓苦不堪言,官府束手无策。年轻的孙坚站了出来,主动招兵买马,誓要平定乱局。问题是,他既没权势,也没钱财,凭什么能拉起一支队伍?靠的是一张嘴和一身胆气。
他跟人聊天时,说话掷地有声,眼神里透着一种“你跟我干,准没错”的自信。居然真让他找到了一群愿意跟着拼命的兄弟。
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被孙坚训练得像模像样,打起仗来非常硬气。叛军原本嚣张得很,可碰上孙坚这种不要命的狠角色,没几个月就全被剿灭了。
孙坚打仗时有个习惯,总是冲在最前面。手下看老大这么拼命,自然也不敢怂。
他不仅能打,还懂得用人。每个部下的优缺点他摸得一清二楚,该谁上阵、该谁守后,他心里门儿清。
这种本事,连后来权倾朝野的董卓都不得不承认。
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孙坚很可能改写三国的历史。他在战场上以勇猛称雄,在政治上也颇有手腕。
后人评价他为“半个皇帝”,因为他既有武将的威风,也有治国的才华。
再说曹操的贴身保镖许褚。这人力气大得吓人,能一口气拉起两头牛,军中人送外号“虎痴”。
但真正让他成为虎将的,是他的忠诚。曹操用人,最怕的就是背叛,而许褚从头到尾都对他一心一意。
有一次,曹操在战场上被敌军围住,眼看就要完蛋。许褚硬是凭着一身蛮力护着曹操杀出重围,最后还把他背到船上逃生。
那场面,简直跟电影里的动作戏差不多,一个人硬刚一群敌兵,愣是救下了主公。
许褚脑子不算灵光,也不善谋略,但他有一颗赤诚之心,曹操特别喜欢这一点。乱世里,能打的人多了去了,但能打又绝对忠诚的,可不常见。
史书称许褚为“虎将”,不仅因为他的武力值,更因为他的忠心耿耿。在那个尔虞我诈的年代里,这种品质尤为珍贵。
刘备手下的关羽和张飞,大家就更熟悉了。小说里把他们写得神乎其神,真实历史其实比小说还有趣。
关羽被后世尊为“武圣”,不仅因为他能打仗,还因为他的综合能力。刘备手下人才不少,但关羽是少数几个能独当一面的人。
镇守荆州期间,他不但打退了东吴的进攻,还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这种文武双全的本事,在任何时代都是稀缺资源。
至于张飞,真实形象跟小说里的莽汉完全不一样。史书说他其实很细心,为人沉稳,做事有条理。
最让人意外的是,这位猛将居然喜欢画画,尤其擅长画花鸟。这种反差,实在让人佩服。
张飞后来被尊奉为“神”,这在三国时期是极高的荣誉。能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又不缺细腻的艺术气息,这样的人,绝对称得上虎将。
说到底,“虎将”这个称号不是谁都能拿的。孙坚、许褚、关羽、张飞,他们的共同点是有过人的本事和坚定的信念。
孙坚英年早逝,留下遗憾;许褚忠心耿耿,是曹操的心腹;关羽文武双全,后世尊他为圣;张飞勇猛沉稳,还兼具艺术天赋。这些人不是小说里完美无缺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
三国的真正虎将,只有三个半。一个成圣,一个成神,还有半个差点成皇帝。
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
参考资料:
1. 《三国志》陈寿著,裴松之注2. 《后汉书》范晔著3. 《资治通鉴》司马光编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