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队长,发生什么事情了?为什么要跑啊?”
2003年内蒙挖出一具契丹女尸,考古专家剥去11层外衣后突然大喊:“危险,快跑!”
这起事件迅速引起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恐慌?
这个墓葬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01
2003年夏天,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的一个采石场正在作业。
那天天气异常炎热,工人们显得有些疲惫。
一名操作挖掘机的工人通过无线电询问队长:“这里有一堆大石头,宽约三四米,需要清理吗?”
队长问:“会影响施工吗?”
工人回答:“不会影响,只是看起来有些不寻常。”
队长说:“那就别管它,我们工期紧张,得抓紧时间。”
这堆石头并未引起注意,因为它并未影响施工,而且上面的石头都是矿山常见的类型。
直到次年二月,这堆石头的特殊性才被揭示。
那天,矿场进行爆破作业,这堆石头也在爆破范围内。
爆破后,工人们发现炸出的石头中混有一些罕见的红色石块。
工人们好奇地围了过来,仔细一看,发现这些红色石头整齐排列,部分石头上还有特殊标记。
这些岩石并非随意堆积,而是用黑色黏土粘合在一起。
显然,这是一个人工结构,工人们开始议论纷纷。
有人猜测这可能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弹药库,因为吐尔基山曾被日军占领并建有防御工事。
矿长得知消息后,认为此事非同小可,立即通知工人保密,并联系通辽市警察局。
尽管如此,消息还是泄露了,许多村民赶来围观。
矿长安排人员阻止村民靠近,最终他们离开。
但仍有几人不死心,他们找到矿长,提出愿意支付费用使用矿场机械,并要求分享发现的任何宝物。
有人甚至提出愿意支付十万元,只求提供便利。
矿长坚决拒绝,并命令将他们赶走。
02
通辽市警方接到消息后迅速行动,并立即通知了通辽博物馆。
博物馆领导对此非常重视,迅速组织了一个专家团队,并在警方的陪同下前往现场。
尽管二月的通辽天气寒冷,雪花飘飘,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他们很快抵达了吐尔基山。
专家团队由孙队长领导,在她的指挥下,队员们开始了初步的调查。
调查结果很快出来,确认这是一座辽代古墓。
队员们非常兴奋,因为目前看来,这座墓穴保存完好,没有遭受盗墓贼的破坏。
在考古界,辽代古墓被盗挖的情况非常严重,如果这座墓葬未被盗挖,那么它可能藏有大量珍贵文物。
孙队长也感到兴奋,开始分配任务,迅速启动了发掘工作。
为了防止有人趁机盗挖,警方在周围设置了警戒线。
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队员们开始有所发现。
在墓门后的通道石壁上,他们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符号,孙队长确认这是古老的契丹文字。
但由于参考文献有限,这些文字尚未完全解读。
随着发掘的深入,这座辽代古墓的面貌逐渐展现。
一名队员向孙队长报告:“队长,前面就是最后的墓门了,打开后应该能看到棺椁。”
孙队长指示:“开门,但要小心,不要破坏墓内物品。”
打开墓门的过程很顺利,当灯光照进墓穴时,所有人都不禁惊叹。
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
03
在墓穴那幽深且略显压抑的中央位置,静静摆放着一口体积庞大的彩绘棺材。这棺材可不一般,其表面精心雕刻着一只金凤,那金凤的每一根羽毛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双翅微微张开,好似下一秒就要挣脱棺材的束缚,振翅高飞。
棺材整体的工艺极为精湛,每一处线条都流畅自然,每一处装饰都恰到好处,尽显华丽之态。然而,它与周围简陋的墓穴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墓穴的墙壁粗糙不平,地面也杂乱无章,更衬托出这口棺材的与众不同。
这口棺材有着明确的尺寸规格,长2.31米、宽1.3米、高1.05米。它的主色调是大红色,鲜艳夺目,在昏暗的墓穴中显得格外醒目。内棺和棺榻同样装饰得富丽堂皇,上面的图案和纹饰都彰显着不凡的工艺水准。
不过,孙队长很快便面临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辽代,有着严格的规定,只有帝王、妃嫔以及皇室成员才有资格使用带有龙凤图案的器物。而这口棺材上精美的凤凰雕刻,无疑表明了墓主身份的不凡与显赫。可到目前为止,除了这口棺材,他们还没有发现其他有价值的陪葬品,所以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棺内,期待能在里面找到一些能揭示墓主身份的线索。
带着心中的诸多疑问,孙队长和队员们缓缓打开了棺盖。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具历经千年岁月的女性遗骸。遗骸周围,摆放着各种各样奇异的随葬品。在内棺的四个角落、女尸的膝盖部位以及脚边,都悬挂着铜铃,这些铜铃大小不一,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神秘的光泽。女尸的左肩上,放置着一块刻有三足金乌的金牌,那三足金乌造型独特,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右肩则有一块刻着玉兔和桂树的银牌,玉兔栩栩如生,桂树枝繁叶茂。而且,尸体的腿上还缠绕着绳子,这些从未见过的现象,让经验丰富的孙队长也感到十分困惑,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更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墓主身上竟然穿着十一件衣物。为了能从中找到关于墓主身份的蛛丝马迹,孙队长开始小心翼翼地剥离这些衣物。他全神贯注,动作十分轻柔,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破坏了可能存在的线索。在成功剥离了十件衣物后,他稍稍松了一口气,正准备着手处理最后一件。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一名队员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了其中一个铃铛,铃铛发出了清脆却又在这寂静墓穴中显得格外刺耳的声响。紧接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扑面而来。孙队长凭借着多年的考古经验,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危险可能就在眼前,他毫不犹豫地大声喊道:“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