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五里桥街道“零距离家园”的版图中,创享家与泊宁畔两个“青年服务型”小站,以青年需求为锚点,从空间赋能到服务深耕,再到社群构建,为奔波于城市的年轻人打造了一处处“温暖港湾”,让奋斗路上的每一步都有陪伴与回响。
![]()
空间赋能:功能巧布局,办公生活无缝衔接
青年对空间的需求,从来不止于“能用”,更在于“好用”。两个小站以灵活布局,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自然过渡。
创享家位于8号桥创意园区,85平方米的空间被赋予多重身份:展示区陈列着科创企业的成果与惠企政策,休闲区配备舒适沙发与咖啡角,会议空间可随时变身头脑风暴室。白领们午休时能在此查阅政策,下班后能约上同事讨论项目,这种“一站式”空间设计,让工作衔接更高效。
![]()
![]()
泊宁畔则聚焦青年生活场景,在仁慧苑7号楼打造的公共会客厅,既有可供闲聊的舒适座椅,也有适合小组讨论的长桌。“足迹・仁慧来自哪里”主题墙面,贴满青年们的家乡影像,成为大家茶余饭后分享乡愁的绝佳角落,让租住在此的年轻人感受到“异乡亦故乡” 的温暖。
服务深耕:需求精准对接,成长与生活兼顾
小站的服务如同“量身裁定”,既助力职业成长,也关照生活温度。
创享家的“同心聚智”品牌直击白领痛点:午间一小时的兴趣小组,让摄影爱好者找到同好,编程达人能交流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涵盖新媒体运营、商业谈判等实用内容,为晋升之路添砖加瓦;减压讲座上,心理咨询师教大家用呼吸法缓解焦虑,不少白领说“午休来这儿充充电,下午工作更有劲”。而“里滩创享家”招聘会、创业导师面对面等活动,更让有梦想的年轻人找到方向。
泊宁畔则把服务延伸到生活细微处:香道课程让快节奏的年轻人学会慢下来,旧物再生workshop教会大家变废为宝,寒暑假的托儿缓解双职工家庭的带娃难题。这些看似琐碎的服务,恰如冬日暖阳,熨帖着年轻人的生活褶皱。
![]()
![]()
社群构建:从陌生到熟悉,异乡织就熟人网
打破“邻里相见不相识”的隔阂,是两个小站的共同追求。小站以活动为纽带,让青年社群悄然生长。创享家的科创分享会总能座无虚席,海归人才带着项目思路来交流,初创者在这里找到合作伙伴,“科创+文创”的碰撞中,不少跨界合作悄然萌芽。一位程序员说:“原本觉得创业是孤军奋战,在这里认识了设计师和市场专员,团队一下子齐了。”
泊宁畔的社群构建更显温情:插花课上,新搬来的白领跟着老住户学剪枝;旧物再生活动中,大家交换闲置物品时分享生活故事。来自东北的小李通过家乡影像分享,认识了同样爱吃锅包肉的邻居,“现在周末常约着一起做饭,再也不觉得孤单了”。这种“地域有界・邻里无界”的氛围,让青年们在社区找到归属感。
![]()
从创享家的政策书架到泊宁畔的家乡墙,从技能培训到插花课,这两个小站用懂青年的方式,让“零距离”不仅是空间距离,更是心灵距离。在这里,年轻人既能收获成长的助力,也能找到情感的寄托,让在城市奋斗的日子,始终有温暖相伴、有力量支撑。
记者 / 朱影影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五里桥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