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为普陀助威!
“今天感觉怎么样?起来活动过吗?”
“现在感觉很好,
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谢谢你们!”
7月16日上午
普陀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孔维成和周鲁迪医生
来到病房内查看患者赖大伯的恢复状况
赖大伯握着他们的手,连声道谢
这正是普陀医院成功实施的
我区首例
“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冠脉搭桥手术”
时间轴拨回到半个月前,73岁的赖大伯因多次突发心绞痛来到普陀医院心内科就诊,经冠脉造影后显示:冠状动脉左主干尾部90%狭窄,真性分叉病变,累及前降支及回旋支开口,前降支中段40%狭窄,回旋支开口60%狭窄。医院第一时间组织心内、心外、介入等多学科进行会诊,经讨论研判,实施PCI手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风险大,建议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家属此时陷入两难境地。“心脏搭桥手术”在当地以往多需转至上级医院,漫长的等待期可能引发病情恶化,而长途奔波对高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病人多年来一直在我院就医,对我们的医护团队充满信任,加上担心转诊延误病情,7月3日找到我,希望能在本院手术。”普陀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孔维成回忆道。
据介绍
当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主要有两种方案
一是传统体外循环下搭桥术,虽操作相对简便,但需在心脏停跳状态下进行,术后极可能出现脱机困难、凝血功能障碍等致命风险。
二是非体外循环方案,虽能规避这些风险,却对技术和团队配合的要求极高,需要在“几乎不移动心脏”的状态下完成血管吻合。
▲心脏冠脉图 ▲搭桥示意图
普陀医院胸心外科主任 孔维成
传统体外循环下搭桥术,需要正中开胸,在心脏停跳状态下搭桥,赖大伯不仅属于高龄患者,还曾突发过脑梗,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帕金森等基础性疾病,传统手术的大切口极可能导致愈合不良。经医院多学科会诊,我们团队最终决定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冠脉搭桥手术”方案,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以最小创伤完成最精密的心脏“修缮”。这场手术不仅是我区首例该类型手术,更是对我们医疗团队的全方位考验。
近年来
随着医务人员的不断进修学习
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
普陀医院胸心外科救治成功率逐年上升
医院还积极与上级医院开展合作
定期选派骨干医师开展进修培训
为完成高难度手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完成此次手术,普陀医院胸心外科、麻醉科、重症循环、手术护理、心内科、介入科及输血科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从术前评估到术后康复都制定了详尽方案,并邀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专家指导参与手术。7月12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由于没有使用体外循环,避免了体外循环带来的血液稀释、凝血功能紊乱等并发症,降低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风险,还缩短手术、住院和ICU停留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孔维成说,术后第一天,患者就从ICU转回普通病房并拔管,第三天患者就能够下床进行康复训练,目前患者状态良好已恢复正常饮食,预计术后一周就可出院。
▲术后第一天
▲术后第二天
▲术后第三天
普陀医院 相关负责人
实施高难度心脏搭桥术,标志着我院心胸外科的技术水平、麻醉管理、重症监护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为我院冠心病、心血管急危重症治疗开辟全新道路。未来将持续精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让我们一起为
普陀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点赞
期待未来
为患者带来更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
成为百姓心中更可靠的健康港湾
【普陀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璐瑶 通讯员 邵盛欢 普陀医院
❤️温馨提示:“中国舟山普陀”公众号已更名为“普陀潮”。因微信推送规则调整,想要继续获取本地权威信息、一手资讯,请将“普陀潮”设为星标⭐️,并在每次阅读后点击“赞”和“在看”。
点亮和
为所有医护人员点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