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湖南益阳的周糠顺还只是个小学生。一场意外让他重伤,家庭无力承担巨额手术费。他在病床上写下求助信,承诺自己长大了,一定努力回报社会,报答帮助他的叔叔阿姨们。
十年后,他用642分的高考成绩兑现了这份承诺,为自己和家人争取到了全新的可能。在湖南益阳那间吱呀作响的农房里,光线永远都省着用,唯一能发光的不是电视屏幕,而是一整面墙上贴得满满当当的奖状。
![]()
这家的难,是双份的。
父亲周建军,腿脚不利索,是多年前一场意外留下的残疾。他就在村里做保洁,偶尔打点零工,挣的钱像沙子,从指缝里漏得比抓回来的快。
母亲龚伏红,智力有碍,一年到头的药费就得几万块。这点钱对普通家庭是笔开销,对他们家,就是拿走了顶梁柱。
![]()
村干部跑前跑后,能申请的补贴都申请了,可那个巨大的窟窿,怎么都填不上。
但凡换个家庭,可能早就被这日子压垮了。可他们没有。这一家人不仅没抱怨,甚至还有余力去帮衬邻里的五保户,打扫卫生,洗洗涮涮。
苦日子没能泡软他们的脊梁,反而把它磨成了钢。他们把苦难当成了一日三餐,硬是咽了下去,然后挺直腰杆,活给所有人看。
![]()
生活的泥潭再深也绊不住一个想往上飞的少年。
周糠顺从初中起,就不怎么在村里住了。他寄宿在县城开早餐店的伯父周建辉家里。伯父心疼他,怕他妈一生病住院,这孩子就没人管,学也上不成了。
一碗粉,一个包子,伯父的早餐店就这样成了周糠顺最安稳的避风港。他再也不用分心家里的事,每天只管一头扎进书本里。
![]()
伯父说,这孩子打小就自觉,学习上的事,从来不用人催,连补习班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
可他也不是个书呆子。这小子野得很,一到寒暑假放回村里,就彻底解放天性,一头扎进游戏里。成绩单也跟着他的作息表走,一回村就滑坡,一回城就反弹,让伯令又气又笑。
这份来自亲情的托举,比什么都实在。周糠顺心里明白,伯父给他的,是比金山银山更贵重的东西。
![]()
十年前,这个家差一点就散了。
那时候周糠顺还在上小学,课间玩闹,摔得不轻。肠断裂,脑震荡,诊断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锤子,砸在父母心上,手术费是天文数字。
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能怎么办?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笔,给学校写了一封求助信。信里,他一笔一划地写下家里的窘迫,也写下了一个孩子最郑重的承诺。
等他长大了,他一定努力回报社会,报答帮助他的叔叔阿姨们。
那不是一句空话,那是一个男孩在绝境中,用自己稚嫩的肩膀,试图扛起整个家的重量。
学校很快组织了捐款,社会上的好心人也伸出了援手。手术费凑齐了,周糠顺捡回了一条命。
![]()
这场大病,也让一颗感恩的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他开始知道,自己读书,不光是为了跳出农门。
面对家里的困境,周糠顺从不觉得自卑,更没有抱怨。
他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推着他往前跑的力气。别人有优越的条件,他有一无所有的勇气,别人有退路,他没有。
![]()
贫困不是梦想的藩篱,要永远相信努力的意义。这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没有半点鸡汤味儿,全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切身体会。
所以,当642分的高考成绩出来时,他异常平静。没有狂喜,没有宣泄,只淡淡说了一句正常发挥。
![]()
因为他心里清楚,这个分数不是终点,甚至不是奖品。它只是一个回响,是对十年前那场善意最好的回应。它是一张门票,通往一个他能兑现承诺的世界。
他想去北京,去成为那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
他把第一志愿填了北京邮电大学,选的是最热门、就业前景最好的王牌专业。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功利心”,就是想找个好工作,多挣点钱,让爸妈和自己,都能过上好日子。
除了这份现实的规划,他心里还有一个少年的憧憬。
他想去北京城里走一走,看看天安门。电话那头,刚打完暑期工的他,声音里透着一丝向往。那里,是他从未见过的远方。
![]()
从那个昏暗潮湿的农房,到伯父热气腾腾的早餐店,再到通往首都的月台,周糠顺的路,每一步都踩得异常坚实。
十年前,那个躺在病床上的小男孩,写信求助,祈求一个能拉他一把的“叔叔阿姨”。十年后,他正走在成为那个“叔叔阿姨”的路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