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红军行
寻根铸魂路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追溯初心之源,
汲取奋进伟力,
湖北理工学院青春益暖团
赴革命圣地井冈山,
开展暑期“三下乡”培训活动
![]()
01
星火课堂,历史照进现实
![]()
井冈山腹地薄雾弥漫,清冽的山风裹挟着草木气息扑面而来。一群怀着崇敬之心的大学生迅速集结,一面旗帜迎风展开:“继承先烈志,我辈当自强!”——这并非历史剧拍摄,而是青春益暖团在井冈山拉开了“一日红军生活体验”的序幕。
![]()
置身于毛泽东同志当年工作和生活的简朴环境,凝视着那盏照亮中国革命道路的微弱油灯,成员们深受触动。通过详实的史料学习和生动的现场讲解,大家深刻领悟到“实事求是闯新路”这一光辉思想诞生的历史背景与伟大意义,为先辈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坚定信念和卓越智慧所震撼。这一刻,理想信念的火种在青年心中被再次点燃。
02
崎岖山路,重走信仰足迹
![]()
烈日当头,山路蜿蜒,青春益暖团的成员们在茅坪镇坝上村等地深入开展了“红军的一天”主题体验教学。成员们身着红军军装,踏上崎岖的山路进行“急行军”训练。肩挑背扛的模拟物资让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汗水浸透了衣衫,但无人退缩。这段艰辛的路程,让书本上“艰苦奋斗攻难关”的精神变得无比具象和深刻。
![]()
这一路走来,成员们切身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当年在物资匮乏、敌情严峻的恶劣环境中,依靠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克服万难、坚持斗争的不易,极大磨砺了自身的意志品质。亲历这段陡峭山路,才明白‘岿然不动’背后是红军怎样惊人的意志力!信仰,真有移山填海之重。
03
布袋箩筐,挑起革命本色
![]()
在农家院落,青春益暖团的成员们自己动手,劈柴生火、洗菜做饭,用简单的食材合力制作了一顿“红军餐”。简陋食材在巧手下变成“温暖伙食”,啃着窝头、喝着南瓜汤,才懂“半条棉被”故事里的艰苦与坚守;帮老乡干农活让“军民鱼水情”不再是课本里的字句,而是真实可触的温度; 走访中,听老乡讲老区新变化,破旧土坯房变民宿、荒地成茶园,见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懂乡村振兴的使命分量。
![]()
烟熏火燎中,大家体会着革命岁月的艰苦朴素,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这堂生动的劳动课,让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在炊烟灶火中得到体现。午后,成员们走进田间地头,参与农事劳作,并与当地村民亲切交谈。俯身劳作,挥洒汗水,聆听乡亲们讲述老区的今昔变迁,成员们对“依靠群众求胜利”的根本路线有了切肤之感,深刻理解了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鱼水深情”,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当朝霞再次染红井冈群峰,一日红军生活虽短,却如星火燎原,点燃了青年心中不灭的信仰火炬。崎岖山路丈量出信念的重量,油灯微光映照出思想的伟力,扁担上的压痕更转化为肩头使命的印记。井冈山精神,已非史册中遥远的符号,而成为这群青年血脉中奔涌的力量——它时刻提醒着:纵使时代变迁,唯有接过信仰的接力棒,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方能让八角楼的灯光,永远照亮后来者的前行之路。
图片来源|新媒体部 易子煊
编辑|新媒体部 孙千城
审核|新媒体部 易子煊 游子逸
终审|范晓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