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不让座给老人,老人子女骂骂咧咧,女生亮证后他们直接闭嘴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交车晃动间,陈芸手中的残疾人证反射着冷光。刺眼的证件扫过那对中年男女的脸,骂声戛然而止。老人的目光从愤怒转为困惑,最终定格在尴尬。

陈芸平静得令人心痛,眼角却泛起微不可察的泪光。这是第三次了,她的残疾在别人眼中仿佛不配拥有平等的尊严,而每一次亮证,都像是一次被迫的自我剖白。



01:

这一切要从陈芸十六岁那年说起。

阳光明媚的六月,高中篮球场上回荡着欢呼声。陈芸是校篮球队的新星,梦想着进入体育大学深造。她身高一米七五,体格健壮,跑起来像一阵风,投篮时的姿势漂亮得让人移不开眼。

"陈芸!传球!"队友的喊声穿透嘈杂的现场。

陈芸一个急转身,接球、跳投一气呵成。球进了,观众席爆发出欢呼。比赛结束,陈芸高高举起奖杯,那是她第三次带领学校获得市级冠军。

"芸,有体育大学的星探来看你比赛。"教练拍着她的肩膀,眼中满是骄傲,"你的未来一片光明。"

谁能想到,就在三天后,回家路上的一场车祸改变了一切。卡车失控,陈芸被撞飞出十米远。醒来时,她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双腿已经没有知觉。

"对不起,陈同学。"医生的声音沉重如铅,"你的脊髓受损,下肢瘫痪的可能性很大。"

十七岁的陈芸就这样告别了篮球场,告别了跑跳腾挪的青春。从此,轮椅成了她身体的延伸。整整一年,她不愿出门,甚至拒绝上学。她曾经引以为豪的身体变成了她最大的痛苦。

"我不需要同情,我只要尊重。"这是陈芸在康复医院对心理医生说的第一句话。

康复期间,陈芸遇到了许多和她一样的人,他们教会了她如何在有限的身体里找到无限的可能。她开始接受现实,重返校园,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法律系。

她学会了在不友善的目光中抬头挺胸,学会了在无障碍设施缺失的校园里自己想办法,也学会了在公共场合保持微笑,即使那微笑下藏着多少辛酸。

大学三年级,陈芸实习的律所接手了一起关于残疾人权益的诉讼案。为了深入了解当事人的处境,她主动放弃专车接送,开始尝试乘坐公共交通。这一决定,让她体会到了残疾人在日常出行中面临的真实困境。

02:

周一早高峰,拥挤的36路公交车缓缓驶入站台。

陈芸坐在轮椅上,等待司机放下升降平台。这是她第五次尝试独自乘坐公交车,前四次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婉拒或是遭遇白眼。

"麻烦让一下。"陈芸轻声说道,试图穿过拥挤的车厢找到专座区。

人群像海浪一样分开又合拢,有人不耐烦地撇嘴,有人侧身给她让出一条窄路。陈芸已经习惯了这种目光,她甚至能分辨出哪些是同情,哪些是不耐烦,哪些是刻意忽略。

好不容易到达残疾人专座区域,那里已经坐了一位老人。陈芸并不在意,准备找个角落停好轮椅。这时,公交车突然刹车,她的轮椅滑动了一下,差点撞到一位乘客。

"对不起。"陈芸赶紧道歉。

"没关系,你需要帮忙吗?"那是个穿着西装的年轻人,他主动帮陈芸稳住了轮椅。

"谢谢,我自己可以。"陈芸礼貌地回应。

年轻人没有离开,而是低声问道:"你需要座位吗?我看残疾人专座被占了。"

陈芸笑了笑:"不用了,我习惯了。"

但年轻人已经走向那个座位:"老先生,这位女士需要这个座位,您看能否——"

"我女儿,你管得着吗?"一个中年女人突然插话,原来是老人的女儿,"我爸都八十多了,腿脚不便,凭什么要给她让座?"

车厢里安静了几秒,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一角。陈芸感到尴尬,正要开口说不必了,那位中年女人却继续说了下去。

"现在的年轻人,一点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都没有。健健康康的不知道给老人让座,还好意思要别人给她让。"



"您注意一下您的言辞。"西装男子皱眉道。

"我有什么言辞不当的?难道我说错了吗?这么年轻力壮,怎么不自己站着?"中年女人越说越来劲,身旁的中年男子——看样子是她丈夫——也附和道:"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太不像话了,看着年纪轻轻的,没病没灾的,占着残疾人座位不让给真正需要的人。"

陈芸的脸色变得苍白,但她保持着平静。这不是她第一次遭遇这种情况,但每一次都像刀割一样疼。

"你们真的太过分了。"西装男愤怒地说,"你们看不出来这位女士是——"

"不必了。"陈芸打断他,从包里掏出一个红色的证件,"也许这个能解释清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