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地板钉得这么牢,撬开可不容易啊。”张师傅检查后说道。
“不管多困难,今天一定要弄清楚!”陈志华坚决地说。
连续两个月的婴儿哭声让这个千万富豪一家快要崩溃。
邻居陈婆婆突然出现:“不能撬!千万不能撬!会出大事的!”
但陈志华已经被逼到了极限。
随着“嘎吱嘎吱”的声音,第一块地板被撬了起来。
一股奇异的甜腻香味从地板下传出,大家都围了上来。
当他们看到地板下的景象时,所有人都傻眼了。
01
这世上有些事情,注定要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发生,就像陈志华和那座老宅的相遇,充满了命运的味道。
陈志华四十二岁,是潮州城里小有名气的五金商人,从一个小作坊起家,用了二十年时间打拼出了现在的家业。
他不算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大富豪,但在这个三线城市里,一年几千万的流水也足够让人刮目相看了。
陈志华的性格有些矛盾,做生意时精明得很,但私下里却是个颇有情怀的人,特别喜欢那些有历史味道的东西。
妻子林素梅比他小四岁,是个典型的广东女人,勤俭持家,但心思细腻,对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总是比别人敏感一些。
他们的女儿陈思雨今年十六岁,正在上高中,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子,但性格有些内向,特别容易受到环境气氛的影响。
这一家三口的生活本来平静安逸,直到陈志华动了买老房子的心思。
那是在一个秋日的下午,陈志华开车路过古镇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那座老宅。
老宅坐落在古镇的核心位置,是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青砖灰瓦,雕梁画栋,虽然有些破旧,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气派。
房子的主人是一位叫何伯昌的退休教师,已经七十八岁高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照顾不了这座祖传的老宅。
何伯昌是个文化人,说话慢条斯理的,但陈志华总觉得他的眼神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
“陈先生,这宅子传了五代人了,我爷爷的爷爷就住在这里。”何伯昌带着陈志华参观房子时这样说道。
“您开价多少?”陈志华直接问道,他做生意习惯了,不喜欢绕弯子。
“一千二百万。”何伯昌报出的价格让陈志华有些吃惊,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当地房价的水平。
“何老,这个价格是不是有点...”陈志华想要讨价还价。
“陈先生,我知道价格高了,但这房子不是普通的房子。”何伯昌打断了他的话,“卖给你们,我也算是找到了好归宿。”
何伯昌说这话的时候,眼神有些闪躲,仿佛在隐瞒什么事情。
陈志华在商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对人的微表情还是很敏感的,他察觉到了何伯昌的异常,但并没有多想。
老宅的建筑结构保存得相当完好,主体是四合院格局,正房、厢房、倒座房一应俱全,天井里还有一口古井。
最让陈志华心动的是主卧室,房间宽敞明亮,窗户面向南方,采光极佳,而且房间里的雕花窗棂和木质隔断都是纯手工制作,工艺精美。
“这间房是整座宅子的精华所在,历代主人都住在这里。”何伯昌介绍说。
陈志华用手敲了敲主卧室的地板,发现木质非常厚实,而且钉得格外牢固,这在古建筑中是很少见的。
“这地板是什么时候重新铺设的?”陈志华好奇地问。
“这个...应该是我父亲那一代吧,具体时间我也记不清了。”何伯昌的回答有些含糊。
陈志华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主卧室的地板确实比其他房间的地板要厚一些,而且高出了大约三公分,这在建筑学上是很不寻常的。
不过这些细节并没有影响陈志华的购买决心,他被老宅的历史韵味深深吸引了。
经过几轮谈判,陈志华最终以1200万的价格买下了这座老宅,这个价格几乎花光了他这些年的大部分积蓄。
林素梅对丈夫的决定有些担心,“老公,这么贵的房子,真的值得吗?”
“梅子,你不懂,这种老房子是有收藏价值的,而且我们住在里面也有面子。”陈志华这样安慰妻子。
办完手续后,何伯昌匆匆收拾了一些个人物品就搬走了,连一些家具都没有带走,仿佛急于脱身一般。
02
陈志华一家正式搬入老宅是在秋末的一个周末,天气有些阴沉,但一家人的心情都很兴奋。
“爸爸,这房子好大啊,我可以选哪个房间做我的卧室吗?”思雨兴奋地在各个房间里跑来跑去。
“当然可以,除了主卧室,其他房间你随便选。”陈志华宠溺地说道。
林素梅对新家也很满意,特别是那个宽敞的厨房和传统的天井设计,“这里比我们以前住的公寓舒服多了。”
搬家的第一个晚上,一家人睡得都很安稳,古老的木结构房屋隔音效果很好,外面的车声完全听不到。
第二天,陈志华就联系了当地有名的装修师傅张师傅,准备对老宅进行一些必要的现代化改造。
张师傅五十岁出头,在当地做了三十年的装修工作,特别擅长古建筑的修缮和改造。
“陈老板,您这房子保存得真好,木结构几乎没有虫蛀和腐朽,这在百年老宅中是很少见的。”张师傅检查完房屋结构后说道。
“是吗?我觉得前任房主保养得不错。”陈志华随口回应。
“不对劲啊,一般这么老的房子,木头多少都会有些问题,这房子怎么会保存得这么完好?”张师傅自言自语地嘀咕着。
装修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主要是更换一些老化的电路和水管,以及增加一些现代化的设施。
在检查主卧室的时候,张师傅发现了一些异常,“陈老板,这个房间的地板有些特殊。”
“怎么特殊?”陈志华走过来询问。
“您看,这地板的木材比其他房间要厚重得多,而且钉得格外牢固,好像是故意加固过的。”张师傅用手敲击着地板。
“而且这个房间的地板比其他房间高出不少,按理说同一座房子的地板应该是平齐的才对。”张师傅继续分析。
陈志华仔细观察了一下,确实如张师傅所说,主卧室的地板在高度和厚度上都与其他房间不同。
“会不会是以前的主人为了防潮或者保温做的特殊处理?”陈志华猜测道。
“有可能,不过这种做法确实少见。”张师傅点点头,没有再深究。
装修期间,邻居们也会偶尔过来串门,其中一位叫陈婆婆的老太太给陈志华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婆婆平时话不多,但只要一提到古镇的历史,她就会变得特别健谈,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
她总是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唐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头很好,走路也很稳健。
陈婆婆每次来串门,都会带一些自己做的小点心或者从菜市场买的新鲜蔬菜,说是欢迎新邻居的见面礼。
“陈太太,您人真好,老是麻烦您。”林素梅每次都有些过意不去。
“邻里之间互相照应是应该的,我一个人住也没什么事情做。”陈婆婆总是笑呵呵地说。
03
陈婆婆七十二岁,在这个古镇住了一辈子,对周围的每栋房子都了如指掌。
她常常指着某栋房子说,这里以前住过什么样的人,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那边那栋黄色的房子,以前住的是个大夫,专门给人看疑难杂症,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找他。”陈婆婆指着街对面的一栋老房子说。
“还有那边的青砖房,以前的主人是个读书人,家里藏书几千本,可惜后来都散失了。”
陈婆婆对古镇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都有着详细的了解,就像一本活的古镇历史书。
“陈先生,您买的这房子可是有历史的,以前住过很多有名的人物。”陈婆婆笑着说道。
她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有些复杂,既有自豪,又有一种说不出的谨慎。
“是吗?您能讲讲这房子的历史吗?”林素梅对这些事情很感兴趣。
林素梅从小就喜欢听老人讲故事,特别是那些关于历史和传说的故事,总能让她听得津津有味。
“这个...说来话长啊,改天有空我再慢慢跟您说。”陈婆婆说话时眼神有些躲闪。
陈婆婆突然变得有些紧张,好像刚才说得太多了,开始后悔提起这个话题。
“陈婆婆,您别着急走啊,我正想多了解一些这房子的事情呢。”林素梅挽留道。
“不了不了,我家里还有事情要处理,改天再聊。”陈婆婆匆忙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陈志华注意到陈婆婆的反常表现,但当时没有多想,以为老人家可能是有什么急事。
每次陈婆婆路过主卧室门口时,她总是匆匆走过,从不多停留,仿佛在避讳什么。
有一次,陈婆婆正在客厅和林素梅聊天,思雨叫妈妈去主卧室帮忙整理书籍。
“陈婆婆,您要不要一起过来看看?这个房间装修得特别漂亮。”林素梅邀请道。
“不用了不用了,我就在这里坐着就好。”陈婆婆连连摆手,坚决不肯进入主卧室。
甚至连经过主卧室门口的时候,陈婆婆都会下意识地加快脚步,眼睛也不往那个方向看。
这种行为让陈志华和林素梅都觉得很奇怪,但又不好直接询问原因。
还有一次,张师傅在主卧室里干活,发出了一些敲击声,陈婆婆听到后脸色立刻变了。
“怎么了陈婆婆?您脸色怎么这么差?”林素梅关心地问道。
“没...没什么,可能是今天有点累了。”陈婆婆勉强笑了笑,但明显心神不定。
从那以后,陈婆婆来串门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而且每次都不会待太久。
有时候林素梅想主动去找陈婆婆聊天,但总是看到她家里的窗帘紧紧拉着,敲门也没有回应。
“陈婆婆最近怎么了?好像在躲着我们。”林素梅有些担心。
“可能是老人家身体不舒服吧,我们别打扰她了。”陈志华这样安慰妻子。
04
装修工作持续了一个月,期间一切都很正常,工人们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
张师傅和工人们每天按时上工下工,装修进度也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技术上的困难。
主卧室的装修工作进行得特别顺利,原本担心的地板问题也没有出现任何状况。
“陈老板,您这房子的建筑质量真好,装修起来比一般的老房子容易多了。”张师傅经常这样夸赞。
工人们对这座老宅的评价都很高,认为原来的建筑师和工匠水平很高。
“这种老房子现在很难找到了,您算是买到宝了。”小李一边干活一边感慨。
装修期间,陈志华一家暂时住在附近的酒店里,每天都会过来查看进度。
思雨对即将搬入的新家充满了期待,经常跟同学们炫耀自己家要搬进古色古香的老宅了。
“我以后就是古宅大小姐了。”思雨开玩笑地对同学们说。
林素梅则忙着购买各种家具和装饰品,想要把新家布置得更加温馨舒适。
陈志华每天下班后都会到工地上转一圈,检查装修质量,和工人们聊聊天。
他对这座老宅的感情越来越深,觉得花1200万买下它是非常明智的决定。
搬入新居的第一个月,陈志华一家都沉浸在搬新家的喜悦中,思雨的成绩也因为有了独立的学习环境而有所提高。
搬家那天,陈志华特意请了搬家公司,小心翼翼地把所有物品搬进老宅。
“这房子真漂亮,住在这里肯定很舒服。”搬家工人们都这样夸赞。
第一天晚上,一家三口坐在天井里吃晚饭,感受着古宅的宁静和古朴。
“爸爸,我们终于有自己的大房子了。”思雨兴奋地说道。
“是啊,以后我们就在这里安家了。”陈志华满足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思雨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她的房间在二楼,采光很好,非常适合学习。
“在这里学习感觉特别安静,效率比以前高多了。”思雨对新的学习环境很满意。
她的成绩确实有了明显提高,老师们都夸她最近的表现特别好。
林素梅特别喜欢在天井里种花草,还在古井旁边摆了一套茶具,经常在那里招待客人。
她在花鸟市场买了各种花卉,有茉莉花、月季花、兰花等等,把天井装点得生机勃勃。
“在这里喝茶聊天真是一种享受。”来访的客人们都这样赞叹。
古井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林素梅在井口放了一些绿色植物,既美观又有特色。
每天傍晚,林素梅都会在天井里浇花,这已经成了她的一种生活习惯。
陈志华也很享受这种古朴的生活方式,下班后喜欢在天井里看报纸喝茶。
“这种生活才叫有品质。”陈志华经常这样感慨。
周末的时候,他们还会邀请朋友们过来聚餐,大家都对这座老宅赞不绝口。
“志华,你这房子买得真值,这种古宅现在可遇不可求啊。”朋友们都很羡慕。
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直到那个深夜第一次传来哭声。
05
那是搬入老宅后的第三十五天,陈志华清楚地记得那个日期,因为那一夜彻底改变了他们一家的生活。
那天是个周三,白天一切都很正常,陈志华照常上班,林素梅在家整理家务,思雨在学校上课。
晚饭时间,一家人还在谈论着周末的安排,气氛很轻松愉快。
“这个周末我想邀请几个同学来家里玩。”思雨提议道。
“当然可以,正好让他们看看我们的新家。”林素梅很支持女儿的想法。
当天晚上,思雨正在主卧室隔壁的房间里做作业,突然听到了一阵若有若无的哭声。
那是大约晚上十点半的时候,思雨正在专心致志地做数学题,突然被这个声音打断了。
起初她以为是听错了,继续做作业,但过了几分钟,声音又出现了。
声音很轻,就像是婴儿在远处哭泣,断断续续的,让人听了心里发毛。
这种声音和平时听到的任何声音都不一样,有一种特别的凄厉感,让人非常不舒服。
“妈妈,您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思雨放下笔,紧张地问正在整理衣物的林素梅。
林素梅当时正在主卧室里整理刚洗好的衣服,准备放进衣柜里。
“什么声音?”林素梅停下手中的活,仔细听了听,“没有啊,怎么了?”
林素梅仔细听了好几分钟,确实没有听到任何异常的声音,房子里很安静。
“我刚才听到好像有婴儿在哭,声音是从主卧室那边传来的。”思雨指着隔壁房间说道。
思雨的表情很认真,不像是在开玩笑或者故意吓人。
林素梅走到主卧室门口听了一会儿,确实没有听到任何异常声音,“雨雨,可能是你听错了,或者是外面邻居家的声音。”
林素梅想起附近确实有几户人家有小孩,可能是邻居家的婴儿在哭。
“可是声音明明就是从床底下传来的...”思雨坚持自己的判断。
思雨的话让林素梅有些不安,床底下怎么可能有婴儿哭声?
林素梅有些担心女儿是不是压力太大出现了幻觉,“雨雨,你最近是不是学习太累了?要不明天我们去医院检查一下?”
“妈妈,我真的听到了,不是幻觉。”思雨委屈地说道。
思雨的语气很坚决,她确信自己听到的声音是真实存在的。
当晚,林素梅特意陪思雨睡在她的房间里,但整夜都很安静,没有任何异常声音。
林素梅一夜都没有睡好,一直在留意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声音,但什么都没听到。
第二天早上,林素梅把这件事告诉了陈志华,陈志华也觉得可能是女儿的幻觉。
“可能是换了新环境,孩子有些不适应,过几天就好了。”陈志华这样分析。
直到晚上,哭声再次出现,这次不仅思雨听到了,连在客厅看电视的林素梅也听到了。
声音确实是从主卧室传来的,而且听起来就像是从床底下发出的,凄厉而压抑。
“老公,你快过来听听,是不是有什么声音?”林素梅紧张地叫陈志华。
陈志华放下手中的报纸,走到主卧室门口仔细听着,“我怎么什么都没听到?”
“就在刚才,明明有婴儿哭声的。”林素梅肯定地说。
陈志华进入主卧室检查了一番,床底下除了一些灰尘什么都没有,墙壁和天花板也没有异常。
“可能是楼上邻居家的声音传下来的,或者是管道里的水流声。”陈志华试图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06
但接下来的几天里,哭声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而且只在主卧室能听到,一旦离开房间就完全听不到了。
更奇怪的是,哭声似乎有规律,通常在深夜两点到三点之间出现,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
陈志华请了电工检查电路,请了水管工检查管道,甚至请了专门的声学专家来测试,但都没有找到声音的来源。
“陈先生,从技术角度来说,您家的房屋结构和设施都没有问题,这种声音现象确实很难解释。”声学专家摇着头说道。
哭声对这个家庭的影响越来越大,林素梅开始失眠,思雨的注意力也无法集中,学习成绩开始下滑。
最让人感到恐惧的是,哭声的性质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若有若无,逐渐变得清晰真实,就像真的有一个婴儿在床底下哭泣一样。
有时候哭声还会伴随着其他声音,比如轻微的敲击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地板下面挣扎或者移动。
陈志华开始怀疑是不是有人故意捣鬼,他甚至在房间里安装了监控设备,但录像显示房间里确实没有任何异常。
“老公,我们是不是搬错家了?这房子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林素梅忧心忡忡地说道。
“别胡思乱想,世上哪有什么鬼神,肯定是有科学解释的。”陈志华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也开始动摇了。
有一天晚上,陈婆婆路过他们家门口,听到了从房子里传出的哭声,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第二天,陈婆婆专门找到林素梅,神色紧张地说:“林太太,您家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不对劲的事情?”
“陈婆婆,您为什么这么问?”林素梅谨慎地反问。
“我昨天晚上路过您家,听到了一些...不寻常的声音。”陈婆婆欲言又止。
“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林素梅急切地问道。
陈婆婆看了看四周,确认没有其他人后,低声说道:“有些事情,还是不要深究的好。”
“陈婆婆,您一定知道什么,求您告诉我们吧,我们一家都快被折磨疯了。”林素梅恳求道。
“这个...我真的不能说,有些东西一旦说出来,可能会更麻烦。”陈婆婆坚决地摇头。
从那天起,陈婆婆再也不愿意踏进陈志华家一步,甚至连路过门口都要绕道而行。
哭声的频率和强度都在持续增加,从最初的每晚一次,发展到每隔几小时就会出现一次。
声音也越来越像真实的婴儿哭泣,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让人听了心碎,特别是对于身为母亲的林素梅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
林素梅开始出现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状,白天精神恍惚,晚上彻夜难眠,体重也明显下降。
思雨的情况更加糟糕,她开始产生幻觉,有时候会看到房间里有一些模糊的影子,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
“爸爸,我们搬家吧,我不想在这里住了。”思雨哭着对陈志华说。
“雨雨,爸爸花了这么多钱买的房子,怎么能说搬就搬?”陈志华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也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这座价值1200万的老宅已经成了这个家庭的噩梦,但陈志华舍不得放弃,他总觉得应该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07
陈志华咨询了多位专家,包括建筑师、心理医生、甚至一些研究超自然现象的学者,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有人说可能是老房子的结构问题导致的声音共振,有人说可能是一家人的心理暗示造成的集体幻觉,还有人说可能是某种未知的物理现象。
但所有的解释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声音只在主卧室出现,而且只在特定的时间出现。
最让人不安的是,哭声开始出现变化,有时候会突然停止,然后响起一阵诡异的笑声,让人毛骨悚然。
“老公,我受不了了,我们要么搬家,要么就彻底查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林素梅下了最后通牒。
连续两个月的折磨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了绝境,陈志华知道必须做出决定了。
这天是个周末,哭声从凌晨就开始响起,一直持续到了中午,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
陈志华终于忍无可忍了,他拨通了张师傅的电话,“张师傅,您能不能带几个工人过来一趟?我要撬开主卧室的地板。”
“撬地板?陈老板,这是为什么?”张师傅有些惊讶。
“别问那么多,您就说能不能来吧?”陈志华的语气很坚决。
“好吧,我马上带人过来。”张师傅虽然不明白原因,但还是答应了。
一个小时后,张师傅带着两个工人小李和小王来到了陈志华家。
“陈老板,您确定要撬开地板吗?这地板钉得这么牢,撬开可不容易啊。”张师傅检查了一下主卧室的地板后说道。
“不管多困难,今天一定要弄清楚!”陈志华坚决地说道。
就在张师傅准备动工的时候,陈婆婆突然出现在门口,她脸色煞白,浑身颤抖。
“不能撬!千万不能撬!会出大事的!”陈婆婆声音尖锐地喊道。
“陈婆婆,您到底知道什么?”陈志华质问道。
“有些东西,永远不应该被打扰,您相信我,千万不要撬开那个地板!”陈婆婆恳求道。
“到底怎么回事?您如果不说清楚,我今天一定要撬开看看!”陈志华已经被逼到了极限。
陈婆婆看着陈志华坚决的表情,知道无法阻止他了,“那...那您一定要小心,有什么意外千万不要怪我没有提醒您。”
说完这句话,陈婆婆匆忙离开了,仿佛害怕看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
张师傅和两个工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不该继续。
“张师傅,开始吧,不管下面有什么,我都要看个究竟。”陈志华咬牙说道。
张师傅点点头,从工具箱里拿出撬棍和锤子,开始撬第一块地板。
这些地板确实钉得很牢,每一颗钉子都深深嵌入木头里,撬起来费了很大的力气。
随着“嘎吱嘎吱”的声音,第一块地板终于被撬了起来。
就在地板被撬开的瞬间,一股奇异的气味从下面传了出来,不是预想中的腐臭味,而是一种说不出的甜腻香味,让人感到不适。
“什么味道?”小李捂着鼻子问道。
“我也不知道,从来没有闻过这种味道。”张师傅皱着眉头说道。
陈志华、林素梅、思雨、张师傅和两个工人都围了上来,想看看地板下面到底是什么。
当他们看到地板下的景象时,所有人都傻眼了,现场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