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爸,您一定要相信我,我在这里过得很好。"电话里传来女儿熟悉的声音。
"雨菲啊,爸不是不相信你,就是想你了。"冯国庆坐在昏暗的客厅里,看着墙上女儿23岁时的照片。那张照片里的雨菲笑得很灿烂,眼中满含着对未来的憧憬。
"我知道,爸。但是现在真的不方便,公司正在谈一个大项目,我走不开。这个项目如果谈成了,我们公司的业务就能扩展到整个欧洲。"
"那爸去看你行不行?"冯国庆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提出这个要求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爸,再等等吧,等我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完。您知道的,生意场上的事情很复杂,我现在正是关键时期。"
"可是爸都61了,不知道还能等多久..."冯国庆的声音有些哽咽,他今年刚退休,身体还算硬朗,但总觉得时光飞逝。
"爸,您别这样说,我很快就回去看您。真的,很快。我已经在安排了,最多再等一年,我一定回去。"
挂断电话后,冯国庆望着窗外的夜空,心中五味杂陈。这样的对话已经持续了16年,每次雨菲都说"很快",但这个"很快"似乎永远不会到来。
16年来,女儿从土耳其汇回的钱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百元到如今的数百万,累计竟达到了2.1亿。邻居们都羡慕他有个出息的女儿,可他心中却总有一丝说不清的疑虑。不是怀疑女儿的成功,而是这种成功来得太快,数字大得有些不真实。
01
第二天一早,银行经理老李就专程来到了冯国庆家中。老李今年48岁,在银行工作了二十多年,见过各种各样的客户,但像冯家这样的汇款情况,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老冯,有件事我必须跟你说一下。"老李脸色严肃地坐下,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夹,"你女儿这个月又汇了800万过来。"
冯国庆放下手中的茶杯,茶水溅了一些在桌子上:"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难道汇款有什么手续上的问题?"
"问题是这个数字。"老李拿出一份详细的汇款记录,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从2008年到现在的每一笔汇款,"从2008年到现在,你女儿累计向国内汇款2.1亿人民币。老冯,这个数字太惊人了。"
冯国庆接过记录单,眼镜差点滑下鼻梁。他仔细看着上面的数字,从最初的几百元,到几千元,再到几万、几十万,直到近年来的数百万。每一个数字都清清楚楚地印在纸上,容不得半点怀疑。
"这怎么可能?我女儿就是个翻译啊。"冯国庆的手在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震惊。
老李摇摇头:"现在的翻译能挣这么多钱?还是说你女儿在土耳其有什么大生意?老冯,我做银行这么多年,见过的大客户不少,但像你女儿这样的汇款规模,真的很少见。"
冯国庆仔细回想着女儿每次电话中提到的工作,心中涌起一阵狂喜:"我就知道我女儿有出息!她肯定是做大生意了!可能是开了好几家公司,或者投资了什么大项目。"
老李看着冯国庆兴奋的样子,心中也有些感慨。作为银行经理,他见过太多因为钱财而家庭破裂的案例,但像冯家这样因为女儿成功而幸福的家庭,确实让人羡慕。
"老冯,你女儿现在在土耳其的地位应该很高吧?这个汇款规模,说明她的生意做得相当大。"
冯国庆点点头:"是啊,雨菲从小就聪明,我早就看出来她不是一般人。虽然她一直说自己只是做翻译,但我觉得她肯定是谦虚了。"
02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矿区。这个老旧的工人社区里,很少有什么轰动性的新闻,冯国庆女儿的成功立刻成为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邻居老徐第一个跑来祝贺。老徐今年60岁,和冯国庆是多年的老工友,两人一起在煤矿工作了三十多年。
"老冯,你这是祖坟冒青烟了!"老徐兴奋地拍着冯国庆的肩膀,"2.1亿啊,我们这辈子见过最大的数字就是这个了。我算了算,这钱够买好几套市中心的房子了。"
刘婶也凑过来,她是社区里有名的消息灵通人士:"国庆,你女儿现在是大老板了吧?在土耳其开公司?我听说土耳其那边经济发展很快,做生意的机会特别多。"
冯国庆满脸自豪,胸脯挺得老高:"雨菲从小就聪明,我早就看出来她不是平常人。出国这些年,肯定是闯出了一番事业。她在电话里经常跟我说,土耳其那边商机很多,她现在的生意做得特别好。"
"那你怎么不去土耳其享福呢?"老徐好奇地问道,"你女儿这么有钱,接你过去住豪宅不是很正常吗?"
冯国庆的表情略微有些复杂:"雨菲说生意太忙,让我再等等。她说现在正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期,等忙过了这阵子就回来接我。"
刘婶点点头:"也对,做大生意的人确实很忙。不过国庆,你也别太客气了,女儿这么有出息,你去享享福也是应该的。"
围观的邻居越来越多,大家都想听听这个传奇故事。冯国庆被众人围在中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中的自豪感达到了顶点。
03
回到家中,冯国庆翻出了女儿小时候的照片。这些照片已经泛黄,但每一张都承载着珍贵的回忆。
妻子去世时,雨菲才12岁。那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很困难,妻子的医药费几乎掏空了家底。从那时起,父女俩就相依为命,雨菲懂事得让人心疼。
"爸,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挣大钱让您享福。"这是雨菲经常说的话。那时候的她还是个小女孩,但眼中已经有了超越年龄的坚定。
冯国庆记得,雨菲从小就对语言有天赋。初中时,她的英语成绩总是班里第一。高中时,她又开始自学其他外语。最让冯国庆印象深刻的是,雨菲总是告诉他,要学会一门别人都不会的语言,这样将来就有更多的机会。
大学时,雨菲选择了土耳其语专业。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选择,认为土耳其语太冷门,将来不好找工作。但雨菲很坚持。
"爸,土耳其是新兴市场,发展机会很多,我的专业肯定有用武之地。而且土耳其语的专业人才很少,竞争压力相对较小。"雨菲当时这样解释她的选择。
事实证明,雨菲的眼光是对的。大学四年,她不但把土耳其语学得炉火纯青,还自学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毕业时,她已经能熟练使用四种语言。
毕业后,雨菲在国内的翻译公司工作了两年,但薪水微薄,连房租都勉强够交。那时候冯国庆经常为女儿的前途担心,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给女儿更好的生活条件。
23岁那年,雨菲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
04
"爸,我要去土耳其发展。"雨菲突然宣布这个决定时,冯国庆正在厨房做饭。
"什么?去土耳其?"冯国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么远的地方,你一个女孩子......"
雨菲走进厨房,认真地对父亲说:"爸,我已经考虑了很久。土耳其那边经济发展很快,对中文翻译的需求量很大。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招聘信息,薪水比国内高很多。"
冯国庆放下手中的锅铲,转身看着女儿:"可是你人生地不熟的,语言虽然会说,但生活习惯完全不同。万一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办?"
"爸,您放心,我已经联系好了工作。有一家正规的翻译公司要我,老板是土耳其人,但公司有好几个中国员工。我要去那里闯一闯,一定会让您过上好日子的。"雨菲的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
冯国庆看着女儿坚决的表情,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他为女儿的勇气感到骄傲;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女儿在异国他乡会遇到困难。
"雨菲,爸不是不支持你,就是担心你的安全。土耳其那边的情况我们都不了解,万一......"
"爸,机会总是有风险的。如果我一直待在国内,可能一辈子都只能拿那点微薄的薪水。我年轻,就应该趁着年轻去闯一闯。"雨菲握住父亲的手,"您相信我,我一定能成功的。"
经过几天的深入讨论,冯国庆最终同意了女儿的决定。他知道,雨菲从小就有主见,一旦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与其强行阻止,不如全力支持。
05
送女儿去火车站的那天,冯国庆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那是2008年3月的一个早晨,春寒料峭,天空灰蒙蒙的。雨菲拖着一个不大的行李箱,里面装着她的全部家当:几件换洗衣服、一些学习资料、还有一张全家福。
"爸,您等着我的好消息。我一定会在土耳其干出一番事业的。"雨菲在候车室里紧紧抱着父亲。
冯国庆感受着女儿身体的温暖,心中充满了不舍:"雨菲,有困难就回来,爸这里永远是你的家。钱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平平安安的,爸就满足了。"
"我知道,爸。但我不会轻易回来的,除非我真的成功了。我要证明给所有人看,咱们家的女儿是有出息的。"雨菲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但更多的是坚定。
火车启动时,雨菲趴在窗口朝冯国庆挥手:"爸,等我站稳脚跟,就接您过去享福!您要保重身体,等着我回来孝敬您!"
那一刻,冯国庆既为女儿的志气感到骄傲,又为即将到来的分离感到不舍。他站在月台上,看着火车渐渐远去,直到彻底消失在视线中。
回到家里,空荡荡的房子让冯国庆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女儿的房间还保持着原样,书桌上摆着她用过的学习资料,墙上贴着她写的励志标语。
那天晚上,冯国庆坐在客厅里,拿着电话等了一夜,希望能接到女儿报平安的电话。但直到天亮,电话也没有响。
06
雨菲到土耳其后的前半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冯国庆每天都在等她的电话,但总是失望而归。他知道女儿需要时间适应新环境,但这种没有消息的日子让他度日如年。
他经常坐在电话机旁边,盯着那个黑色的话筒,希望它能突然响起来。有时候电话铃声响了,他会兴奋地冲过去接听,但通常都是推销电话或者邻居的闲聊。
终于,在第六个月的时候,雨菲打来了第一个电话。
"爸!我找到工作了!"电话里传来雨菲兴奋的声音,虽然有些疲惫,但明显很开心。
冯国庆激动得差点哭出来:"雨菲!你终于打电话了!爸每天都在等你的消息。你现在怎么样?身体好吗?"
"我很好,爸。刚开始确实有些困难,语言虽然学过,但实际使用起来还是有差距。不过现在好多了,我已经完全适应了。"雨菲的声音中透着成熟,比出国前更加稳重。
"真的?在哪里工作?"冯国庆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女儿的情况。
"一家贸易公司,做中文翻译。老板是土耳其人,人很好,对我很器重。公司主要做中土之间的贸易往来,我负责翻译合同和陪同商务谈判。"
"薪水怎么样?"这是冯国庆最关心的问题。
"挺不错的,比在国内强多了。爸,我这个月给您汇点钱。不多,但是我的一点心意。"
第一次汇款是500元。虽然不多,但冯国庆看到汇款单的时候,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这是女儿在异国他乡挣到的第一笔钱,每一分都来之不易。冯国庆小心翼翼地把汇款单收好,像对待珍宝一样。
那天晚上,他给老徐打电话:"老徐,雨菲给我汇钱了!500块!她在土耳其找到工作了!"
老徐也为他高兴:"这是好事啊!女儿有出息了!"
07
从第二年开始,雨菲的汇款逐渐增加,同时她在电话中也越来越多地分享她的工作和生活。
每月从500元涨到2000元,再到5000元。雨菲在电话中总是很开心地描述她的工作情况。
"爸,我现在不只是做翻译了,还帮公司开拓中国市场,老板说我很有商业头脑。"雨菲的声音中透着自信和成就感。
"真的吗?都做些什么工作?"冯国庆对女儿的工作很感兴趣。
"主要是帮助土耳其的企业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同时也帮中国企业在土耳其开拓市场。我熟悉两边的语言和文化,所以很有优势。老板经常夸我,说我是他见过的最优秀的中国员工。"
"公司给我涨薪了,现在每个月能挣3万多人民币呢。在土耳其这个收入水平已经很不错了。"雨菲兴奋地说道。
"土耳其这边发展真的很快,机会特别多。我觉得我选择来这里是对的。这里的商业环境很开放,只要肯努力,就有机会成功。"
冯国庆每次听到女儿兴奋的声音,心里都暖洋洋的。女儿不但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还越来越成功。这让他对自己当初支持女儿出国的决定感到欣慰。
第三年,汇款突然跳跃到了每月2万元。这个数字让冯国庆大吃一惊。
"爸,我被老板提拔了!现在我是公司的业务经理,负责整个中土贸易项目。"雨菲在电话中难掩兴奋。
"业务经理?这么快就升职了?"冯国庆为女儿的快速发展感到骄傲。
"是的,老板说我的工作能力很强,而且对两国的市场都很了解。现在我手下还有几个员工,主要负责市场调研和客户开发。"
08
随着时间的推移,雨菲的事业越来越成功,汇款数额也越来越大。每一次数额的增长,都伴随着她在电话中对事业发展的详细描述。
第四年,每月5万。
"爸,我现在不仅仅是员工了,老板让我入股公司了!我成了公司的合伙人,有了自己的股份。"雨菲的声音中充满了成就感。
第五年,每月15万。
"我成立了自己的翻译服务公司!专门为中土两国的企业提供商务服务,包括翻译、市场调研、商务咨询等等。"
"公司发展得很快,我已经有十几个员工了。有土耳其人,也有中国人,大家配合得很好。"
第六年,每月30万。
"我们的业务扩展到了整个土耳其,很多大公司都找我们合作。我在当地的商界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冯国庆听着女儿描述的成功经历,心中的自豪感越来越强烈。他经常对邻居们说:"我就知道我女儿不是池中之物,出国这几年,果然闯出了名堂。"
老徐总是羡慕地说:"老冯,你这女儿真是了不起。这么年轻就能在国外创业成功,太厉害了。"
刘婶也经常夸赞:"国庆,雨菲这孩子从小就聪明,现在果然有出息了。你这当爸爸的脸上有光啊。"
09
到了第八年,雨菲的汇款达到了每月50万的惊人数字。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冯国庆的理解范围。
"爸,我现在投资了好几个项目,回报都很不错。我在土耳其算是小有名气的华人企业家了。"雨菲在电话中自豪地说道。
"都投资了什么项目?"冯国庆好奇地问。
"主要是房地产和进出口贸易。土耳其的房地产市场很火爆,我买了几栋商业楼,租金收益很稳定。另外,我还和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做进出口生意,利润很丰厚。"
"经常有当地的政府官员邀请我参加商务活动,还有各种高端聚会。在土耳其的华人圈子里,我算是比较成功的代表。"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在国外就应该争口气,让外国人看看我们的能力。我现在在当地很受尊重,很多土耳其商人都愿意和我合作。"
冯国庆听着这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已经如此成功。从一个普通的翻译,成长为企业家,雨菲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近几年,汇款数额更是达到了每月百万以上的水平。这些数字让冯国庆既骄傲又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爸,我现在的投资收益很好,房地产项目也很成功。钱对我来说已经只是数字了,我最希望的就是您能过上富裕的生活。"雨菲在电话中说道。
"我在伊斯坦布尔买了一栋很大的别墅,还有豪华的办公楼。我的公司现在有上百名员工,业务遍及整个中东地区。"
10
虽然为女儿的成功感到无比骄傲,但16年没有见面,让冯国庆的思念之情越来越重。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渴望能够和女儿团聚。
"雨菲,爸想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看看?"这成了冯国庆每次电话必问的问题。
"爸,我也想您,但现在公司正在发展关键期,实在走不开。等这个大项目结束,我就回去看您。这个项目如果成功,我们公司就能进入欧洲市场了。"
"那爸去土耳其看你行不行?反正我也退休了,时间很充裕。"冯国庆越来越迫切地想要见到女儿。
"爸,您年纪大了,长途飞行太辛苦。再说我这边工作太忙,没时间好好陪您。等我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完,一定回去。"雨菲总是这样回答。
每次提到见面,雨菲总是有各种理由。她要么说公司业务太忙,要么说正在谈重要项目,要么说最近要出差。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这些都很正常,冯国庆也能理解。但作为一个思念女儿的父亲,他心中满怀着期待。
邻居们都建议冯国庆主动去土耳其。
"老冯,你女儿现在这么有钱,你去土耳其享享福不是很正常吗?"老徐说道,"我要是有你这样的女儿,早就过去了。"
银行经理老李也建议:"冯叔,去看看女儿的大企业,开开眼界。说不定还能帮上什么忙。毕竟你在国内也有一些人脉关系。"
刘婶更是直接:"国庆,你就别客气了。女儿这么孝顺,这么有钱,你过去享福是天经地义的。"
11
冯国庆终于下定决心,要给女儿一个惊喜。这个想法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现在终于要付诸行动了。
他瞒着雨菲开始办理护照和签证。整个过程比想象中复杂,各种材料需要准备,各种手续需要办理。但一想到即将见到成功的女儿,他就充满了动力。
在派出所办理护照时,工作人员看到他的年龄,关心地问:"大爷,您这么大年纪出国,是去哪里?"
"去土耳其看我女儿。"冯国庆自豪地说道,"她在那边很成功,开了好几家公司。"
"真厉害!"工作人员由衷地赞叹。
办签证时,冯国庆需要提供女儿的邀请函和相关证明。这让他有些为难,因为他不想提前告诉女儿。最后,在旅行社的帮助下,他以商务考察的名义申请了签证。
在旅行社小张的帮助下,冯国庆了解了土耳其的基本情况。
"冯叔,土耳其是个很美的国家,特别是伊斯坦布尔,既有欧洲的现代化,又有亚洲的传统文化。您女儿能在那里成功,真的很了不起。"小张一边给他介绍旅游手册,一边感叹道。
"土耳其的经济这些年发展很快,特别是在建筑、纺织、旅游等行业。很多中国企业都在那里投资,您女儿选择在那里创业,眼光很准。"
冯国庆还特意学了几句简单的土耳其语,想要融入女儿的生活环境。虽然发音不太标准,但他学得很认真。
"您好"、"谢谢"、"对不起",这些基本的礼貌用语他反复练习。他想象着用土耳其语和女儿的员工们打招呼,想象着他们惊喜的表情。
12
和老徐一起,他精心挑选了给女儿和她员工们的中国特产礼品。
在市场上,他买了最好的茶叶、丝绸围巾、景德镇瓷器,还有一些家乡的特色小食品。
"这是咱们家乡最好的茶叶,雨菲一定会喜欢的。"冯国庆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她从小就喜欢喝茶,说喝茶能让人心静。"
"这些丝绸围巾可以送给她的女同事,我听说外国女人都喜欢中国的丝绸。"他仔细挑选着颜色和款式。
"这套瓷器可以放在她的办公室里,既实用又有纪念意义。"他小心翼翼地把瓷器包装好。
老徐帮他算账:"老冯,这些礼品得花不少钱吧?"
"没关系,雨菲这么成功,我也要表现得体面一些。不能让外国人看不起咱们中国人。"冯国庆大手一挥,毫不在意花费。
临行前,冯国庆对着镜子整理了好几遍衣服,想象着女儿看到他时惊喜的表情。
他穿上了最好的西装,皮鞋擦得锃亮。虽然已经61岁,但精神状态很好,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
他甚至设想着参观女儿的豪华办公楼,见识她的成功企业,和她的员工们见面。在他的想象中,女儿的公司一定是那种现代化的高级写字楼,装修豪华,员工众多。
"雨菲,爸爸来了。"他在心里默默念着,"你一定会很惊喜的。"
临行前一晚,他翻出了女儿小时候的所有照片,一张一张地看过去。从出生时的小红脸蛋,到上学时的天真笑容,再到大学毕业时的青春靓丽。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女儿成长的足迹,也记录着他作为父亲的骄傲和爱意。
"明天我就能见到你了,我的好女儿。"他轻抚着照片,眼中含着泪水。
冯国庆在华人翻译阿里的陪同下,按照女儿多年来在电话中提供的地址,来到了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一栋现代化商业大厦。
"冯叔叔,您女儿真厉害,在这么好的地段有自己的公司。"阿里羡慕地说道。这栋大厦位于伊斯坦布尔的金融中心,周围都是国际知名企业的办公楼。
冯国庆满脸自豪地看着这栋气派的大楼,心中涌起无限的骄傲。大楼外墙是蓝色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显得格外现代和豪华。16年了,他终于要见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女儿,那个在异国他乡打拼出一片天地的成功女企业家。
进入大厦后,富丽堂皇的装修让冯国庆更加确信女儿的成功。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水晶吊灯璀璨夺目,接待台的工作人员穿着职业装,神态专业。
电梯缓缓上升到18层,冯国庆兴奋地整理了一下衣服,手中紧握着给女儿准备的礼物。他的心跳得很快,既有见到女儿的激动,也有对即将目睹女儿成功的自豪。
"就是这里了,1808室。"阿里指着前方的办公室说道。
冯国庆深吸一口气,满怀期待地走到门前,轻轻敲了敲门。他努力让自己看起来镇定,但内心的激动难以掩饰。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说的是中文。
冯国庆推开门,满脸笑容地准备给女儿一个惊喜:"雨菲,爸爸来看你了!"
然而,当他看清楚办公室里的情况后,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整个人如遭雷击般愣在了原地。
眼前的一幕,彻底颠覆了他对这16年来一切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