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抓住那个造黄谣的陌生人

0
分享至


被造黄谣的三年后,一些刺耳的谩骂和不理解的声音仍不时钻进刘晓玲的耳朵,她还未释怀,还在与之对抗,对她来说,这也是抗争中最令人心痛的部分。

文丨新京报记者咸运祯

编辑丨陈晓舒

校对丨张彦君


本文6406阅读10分钟

一张照片将刘晓玲卷入噩梦。

照片中,她穿着长袖长裤,坐在公共区域的沙发上看手机。她回忆,照片拍摄于多年前,从未公开发布在社交平台上。

但在2022年7月,这张照片被人恶意处理,背景被裁切,配上露骨文字和她的联系方式,发布在社交平台。几小时内,帖子被多次转发,微信涌进多条陌生好友申请。她甚至不知道照片是如何流传出去的。

在此之前,刘晓玲过着普通而安稳的生活。和很多在城市里打拼的人一样,每天上班下班,和丈夫一起养育孩子。对彼时的她来说,关于网络谣言如何给受害者带来创伤这件事,只出现在新闻报道里,离自己很远。

“黄谣”,让这个普通的女孩上了热点新闻,也带来了具体的改变。她删除了手机里大部分联系人,换了微信。白天,刘晓玲不断刷新社交平台查看谣言动向,夜晚辗转难眠。办公室里,同事的窃窃私语,朋友欲言又止……这些细微的变化像一堵无形的墙,将她与过去的生活彻底隔开。

她想讨个说法。

经过一年调查,刘晓玲于2023年7月确认造谣者黄某身份。经南宁市三塘派出所调解,双方达成协议:黄某需公开道歉并赔偿20万元。但调解后黄某拒不履行,公安机关依法对其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500元。

随后,刘晓玲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法院提起诉讼。2024年5月法院判决认定黄某严重侵害刘晓玲名誉权和隐私权,要求其在省级以上报刊道歉并支付20万元赔偿。但截至发稿,黄某仍未履行判决。

三年过去,她仍在为此奔走。



双方签署的治安调解协议书。受访者供图


失控的谣言

7月6日正午,广西南宁,街道被烈日炙烤。刘晓玲轻轻掀起窗帘,热浪夹杂着蝉鸣、鸟叫和空调外机的嗡响,扑面而来。她松开手,窗帘重新垂落,将燥热与喧嚣隔绝在外。这个不大的房间,成了她暂时躲避外界的安全空间。

刘晓玲很少出门,大部分时间待在房间里。手边的诉讼材料堆成小山,偶尔接受记者采访,她会用平静的语调复述自己遭遇网络谣言的经过。有时情绪失控,她停下来,稍作调整后,又继续讲述。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三年。

2022年7月17日,刘晓玲刚起床,手机突然不停振动。微信里接连弹出陌生人的好友申请,由于工作需要,她的微信一直开启搜索添加权限。起初,她以为是业务联系,通过了几条申请。但当对方发来露骨信息时,她立刻意识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生活由此坠向谷底。

一个陌生人自称某高校学生,发来好友申请,备注写着“重要提醒”。对方告诉刘晓玲,在境外社交平台“推特”上,发现她的照片被盗用。刘晓玲点开链接,看到一张自己的照片被恶意篡改,照片配文造谣她“寂寞求约”,还附上了她的真实联系方式。

那种复杂的感受,她至今难以准确描述。和大多数网暴受害者一样,她的情绪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错愕、震惊地反复确认事实,继而转为强烈的愤怒,整个人不受控制地颤抖,最后,那些不实谣言像潮水般涌来,将她困在屈辱里。

直到深夜,刘晓玲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她盯着天花板,眼睛干涩发疼。凌晨三点,她起身把手机调成静音,推到床头柜最远处,试图用物理距离让自己冷静下来。但不到十分钟,她又忍不住拿回手机,点开链接。

那之后,刘晓玲发现,曾经熟悉的生活环境开始让她感到不安。走在街上,她会下意识避开路人的视线;有人举起手机,她就不自觉地绷紧身体。再后来,连日常接触的同事朋友都让她心生疑虑,她时常想会不会是生活工作中得罪了谁,那些熟悉的面孔在她脑海中不断变换,与想象中的造谣者重合。“怀疑是件痛苦的事,但每个人都可能是那个人。” 她感到过去那个熟悉的世界正慢慢远去。

找回理智后,刘晓玲决定到派出所报案,2022年8月3日,她向南宁市三塘派出所民警详细说明了被陌生人骚扰的情况,逐条展示了收到的恶意信息。刘晓玲问民警,能不能通过技术手段,甄别锁定造谣者。但民警坦言,涉事平台服务器设在境外,取证和调查都会面临较大阻碍。

报警后,刘晓玲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她每周打电话询问案件进展,一个月过去,案件依然没有实质性突破。“这样下去可能很难有结果。”她开始思考,除了等待警方调查,或许还需要寻找其他解决途径。

她决定主动出击,追查谣言的源头。


刘晓玲将黄某约至南宁一酒店后,立即再次报警。受访者供图

“抓住”造谣者

身边的朋友纷纷支持刘晓玲维权,但该从哪一步开始?具体应该怎么做?她查阅相关案例时发现,许多网络造谣事件都因无法确认造谣者真实身份陷入僵局,多数案件最终因证据不足而终止调查。

那段时间,刘晓玲跑了几家律所咨询,最终委托了广西工建律师事务所吴立传律师代理案件。吴立传建议刘晓玲系统地收集证据,包括侵权图片在各平台的传播范围、转发数据及相关负面评价,以量化评估侵权行为造成的影响程度。

由于涉事平台服务器在境外,她无法通过平台方获取造谣者信息。如何找到发布黄色谣言的人,成为关键点,也是最难完成的部分。

刘晓玲首先联系了告知她消息的男生,想获取更多线索。对方告诉她,或许可以在推特上套到一些造谣者的信息。陌生人的建议,让她既期待又警惕。一方面,她期待得到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她不确定对方是不是传播者之一。“那时我不能完全确定,他是不是出于好心帮助我。”

刘晓玲开始着手收集证据。她注册了推特账号,完整保存了黄某发布的造谣帖。随后,她伪装成“在线求偶”的用户与对方互动。但对方异常谨慎,尽管断断续续地聊天,但话题始终局限在约会、女性和寂寞上,绝不透露任何个人信息。

锁定造谣者身份的过程,比刘晓玲预想的更加漫长。

2023年1月,事情出现转机。刘晓玲从对方给出的零碎信息中,顺藤摸瓜找到了他的微博账号。考虑到国内社交平台通常需要实名认证,这意味着很可能能够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她立即注册新微博账号,关注对方,并持续发布黄某感兴趣的内容。

经过几个月的等待,刘晓玲终于在2023年5月8日等到了黄某的主动私信。她顺势以约会见面为由,将对方约至南宁某酒店。确认黄某入住后,刘晓玲立即带着整理好的证据,包括完整的聊天记录、截图和录屏资料再次向三塘派出所报案。

这次,接待民警仔细核对了所有证据材料后,正式出具了报警回执。

京衡律师事务所郑晶晶律师指出,网络侵权案件面临取证难题。实务中,平台往往仅提供注册手机号,缺少姓名、身份证等关键信息,难以确认账号实际使用者。即便律师向运营商发函查询,也常因隐私保护政策受阻。

近年来,造谣者转向境外平台加剧了取证难度。这些平台服务器设在海外,支持匿名注册,内容可随时删除,导致许多案件因无法确认侵权人而终止。郑律师建议,遭遇造谣应及时要求平台披露信息,并在有效期内公证证据。但需注意,通过“黑客”等非法手段获取信息可能涉嫌违法,甚至造成二次伤害。

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取证,2023年7月,刘晓玲终于在三塘派出所调解室里见到了造谣者黄某。刘晓玲仔细打量着他,三十岁出头、身材瘦小,戴着细框眼镜,是素未谋面的人,与她想象中的形象截然不同,她无法理解对方的做法。

在警方出示的完整证据面前,黄某承认了网络造谣行为,并签署调解书承诺公开道歉及赔偿刘晓玲20万元。刘晓玲表示,她曾追问过,黄某如何得到她的照片和电话,但没有得到回应。此外,由于调解后黄某拒不履行义务,2023年7月12日,南宁兴宁公安分局依法对其作出处罚: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


事发一年后,双方在三塘派出所调解室进行调解,图为黄某。受访者供图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刘晓玲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

调解中,黄某承认发布不实信息,但称系“无心之失”,质疑刘晓玲维权过度。刘晓玲则举证说明谣言已对其工作、生活及社会评价造成实质损害。针对20万元赔偿,黄某表示难以承担,刘晓玲强调此为实际损失计算的合理数额。双方在责任认定和赔偿上未达成共识,但黄某仍签署调解书承诺赔偿。

最终刘晓玲决定起诉。

律师告诉刘晓玲,如果材料齐全、程序顺利,从递交诉状到最终判决,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年。她也思考过,投入大量的精力,一次次重新回忆痛苦,到底值不值得。但并不是自己选择性遗忘,伤害就不存在了。

刘晓玲查阅网络案例后发现,很多人对网络造谣存在认知误区。有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删除所有社交平台内容,不去想不去看,慢慢地事情就过去了。也有人对违法性认识不足,误以为仅在网上发布不实信息不会构成犯罪。这些误解往往导致受害者维权困难,加害者逃避追责。

实际上,在司法层面,关于网络造谣的责任认定确实存在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长期研究网络犯罪,他指出,网络诽谤的特殊性在于损害结果往往难以量化。我国法律对诽谤罪的认定要求“情节严重”,通常需满足“点击量超5000次或转发量超500次”的立案标准。这一标准常令受害者困惑:是提起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自诉?专业门槛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实践中,受害者多选择名誉权纠纷民事诉讼。朱巍指出,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及司法解释的“情节严重”要件,则可能构成诽谤罪。对于境外诽谤,他解释,即使无法获取境外平台数据,司法机关仍可依据境内二次传播、受害人社交圈证言、媒体报道转载等间接证据综合判定传播范围。

朱巍强调,诽谤罪认定并非机械套用“5000次点击”标准——若诽谤行为导致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残等严重后果,同样可认定“情节严重”,满足刑事自诉立案条件。

刘晓玲和律师商议后,决定以人格权纠纷为由对造谣者黄某提起民事诉讼,主张公开道歉和经济赔偿。相比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虽需自行取证,但胜诉可能性更高。此外,考虑到黄某可能规避责任,选择民事诉讼更有利于维护刘晓玲的合法权益。

自此,刘晓玲的生活彻底围绕着诉讼展开。她开始研读学习相关法律,仔细整理电子证据。为了固定网络侵权证据,她到公证处进行了证据公证。回忆起取证过程,刘晓玲坦言:“必须找到更多的证据,尽可能坐实黄某的侵害事实,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

那段时间,刘晓玲白天奔波于准备诉讼,夜里常常睁眼到天亮。她形容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社会性死亡”,面对亲友的询问,她不愿再重复细节,更多时候选择沉默,这种自我封闭让她逐渐对社交产生恐惧。

“一张照片,几句谎话就能在网上风传。造谣只需动动手指,维权却要耗费无数日夜。”她说,自己坚持维权到底,不仅是为了讨公道,更是想用法律证明,受害者无须羞愧,若不制止网络造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法院判决黄某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以上报刊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刘晓玲20万元。受访者供图

漫长的官司

2023年12月15日,南宁,绵绵细雨。法庭内,案件的争议焦点围绕网络谣言是否对刘晓玲的人格权构成侵害。

原告律师吴立传陈述称,2022年7月被告黄某在社交平台发布不实信息后,刘晓玲随即遭受持续的网络暴力,其家人也受到牵连。律师当庭出示了三甲医院的心理诊断证明:刘晓玲因长期遭受精神压力,于同年9月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症状包括严重失眠和厌食。这些健康问题最终导致她无法继续工作,被迫辞职。

原告刘晓玲在诉讼中提出三项主张。首先,要求被告黄某在省级以上报刊刊登道歉声明,澄清事实;其次是索赔20万元,涵盖失业损失、公证及律师费用等经济损失;另外,刘晓玲要求黄某向其亲友及工作单位说明真相,消除负面影响。刘晓玲表示,这些诉求既是为了弥补实际损失,更是为了尽快修复因谣言受损的社会关系。

2024年5月,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对该人格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经审理查明,被告黄某在推特、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刘晓玲照片及微信名片,并散布不实信息,构成侵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法院判决黄某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以上报刊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刘晓玲20万元。其他诉讼请求未获法院支持。

一审判决书显示,被告黄某承认曾在派出所签署调解协议,但辩称当时处于“情绪紧张状态”。对于赔礼道歉诉求,黄某表示愿意履行,但强调执行方式需结合实际,并认为消除影响需双方配合。针对经济赔偿,其表示无力承担原告主张的20万元赔偿,故对具体金额提出异议。

一审判决后,黄某以“经济困难无力履行”为由向南宁中院提起上诉。2024年8月9日,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上诉理由缺乏法律依据,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判决生效后,黄某在15天履行期内仍未履行义务。随后,刘晓玲依法向兴宁区法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

2024年12月26日,黄某终于刊登致歉声明。此时,距侵权行为发生已两年半。

声明中,黄某承认曾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针对刘晓玲的不实信息,包括编造不雅谣言及进行恶意诋毁,对其名誉权和家庭生活造成损害。黄某表示已认识到该行为违反社会公德并构成法律侵权,愿意承担法律责任。经新京报记者核实,截至声明刊登时,黄某仍未履行法院判决的20万元经济赔偿义务。

刘晓玲不接受这样的道歉,在她看来,这份道歉更像是形式上的应付。她通过朋友和网络持续关注黄某的动态,“想起这件事就感到压抑。”她坦言,自己至今仍保持着定期检查各社交平台的习惯,担心那些被恶意传播的内容会再次出现。这种持续性的精神压力,让她难以真正走出事件的阴影。


诉讼期间,刘晓玲曾因情绪崩溃过度服药。受访者供图

“不要妥协”

近日,刘晓玲向法院提交了悬赏申请,拟出资两万元征集被执行人黄某的财产线索。目前该申请仍在审查阶段,尚未获得法院批准。根据相关规定,悬赏执行需符合法定条件,由法院审核后决定是否启动。

起诉造谣者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刘晓玲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维权经历。其间,她收到了大量网友的鼓励,其中不少是有相似经历的女性留言。许多用户称赞她的勇气,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支持让她颇感意外。

很多人说,这是教科书般的维权案例。但只有刘晓玲自己知道,最艰难的时刻,抑郁情绪甚至让她产生过轻生念头。医生开具的抗抑郁药成了必需品,她每天按时吃,然后继续法院、律所、医院,三点一线地跑。

也有人试图从她身上找原因。她的社交账号评论区频繁出现“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质疑。部分网友以“小题大做”“借机炒作”等言论对她进行指责,在他们看来,起诉造谣者,是为了炒作,为了出名,由此也引发了新一轮的网络暴力。

起初,刘晓玲还会回怼回去,到最后,她觉得这样做毫无意义。事发后,为了逃避痛苦,她开始拼命工作,试图麻痹自己。然而,高强度的工作反而加重了她的压力。“人真的能假装什么都没发生,继续正常生活吗?”最终,带着这样的困惑,她彻底暂停了工作。

但抑郁逐渐超出了刘晓玲的承受范围。她会突然心慌气短,胸口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情绪也变得难以控制。有一次,她失控地对孩子大吼,小孩在一旁哭,一顿叫喊后,她又觉得特别愧疚。

诉讼期间,刘晓玲向丈夫提出了离婚。“我连自己都顾不好,怎么照顾家庭?”她向新京报记者坦言,持续数年的官司已耗尽她的心力,看着孩子和丈夫因自己的情绪波动惶恐不安,她最终决定,与其让全家人都陷入痛苦,不如自己离开。

刘晓玲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她删光了社交软件,连家人的电话也不接。最绝望时,她吞下过整瓶安眠药。羞耻感像块石头压在胸口,她不再向任何人诉说,反复回忆照片里那天的穿着——普通的长裤、运动鞋,好像这样就能证明自己的清白。这种自我折磨让她逐渐意识到,当一个普通人遭遇造谣时,要付出的代价,远比想象中沉重得多。

关于“为什么始终没法开始新生活”这个问题,刘晓玲陷入沉默,能听见她急促的呼吸声。很长时间,她觉得自己一直走不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件事里,我没做错什么,但怎么逃也逃不开。”

被造黄谣的三年后,一些刺耳的谩骂和不理解的声音仍不时钻进刘晓玲的耳朵,她还未释怀,还在与之对抗,对她来说,这也是抗争中最令人心痛的部分。在社交媒体上,她如此写道:“愿这样的事件不要再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不要妥协,要勇敢地去报警,去维权。”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晓玲为化名)

星标“剥洋葱people”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

洋葱话题

你对此事怎么看?

茨姆,温和地走出山谷

湖北随州殡改争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随着切尔西1-0热刺,阿森纳2-0,英超最新积分榜:利物浦2-0升第3

随着切尔西1-0热刺,阿森纳2-0,英超最新积分榜:利物浦2-0升第3

侃球熊弟
2025-11-02 03:40:09
歹徒绑架女富婆,将其强奸,3天后歹徒却哭着说:钱不要了你快走吧

歹徒绑架女富婆,将其强奸,3天后歹徒却哭着说:钱不要了你快走吧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1 09:31:32
中国区划调整构想:江苏、安徽合并,天津回归河北,海南整体直辖

中国区划调整构想:江苏、安徽合并,天津回归河北,海南整体直辖

元爸体育
2025-11-02 04:10:23
即将降级!37岁国足名将采访道歉+快哭了 压哨进球被吹无缘创纪录

即将降级!37岁国足名将采访道歉+快哭了 压哨进球被吹无缘创纪录

我爱英超
2025-11-01 18:25:09
王艺迪单骑闯关!苦战7局胜张本美和:女单4强诞生,日本全军覆没

王艺迪单骑闯关!苦战7局胜张本美和:女单4强诞生,日本全军覆没

越岭寻踪
2025-11-02 05:06:03
美国保守派评论员不满斯威尼身着几乎毫无遮掩的礼服,认为其在此次活动可能遭人算计

美国保守派评论员不满斯威尼身着几乎毫无遮掩的礼服,认为其在此次活动可能遭人算计

陈意小可爱
2025-11-01 02:58:35
利物浦终结连败!2-0阿斯顿维拉,靠的的“走回老路”

利物浦终结连败!2-0阿斯顿维拉,靠的的“走回老路”

里芃芃体育
2025-11-02 07:38:54
刘维伟心疼杨瀚森被网暴;开拓者满意小杨发挥,培养计划是长期的

刘维伟心疼杨瀚森被网暴;开拓者满意小杨发挥,培养计划是长期的

林小湜体育频道
2025-11-02 03:32:49
县城险象环生,你千万不要被表面的平静给蒙蔽了。

县城险象环生,你千万不要被表面的平静给蒙蔽了。

流苏晚晴
2025-10-31 20:55:43
一语成谶!笑星冯淬帆离世,5天前跟许绍雄说等他,生前多病缠身

一语成谶!笑星冯淬帆离世,5天前跟许绍雄说等他,生前多病缠身

萌神木木
2025-11-01 10:19:14
阿娇和皇甫圣华被曝挽手逛街,网友:皇甫圣华像极了女版陈冠希

阿娇和皇甫圣华被曝挽手逛街,网友:皇甫圣华像极了女版陈冠希

韩小娱
2025-10-31 17:28:41
阿马德:大家对结果很失望,但都十分相信主教练和他的体系

阿马德:大家对结果很失望,但都十分相信主教练和他的体系

懂球帝
2025-11-02 02:30:19
90天倒闭230家,多地关店老板跑路,毛利高达60%的生意也扛不住了

90天倒闭230家,多地关店老板跑路,毛利高达60%的生意也扛不住了

泠泠说史
2025-10-24 15:44:20
热词里的“十五五”丨这些“三农”关键词,透露增收新路径

热词里的“十五五”丨这些“三农”关键词,透露增收新路径

人民网
2025-11-01 10:11:29
至此,蔡振华留下的王牌全部打完了

至此,蔡振华留下的王牌全部打完了

中场阴谋家
2025-11-01 08:18:57
马斯克回应奥尔特曼Roadster退订争议:24小时内已退款

马斯克回应奥尔特曼Roadster退订争议:24小时内已退款

IT之家
2025-11-01 23:29:06
美国投降认输或者是完全打不动了,对世界对中国都是最好的结局

美国投降认输或者是完全打不动了,对世界对中国都是最好的结局

boss外传
2025-11-01 06:00:03
11.2日早评|重磅公布!美联储大消息!又不降息了?

11.2日早评|重磅公布!美联储大消息!又不降息了?

龙行天下虎
2025-11-02 02:05:31
一场3-0踢出3连胜,西蒙尼率队狂追,积分追平巴萨

一场3-0踢出3连胜,西蒙尼率队狂追,积分追平巴萨

足球狗说
2025-11-02 01:19:33
民宿成了中国游客的“隐秘交易所”:日本风俗女坦言,“中国客人很大方小费给的多”。

民宿成了中国游客的“隐秘交易所”:日本风俗女坦言,“中国客人很大方小费给的多”。

日本物语
2025-10-13 21:15:04
2025-11-02 08:04:49
剥洋葱people incentive-icons
剥洋葱people
记录真实可感的生命。
2546文章数 7494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4200万美国人吃饭成问题 有人让孩子吃饭自己喝水撑着

头条要闻

4200万美国人吃饭成问题 有人让孩子吃饭自己喝水撑着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手机
亲子
健康
本地
游戏

手机要闻

一加15T配置提前看:6.31英寸+7000mAh电池,小屏市场要变天?

亲子要闻

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能感受 领域 感激,不接受的只是方法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GTA》为什么经久不衰?丹·豪瑟透露制作理念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