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山水画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画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在笔墨间镌刻下自然的魂魄与个人的情怀。范文升便是这样一位创作者,他以磅礴之笔勾勒山河气魄,借深远之境抒发胸臆万千,让每一幅作品都成为连接自然与心灵的桥梁。
![]()
范文升,1965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卢氏县。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创作研究生班,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山水画,其作品主题鲜明,立意深邃。
![]()
初见范文升的山水画,最先被震撼的便是那份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他笔下的山,从不是孤立的景致,而是如巨龙般蜿蜒的群峰,带着大地的厚重与苍穹的辽阔。笔锋落下时,或如斧劈刀削,刻出山岩的嶙峋棱角;或如流云漫卷,晕染出山体的层叠肌理。浓墨处见雄浑,淡墨处显苍茫,墨色的浓淡干湿在宣纸上自然晕化,仿佛能听见山石崩裂的沉响,望见瀑布倾泻的轰鸣。
![]()
他画的江河,往往与山峦相依。江面或平静如镜,倒映着两岸的层林尽染;或波涛汹涌,浪花拍打着礁石,带着“大江东去”的豪迈。水纹的笔触看似随意,实则暗藏力道,一笔一划间,既有水的灵动,又有河的磅礴,仿佛整条江河都在画面中奔涌,带着观者的视线穿越时空,感受自然的伟力。
![]()
这种磅礴,并非刻意的夸张,而是源于对山河本真的敬畏。范文升曾说,每一次写生,都是与山川的对话——他站在悬崖边看云雾翻涌,坐在江滩上听浪涛拍岸,将那份震撼与感动刻在心里,再化作笔端的力量。于是,他的画里没有小家子气的雕琢,只有山河本该有的雄健骨相,让人在驻足时,仿佛能听见大地的心跳。
![]()
若说磅礴是范文升画作的“形”,那深远便是作品的“神”。他的画从不止于描摹山水的形态,更在虚实之间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让观者在笔墨之外,读出藏不住的胸臆。
![]()
看他画中的云雾,总带着几分写意的留白。云雾或缠绕在山腰,如轻纱遮面,让山峦多了几分神秘;或弥漫在谷底,似烟波浩渺,让远近的峰峦若隐若现。这虚虚实实的处理,不仅让画面层次分明,更暗合了“咫尺千里”的意境——明明是尺幅之间,却让人觉得能顺着云雾走进画里,沿着山间小径探寻深处的人家,或是坐在松下石上,看云起云落。
![]()
画中的细节更藏着细腻的心思:几间茅舍隐在竹林深处,似是画家心中的“归处”;一叶扁舟泊在水畔,船头无人,却让人想起“孤舟蓑笠翁”的淡泊;偶尔出现的樵夫、隐士,身影渺小却坚定,仿佛是画家自己的化身,在山水间寻找心灵的安宁。这些元素不抢眼,却像一颗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观者心里漾起涟漪——那是对自然的向往,对宁静的渴望,更是历经世事的通透与释然。
![]()
范文升的山水画,从来不是对自然的简单复刻。他笔下的每一座山、每一片水,都带着他对世界的理解与情感。年轻时遍历名山大川,他爱黄山的奇、华山的险、漓江的秀,这些记忆化作笔端的灵感;中年后沉潜创作,他更懂在山水间安放生活的感悟——画中陡峭的峰峦,或许藏着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山间平缓的溪流,可能是他对平淡日子的珍视。
![]()
他曾笑说:“画山是画自己的骨,画水是画自己的情。”的确,在他的作品里,磅礴的山河气魄与深远的个人心境早已融为一体。看那幅《太行雄姿》,巨峰如剑,直刺苍穹,石缝间的青松倔强生长,分明是他对“坚韧”二字的注解;再读《秋江独钓》,江面开阔,远山如黛,钓者静坐舟中,不闻喧嚣,又藏着他对“不争”的通透。
![]()
当我们站在范文升的画前,看到的不仅是山河的壮美,更是一个画家的赤子之心。他以笔墨为桥,让观者在磅礴中感受自然的伟力,在深远中触摸心灵的温度——原来,最好的山水画从不是“画山水”,而是让山水成为人心的镜子,照见天地,也照见自己。
![]()
或许,这便是范文升画作的魅力:笔落处,是山河气魄;墨晕间,是胸臆万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