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的本质是让日子过得更舒坦
上周去邻居张姐家吃饭,一进门就被她吐槽:"你看这水晶灯,当时为了'法式轻奢'咬牙买的,现在擦一次得架梯子,灯泡还总坏;还有这岩板餐桌,冬天冰得手都不敢放,当初就图拍照好看......"
我边夹她炖的萝卜牛腩边乐:"姐,您这哪是装修?分明是给装修公司当模特呢。"
![]()
这两年装修圈风气有点怪。小红书刷十篇装修笔记,九篇是'侘寂风'、'奶油风'、'诧寂风'(我到现在都没分清这仨有啥区别),剩下一篇准是'30万装出百万质感'的清单体。年轻人举着手机逛展厅:"就要这个博主家的同款岛台!" 老一辈凑过来:"咱得装成小区最体面的,过年亲戚来有面子。" 可最后住进去才发现——网红款的藤编柜会发霉,岩板台面一磕一个白印,水晶灯半年没开过(太费电),开放式厨房炒菜半小时,客厅窗帘全是油味。
装修的本质到底是啥?不就是让日子过得更舒坦吗?
我表姐去年装修,我跟着跑了三回建材市场。她别的要求没有:"我老公每天早上六点做饭,厨房台面必须够宽,切菜不用来回挪;我妈膝盖不好,卫生间地面要防滑,淋浴区别做挡水条;我儿子爱乱扔玩具,每个房间都得有隐藏收纳;我自己每天熬夜写方案,书房灯光得像自然光......" 最后装出来的房子,没有大理石背景墙,没有悬浮吊顶,客厅甚至铺了块磨毛的棉麻地毯——但我去了就不想走:坐在懒人沙发上,脚陷进软乎乎的地毯里;厨房台面刚好到她老公手肘弯,切排骨不费劲;卫生间地面是哑光小砖,我妈踩了直说"比我家防滑砖还稳当"。
![]()
这让我想起装修师傅老陈说的话:"那些花里胡哨的设计,都是给装修公司赚溢价的。真正住家的舒服,藏在细节里——厨房动线是不是'洗切炒'一条直线?马桶旁边有没有留扶手位?衣柜隔板高度是不是按家里人常穿的衣服调的?这些东西,效果图里可画不出来。"
去年有个新闻特别戳我:上海一对老夫妻,把住了三十年的老公房重新装修。没有拆墙没有换风格,就做了三件事——把卫生间门槛石磨成斜坡,方便坐轮椅的老伴进出;把所有插座都换成带USB口的,老爷子不用总找充电器;在客厅窗边加了张可升降的小桌子,老两口能坐这儿晒着太阳剥毛豆。邻居来看了直摇头:"这也太普通了吧?" 可老夫妻说:"普通好啊,普通才经得住日子磨。"
现在很多年轻人流行"去风格化装修",我觉得特别对味。所谓"去风格",不是不要审美,而是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你爱囤书,就把整面墙做成开放书架;你家猫爱爬高,就在客厅装猫爬架墙;你爸妈要来住,卧室就别装水晶吊灯,换成暖黄的吸顶灯;你爱煮螺蛳粉,厨房就别学别人装开放式,装个能拆洗的集成灶更实在。
![]()
前阵子刷到个装修博主的总结:"装修就像找对象,别人觉得'哇好高级'不重要,你自己觉得'哇好舒服'才重要。" 深以为然。我们买房装修,不是为了完成一个"装修项目",而是为了给365天的日子搭个温暖的壳。早上被阳光晒醒时,不会被吊灯晃到眼;晚上瘫在沙发上时,不会被硬邦邦的扶手硌到腰;下雨天回家时,玄关有地方挂湿哒哒的雨伞;周末朋友来聚会时,厨房大得能容下三四个人一起做饭......
这些细碎的"舒服",才是装修最该追求的"高级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