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雅beyerdynamic
DT 990 PRO X
类型:头戴式耳机
售价:¥1799
“DT 990 PRO X很好地继承了拜雅家中正耐听而又不乏张力的经典特质,同时得益于STELLAR.45动圈单元优越的物理性能,其解析力和声场表现相比一众传统的拜雅监听大耳又获得了显著提升,整体素质表现明显高于当今中端大耳的平均水平。”
初遇
我应该永远也不会忘记多年以前刚入烧时,第一次从耳塞切换到全尺寸开放式大耳时感受到的震撼,当时咱毕竟没啥发烧经验,只是一脸懵懂地问耳机店的店员:“大哥,这是啥牌子的耳机?为啥声音这么立体?”店员嫌弃地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拜雅的,型号写耳罩上了。”于是我便默默记下了耳罩上的“DT 990 PRO 250OHM”字样,回家一搜发现还不算太贵,咬咬牙也能接受,就愉快地下单了。至于后来我发现这东西根本不能直推时的凌乱,还有身为穷学生不得不接着吃土攒钱再搞台前端的痛苦那都是后话了。音色表现中正且耐听,声场形状自然且规整,堪称平价古典神器——这便是高阻版DT 990 PRO那经典的“拜雅式监听声”,因此无论是日常听音还是测试前端,这台已经比较老旧的DT 990 PRO也还是我的主力耳机之一。
随着音频技术的发展,新时代的大耳往往在解析力上更容易占据优势,在前端的适配性上往往也更加友好,DT 990 PRO这个几十年的老将在这些方面确实有些跟不上了,但我一直觉得它的听感很难被完全替代。最近在拜雅全新发布的DT 990 PRO X上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属于“拜雅式监听声”的经典审美风格,它在客观使用体验、声音素质等方面也做了相当全面的优化,是近期最令我爱不释手的一款大耳。
舒适,更进一步
拜雅全尺寸大耳的做工和佩戴舒适性向来是其优势所在,全新的DT 990 PRO X在之前产品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它的生产与组装依然来自拜雅位于德国海尔布隆的工厂,其外壳主要采用耐磨性优异的ABS塑料材质,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拼装缝隙,头梁挡位调节的段落感清晰且顺畅。得益于仅292克(不含线缆)的轻量化设计以及适中的耳罩夹持力,整个耳机在佩戴时既能保证稳固,又不会产生过度的压迫感,其所配备的天鹅绒耳罩柔软舒适,同时兼顾了良好的透气性。尤为值得一提的是,DT 990 PRO X还在头梁结构上引入了一项源自DT 770 PRO X百年纪念版的关键创新——囟门内凹设计。
说起囟门,家有两个吃奶娃的我就非常有发言权了,它是指人类在婴幼儿时期,颅骨未完全闭合形成的骨间隙,通常在头顶的前部中央位置,需要格外小心保护。尽管随着生长发育,我们的囟门早就闭合了,但这个位置若长时间受到外部压力依然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例如头晕、恶心等。拜雅的做法是在头梁最中间的一小块位置用薄一些的海绵垫,形成一个内凹结构,这样我们无论以何种角度佩戴耳机,头骨中轴线的位置都是不会接触到头梁的,基本也就不会压迫到囟门,这个设计细节进一步提升了耳机的佩戴舒适性,真正意义上使DT 990 PRO X做到了久戴不累。
在配件方面DT 990 PRO X就显得“实用向”十足了,仅有一个抽绳收纳包,一枚6.35mm转接头以及一条3米长的3.5mm立体声插头原线,用作录音棚监听,比如混音制作之类的是够用了,但对于需要经常搭配便携设备的普通烧友来说,出于便利性考量还是建议另购一条短一些的线材。
声音表现
DT 990 PRO X很好地继承了拜雅家中正耐听而又不乏张力的经典特质,同时得益于STELLAR.45动圈单元优越的物理性能,其解析力和声场表现相比一众传统的拜雅监听大耳又获得了显著提升,整体素质表现明显高于当今中端大耳的平均水平。
DT 990 PRO X的高频听感是其第一耳朵最大的魅力所在,它有着仿若丝绸般细腻的光泽感,而非空有亮度缺乏内容的“碎玻璃声”。DT 990 PRO X的高频泛音充沛,且残响的衰减过程非常平顺自然,属于富有张力而不失准确性的高频再现方式,这一点通过钢琴高音区琶音的质感便可见一斑。以郎朗与吉娜·爱丽丝四手联弹演奏的圣桑名作《动物狂欢节:水族馆》为例,在DT 990 PRO X的回放下,钢琴的音色不仅仅是清脆透亮,恰到好处的残响表现还赋予了其很强的音色连贯性,琴键每一次敲击所产生的音符皆可组成有机的整体,展现出水族箱那波光粼粼的光影质感。
另外,得益于DT 990 PRO X那优秀的声场规模和层次感,其他伴奏乐器并不会喧宾夺主,例如这个版本《水族馆》中使用的音束,它的听感晶莹冷冽,有很强的穿透力,倘若器材的声场层次感不佳,则同样会使得音束与钢琴的听感失衡。而DT 990 PRO X就能够使音束发挥好它的辅助作用,既未与钢琴粘在一起,二者也并没有产生突兀的脱节感,音束的存在只是适当地增强了部分音符所代表的“波光”亮度,使整个演出的画面感更为鲜活生动。
DT 990 PRO X对于低频的呈现方式颇为宽松舒展,其低频量较足,下潜表现亦属优秀的范畴,是比较万金油的低频形态,不仅能够展现出大鼓厚重的力量感,低音提琴那丰腴的声音线条亦可被其刻画得活灵活现。DT 990 PRO X对于中频的刻画则是较写实的风格,它在中低频段没有什么增厚痕迹,亦未过分强调中高频段的明亮度。其人声位置适中,在齿音部分未做明显的收束处理,但它的中频密度并不差,具备非常不错的可塑性,流行人声曲目听得比较多的朋友可以在前端搭配上多加留意。
搭配思路
在之前的民用线旗舰T1三代推出时,大家对拜雅义无反顾投入低阻抗耳机的研发和优化其实是颇有疑虑的。但这么多年过去,今天的音频圈应该不会否认低阻化给无论是专业用户还是普通个人用户带来的便捷性,至于“拜雅家大耳的低阻版本声音刺激,高阻版本宽松耐听”这种刻板印象,那早已是过去时了,像拜雅去年年底发售的专业线旗舰大耳DT 1990 PRO MKII就广受圈内好评,很多朋友表示它的音色舒展度要比使用高阻抗设计的初代DT 1990 PRO更为优秀,这便是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效果。
DT 990 PRO X为48Ω的低阻抗设计,使用ONIX Alpha这种中高端小尾巴便可将其推得有模有样,使用场景非常灵活。不过考虑到DT 990 PRO X较强的素质潜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还是选择信息量比较充沛的台式系统或中高端便携播放器来与之搭配,以充分发挥其解析力优势。针对DT 990 PRO X声底较为中正且可塑性较强的特点,我这里介绍一下杂食向与古典向两种搭配思路:
1. 杂食向思路
由于DT 990 PRO X的中频听感较为注重还原度,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中频听感较为暖厚的便携播放器来与之搭配,为其人声提供适度的染色并提升流行氛围感。以DX260 MK2为例,它可以说是iBasso的中高端小钢炮,能够将DT 990 PRO X驱动出较为扎实的声音框架。且在特色的FIR 4X滤波器输出模式下,DX260 MK2的听感较为温润,中低频结像扎实饱满,搭配DT 990 PRO X时会提升一点胸腔共鸣声的浑厚感,亦可起到稍稍收束齿音的效果,这套搭配在听大多数流行曲风时也有非常不错的适应性。在聆听玉置浩二的《Friend》时,DX260 MK2的加持让DT 990 PRO X可以把他那略带沙哑的磁性声线刻画得更加有血有肉,让整首曲目的情感冲击力更强。
2. 古典向思路
由于在微观层面上讲,DT 990 PRO X已然能够比较准确且生动地再现各类常见乐器的音色,因此在古典向的搭配思路中,我建议为其搭配有一定素质参考性,且声底中正大气的台式设备。以飞傲旗舰一体机K19为例,它就具备非常中正的声底,因此在其特色的31段PEQ设置功能中,我们也无需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针对性优化。我仅仅只在50Hz处做1.2dB的低搁架增益,同时在8KHz处做0.8dB的高搁架增益,Q值皆选定为1.6。这套思路是尽量不影响多数乐器的基音表现,通过微增两端延展使得整套搭配听感更加大气,强化了DT 990 PRO X听大编制交响乐时的规模感,稍稍增强的极低频下潜也可以使管风琴的低频声浪更有气势,整套搭配在欣赏各种风格的古典乐时表现都比较圆融。
监听亦有乐魂
最后再说一个小插曲,上周末有个朋友来我家做客,他之前也玩HiFi但这几年退烧了,看到我桌子上摆着DT 990 PRO、DT 990 PRO X还有一部DT770 PRO X百年纪念版,然后非常不解地说:“你整一堆监听耳机是要开录音棚嗷?”我当时倒也没跟他争辩监听耳机究竟适不适合日常听音乐这种问题,只是劝他把后两款耳机听了听,这位流行人声爱好者对于DT770 PRO X百年纪念版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他认为这款耳机的人声细节最足,听着颇为过瘾,而听感宽松大气,人声表现相对没那么出彩的DT 990 PRO X就不是特别对他的胃口。可他在临走时还是又丢了一个问题出来:“那俩耳机都是干活用的,听起来又很不一样,是不是其中哪个做错了?”我当时的解释比较浅显,那就是:“DT 770 PRO X这种封闭式耳机往往多用于实时监听,需要给歌手或乐手提供很强的细节纠错能力,而DT 990 PRO X这种开放式耳机往往多用于后期混音,更需要强调比较准确的声像定位感,听感也要耐听一些,都是根据用途不同针对性优化的。”
但朋友走后我又思考了挺长时间,总觉得自己的解释还是欠缺了点内容,我一直认为,器材的音乐美感并不是一条冷冰冰的频响曲线所能简单概括的,钢琴的清脆有力、长笛的明亮活泼,还有小提琴那婉转悠扬的“松香味”,这些看上去有点玄乎的特性才是音乐最本真的美感。而把这些不能用数据简单定义的美直接传递给所有用户,那才是拜雅家监听耳机百余年来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之上,不同型号间在美感的呈现方式上存在一定区别,那似乎就无可厚非了,我们只需顺从自己的审美偏好进行选择就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