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极端高温吓跑全国多少游客?

0
分享至


(封面图来自豆包AI)

来源:旅界(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熙少

周日下午,北京36度。

我窝在空调房里刷朋友圈,心里暗暗庆幸没有出门。

刷着刷着,就看到一条朋友圈定位,原本跟我说这周末要去南京看展的朋友小婉,定位却显示在长白山。


我发消息:“你怎么去吉林了?”她回了六个字:“去活命啊,兄弟。”

小婉还不是个例。我另一个北京某互联网大厂做产品经理的朋友林林,之前一直在纠结是带孩子去新疆吐鲁番摘葡萄,还是去敦煌看壁画。

最后,他们一家人提着行李箱,坐上了飞往云南大理的航班。

原因也很简单,吐鲁番、敦煌动辄接近40度,而大理常年二十来度,“舒服到不想走”,带孩子去农场撒欢也挺好。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运气好到能随时更改目的地。

这周末,人在青岛的阿勇就悔不当初,他原本以为山东的海边多少凉快点,结果在沙滩上暴晒一天,晚上回酒店直接开始敷芦荟胶。

“早知道这么热,何必拐弯抹角,不如直接去三亚。”他是这么和我抱怨的。

而在旅界所搭建的文旅行业交流社群里,这几天更是群友们的集体“哭热”现场。

有人发了一张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实时排行截图:7月2日14时,杭州已经39.3℃,全国第一。

紧跟其后,是新疆的托克逊39℃、吐鲁番38.4℃,安徽广德38.4℃,河南西平38.2℃……

全国十大高温榜单里,东南西北全都有份,尤以华东为甚


有人在群里喊:

“河南热得要命,郑州39度,我超级体寒人,空调都得开一夜。” “我在南京,有风,但是毫不夸张,10台空调外机对着吹的感觉。” “新疆吐鲁番38度算低估了,日常烤熟模式。” “杭州直接把我们送上全国第一,荣誉感爆棚。”

刷着这些截图和吐槽,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今年夏天,这哪还是暑期出游?

简直是一次全民高温避难所大搜索。

更让人纳闷的是,明明我们的体感温度早就突破了40度,多地天气预报却总是报个39℃,一到整数就刹车。

杭州的朋友直接在群里发问:官方是不是怕吓跑游客啊?才不敢写40度+?

当全国热浪滚滚袭来,所有人都在问:“还有比凉快更珍贵的旅行理由吗?”


这个夏天,中国有一种新型刚需,叫“找个地方凉快去”。

一旦全国各地陆续冲上35℃、38℃、39℃,大家对目的地的兴趣排名就悄悄发生了变化。

7月1日,飞猪发布的《2025年暑期出游风向标》显示,吉林省暑期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35%,租车预订量增长96%,门票预订量增长122%。

如果说去年大家还在去三亚、厦门,今年朋友圈被长白山、延吉、敦化刷了屏。

长白山、伪满皇宫博物院、长影世纪城、延吉恐龙王国、松花湖度假区,成了亲子游的新C位。


延吉恐龙王国

一位带着孩子从上海飞到延吉的朋友,在朋友圈写了句让人破防的感慨:“旅游是其次,避暑是刚需

东北火了,西北更火。

阿勒泰,这个曾经在小众旅行圈子里被称为“新疆的瑞士”的地方,如今正被全国游客用脚投票。

当全国各地都在炙烤模式,阿勒泰的森林、雪山、木屋,瞬间变成梦中情房。

随之而来的,是价格的梦幻联动。

现在在新疆禾木景区,刚进入暑期,住宿价格已经飚起来了:

布尔津的携程度假农庄一晚要3054元。稍微有点网红滤镜、能拍星空的游哉优宅度假民宿,划线价3600元,优惠下来还要2880元。喀纳斯禾木假日度假酒店,起步价也要1380元。


说白了,以前大家嫌远,嫌交通不便。今年的逻辑很简单,只要凉快,去哪都行。

但凉爽为什么这么贵?一位长白山脚下的民宿老板私下和我说:“七八月份房间早就订满了,价格不涨反而对不起自己。

说白了,在高温刚需面前,理性消费瞬间失灵。

有人一个暑期花了平时两三倍的钱,去东北住木屋、去新疆看草原,就是为了在朋友圈配上一句:“我这里只有23度。”心理安全感,是最大的驱动力。

连续几天40℃的高温,已经让人对“防暑降温”产生本能的焦虑。

对很多有小孩、有老人的家庭来说,这种凉快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一旦预算允许,出逃成了最优解。

当然,极端高温改变的并不只是中国的旅游版图。在欧洲,热浪一样不讲道理。

这个夏天,意大利多地体感温度超过45℃,西班牙南部逼近44℃,法国也发布了橙色级别的预警。

根据欧洲旅游委员会(ETC)的报告,今年总计81%的欧洲人表示,自己已经因为气候变化调整了假期计划。

欧盟一项研究还预测,2030年,希腊、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这些南欧国家的旅游收入将面临大幅下降,北欧、英国则会因为夏季避暑刚需迎来新的增长期。


瑞典马尔默,8月依然凉爽且适合下海

旅游从追求热闹,变成追求凉爽,本质都是人类对“体感幸福”的执着。


当全国各地轮番上演“39度封印”时,酒旅行业里的从业者比游客更焦虑。

因为这场极端高温,彻底改变了大家对旅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想象。

过去,大家总觉得夏天出门,要么是避暑,要么是海边。

当空调房成为最安全的地方,很多景区、酒店也开始了一轮应急自救。

最先火起来的,是夜游经济。

今年暑期,仅江苏一地,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多家博物馆开启晚间营业模式,傍晚五点已经开始人潮汹涌。


同样的逻辑,在北京、大同、杭州、西安也迅速蔓延:夜市变成游客唯一能安心逛街的时段,商家一边高喊“夜生活”,一边备足电风扇和冰西瓜。

动物园也加入战场,以上海动物园的“动物奇妙夜”活动为代表,今年全国不少野生动物世界的夜游项目爆满,几乎一票难求。

毕竟在40度的白天,连东北虎都懒得睁眼。


上海动物园“动物奇妙夜”

第二个自救姿势,是空调经济的全面爆发。

一些原本不热门的室内景区,比如科技馆、室内主题乐园、书店突然在高温天里成了人类避难所。

一位上海室内主题乐园的负责人和我直言,“只要客人进门了,不消费都没关系,让他们先凉快下来。”

这话听着佛系,其实是最有效的引流,因为在晒化的马路上,能找到一个让全家人不中暑的地方,比什么都重要。

酒店也很懂做打包套餐,尤其是那些目的地为主的度假型酒店今年夏天注定吃香,还有什么比让游客呆在酒店里不用动更爽的玩法呢?

第三种应对,是营销话术的彻底转型。

过去做宣传,总是强调人多热闹,现在都换成了“凉感诱惑”:

比如,“清爽吉林·22℃的夏天”,再比如,“大理夜里要穿外套。”


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些腾冲、丽江的酒旅商家把实时气温当成最大卖点,每天一条气温播报,配合绿树、星空、风吹草地,简直是对全国网友的精神暴击。

当然,高温还给旅游业带来一种更长远的思考:我们是不是该重新讨论休假制度了?

当下,每年暑期才是大规模家庭出行的高峰期,而很多家长明知道七八月最热,还是得硬着头皮排队,花着三倍机票酒店钱,带孩子出门。

但如果有春假、秋假,家长错峰亲子出行的选择余地会多一点,既能分散高温压力,也能让国内旅游行业全年收入更均衡。

未来,极端天气不会是偶发事件,而是变成一种新常态。

如何在越来越热的地球上安排出行计划,这不止是游客的生存指南,也是国内假期政策制订者需要通盘考虑的问题。


新加坡调研六大机构

聆听塔勒布、罗杰斯洞见!

华尔街见闻,好内容不错过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不代表平台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突然爆雷!曾在全国有300家门店,有员工“上班一个月,倒贴32万元”

突然爆雷!曾在全国有300家门店,有员工“上班一个月,倒贴32万元”

鲁中晨报
2025-11-12 18:43:05
上海机场现举止怪异旅客:蔡某某等人勾结机场保洁严某某,涉案近百万元!

上海机场现举止怪异旅客:蔡某某等人勾结机场保洁严某某,涉案近百万元!

新民晚报
2025-11-12 13:01:28
西乙球队真狠!命令余嘉豪紧急回西班牙,知情人士曝差点被解约!

西乙球队真狠!命令余嘉豪紧急回西班牙,知情人士曝差点被解约!

篮球资讯达人
2025-11-12 12:38:36
赵露思生日音乐会造型封神!又纯又欲氛围感拉满

赵露思生日音乐会造型封神!又纯又欲氛围感拉满

述家娱记
2025-11-09 19:00:42
发动机热效率都快到50%了?别吹了,我看得头疼。

发动机热效率都快到50%了?别吹了,我看得头疼。

差评XPIN
2025-11-12 00:04:30
记者实探西安8岁女孩的家:小屋窗户没玻璃,邻居经常投喂称她“很聪明”,听到上学后激动大喊

记者实探西安8岁女孩的家:小屋窗户没玻璃,邻居经常投喂称她“很聪明”,听到上学后激动大喊

极目新闻
2025-11-12 21:15:38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阿纂看事
2025-07-25 17:12:19
绝不当冤大头!巴向中国要巨款,中方:支持,但得去找发达国家要

绝不当冤大头!巴向中国要巨款,中方:支持,但得去找发达国家要

知鉴明史
2025-11-12 16:44:44
福特CEO自述拆解特斯拉及中国电动车后“自愧不如”,“发现的东西令人震惊”

福特CEO自述拆解特斯拉及中国电动车后“自愧不如”,“发现的东西令人震惊”

环球网资讯
2025-11-12 17:06:55
西方国家为什么都不喜欢中国?英国专家:中国有一个“老问题”

西方国家为什么都不喜欢中国?英国专家:中国有一个“老问题”

boss外传
2025-11-12 04:00:03
一头撞断美国“龙脉”?印度果然没有让人失望,美国损失惨重​

一头撞断美国“龙脉”?印度果然没有让人失望,美国损失惨重​

近史谈
2025-11-12 20:36:26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振华观史
2025-11-12 08:59:16
ATP总决赛爆冷!谢尔顿遭逆转,小黑晋级希望渺茫

ATP总决赛爆冷!谢尔顿遭逆转,小黑晋级希望渺茫

铿锵格斗
2025-11-13 00:44:49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史纪文谭
2025-11-11 14:16:47
小雪!降温!大风!河北未来三天……

小雪!降温!大风!河北未来三天……

鲁中晨报
2025-11-12 17:39:04
是谁干掉了新加坡?2026最佳城市排行榜出炉

是谁干掉了新加坡?2026最佳城市排行榜出炉

新加坡眼
2025-11-12 22:24:52
房地产形势到底有多严峻?南京都有人呗送房子了…

房地产形势到底有多严峻?南京都有人呗送房子了…

慧翔百科
2025-11-12 11:49:39
全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张展硕夺冠,潘展乐第三,孙杨由于犯规被取消比赛成绩

全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张展硕夺冠,潘展乐第三,孙杨由于犯规被取消比赛成绩

极目新闻
2025-11-12 19:48:35
乒乓球世界冠军滕某以揽工程为名,收受好处费6700万被判14年

乒乓球世界冠军滕某以揽工程为名,收受好处费6700万被判14年

懂球帝
2025-11-12 20:51:05
11月12日精选热点:固态电池再传重磅利好,这些核心供应商最受益

11月12日精选热点:固态电池再传重磅利好,这些核心供应商最受益

元芳说投资
2025-11-12 20:36:46
2025-11-13 07:04:49
华尔街见闻官方 incentive-icons
华尔街见闻官方
中国领先的金融商业信息提供商
137438文章数 26514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旅游要闻

638栋楼的灯光秀,与滕王阁的千年对话

头条要闻

俄外交部:乌方停止与俄谈判说明其缺乏达成和平意愿

头条要闻

俄外交部:乌方停止与俄谈判说明其缺乏达成和平意愿

体育要闻

消磨你上千小时的足球游戏,走过第20年

娱乐要闻

再王珞丹和白百何 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财经要闻

段永平最新访谈:聊企业经营 投资理念

科技要闻

前阿里人亲述: “经济上行”期双11什么样

汽车要闻

7座皆独立座椅/新增5座版 体验第三代吉利豪越L

态度原创

艺术
房产
数码
健康
教育

艺术要闻

刚刚、贵州突然流出一批照片,全世界都吃惊了....

房产要闻

海垦城建·鹿城壹号品牌发布会暨美学示范区璀璨启幕

数码要闻

影石Ace Pro 2上新影像大师套餐,到手价4098元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教育要闻

傲慢与偏见英文原版语音课11:我对您的神经很尊重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