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程师摆摊遇城管,理解与帮助共筑城市和谐

分享至

"老爷子,没有许可证就不能在这里摆摊,罚款五百。"城管张伟板着脸说道。

老人笑眯眯地从怀里掏出五张百元钞票,"小伙子,辛苦了。"

张伟愣了愣,这是他见过最配合的摊贩了。

"您...您不申请复议吗?"

老人摆摆手,收拾着菜筐,"规矩就是规矩,我理解你们的工作。"

张伟看着老人佝偻的背影,心里莫名有些不安。

直到第二天,当他在报纸上看到那个熟悉的面孔时,手中的茶杯"啪"的一声掉在地上。

"完了..."他瘫坐在椅子上。



01

春城的清晨总是来得特别早。

五点半,当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时,建设路农贸市场附近已经热闹起来。

各种车辆载着新鲜蔬菜从四面八方赶来,摊贩们忙着卸货、摆摊。

在这些人群中,有一个瘦削的老人格外显眼。

他大概七十岁左右,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但眼神依然清澈明亮。

老人推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车上装着几筐蔬菜。

青菜、白萝卜、土豆,都是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蔬菜。

"大爷,您这菜新鲜吗?"一个买菜的大妈问道。

老人笑着回答:"昨天刚从地里摘的,您看这青菜叶子多嫩。"

他的声音很温和,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

张伟是建设路片区的城管执法队员,工作三年了。

每天早上八点,他都要和同事们在这一带巡查。

今天也不例外。

"老张,又有无证摊贩了。"同事小李指着路边说道。

张伟顺着他的手指看去,正是那个卖菜的老人。

老人的摊位就在人行道上,占据了大概两平方米的位置。

虽然面积不大,但确实违反了城市管理条例。

"走吧,按程序处理。"张伟叹了口气。

他做这份工作三年,见过太多这样的情况。

有些摊贩会大吵大闹,有些会苦苦哀求,还有些会想办法逃跑。

但不管怎样,他都得按规定执法。

"师傅,麻烦配合一下检查。"张伟走到老人面前,态度还算客气。

老人抬起头,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小伙子,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您有营业执照吗?有摊位许可证吗?"

老人摇摇头:"没有,我就是想卖点自己种的菜,补贴一下家用。"

张伟心里一紧。

这是典型的无证经营,而且还占道摆摊。

按照规定,要罚款五百元以上。

他看了看老人的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一条打着补丁的裤子。

脚上的鞋子也已经开了口。

这样的人,五百块钱可能是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

"大爷,您知道在这里摆摊是不符合规定的吧?"张伟试图温和地说明情况。

老人点点头:"我知道,但是市场里的摊位太贵了,我租不起。"

"那您也不能在这里摆摊啊,这里是人行道,影响市容市貌。"

"我理解你们的工作。"老人依然笑着,"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

张伟被老人的态度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摊贩都会想办法求情、讨价还价。

但这个老人却如此平静地接受。

"那个...大爷,按照规定,要罚款五百块。"张伟咬咬牙说道。

老人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点了点头。

"好的,我知道了。"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旧钱包,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几张百元钞票。

老人数出五张,递给张伟。

"小伙子,辛苦你们了。"

张伟接过钱,心情复杂得很。

这五百块钱拿在手里,感觉有千斤重。

老人开始收拾自己的菜筐,动作很利索。

"大爷,您...您真的不申请复议吗?"张伟忍不住问道。

老人摆摆手:"规矩就是规矩,我理解。再说了,你们也是为了工作。"

说完,他推起三轮车,准备离开。

"等等。"张伟叫住了他。

老人回过头,眼神中带着疑问。

"您...您叫什么名字?"张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老人想了想:"我姓陈,叫陈建国。"

"陈建国..."张伟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名字。

看着老人推着三轮车慢慢远去的背影,他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02

陈建国推着三轮车走在回家的路上。

春城的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地上,斑斑驳驳的光影让人感到温暖。

但他的心情却有些复杂。

五百块钱,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他来说却是不小的数目。

不过他并不后悔。

年轻人也是在做自己的工作,他能理解。

陈建国住在城边一个老旧的社区里。

房子是八十年代建的,墙皮有些脱落,楼梯间的灯也时明时暗。

他住在三楼,每天上下楼对于他这个年纪来说,确实有些吃力。

"建国回来了?"邻居王大妈从门口探出头来。

"嗯,回来了。"陈建国笑着回应。

"今天菜卖得怎么样?"

陈建国停下脚步:"被城管罚了五百。"

王大妈一听就急了:"什么?五百?这些人怎么这样!"

"算了算了,人家也是按规矩办事。"陈建国摆摆手。

"你这人啊,就是太好说话了。"王大妈叹气道。

陈建国笑笑,没再多说什么。

他知道王大妈是好心,但有些事情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推开家门,屋子里很安静。

老伴去世已经三年了,儿子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

这个家就他一个人。

陈建国把菜筐放在阳台上,坐在沙发上休息。

墙上挂着一张老照片,是他和老伴年轻时的合影。

那时候他们都还很年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老伴啊,今天又被罚钱了。"他对着照片自言自语道。

"不过没关系,咱们的退休金够花,就是想找点事情做。"

陈建国退休前是一名工程师,在市里的建设局工作了三十多年。

退休金虽然不多,但生活还是够用的。

他之所以出来摆摊,完全是因为闲不住。

每天在家里看电视、下棋,时间长了就感觉无聊。

种点菜、卖点菜,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和人交流。

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充实。

只是今天这件事,让他有些感慨。

年轻的城管队员看起来也不容易,为了工作不得不这样做。

他们可能也不愿意为难一个老人。

想到这里,陈建国反而有些同情那个叫张伟的年轻人了。

也许他回去之后心情也不好受。

下午,陈建国去了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

这里是他经常去的地方,可以和其他退休老人聊天、下棋。

"建国来了,快过来。"老朋友李师傅招呼他。

"今天怎么来得这么早?"

陈建国坐下来:"摆摊被城管抓了,罚了五百。"

"啊?"李师傅惊讶地看着他,"你还去摆摊?"

"是啊,种点菜卖点菜,锻炼身体嘛。"

"你这是何苦呢,在家好好享清福不好吗?"

陈建国摆了摆棋子:"享清福?天天坐在家里发呆吗?"

"人总得找点事情做。"

李师傅摇摇头:"你这个人啊,就是闲不住。"

"对了,听说最近要开发咱们这片区域,可能要拆迁。"

陈建国点点头:"我也听说了,不过还没有正式通知。"

"要是真拆了,咱们也算是拆迁户了。"李师傅感慨道。

"拆就拆吧,反正房子也老了。"陈建国似乎并不在意。

两人下着棋,聊着天,时间过得很快。

晚上回到家,陈建国做了简单的晚饭。

一个人吃饭总是没什么胃口,但他还是认真地吃完了。

洗完碗,他坐在阳台上看书。

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无论多累,睡前总要看一会儿书。

今天看的是一本关于城市规划的专业书籍。

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对这个行业依然很关注。

看着书中关于城市管理的章节,他想起了今天的事情。

城市需要规范管理,这个他完全理解。

但是不是也应该给那些真正需要生活出路的人一些机会呢?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决的。

夜深了,春城的街道逐渐安静下来。

陈建国合上书本,准备睡觉。

明天还是新的一天,生活还要继续。

至于摆摊的事,等过段时间再说吧。

也许可以想想其他的办法。



03

张伟回到城管执法大队的办公室,心情依然很沉重。

那五百块钱就像一块石头压在他心上。

"老张,今天怎么了?看你心情不好。"同事小李关心地问道。

"没什么,就是今天那个老大爷..."张伟摇摇头。

"哪个老大爷?"

"就是早上那个卖菜的,叫陈建国。"

小李想了想:"哦,那个很配合的老人?"

"嗯。"张伟点点头,"我总觉得心里不太舒服。"

"老张,你想多了。咱们按规定办事,没有错。"小李拍拍他的肩膀。

"再说了,那些摊贩如果不管,整个市容市貌都会乱套。"

张伟知道小李说得对,但心里的不安却挥之不去。

他参加工作三年了,处理过很多类似的案件。

但从来没有哪个案子让他如此纠结。

也许是因为那个老人的态度太特别了。

没有哭闹,没有求情,甚至还体谅他们的工作。

这样的反应反而让张伟感到愧疚。

"队长,今天的执法记录。"张伟把文件放在队长办公桌上。

队长赵明华翻看着记录:"无证摆摊,罚款五百,很标准的处理。"

"有什么问题吗?"

张伟犹豫了一下:"那个被罚的老人,看起来生活很困难。"

赵明华抬起头看着张伟:"小张,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法不容情,我们不能因为同情就不执行规定。"

"如果开了这个先例,以后的工作就没法做了。"

张伟点点头:"我明白,队长。"

"你是个有同情心的好队员,这我知道。但是工作就是工作。"赵明华语重心长地说。

"我们的职责是维护城市秩序,不是做慈善工作。"

下班后,张伟没有直接回家。

他在街上转了转,脑子里一直想着今天的事。

经过一家书店,他看到橱窗里摆着一本关于城市管理的书。

想了想,他走进去买了下来。

也许从专业角度了解一下,能够让他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

回到家,张伟的妻子小美已经做好了晚饭。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小美问道。

"在外面转了转。"张伟坐下吃饭。

"怎么了?看你心情不好。"

张伟把今天的事情跟妻子说了一遍。

小美听完后沉默了一会儿:"这个老人确实不容易。"

"但是你也没有办法,总不能不执行规定吧。"

"我就是觉得心里难受。"张伟叹气道。

"那个老人那么配合,反而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坏人。"

小美想了想:"要不你哪天去看看他?了解一下情况。"

"万一真的有困难,也许可以想其他办法帮助他。"

张伟眼睛亮了一下:"这个主意不错。"

第二天,张伟特意绕道经过建设路。

他想看看那个老人还会不会来摆摊。

果然,在原来的位置附近,他又看到了那辆破旧的三轮车。

不过这次,老人没有摆摊,而是把车停在路边,自己坐在车旁休息。

张伟走过去:"陈大爷?"

老人抬头看到他,脸上露出笑容:"小伙子,是你啊。"

"您今天怎么不摆摊了?"

"昨天被罚了嘛,总不能明知故犯。"陈建国笑着说。

"那您今天来这里干什么?"

"习惯了,每天在家闲着也无聊,就出来转转。"

张伟心里更加难受了:"大爷,真的很抱歉..."

"抱歉什么?你们按规定办事,没有错。"陈建国摆摆手。

"我在这个社会生活了七十年,什么道理都懂。"

"您真的不怨我们?"

"怨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这很正常。"

张伟被老人的话深深感动了。

这样的胸怀和理解,让他感到羞愧。

他决定一定要想办法帮助这个老人。

"大爷,您家住在哪里?我想去看看您。"

陈建国有些惊讶:"你要来看我?"

"嗯,了解一下情况,也许能想到其他解决办法。"

老人想了想,把地址告诉了张伟。

"不过别太麻烦了,我一个老头子,没什么好看的。"

"不麻烦,不麻烦。"张伟连忙说道。

告别了老人,张伟心里的计划更加明确了。

他要深入了解陈建国的情况,然后想办法给他提供帮助。

这不仅仅是为了减轻自己心里的负担,更是因为他被这个老人的品格所感动。

这样的人,值得得到更好的对待。



04

周末的下午,张伟按照地址找到了陈建国的家。

这是一个老旧的居民区,楼房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墙皮斑驳脱落,楼道里的灯光昏暗。

张伟爬到三楼,按响了门铃。

"谁啊?"里面传来陈建国的声音。

"大爷,是我,张伟。"

门很快就开了,陈建国看到他有些惊讶:"小伙子,你真的来了。"

"快进来坐。"

房间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整齐。

客厅里摆着一套旧沙发,墙上挂着一些照片。

张伟注意到其中有一张是陈建国和一个女人的合影,应该是他的老伴。

"大爷,家里就您一个人吗?"

"嗯,老伴去世三年了,儿子在广州工作。"陈建国给张伟倒了一杯茶。

"平时就我一个人。"

张伟环顾四周,房间虽然简朴,但有一个书架特别引人注目。

上面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大多数都是关于建筑和城市规划的。

"大爷,您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啊,以前在市建设局工作,是个工程师。"陈建国说道。

张伟一愣:"建设局?"

"嗯,干了三十多年,前年才退休。"

"那您的退休待遇应该不错啊,为什么还要出来摆摊?"

陈建国笑了笑:"退休金确实够生活,但是人不能光是生活啊。"

"整天在家看电视、睡觉,时间长了人就废了。"

"出来摆个摊,既能活动身体,又能和人交流,多好。"

张伟开始理解这个老人了。

他摆摊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

"大爷,您在建设局都负责什么工作?"

"主要做城市规划和工程设计。"陈建国的眼睛亮了起来。

"春城很多地方的规划都有我参与过。"

说着,他拿出一本相册,里面都是一些工程项目的照片。

"这个是十年前建的文化广场,这个是五年前修的环城路..."

陈建国一页页地翻着,每一张照片都让他很兴奋。

"您参与过这么多项目?"张伟被震撼了。

"是啊,这些都是我的心血。"陈建国自豪地说。

"虽然退休了,但看到这些建筑还在为市民服务,心里特别高兴。"

张伟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

眼前这个老人,原来是春城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他为这个城市付出了三十多年的心血。

现在却因为摆个菜摊被罚款五百元。

这种对比让张伟感到说不出的难受。

"大爷,您对现在的城市管理有什么看法?"张伟小心地问道。

陈建国想了想:"从专业角度来说,规范管理是必要的。"

"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不管理不行。"

"但是..."他停顿了一下。

"但是什么?"

"但是管理也要人性化一些。"陈建国缓缓说道。

"比如像我这样的老人,想找点事情做,能不能给个合理的出路?"

"不一定非要赶尽杀绝。"

张伟点点头,陈建国的话很有道理。

"大爷,您有没有想过申请正规的摊位?"

"想过,但是手续太复杂了。"陈建国摇摇头。

"而且费用也不少,我一个老人,也不懂那些程序。"

这时,张伟的手机响了。

是妻子小美打来的:"张伟,你在哪里?新闻联播要开始了。"

"我在外面,有事吗?"

"没事,就是想让你看看今天的新闻,好像有咱们春城的内容。"

张伟挂了电话,对陈建国说:"大爷,我得回去了。"

"好的,路上小心。"陈建国送他到门口。

"小伙子,谢谢你能来看我。"

"应该的,大爷。"张伟握了握老人的手。

"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您尽管说。"

回到家,新闻联播已经开始了。

张伟坐在沙发上,心不在焉地看着电视。

脑子里一直想着陈建国说的话。

也许真的应该想个办法,给这样的老人一个合理的出路。

正想着,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画面。

那是春城的文化广场,正在举行什么活动。

主持人在介绍:"这座美丽的文化广场,是春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张伟想起了陈建国刚才说的话,这个广场就是他参与设计的。

一个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老工程师,现在却因为摆摊被罚款。

这件事让张伟觉得很不公平。

他决定明天要好好了解一下相关政策,看看能不能帮助陈建国解决问题。



05

第二天是周一,张伟比平时早到了办公室。

他想查阅一些关于摊贩管理的政策文件。

看看是否有给退休老人或者特殊群体的优惠政策。

翻了半天资料,他发现确实有一些相关规定。

比如对于生活困难的老人,可以申请临时摊位许可。

但是手续比较复杂,需要各种证明材料。

"老张,今天怎么来这么早?"同事小李走进办公室。

"查点资料。"张伟头也不抬地说。

"查什么资料?"

"关于摊贩管理的政策。"

小李好奇地走过来:"怎么突然关心这个了?"

"就是想了解得更全面一些。"张伟不想解释太多。

这时,队长赵明华也来了。

"小张,我正要找你。"赵明华说道。

"有什么事,队长?"

"市里要开展一次城市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我们队负责建设路片区。"

"下周开始,要加大巡查力度。"

张伟的心一沉:"那些无证摊贩怎么办?"

"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能有任何例外。"赵明华严肃地说。

"市领导很重视这次整治,绝不能出纰漏。"

张伟想起了陈建国,心里更加担心了。

如果那个老人再来摆摊,被抓到的话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他必须想办法提醒陈建国。

下班后,张伟直接去了陈建国家里。

老人正在阳台上浇花,看到张伟很高兴。

"小伟,怎么又来了?"

"大爷,我有件事要跟您说。"张伟的表情很严肃。

"什么事?"

"下周市里要开展专项整治,到时候管理会更严格。"

"您千万不要再去摆摊了。"

陈建国点点头:"我知道了,谢谢你提醒。"

"不过大爷,我在想一个办法,也许能帮您申请到正规的摊位许可。"

"真的吗?"陈建国眼睛亮了。

"但是需要一些证明材料,比较麻烦。"

"麻烦不怕,只要能合法经营就行。"

张伟把需要的材料清单告诉了陈建国。

包括身份证、退休证、健康证明、家庭经济状况证明等等。

"这些材料我都有,就是不知道在哪里申请。"

"我来帮您,大爷。"张伟说道。

"这样不好吧,耽误你的工作。"

"没关系,下班时间我可以陪您去办。"

陈建国被感动了:"小伟,你真是个好孩子。"

接下来几天,张伟利用休息时间陪着陈建国跑了好几个部门。

工商局、卫生局、城管局,每个地方都要填表、排队、审核。

过程确实很繁琐,对于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来说更是不容易。

但陈建国表现得很有耐心,每个步骤都认真配合。

"大爷,您以前办事也这么仔细吗?"张伟问道。

"做工程师的时候养成的习惯。"陈建国笑着说。

"任何事情都要严谨,不能马虎。"

经过一周的努力,材料终于全部准备齐全了。

现在只等审核结果。

"小伟,真的太谢谢你了。"陈建国握着张伟的手说。

"如果没有你帮忙,我一个老人根本办不了这些手续。"

"应该的,大爷。"张伟说道。

"其实我也从您身上学到了很多。"

"学到什么?"

"做人的道理。"张伟认真地说。

"您那天被罚款时的态度,让我很震撼。"

"换了别人,可能早就闹翻天了。"

陈建国摆摆手:"年纪大了,什么都看开了。"

"再说,你们也是为了工作,理解万岁嘛。"

正说着,张伟的手机响了。

是同事小李打来的:"老张,你在哪里?队长找你有急事。"

"什么急事?"

"好像是市里来人检查,要听取我们的工作汇报。"

张伟看了看时间,已经晚上八点了。

"大爷,我得赶回去。"

"去吧,工作要紧。"陈建国说道。

张伟匆匆赶回办公室,队长赵明华正在整理材料。

"小张,你来得正好。"赵明华说道。

"明天市里要来检查我们的专项整治工作。"

"你负责整理这周的执法记录。"

张伟接过文件夹,心里有些忐忑。

他希望陈建国的摊位许可能够尽快批下来。

这样就不会有后续的麻烦了。

但是不知道程序能不能在检查之前完成。

如果陈建国再次被发现摆摊,那就麻烦了。

想到这里,张伟决定明天一早去提醒陈建国。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老人在这个关键时期出问题。



06

第二天清晨,张伟特意提前出门,先去了陈建国家里。

敲了半天门,没有人应答。

张伟心里一沉,该不会老人又去摆摊了吧?

他赶紧往建设路方向跑去。

果然,在那个熟悉的位置,张伟看到了陈建国的身影。

老人正在摆摊,三轮车旁围着几个买菜的顾客。

"大爷!"张伟跑过去,气喘吁吁地说。

"您怎么又来了?我不是提醒过您吗?"

陈建国看到张伟,有些不好意思:"小伟,我在家里实在闲不住。"

"再说,申请的结果还没下来,我想着先卖几天。"

"可是今天市里有检查啊!"张伟焦急地说。

"万一被发现了怎么办?"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汽车声。

一辆白色的轿车正朝这边开来。

张伟认出来了,那是市城管局的车。

"完了,检查组来了!"张伟脸色苍白。

"大爷,您快收摊!"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轿车停在了路边,从车上下来几个人。

领头的是市城管局的副局长王建设,张伟见过几次。

"这里怎么还有摊贩?"王建设皱着眉头说道。

队长赵明华也赶到了现场,看到情况后脸色很难看。

"这个..."赵明华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王建设走到陈建国面前:"老同志,您知道这里不能摆摊吗?"

陈建国站起身来,态度很恭敬:"知道,对不起,我这就收拾。"

"知道还要摆?"王建设的语气很严厉。

"你们是怎么管理的?"他转向赵明华。

赵明华满头大汗:"局长,我们会立即处理。"

"立即处理?现在处理还有什么用?"王建设很生气。

"市里正在开展专项整治,你们片区还有这种情况。"

"这让我们怎么向上级交代?"

张伟看着这个场面,心里很难受。

他知道队长会因为这件事受到批评。

而陈建国也会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都是因为他没有及时阻止老人。

"局长,这个老人我认识。"张伟鼓起勇气说道。

"他已经在申请正规的摊位许可了,材料都递交了。"

王建设看着张伟:"申请是申请,但是在批准之前,就不能违法经营。"

"这个道理不懂吗?"

"我理解。"陈建国说道。

"这件事怪我,不要为难这些小同志。"

听到陈建国的话,王建设的表情缓和了一些。

至少这个老人的态度还是很好的。

"老同志,虽然您态度不错,但是违法就是违法。"

"按照规定,要罚款一千元。"

一千元!

张伟心里一惊,这比上次的五百元又翻了一倍。

对于陈建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但是老人依然很平静,从钱包里掏出钱来。

"我交。"他说道。

看着陈建国交钱的样子,张伟心里五味杂陈。

这个老人真的太善良了,善良得让人心疼。

王建设接过钱,表情也有些复杂。

"老同志,我理解您的想法,但是规矩就是规矩。"

"希望您以后不要再违法摆摊了。"

陈建国点点头:"我明白,谢谢您的提醒。"

王建设转向赵明华:"这件事我会在检查报告中提到。"

"你们要加强管理,不能再出现类似情况。"

"是,是。"赵明华连连点头。

检查组离开后,现场只剩下张伟、赵明华和陈建国。

气氛很尴尬。

"大爷,您快回去吧。"张伟说道。

"好的。"陈建国开始收拾东西。

赵明华拉住张伟:"小张,你跟我来一下。"

张伟跟着队长走到一边。

"这个老人是怎么回事?"赵明华问道。

"您之前不是见过执法记录吗?"

"我是说,你为什么对他这么关心?"

张伟犹豫了一下:"他是个好人,而且以前在市建设局工作。"

"建设局?"赵明华一愣。

"是的,干了三十多年的工程师。"

赵明华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

作为城管工作人员,他当然知道建设局的重要性。

很多城市建设项目都需要和建设局打交道。

"这个老人叫什么名字?"

"陈建国。"

赵明华想了想,这个名字好像有点耳熟。

但是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

"算了,不管怎么说,违法就是违法。"

"今天这件事对我们影响很大,你知道吗?"

张伟点点头,他当然知道后果。

但是他并不后悔帮助陈建国。

有些事情比工作更重要。

比如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理解。



07

当天下午,春城晚报的记者来到了城管局。

他们是来采访专项整治活动的情况。

王建设接受了采访,介绍了整治工作的成果。

"我们这次专项整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王建设对记者说道。

"无证摊贩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是还有个别顽固分子,屡教不改。"

他提到了今天早上的那个案例,一个老人多次违法摆摊。

"虽然这个老人态度很好,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同情就不执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原则问题。"

记者问道:"这个老人有什么特殊情况吗?"

"听说是退休工程师,以前在建设局工作过。"王建设说道。

"但是这不能成为违法的借口。"

记者把这个信息记录下来,准备回去写新闻稿。

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退休工程师违法摆摊被罚款。

可以体现执法部门的公正严明。

晚上,春城晚报的编辑室里。

记者正在写稿子,标题是《退休工程师屡次违法摆摊,城管严格执法彰显公正》。

文章中详细描述了今天早上的执法过程。

强调了执法部门不徇私情,严格按规定办事的态度。

编辑看了稿子,觉得很不错。

"这个角度很好,明天头版刊登。"

第二天早上,春城晚报发行了。

张伟在报刊亭买了一份报纸,看到头版的新闻。

标题很醒目,内容也写得很详细。

但是张伟看了心里很不舒服。

报道中把陈建国描述成了一个屡教不改的违法者。

完全没有提到他申请正规许可的努力。

也没有说明他摆摊的真正原因。

这样的报道对陈建国来说是不公平的。

张伟想去找陈建国,看看老人知不知道这个消息。

但是上班时间到了,他只能先去办公室。

刚到办公室,张伟就发现气氛有些不对。

同事们都在窃窃私语,看到他后就停止了谈话。

"怎么了?"张伟问小李。

"你还不知道?"小李指着桌上的报纸。

"咱们上新闻了。"

张伟假装不知道:"什么新闻?"

"就是昨天那个摆摊的老人,报纸上说了。"

这时,队长赵明华走了过来。

"小张,局长找你。"

张伟跟着队长来到局长办公室。

王建设坐在办公桌后面,脸色很严肃。

"小张,昨天那个老人的事,你了解多少?"

"就是一个退休老人违法摆摊。"张伟如实回答。

"我听说你跟他很熟?"

张伟心里一紧:"也不算很熟,就是执法时见过几次。"

"那你知道他的具体情况吗?"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