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养母二十年,她临终前说一句话,我的人生彻底改变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医院的白炽灯刺痛我的眼睛,养母的手冰凉无力地握着我的指尖。她苍白的嘴唇艰难开合,声音比风还轻:"小宇,我不是你亲妈。"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击碎了我三十五年的人生认知。

我浑身发抖,眼泪无声滑落,心中翻涌着愤怒与不解。二十年来为她洗衣做饭、端屎端尿,竟是为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而她却在死前一刻,把这枚定时炸弹放进我手心。



01:

我叫陈宇,今年三十五岁,是一家小公司的销售经理。二十年前,刚上高中的我还是个阳光少年,成绩不错,朋友不少,未来一片光明。命运却在我十五岁那年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那是个普通的夏日傍晚,我放学回家,推开门却发现父亲倒在地上,面色铁青。母亲慌乱地拨打急救电话,我冲上前去,试图帮忙,却被父亲猛地推开。"别碰我!"他喘着粗气说,眼中满是恐惧。救护车很快赶到,但为时已晚,父亲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就离开了人世。

医生说是急性心梗,但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父亲走后,母亲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整日以泪洗面。我们原本温馨的三口之家,瞬间只剩下我和母亲相依为命。

"小宇,咱们家就剩你和我了,妈以后就靠你了。"母亲拉着我的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点点头,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照顾母亲,让她安度晚年。

可我没想到,考验来得如此之快。高三那年,母亲被诊断出患有慢性肾衰竭,需要长期透析治疗。我的大学梦就这样破灭了,高考结束后,我选择了一份销售工作,就为了能赚钱给母亲治病。

"小宇,你不用管我,去上大学吧,妈自己能照顾自己。"母亲劝我,可看着她日渐消瘦的身影,我怎么忍心离开?

"妈,大学可以缓一缓,您的病不能等。"我坚定地说。从那时起,我的生活就只剩下两点一线:工作和医院。每天凌晨五点起床,给母亲准备早餐,然后送她去医院透析,自己再匆匆赶去上班。下班后直奔医院,接母亲回家,做饭、洗衣、打扫卫生,一个人撑起整个家。

许多同龄人都在享受青春,谈恋爱、聚会、旅游,而我的生活却被病房和药味填满。那些年,我试过几段感情,却都因为无法兼顾而告终。最后一任女友离开时说:"陈宇,你是个好人,但我不想和一个医院陪护谈恋爱。"我苦笑不语,心中却明白她说的没错。

02:

岁月如梭,转眼二十年过去。母亲的病情时好时坏,我的生活也在这种重复中消磨着青春。三十五岁的我,已经从当年的毛头小子变成了一个有些沧桑的中年男人。单位里的同事都叫我"孝子",我却从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照顾母亲,本就是我应该做的。

直到那天,一个陌生电话打破了生活的平静。

"请问是陈宇先生吗?我是仁和医院的护士,您母亲刚才透析时突然晕倒,现在情况不太好,请您尽快过来一趟。"

我丢下手中的工作,飞奔出办公室。出租车上,我的手不停地颤抖,心跳快得像要蹦出胸口。到了医院,我直接冲向重症监护室,却被拦在门外。

"陈先生,您先别急,医生正在抢救。"护士安慰我,却掩饰不住眼中的担忧。

三个小时后,医生走出来,摘下口罩,神情凝重:"陈先生,您母亲的情况不太乐观,肾功能几乎完全衰竭,加上年龄大了,各项指标都不好。老实说,可能撑不过这个月了。"

我的世界在那一刻崩塌。二十年来,我一直以为只要足够努力,足够孝顺,就能换来母亲的健康长寿。可现实却给了我重重一击,提醒我生命的脆弱。

"能见她吗?"我声音沙哑地问。

医生点点头:"可以,但不要太久,她现在很虚弱。"

推开病房门,我看到母亲躺在病床上,插满了各种管子,脸色苍白如纸。那一刻,我才发现她已经老了,皱纹爬满了她的脸庞,头发全白了。她似乎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

我轻轻握住她的手:"妈,我来了。"

母亲慢慢睁开眼睛,看到我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她虚弱地抬起手,示意我靠近些。

"小宇,妈有话要跟你说..."她的声音很轻,我不得不把耳朵凑到她嘴边。

"妈,您别说话了,好好休息。"我劝她,心里却涌起不祥的预感。



母亲摇摇头,固执地开口:"不,我必须说...小宇,我不是你亲妈。"

03:

我僵在原地,以为自己听错了。"妈,您在说什么?"

母亲闭上眼睛,仿佛下了很大决心:"我不是你亲生母亲,你的亲生父母...二十年前就已经去世了。"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得我头晕目眩。二十年来的付出和牺牲,突然变得荒谬可笑。我拼命摇头,不愿相信眼前这个将死之人说的话。

"不可能!那我是谁?你和爸又是谁?"我声音颤抖地问。

母亲艰难地从枕头下摸出一个泛黄的信封,递给我:"这里面有所有真相...小宇,对不起..."

我接过信封,手指发麻。就在这时,母亲的监护仪器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医护人员迅速冲进来,将我推出病房。

两小时后,主治医生走出来,摇了摇头。我明白,养育我二十年的母亲,已经永远离开了。

回到家,我坐在母亲生前最爱坐的沙发上,手中紧握着那个信封。窗外下起了雨,雨滴拍打窗户的声音,像极了我内心的混乱。我犹豫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打开了信封。

里面是几张发黄的照片和一封信。照片上是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个约五岁的男孩,男孩的脸庞和我童年时的样子几乎一模一样。翻到信,我的手不住地颤抖。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