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引言:
"李明,你真有那么好心?免费教我们赚钱?"
村长王大富没好气地对我说道,一旁他的妻子也冷笑道。
"对,我看你就是想让我们给你当免费劳动力"
李明解释道:"我是真心回来帮大家脱贫致富的!"
谁知,村民们一个个都骂道:
"帮忙?你就是想独吞我们的钱!"
李明看着这群忘恩负义的乡亲们,心里哇凉哇凉的。
第二天他就带着母亲去了隔壁村。
半年后,村长王大富带着村里的代表们,齐齐跪倒在他家门口。
![]()
1.
李明从杭州的电商公司辞职那天,同事们都觉得他疯了。
年薪三十万的运营总监说不干就不干,回到那个连快递都不送的山村里。
"小李,你脑子进水了?"部门经理恨铁不成钢地拍着桌子,
"现在这行情,多少人想进我们公司都进不来!"
李明收拾着桌上的东西,没有解释。
他想起上个月回家时看到的景象:
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留下的老人和妇女守着几亩薄田,
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
表姐刘翠花抱着孩子哭着说家里揭不开锅,
村长王大富因为儿子要结婚,到处借钱凑彩礼。
"我有技术,为什么不能帮帮他们?"
李明心里想着,坐上了回村的大巴车。
回到村里的第二天,李明就找到村长王大富,召开了村民开会。
村委会的小屋里挤满了人,
大家都好奇这个在城里混得风生水起的小伙子要干什么。
"乡亲们,我这次回来,是想教大家做直播带货。"
李明开门见山,"现在网上卖货很赚钱,我在杭州就是干这个的。"
台下一片窃窃私语。
"直播是啥?"六十多岁的张大爷挠着头问。
"就是对着手机卖东西,全国的人都能看到,都能买你的货。"
李明拿出手机演示,"你看,这个主播一晚上能卖几十万的货。"
刘翠花瞪大了眼睛:"真的假的?一晚上几十万?"
"当然是真的。"
"我们村的土特产,山里的蜂蜜、野菜、土鸡蛋,城里人抢着要。"
"当然,赚钱的关键是要会卖。"
听到直播带货这么赚钱,村民们开始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那你教我们吧!"王大富第一个站起来,"我愿意学!"
"我也学!"刘翠花紧跟着说。
李明的发小张强也举手:"明子,咱俩从小一起长大,你可得好好教我!"
李明看着跃跃欲试的乡亲们,心里很高兴。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明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教学上。
他先从最基础的开始教:
怎么注册抖音账号,怎么实名认证,怎么开通商品橱窗。
王大富年纪大,学得慢,李明就一遍遍地教。
"大富叔,你看,这里点击'我',然后点击'商品橱窗',对,就是这样。"
刘翠花学得快,但总是担心:"明明,我这样说话行吗?我怕说错了。"
"没事,翠花姐,你就按我教你的话术说。"
"记住,要真诚,要让人感觉到你是真心推荐这个产品。"
张强最聪明,一学就会,但总想走捷径:"明子,有没有什么快速涨粉的方法?"
"做内容,持续做好内容,这是唯一的方法。"李明耐心地解释。
李明教他们选品的技巧。
"我们村的蜂蜜是纯天然的,这就是卖点。"
"但是光说纯天然不够,你们要讲故事。"
"比如说这蜂蜜是你爷爷传下来的手艺,蜜蜂采的是山里的野花蜜。"
他教他们拍摄技巧。
"手机要稳,光线要好。"
"王大富叔,你拍蜂蜜的时候,要拍出那种金黄透亮的感觉。"
"翠花姐,你拍土鸡蛋,突出个头要大、蛋黄要黄。"
最重要的是话术培训。
李明把自己在杭州总结的销售话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
"开场要热情,'家人们,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
"介绍产品要详细,'这个蜂蜜是我们山里的土蜂蜜,没有任何添加剂'。"
"催单要有技巧,'今天只有100瓶,卖完就没了'。"
李明还帮他们联系货源,对接物流。
他利用自己在杭州的人脉,找到了最便宜的快递公司,谈下了最优惠的价格。
包装盒、标签、胶带,他都帮忙设计和采购。
2.
第一次直播,王大富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
"这个...这个蜂蜜...很好的..."
李明在旁边提醒:"大富叔,放松,就像平时聊天一样。"
慢慢地,王大富找到了感觉。
他开始讲自己养蜂的故事,讲山里的环境有多好,讲蜂蜜有多纯正。
虽然话说得不够流利,但那种朴实真诚的感觉反而打动了很多观众。
刘翠花的直播间更是火爆。
她天生就有一种亲和力,加上李明教的话术,很快就积累了一批粉丝。
"家人们,我是山里的翠花,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我们自家的土鸡蛋..."
张强学得最快,也最会变通。
他不仅卖货,还会在直播间里唱歌、讲笑话,把直播间搞得很热闹。
一个月后,成果出来了。
王大富第一个月就赚了三万块钱。
他拿着手机里的收入截图,激动得手都在发抖:
"明子,你看,真的有三万!我养蜂二十年,从来没有一个月赚过这么多钱!"
刘翠花更是赚了五万。
她抱着李明哭了:"明明,你就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有了这钱,我儿子的学费就不用愁了!"
张强虽然只赚了两万,但他已经很满足了:
"明子,你真是我的好兄弟!以前在外面打工,一个月才三千块,现在在家就能赚两万!"
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
村民们都围着李明,眼神里满是崇拜和感激。
"李明真是个好孩子!"
"这孩子有本事,还不忘本!"
"我们村出了个大能人!"
村里的老支书拉着李明的手,眼里含着泪:
"明子,你是我们村的骄傲!你这是在做善事啊!"
于是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找李明学习。
李明来者不拒,继续免费教学。
他建了一个微信群,叫"李家村直播学习群",
他把所有想学的村民都拉了进去,每天在群里分享经验和技巧。
但是,在这片赞美声中,也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
村里的闲话开始多了起来。
"李明图什么呢?"有人在背后嘀咕,"他这么用心教我们,肯定有什么目的。"
"会不会是想控制我们?让我们都听他的?"
"他在城里赚那么多钱,现在回来装什么好人?"
这些话传到了刘翠花耳朵里。
起初她还替李明辩护,但慢慢地,她心里也开始有了想法。
"明明确实在城里赚了不少钱。"刘翠花和几个妇女聊天时说,
"他教我们也算不上什么大恩大德,毕竟我们是亲戚,他帮我们是应该的。"
"就是啊,他那么有钱,帮帮我们这些穷亲戚不是应该的吗?"
王大富虽然嘴上还是感谢李明,但心里也开始有了别的想法。
他觉得自己现在也会直播了,也有了固定的客户,好像不太需要李明了。
"我现在一个月能赚三万,说不定以后能赚更多。"
王大富和老婆说,"李明教的那些东西,我都学会了。"
王大富的老婆撇撇嘴道:"那你还天天围着他转干什么?"
"人家在城里混得那么好,哪里看得上我们这些乡下人?"
张强表面上还是和李明称兄道弟,但私下里也开始有了想法。
他觉得李明教的那些方法,自己都掌握了,而且自己还有一些李明没有的想法。
"明子教的确实不错,但我觉得我还能做得更好。"张强和朋友说,
于是乎,在这些不同的声音下,村里的气氛开始微妙起来。
表面上大家还是对李明客客气气,但背地里的议论越来越多。
李明隐约感觉到了这种变化,但他以为只是个别人的想法,没有太在意。
他依然每天认真地指导大家,回答各种问题,帮助解决各种困难。
![]()
3.
但是第二个月刚开始,李明就发现了村里人对他的态度越来越不对劲。
原本热闹的"李家村直播学习群"突然安静了下来,
平时活跃的王大富、刘翠花、张强都不再发言。
李明在群里发了几条指导信息,没有人回应。
他私聊王大富,对方回复很简单:"最近比较忙。"
第三天,李明发现自己居然被踢出了群聊。
他赶紧给张强打电话:"强子,怎么回事?为什么把我踢出群了?"
张强支支吾吾地说:"哦,那个群...我们觉得...嗯...可能需要重新整理一下。"
"重新整理?什么意思?"
"就是...我们想自己管理,你知道的,太依赖你也不好。"
李明虽然有些不舒服,但还是说:"那没关系,你们觉得能独立运营就好。"
"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
但是问题还是来了。
第二天,王大富急匆匆地找到李明:
"明子,我的货发不出去了!快递公司说不接我们村的单了!"
李明觉得奇怪,赶紧联系杭州的快递公司负责人老陈。
"李总,不是我不想接你们的单子。"老陈在电话里说,
"是有人给我打电话,说你在中间克扣货款,让我们直接和村民结算。"
李明立马问道:"谁打的电话?"
老陈回复道:"一个叫张强的,说是你们村的村民代表。"
"他说你从中间赚差价,让村民吃亏。"
"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为了避免纠纷,就暂停合作了。"
李明愣住了。
他找到张强:"强子,你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什么时候克扣过货款?"
张强避开李明的眼神:"我...我没有恶意。"
"我只是觉得,我们直接和快递公司合作可能更好一些。"
李明有些生气了:"我帮你们联系的快递费是成本价,我一分钱都没赚!你可以去查!"
张强却还是在解释道:"我知道,我知道。"
"但是...村民们觉得什么事都通过你,好像不太合适。"
李明这才明白,村民们已经开始联合起来排挤他了。
果然,当天晚上,刘翠花在村委会组织了一次会议,但没有通知李明。
"我提议成立'李家村直播联盟'!"刘翠花站在台上说,
"我们要团结起来,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销售!"
台下一片赞同声。
"我推举王大富当会长!"有人喊道。
"同意!"
"王大富有经验,而且德高望重!"
王大富站起来,假装推辞了几下,然后说:
"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勉为其难地担任这个会长。"
"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组织,不能总是依赖别人!"
台下掌声雷动。
这次会议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李明耳朵里。
他找到刘翠花:"翠花姐,你们成立联盟是好事,但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
刘翠花冷冷地看着他:"李明,我有话要和你说清楚。"
"你说。"
"你教我们直播,我们很感谢。"
"但是你不要以为我们就要永远听你的。"
刘翠花的语气很不客气,"说白了,你就是想让我们给你当免费劳动力!"
李明震惊了:"翠花姐,你怎么能这样说?我什么时候让你们给我当劳动力了?"
刘翠花嗤笑道:"你心里清楚!你教我们这些,肯定有你的目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李明为自己辩解道:"翠花姐,你这么说可不地道啊,我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刘翠花听到李明的话,撇撇嘴道:"明子,你就别装了!"
"你在城里赚那么多钱,教我们这点东西算什么?"
"这本来就是你应该做的!我们是亲戚,你帮我们是理所当然的!"
李明被这番话彻底震惊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表姐会说出这样的话。
"翠花姐,我从来没有想过要从你们身上得到什么。"
"我教你们是真心想帮你们。"
这下,刘翠花也是直接摊牌了:
"真心?明子,如果你要真有真心,就应该把你的客户资源都给我们,把你的供应商都介绍给我们,而不是什么都要经过你!"
李明无话可说。
他转身离开了刘翠花家。
4.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人对李明的排挤愈发明显了。
村里的小卖部老板娘王嫂以前见到李明总是笑脸相迎,现在却板着脸:
"李明,我这里不卖东西给你了。"
"为什么?"
"没为什么,我不想卖就不卖。"
李明到其他几家店,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回复。
显然,村民们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
更让李明难受的是,那些曾经围着他学习的村民,现在见到他都绕道走。
老刘叔以前总是热情地和他打招呼,现在低着头匆匆走过。
小王嫂以前经常请教他直播技巧,现在假装没看见他。
就连村里的孩子们,以前总是喊他"明哥哥",现在也不理他了。
最过分的是村支书的老婆张大妈。
她负责村里的广播,每天早上都要播报村里的消息。
这天早上,张大妈在广播里说:
"村民们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有些人表面上对你好,实际上是想控制你,让你给他打工。"
"我们要团结起来,不要被外人牵着鼻子走!"
虽然没有点名,但全村人都知道她说的是李明。
李明在家里听到这段广播,气得浑身发抖。
他冲到村委会找张大妈理论。
"张大妈,你这是什么意思?我什么时候别有用心了?我什么时候想控制村民了?"
张大妈瞪着眼睛说:"我没说是你,你自己对号入座!"
"全村人都听得出来你说的是我!"
"那又怎么样?我说的难道不对吗?"张大妈理直气壮,
"你一个城里人,回来装什么好人?还不是想从我们身上捞好处!"
"我捞什么好处了?我教大家技术,一分钱都没收!"
"谁知道你背地里收了多少!"
李明彻底绝望了。
他发现,无论自己怎么解释,村民们都不会相信。
他们已经认定他是别有用心的。
最让李明痛心的事情发生在一周后。
那天早上,李明的母亲像往常一样去村里的水井打水。
李明劝过她用自来水,但老人家习惯了井水,觉得井水甜。
母亲提着水桶刚到井边,就遇到了几个正在洗衣服的妇女。
"哟,李明他妈来了。"其中一个妇女阴阳怪气地说。
"你家李明真是能耐啊,把我们全村人都耍得团团转。"另一个妇女接话。
李明的母亲是个老实人,不会吵架,只是默默地打水。
"装什么装,你儿子那点小心思我们都看透了!"王大富的老婆走过来,故意撞了李明母亲一下。
老人家本来就腿脚不便,被这一撞,一个趋趄,膝盖重重地磕在了井台的石头上。
"哎哟!"老人家痛得叫了一声,膝盖立刻流出了血。
"撞怎么了?谁让你们家李明那么讨厌的!"王大富的老婆不但不道歉,反而更加嚣张。
其他几个妇女也跟着起哄:
"就是,自作自受!"
"教我们点东西就想当大爷,做梦!"
李明的母亲眼泪直流,也不敢反驳,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回了家。
李明看到母亲膝盖上的伤口,心如刀割。
"妈,这是怎么回事?"
母亲哭着把经过说了一遍。
李明听完,拳头攥得紧紧的。
他想去找王大富的老婆理论,但被母亲拉住了。
"明儿,算了吧。"母亲哭着说,"我们惹不起他们。要不然,我们搬走吧。"
看着母亲膝盖上的伤口,看着母亲满脸的泪水,李明的心彻底碎了。
他在杭州打拼多年,什么样的委屈都受过,什么样的困难都克服过。
但是看到自己的母亲因为他而受到这样的羞辱和伤害,他再也承受不住了。
"妈,我们走。"李明咬着牙说,"我们离开这个地方。"
他扶着母亲到了卫生所包扎伤口,然后回家开始收拾东西。
"既然他们不需要我,那我也没必要留在这里。"李明在心里默默地说。
第二天一早,李明就带着母亲离开了李家村。
5.
李明带着母亲在县城租了一套小房子,暂时安顿下来。
母亲的膝盖还在恢复,李明每天陪着她去医院换药。
就在李明准备返回杭州的前一天,他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
"请问是李明李老师吗?"电话那头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
"我是李明,您是?"
"我是陈家村的村长陈国强。李老师,我能不能当面和您谈谈?"
陈家村就是李家村的隔壁村,两村之间只隔着一条小河。
"陈村长,有什么事您说吧。"
"电话里说不清楚,我现在就在您楼下,能上去拜访您吗?"
李明有些意外,但还是让陈国强上来了。
没想到,陈国强不是一个人来的。
他身后跟着村支书、村会计、妇女主任等七八个村干部。
更让李明震惊的是,这些人一进门,陈国强就带头,所有人对着李明深深地鞠了一躬,几乎成了90度。
"李老师,我们是来真诚请您的!"陈国强抬起头,眼神诚恳。
"陈村长,您这是做什么?快请起!"李明赶紧扶起他们。
陈国强站直身子说:"李老师,您在李家村教村民直播带货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说实话,我们羡慕得不得了!"
村支书接话:"是啊,李家村那些人一个月能赚一两万,我们村民眼红得很!"
"但是我们也听说了李家村是怎么对待您的。"陈国强的表情变得严肃,
"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就是一群白眼狼!"
妇女主任气愤地说:"李老师免费教他们技术,他们不但不感恩,还恩将仇报,真是太过分了!"
陈国强继续说:"李老师,我们陈家村和李家村不一样。"
"我们村民淳朴,懂得感恩。"
"如果您愿意来我们村教学,我们保证给您最高的礼遇!"
"陈村长,我..."李明有些犹豫。
"李老师,您先别急着拒绝。"陈国强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
"这是我们村委会连夜起草的村规,您看看。"
李明接过文件,只见上面写着:
《陈家村关于尊重李明老师的村规》
1. 李明老师是陈家村的贵宾,任何人不得对李老师不敬。
2. 违反者将受到全村共同谴责,情节严重者取消其学习资格。
3. 李老师的教学安排,所有学员必须严格执行。
4. 村委会为李老师提供专门的教学场地和一切必要支持。
"李老师,这份村规我们已经在村民大会上通过了,全村168户,户户签字同意!"陈国强说。
村会计补充道:"不仅如此,我们还准备了专项资金,用于采购直播设备和前期运营。"
"李老师,我们是真心想学,真心想改变!"陈国强再次鞠躬,"求您给我们一个机会!"
李明被他们的诚意打动了。
他想了想说:"陈村长,我可以去你们村看看,但我有几个条件。"
"您说!"
"第一,我教学是免费的,但学员必须认真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个绝对没问题!"
"第二,我制定的规则和标准,必须严格执行,不能讨价还价。"
"一定执行!"
"第三,不能搞小团体,不能内斗,要团结一致。"
"我们保证!谁敢搞分裂,我第一个不答应!"陈国强拍着胸脯说。
就这样,李明答应先去陈家村考察。
![]()
6.
第二天,陈国强亲自开车来接李明。
一进陈家村,李明就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
村口拉着横幅:"热烈欢迎李明老师来我村指导!"
道路两旁站满了村民,看到李明的车来了,纷纷鼓掌欢迎。
"李老师好!"
"欢迎李老师!"
"李老师辛苦了!"
村民们的热情让李明有些不好意思。
陈国强把李明带到村委会,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
"李老师,这些都是我们第一批学员,都是各家各户选出来的代表。"陈国强介绍道。
李明看到这些村民眼中的渴望,决定留下来。
"好,既然大家这么有诚意,我就在这里开展培训。"
"但丑话说在前面,我的要求很严格,希望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李老师,您尽管严格要求,我们吃得了苦!"一个中年妇女站起来说。
其他人纷纷附和:
"对,我们不怕吃苦!"
"只要能学到真本事,再苦也值得!"
李明点点头,开始了在陈家村的教学。
和在李家村时不同,陈家村的村民展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学习态度。
每天早上7点,学员们就到齐了,比李明要求的8点还早一个小时。
"李老师还没来,我们先复习昨天的内容。"学员们自发地组织复习。
李明教的每一个知识点,学员们都认真记笔记,下课后还会互相讨论。
有个叫王秀英的大姐,50多岁了,不会用智能手机。
她硬是让女儿从城里赶回来,手把手教她操作。
"李老师教的东西这么好,我不能因为不会用手机就放弃!"王秀英说。
村民赵大爷60多岁,为了学好普通话,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发音,嘴都练破了。
"李老师说了,直播要说普通话,那我就得学!"
最让李明感动的是,村民们对他的尊重。
每次上课前,学员们都会起立问好。
下课后,总有人主动留下来打扫教室。
村民们还自发地给李明送来各种土特产:
"李老师,这是我家种的蔬菜,纯天然的!"
"李老师,这是我媳妇做的咸菜,您尝尝!"
"李老师,天热了,我给您送点绿豆汤!"
李明推辞不掉,只好收下。
但他心里明白,这不是礼物,而是村民们表达感激的方式。
在这样的氛围下,陈家村的直播培训进展神速。
第一个月,就有30多个学员开始试播。
虽然刚开始观看人数不多,但大家都不气馁。
"李老师说了,万事开头难,坚持就是胜利!"
第二个月,陈家村的直播开始有了起色。
王秀英卖自家的土鸡蛋,一场直播卖出了500斤。
赵大爷卖手工编织的竹篮,订单络绎不绝。
更重要的是,陈家村展现出了极强的团队精神。
"秀英姐的鸡蛋质量好,大家都帮她转发!"
"赵大爷的竹篮缺货了,我家有存货,先借给他!"
"李老师教的选品技巧真管用,大家都试试!"
村民们互相帮助,资源共享,形成了良性循环。
陈国强更是全力支持。
他专门腾出村委会的一间大房子做直播间,还拉了专门的网线。
"硬件条件必须跟上,不能让李老师的教学打折扣!"
到了第三个月,陈家村的直播带货已经形成了规模。
统计数据显示,参与直播的68个学员,人均月收入达到了2.3万元。
最高的王秀英,一个月赚了4万多。
"这比我以前一年赚的都多!"王秀英激动得直抹眼泪。
更重要的是,陈家村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统一采购包装材料,统一联系快递公司,统一品质把控。
"李老师教我们的不仅是直播技巧,更是经营理念!"陈国强在村民大会上说。
陈家村的成功很快传遍了周边。
不少村子都来取经,想复制陈家村的模式。
而此时的李家村,自从李明走后,直播的情况却每况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