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宣布,你们正式结为夫妻!新郎,现在可以亲吻您的新娘了。"
婚礼司仪的声音刚落,宴会厅的门突然被猛地推开,发出一声刺耳的撞击声。
我正要俯身亲吻我的新娘杨雅琴,突然感觉全场的目光都转向了大门方向。
抬头望去,一位穿着米色风衣的女人站在那里,她的身影让我心脏几乎停止跳动。
"爸,那是..."站在我身边的儿子林晓阳声音颤抖。
二十年了,她的容颜有些变化,但那双眼睛,我一眼就认出来了——林晓雨,我的前妻,在1995年抛下三岁的儿子和我,独自飞往大洋彼岸的女人。
"请问您是?"司仪尴尬地打破了沉默。
林晓雨没有回答,她的目光直直地穿过人群,锁定在我和儿子身上。我下意识地握紧了杨雅琴的手,感受到她微微的颤抖。
"对不起,我来晚了。"林晓雨声音清晰地响彻全场,然后迈步向我们走来。
宾客们窃窃私语,我的岳母惊讶地捂住嘴,新娘杨雅琴困惑地望着我:"这是谁?"
"她是我妈妈。"晓阳低声回答,声音里带着二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复杂情绪。
林晓雨走到我们面前,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红色盒子,递给了晓阳:"儿子,这是妈妈欠你二十年的生日礼物。"
然后,她转向我,眼中含着泪水:"志强,我有话要对你说。"
全场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我的新婚妻子杨雅琴握紧了我的手臂,面色苍白。林晓雨深吸一口气,看着我们三人,说出了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的话...
![]()
1995年春天,我和林晓雨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志强,这是我最后的决定。"晓雨将一份厚厚的资料推到我面前,"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已经接受了。"
我盯着那份通知书,仿佛它是一份死刑判决书。三年前,当我们的儿子晓阳刚出生时,晓雨就开始谈论出国深造的愿望。
那时我以为只是随口一说,直到她真的开始准备托福、GRE,开始申请国外的学校。
"晓阳才三岁,他需要妈妈。"我试图挽回。
晓雨避开我的视线:"我知道,可是这个机会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四年,最多四年我就能完成学业回来。"
"那我们呢?我和晓阳怎么办?"我的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你可以带着晓阳一起去美国啊。"晓雨看着我,"我查过了,可以申请家属签证。"
我苦笑:"然后呢?我的工作怎么办?我刚刚在单位熬到了科长,如果现在辞职跟你去美国,我什么都不是,连英语都说不利索。"
"所以我们就只能分开一段时间。"晓雨的语气变得冷淡,"等我学成回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们争吵了整整一晚。最后,晓雨说出了那句让我心如刀绞的话:"如果你不支持我,那我们就离婚吧。"
我以为她只是气话,直到一周后,她真的递给我一份离婚协议。
"你是认真的?"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很抱歉,志强,但我不能放弃这个机会。"
晓雨的眼中有泪,但语气却很坚定,"我想清楚了,晓阳跟你生活会更好。我在美国专心学习,学成后会回来看他。"
"你就这么狠心?三年的婚姻,说放下就放下?"
"不是放下,只是..."晓雨停顿了一下,"我需要为自己活一次。"
离婚手续办得很快。在签字的那天,我恍惚地站在民政局门口,手里攥着离婚证,仿佛握着一把伤人又伤己的刀。
晓雨站在我对面,眼睛红肿但决绝:"我走后,请你告诉晓阳,妈妈爱他,只是暂时不能陪在他身边。"
我冷笑:"你自己怎么不敢告诉他?"
"因为我不敢看他的眼睛。"晓雨低下头,"我怕自己心软,放弃这次机会。"
两周后,我带着三岁的晓阳去机场送她。小家伙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妈妈要坐大飞机去很远的地方。
"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呀?"晓阳天真地问。
晓雨蹲下来,紧紧抱住儿子:"妈妈...妈妈去学习,学成了就回来看你。你要乖乖听爸爸的话,好吗?"
晓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当广播通知登机时,晓雨最后看了我们一眼,转身走向安检口。
回家的路上,晓阳不停地问:"妈妈为什么哭了?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们了?"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一个三岁孩子的问题。那一刻,我只知道,我们的生活就此天翻地覆...
![]()
晓雨离开后的头两年,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
单位的同事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被妻子抛弃的男人,还带着个拖油瓶。我的父母虽然帮忙照顾晓阳,但眼神中的责备让我倍感压力。
"当初我们就说那姑娘不靠谱,你非不信"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最难的是晓阳。孩子整整半年不停地问妈妈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来。每天晚上,他都会偷偷爬起来,趴在窗户上,眼巴巴地望着外面,仿佛这样就能盼回妈妈。
有一次,我半夜起来上厕所,发现晓阳蜷缩在窗边,已经睡着了,小脸上挂着泪痕。那一刻,我对晓雨的恨意达到了顶峰。
晓雨偶尔会寄明信片和礼物回来,但从不打电话。
每次收到她的明信片,我都会犹豫要不要给晓阳看。
最终,我选择了如实相告,因为我不想让儿子的记忆中完全没有母亲的影子。
"爸爸,妈妈说她在美国过得好吗?"晓阳小心翼翼地问,捧着那张印有自由女神像的明信片。
"嗯,妈妈说她在那边学习很忙,但是一切都好。"我努力保持平静的语气。
"那她什么时候能回来看我呢?"
这个问题让我窒息。晓雨在明信片上从未提及回国的计划。"等妈妈学习结束了,就会回来看你。"我只能这样含糊其辞。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逐渐适应了单亲爸爸的角色。
早上五点起床准备晓阳的早餐和午餐,送他上幼儿园后赶去上班,下午六点准时接他回家,辅导功课,洗澡,讲故事,哄睡觉。周末带他去公园、图书馆,尽可能弥补他缺失的母爱。
工作上,我变得更加拼命。一方面是为了证明自己不需要晓雨也能活得很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晓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领导看我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逐渐把更多重要项目交给我负责。
1997年,晓阳上小学了。开学第一天,其他孩子都是父母双双陪同,只有晓阳,牵着我的手走进校园。
"爸爸,其他小朋友都有妈妈陪,为什么我没有?"晓阳仰着小脸问我。
我蹲下来,平视着他的眼睛:"因为妈妈在很远的地方学习,不能回来。但是爸爸会努力,做爸爸也做妈妈,好不好?"
晓阳点点头,勇敢地笑了:"好,我会做个好孩子,这样妈妈回来会为我骄傲。"
那一刻,我的心被刺痛了。孩子多么渴望得到母亲的爱啊,即使那个母亲早已将他抛在身后。
那年冬天,我收到了晓雨的一封信,信中说她获得了奖学金,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意味着她至少还要在美国待四年。
读完信,我默默将它锁进抽屉,没有告诉晓阳。
时光飞逝,转眼间晓阳已经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了。
2005年,晓阳小学毕业。那天,他获得了三好学生的荣誉证书。当校长宣布他的名字时,我坐在观众席上,心中既骄傲又酸楚。
![]()
典礼结束后,晓阳跑到我身边,举着证书:"爸,我拿了三好学生!你说,如果妈妈知道了,会不会为我骄傲?"
我抱住儿子:"当然会,她一定会非常骄傲。"
那晚,我做了一个决定——给晓雨写信,告诉她儿子的成长和变化。虽然这些年我对她的恨意未减,但为了晓阳,我愿意放下一些芥蒂。
信寄出后,我没抱太大希望。让我意外的是,两周后,晓雨居然回了电子邮件。
她表示为错过儿子的成长感到遗憾,并说自己已经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生活稳定下来了。
"我很想念晓阳,"她写道,"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够通过视频见见他。"
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同意了。当晓阳得知可以通过电脑见到妈妈时,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
视频通话的那天,晓阳早早就坐在电脑前,紧张地整理着自己的衣领和头发。
"爸,我看起来怎么样?妈妈会喜欢我吗?"他忐忑地问。
这个问题让我心疼不已:"当然会,你这么优秀,妈妈一定会为你骄傲。"
当屏幕上出现晓雨的脸时,十年的时光恍若隔世。她变了,更成熟,更自信,眼神中带着一种在国内时从未有过的光彩。
"晓阳..."她的声音哽咽了。
晓阳盯着屏幕,一时不知所措:"妈...妈妈..."
他们开始笨拙地交谈。晓雨问他学校的情况,他问她美国的生活。整个过程充满了尴尬和生疏,毕竟这是一对分离了十年的母子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谈。
通话结束后,晓阳沉默了很久,然后问我:"爸,妈妈为什么不要我们了?"
这个问题如同一把利刃。我该怎么回答?该告诉他真相吗?告诉他他的母亲选择了事业而非家庭?
"有些事情很复杂,晓阳。"我最终说道,"妈妈有她自己的选择和难处。不管怎样,她爱你,只是她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晓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那以后,他和晓雨开始了断断续续的联系。
每逢生日和节日,晓雨都会寄来礼物和贺卡。有时候,他们会通过视频聊天,但次数并不多。
我能感觉到,晓阳对母亲的情感非常复杂——既渴望得到她的爱,又因为被抛弃而心存芥蒂。
每次和晓雨通话后,他都会变得沉默寡言,有时甚至整晚辗转难眠。
2007年,晓阳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市重点高中。晓雨得知后,第一次提出想回国看看他。
"就在暑假,我请了两周假,想和晓阳好好相处一下。"她在电话里说。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一方面,我不想剥夺晓阳与母亲相处的机会;另一方面,我担心晓雨的突然出现会扰乱儿子的情绪和生活。
"你确定只是两周吗?"我冷冷地问,"然后呢?又要离开?让晓阳再次经历一次失去母亲的痛苦?"
电话那头,晓雨沉默了很久:"我知道我亏欠你们太多...但我真的想见见儿子。"
最终,我勉强同意了。但当我告诉晓阳这个消息时,他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
"不,爸,我不想见她。"晓阳坚决地说,"既然她十年前选择离开,现在就不必回来了。"
晓阳的拒绝让晓雨取消了回国的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的联系越来越少。晓阳专注于学业,很少提起母亲的事。
高考那年,晓阳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名校录取。当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我第一次看到十八岁的儿子流下了眼泪。
![]()
"爸,我做到了。"他紧紧抱住我,"这些年,谢谢你一个人把我拉扯大。"
我心中五味杂陈:"这是你自己的努力,爸爸为你骄傲。"
晓阳擦干眼泪,突然问:"你觉得...我该告诉妈妈这个消息吗?"
我有些惊讶,因为他已经很久没主动提起晓雨了:"这是你的成就,你有权决定和谁分享。"
晓阳沉思片刻,然后摇摇头:"算了,她可能也不会太在意。"
那一刻,我意识到,儿子心中对母亲的伤痕远比我想象的要深。
2010年,晓阳进入大学。
我搬到大学附近的一个小区,租了房子以便照顾他。虽然他已经长大成人,但在我眼中,他永远是那个需要我保护的小男孩。
大学期间,晓阳变得更加独立和成熟。
他学习刻苦,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还谈了第一个女朋友。看着他茁壮成长,我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也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
这些年来,为了抚养晓阳,我几乎没有个人生活。偶尔有同事或朋友介绍对象,我都婉拒了。
部分原因是担心继母会对晓阳不好,部分原因则是...
我心中始终有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直到2013年,我在一次公司年会上认识了杨雅琴。
雅琴是公司新招的财务经理,比我小五岁,温柔贤惠,也是单身,离过一次婚,没有孩子。我们共同的经历让彼此有了共鸣和理解。
"你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真的很不容易。"初次约会时,雅琴真诚地说。
我笑了笑:"习惯了。其实晓阳很懂事,从来不让心。"
我操
"我很想见见他。"雅琴的眼睛里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当我把与雅琴交往的事告诉晓阳时,他显得很高兴:"太好了,爸!你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我很想见见这位阿姨。"
晓阳和雅琴的第一次见面非常愉快。
雅琴热情而体贴,丝毫没有把晓阳当外人。晓阳也表现得很大方,主动向雅琴讲述我们父子这些年的趣事。
"爸爸把我当宝贝捧在手心,上大学时甚至搬到学校附近来照顾我。"晓阳半开玩笑地说,"有时候我都怀疑他是不是对我太溺爱了。"
雅琴笑着看我:"这样的父亲,全天下都少有。"
晚餐后,晓阳主动收拾餐具,然后借口学校有事提前离开,明显是想给我们创造二人空间。
![]()
"你儿子真懂事。"雅琴感慨道。
我点点头,心中充满了骄傲:"是啊,他是我的骄傲。"
那晚回家后,晓阳破天荒地主动询问我和雅琴的事:"爸,你觉得杨阿姨怎么样?我看得出来,她很喜欢你。"
我有些不好意思:"她是个好女人,但爸爸还没想那么远。"
晓阳认真地看着我:"爸,你已经为我付出太多了。如果杨阿姨是真心的,你应该给自己一次机会。我已经长大了,不需要你再为我牺牲。"
他的话让我眼眶湿润。在那一刻,我感觉角色似乎对调了——他在为我的幸福着想,就像多年来我为他操心一样。
就这样,在晓阳的鼓励下,我和雅琴的关系逐渐升温。一年后,当晓阳大学毕业,我们决定举行婚礼。
"爸,我真为你高兴。"晓阳紧紧拥抱我,"你终于有了自己的幸福。"
婚礼定在2015年5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进行得很顺利,直到婚礼当天...
婚礼现场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晓雨身上。
二十年后的重逢,她依旧保持着优雅的气质,只是眼角多了些岁月的痕迹,头发间隐约可见几丝银丝。
"你来这里做什么?"我控制着自己的声音,不让愤怒完全爆发。
林晓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径直走向晓阳,将那个红色盒子递到他手中:"儿子,这个是送给你的。"
晓阳犹豫地接过盒子,缓缓打开。里面是一块精致的手表,还有一叠照片和几封信。他默默翻看着,眼中闪过惊讶和复杂的情绪。
"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你的成长,"林晓雨轻声说,"虽然我不在你身边,但我从未停止爱你。"
杨雅琴站在我身旁,困惑而不安:"志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林晓雨就转向了我,眼中含着泪水:"志强,我知道你可能永远不会原谅我,但我必须告诉你一些事情。"
她深吸一口气,环顾四周,似乎在斟酌措辞:"我想和你单独谈谈。"
"不可能,"我断然拒绝,"今天是我和雅琴的婚礼,无论你有什么话,都可以改天再说。"
"不,必须是今天。"林晓雨坚持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我从未听过的急切,下一句话脱口而出,如同炸弹一般,在宴会厅内爆炸。
宾客们倒吸一口冷气,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杨雅琴的手在我掌中猛地收紧,就连晓阳的表情变得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