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印巴空战的震慑效应仍在不断发酵,尽管印度表面上保持沉默,但其内心的不安已难以掩饰。
![]()
根据印度主流媒体《今日印度》7月2日披露,印度国防部正着手制定一项针对武器装备的“全方位审查”方案。
该方案旨在推动本国武器系统实现完全自主化,减少对外部零部件供应的依赖。
![]()
不过,在这项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莫过于明确要求不得使用来自中国的制造组件,并严禁通过中间渠道采购相关产品。
对此,印度陆军研发局副局长曼恩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目前陆军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彻底清除中国元素,以防止潜在的国防安全隐患。
![]()
不仅在军事领域,在科技行业也发生了类似事件。
当地时间7月2日,印度富士康公司突然通知数百名中国技术骨干限期离境回国。
![]()
明眼人都能察觉到,这次印度明显又将矛头指向了中国,究竟又是出于何种考虑呢?
实际上,自从印巴战争结束后,印度国内情绪就一直不高。
![]()
印度高层虽试图掩盖战争失利的事实,但仍无法阻止质疑声浪的涌现,国际舆论更是毫不留情地对印度进行了广泛批评。
事实摆在面前,无论怎样辩解都无济于事,这让印度如何不感到挫败?
![]()
长期以来,印度对其军事实力充满信心,不惜重金引进西方先进武器,只要是市面上最新的型号便争相购买,军费开支可谓极其庞大。
根据印度官方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印度军费支出将大幅上升,占中央财政总预算的12.9%,成为国家公共支出中的重中之重。
![]()
虽然,印度的武器装备被外界戏称为“万国牌”。
但在印度民众的认知中,只要花大价钱买来的就是属于自己的,同样值得自豪。
![]()
在众多进口武器中,最令印度骄傲的便是斥资79亿美元购入的36架法国“阵风”战斗机。
当时,印度国防部长高调宣称这是“全球最强战机”,甚至声称一架阵风可抵十架歼-20。
![]()
彼时的印度,自信心爆棚,俨然一副“南亚霸主”的姿态。
虽然国产装备表现不佳,但依靠美欧高端技术支撑,印度认为这只是一个小问题,无需过多担忧。
![]()
然而,一场短暂的印巴冲突彻底打破了印度的幻觉,使其沦为国际笑柄。
在本土作战中,敌方导弹击落己方战机,飞行员竟毫无察觉,一次损失六架战机,还有比这更荒唐的吗?
![]()
这场战役也让印度清醒认识到,所谓西方先进技术并非想象中那样强大,这些年自己是不是成了冤大头?
被巴基斯坦击败,使用的还是中国制造的战机,这怎能不让印度震惊不已?
![]()
既然外部无法出气,只能转向内部整顿,“印度制造”的口号再度被提出。
而且此次行动似乎与以往不同,据印度媒体报道,本次军备审核将是历史上最为严格的采购审查。
![]()
印度高层更是将“去中国化”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优先事项。
简而言之,就是要与中国脱钩,但喊得响亮,印度真能做到吗?
![]()
难以实现的“去中国化”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印度根本就没有完整的军工产业链,完全依赖国外采购,怎么可能确保武器中没有中国部件?
就连拥有完整供应链体系的美国军工企业都无法在脱离中国的情况下维持正常运转,更何况是印度?
![]()
美国曾尝试用“价值观联盟”来替代中国供应链,结果证明这一策略彻底失败。
如今美国都不敢再提这种说法,而印度为何仍如此固执?只能说它的思维方式实在令人费解。
因此,这次所谓的“军购审查”大概率只是莫迪政府的一场政治表演。
老套路再现,借打压中国激发民族主义情绪,展现自己为国家利益奋斗的形象,巩固自身地位并争取更多选票。
![]()
至于是否真正实现“军事装备去中国化”,只能看实际情况而定。等风波过去后,谁还会在意武器中有没有中国零件?
其实经过多年“印度制造”的推广,印度早该意识到,想要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实现全面自主,简直是天方夜谭。
![]()
就拿最近备受关注的“印度富士康遣返中国技术人员”事件来说,有人将其视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典型案例。
印度工程师掌握了中国同行的经验后,试图独占成果,争取将苹果公司在华产业全部转移至印度。
拉胯的“印度制造”
![]()
然而现实远不如预期美好。
《纽约时报》指出,印度组装的iPhone并非完全由印度完成,像屏幕、人脸识别模块等关键部件仍需先在中国进行预装配后再运往印度。
![]()
因此,印度所承担的环节科技含量并不高,唯一优势在于低廉的人工成本。
此外,急于驱逐中国工程师,印度真的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吗?
![]()
显然没那么容易,一部苹果手机的生产远比想象复杂,仅靠流水线作业无法保证良品率。
其中蕴含大量无法通过书面材料传递的隐性知识,而这正是中国电子制造业十几年积累下来的核心竞争力。
![]()
如果这些经验可以轻易复制,那么中国也不会在电子制造领域称霸全球几十年。
因此,撤离中国工程师只会导致一个后果——印度制造面临“经验断层”,苹果产业链搬迁计划遭遇重大打击。
![]()
对于印度的做法,中国方面无需过度担忧,因为实际情况是印度无法与中国制造强行切割,因为其工业体系根本无法满足本地市场需求。
一旦实施所谓的“脱钩”,最终受损的必然是印度自身,因为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不以印度意志为转移。
![]()
结语
总的来说,这场针对中国的“供应链”博弈暴露出的是印度面对中国崛起所产生的焦虑与不甘。
毕竟几十年前还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中国,如今已取得巨大成就,而相比之下,印度始终未能突破瓶颈,处于一种尴尬状态,印度人的心理失衡也在情理之中。
![]()
参考:
环球时报:印度要严查军事装备中的中国零部件 2025-07-04环球时报:美报告:美国国防工业基础依赖中国供应商 2025-07-03看看新闻Knews:撤离工程师 严查中国零件 一场产业链“暗战” 2025-07-05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