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有为
来源 | 品牌观察官(ID:pinpaigcguan)
引言:百万网红“心水哥”站在警戒线外,望着耗费400万建造的“荣光之屋”一朝被夷为平地。
豪宅秒变废墟
网红百万豪宅的违建之痛
2025年6月,肇庆广宁某村庄,一台挖掘机的钢铁巨臂重重落下,砸向一栋三层高的欧式别墅。外墙精美的浮雕在机械撞击下化为齑粉,水晶吊灯从挑高客厅坠下,碎裂声刺穿空气,这栋住了三年的豪宅,因建在未经审批的耕地上,在村民持续举报下被依法强拆。
豪宅的消失,心水哥的衣锦还乡的梦碎了。
可殊不知这座“乡愁堡垒”却暗藏致命硬伤,因为房屋侵占耕地红线而且加上没有获得合法审批,所以就算心水哥挣了钱以后尽心尽力为村里修水泥路、建体育场、甚至出资10万解决饮水问题都无济于事。
正因为别墅选址触碰法律底线,导致三年来村民多次信访举报,最终政府启动强拆程序,心水哥只能落得签下了一封“自愿拆除保证书”的结局。
可是这些能怪谁呢?怪村民不懂感恩有人做局故意绊心水哥一脚还是怪铁规难撼正好就踩在了农村建房的审批“铁网”上?
想必心水哥建房之前也应该知道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非常严格,也有了具体的法律法规,所以心水哥的侥幸心理在法规面前不堪一击。
国家的农田保护区全域已经纳入遥感监测,浙江等地实行“农转用”审批,耕地建房无处遁形;也有了相关的刚性流程约束,放线定位、施工巡查、竣工验收必须现场核验等。
再加上面积的管控是一年比一年严格,就好比如浙江规定宅基地≤140㎡,建筑面积≤300㎡,翻建不得移位或扩容;而且明确规定“不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房”,违者“一律拆除”。
当一位网友坦言感慨:“卫星盯着,找关系也没用”,人情社会的旧规则在如今法治框架下已经彻底失效了。
即便心水哥捐建基础设施惠及全村,但“以功抵过”思维在违建问题上失效,公益贡献和程序正义压根就不是一码事!当宅基地成为稀缺资源,财富和人情都不再是突破规则的通行证。
废墟之上,当挖掘机碾碎的不只是一栋别墅,更是传统宗族观念对土地的主权幻想。
今日中国乡村,卫星航拍与电子审批系统已织成密网,任何“关系硬”的侥幸终将被精准捕获,心水哥的眼泪浇不活违建之根,却为所有渴望衣锦还乡者立下警示碑:乡村振兴的底色,终究是法治精神下的规则意识。
拼搏半生
归来一场空
心水哥出身广宁农村,早年凭借二手车生意积累财富,又抓住短视频风口成为坐拥百万粉丝的网红,财富自由后,他怀揣中国人都有的传统念头“衣锦还乡”的朴素愿望耗资400多万在老家风风光光地打造了一栋欧式别墅,让父母安享晚年。
不仅羡煞旁人,这栋房子对他多年来打拼成功的一个象征和肯定。
建房过程凝聚全家心血:他亲自夯地基、拌水泥,双手磨出厚茧;母亲特地为房梁系上庙里求来的平安红绸。别墅内设挑高客厅与观景阳台,推窗可见童年放牛的山坳,厨房灶台仿佛还飘着母亲烙饼的香气。
“建房耀祖”的宗族观念与土地公有制产生碰撞,心水哥父亲抱着装满老照片的搪瓷杯离开老宅的背影,成为乡土情感被规则碾压的缩影。
废墟之上,心水哥父亲那只装满老照片的搪瓷杯成为最后的乡愁信物,当挖掘机碾碎的不只是一栋别墅。
尘埃落定后,心水哥在直播间袒露另一重现实,网红光环下也避免不了面对财务困境。
他自己虽坐拥豪车却坦言“兜比脸干净”,卖一辆亏一辆;广州房产背负1500万房贷,拆房事件让他因祸得福涨了不少粉丝引来了不少人关注......
在网友刷屏“支持重建”的呼声中,他也只是无奈地说了一句:“先卖明白车,再谈盖房”。
可是心水哥衣锦还乡的豪宅被拆的许许多多相似的时刻,砸碎的不仅是钢筋水泥,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特权迷梦。
到如今拿心水哥来举例,他的侥幸心理和当初那些人又怎么不算如出一辙呢?
奥运地标变违建
盘古大观“龙头”也没落
不管是今时今日,还是往年,没有变的一件事实就是违章建筑都是不允许存在的。
2008年的时候,在距离水立方仅180米处,一座金色龙首建筑昂首向天,与奥运盛景交相辉映。
“盘古大观”这个被媒体誉为“东方巨龙觉醒”的地标,却在此后上演了魔幻现实,镶嵌龙鳞的12座空中四合院,竟是赤裸裸的违章建筑!
2010年2月,北京市规委一纸公告撕开华丽表象,开发商北京盘古氏投资有限公司没有经许可,在三栋公寓楼顶违法加建12组四合院,面积达11297.62平方米。
这些悬浮在19层高空的“老北京院子”,藏着令人咋舌的奢华!为模拟真实土壤环境,每院铺设1.5米厚浮土,可养锦鲤、种翠竹;防风沙的全景天幕可电动开合,造价堪比小型体育馆;楼梯居然还采用了非洲加蓬红木,室内竟装私人电梯......
现在复盘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更讽刺的是,当央视记者探访时,销售人员正以“俯瞰奥运核心区”为卖点,叫价每平米16万元,如果真要按此计算的话,违建部分市值岂不是超18亿!?
虽然面对铁证,盘古公司当时也是上演教科书式危机公关,主打一个“我们认罚!交完罚款就合法了!”
当时《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规定,此类违建应按每平米300-3000元处罚。若取最高标准,罚款不过3389万元,不到违建价值的九牛一毛,甚至还有所谓的开发商放风出来说:“正在补办手续,四合院即将获得‘准生证’。”
这场戏码,暴露了当时违法成本与暴利间的荒诞倒挂,说白了赤裸裸地就像小偷盗走金条后,仅被要求归还包装盒,补上钱就能无事发生。
转机出现在2013年。随着实控人郭某某卷入系列案件,盘古大观再难只手遮天,法律重锤接连落下:2017年,法院认定违建性质不变到2019年启动拆除,龙首建筑被削顶改造,最后在2023年的时候,变成了方正写字楼。
当北四环车流驶过改造后的建筑群,那些曾让富豪争抢的空中四合院,已化为钢结构废墟。有附近居民笑言:“现在看顺眼多了,以前那龙头总让人觉得要扑下来咬人。”
开发商曾迷信地标建筑就是等于“免死金牌”,试图抱着”生米煮成熟饭”的事实来绑架,殊不知在法治深化时代,任何“太岁头上的土”终将被铲平。
当年每平米最高3000元的罚款标准,对暴利地产如同隔靴搔痒,此案直接推动《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修订,新增“按工程造价百分比处罚”条款,这才真正能让违法者真正肉疼。
改造后的盘古大厦收敛锋芒,与鸟巢、水立方构成和谐天际线,这场持续十五年的拆违拉锯战印证:没有哪条龙能盘踞在法律长城之上,当推土机推平最后一片龙鳞,轰鸣声恰是为特权时代敲响的警钟。
那些年,总有人以为“楼盖得够高就拆不动”“地标够靓就能绑架规划”“关系够硬就能摆平一切”?
开发商们曾坚信:只要抢建成功、招商入驻,形成“既成事实”,政府必然投鼠忌器,盘古大观顶风加盖12座四合院时,算盘打得震天响:“总不能让奥运地标变废墟吧?”这种用城市形象绑架执法的策略,在当年屡试不爽。
当年《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对违建的处罚,如同给巨鳄挠痒痒,按每平米3000元顶格处罚,盘古大观违建也只需罚3389万,而同期这些“空中四合院”市值超18亿!违法成本不跟收益比起来杯水车薪的话,实则是变相鼓励“先上车后补票”。
推土机碾碎的不只是混凝土,当2023年方正写字楼取代张牙舞爪的龙首,足够说明没有哪个开发商能凌驾于城市规划之上,就像没有哪片龙鳞能抵挡法律的切割机。
如今,吃柚子长一智,现在已经是卫星天网与千万罚单的新时代了,新《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规定按工程造价百分比处罚,以盘古四合院约4亿造价计,现在最高可罚4000万,是旧标准的12倍!
现在不仅有自然资源部卫星每月扫描全国耕地,还加上了信用绞索收紧,违建企业纳入失信名单,直接卡死贷款、拿地资格,网友直呼“现在开发商宁少建十平米,不敢偷建一平米。”
心水哥的违章建筑可能只是凤毛麟角的一件事,但却清清楚楚地让大家看见了中国城市的进化,正从“谁胆大谁得利”的草莽年代,迈向“谁守法谁生存”的规则时代。
推土机的轰鸣恰是为所有特权幻想奏响的安魂曲,毕竟在法治的坐标系里,从来没有先上车后补票和生米煮成熟饭的侥幸,只有不可逾越的红线。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