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砰"的一声,车门重重关上。
一对中年夫妇冲到出租车前,毫无征兆地跪了下去。
男人西装笔挺,女人珠光宝气,看起来家境殷实。可此刻他们却像犯了滔天大罪一般,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柏油路上。
"师傅,求求您原谅我们!"女人的哭声撕心裂肺。
驾驶座上的老司机愣住了。花白的头发,沧桑的面容,粗糙的双手紧握着方向盘。他盯着跪在地上的两人,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
围观的路人越聚越多,有人掏出手机拍摄,有人窃窃私语。没人知道这对看起来体面的夫妇为什么要给一个普通的出租司机下跪。
更没人知道,这一跪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跨越十八年的惊天秘密。
老司机缓缓摇下车窗,开口说出的第一句话,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01
这个故事要从十八年前说起。
那时候的林海波还只有42岁,是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家里有妻子赵美凤和刚上初中的女儿林小茜,一家三口住在城西的一套老房子里,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过得温馨。
林海波开出租车已经十多年了,那辆桑塔纳是他花了所有积蓄买的二手车。车子虽然有些年头,但保养得很好,座椅套都是赵美凤亲手缝制的。
林海波这人话不多,但心地善良。经常有乘客忘记带钱,他总是说"下次给也不迟"。遇到老人小孩,他总是主动帮忙拎行李。同行们都说他傻,但林海波总是笑笑不说话。
"做人要凭良心。"这是林海波的口头禅。
那个改变一切的夜晚,发生在十八年前的秋天。
当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林海波准备收车回家。妻子今天做了他最爱吃的红烧肉,还等着他回去呢。
就在他准备调头时,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人在拦车。路灯昏暗,只能看到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女人,女人的肚子很大,看起来随时要生产。
"师傅!师傅!救救我们!"男人声嘶力竭地喊着。
林海波二话不说就停了车。
上车的是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叫程建设,女的叫方丽华。方丽华怀孕九个多月,此时已经开始阵痛,羊水也有破裂的迹象。
"师傅,快去人民医院!"程建设急得满头大汗。
林海波一脚油门,车子在夜色中飞奔。一路上,方丽华疼得直冒冷汗,程建设在一旁不停地安慰着妻子。
"师傅,能不能再快点?"程建设恳求道。
"已经是最快了,你们别着急,一定没事的。"林海波一边开车一边安慰着后座的夫妻俩。
到了医院,林海波不仅帮着程建设把方丽华抬进急诊室,还主动垫付了部分医疗费用。
"师傅,太谢谢您了!"程建设握着林海波的手,眼中含着泪水。
"都是应该的,救人要紧。"林海波摆摆手。
几个小时后,孩子顺利出生,是个健康的男孩。程建设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地要给林海波钱表示感谢,但被林海波婉拒了。
"举手之劳,不用客气。"林海波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后就离开了。
那时候的程建设夫妇刚从外地来到这座城市打拼不久,身上没什么钱,还欠着医院一大笔费用。看着襁褓中的儿子,夫妻俩既高兴又发愁。
"这个师傅真是好人。"方丽华虚弱地说。
"是啊,要不是遇到他,后果不堪设想。"程建设点点头。
可谁也没想到,几天后事情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02
孩子出生后的第四天,程建设突然找到了林海波。
当时林海波正在家里吃晚饭,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程建设,心里还挺高兴。
"程先生,孩子怎么样?"林海波热情地招呼他进屋。
可程建设的脸色很难看,也不进屋,就站在门口说话。
"师傅,我来是想和您商量个事。"程建设的语气很沉重。
"什么事?你说。"林海波有些担心。
程建设深吸一口气:"我老婆产后大出血,情况很危险。医生说这种突发状况很可能和生产前的外界因素有关,比如颠簸、紧张等等。"
林海波一听就急了:"产后大出血?怎么会这样?孩子不是好好的吗?"
"孩子是没事,但我老婆现在很危险。"程建设眼圈都红了,"医生说需要大笔手术费,我们实在拿不出来。师傅,当时要不是您送我们去医院,后果不堪设想,您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听到"救命恩人"这几个字,林海波心里暖暖的,但又为方丽华的情况担心。
"现在需要多少钱?我能帮上忙的一定帮。"林海波毫不犹豫地说。
程建设抹了抹眼泪:"医生说至少需要四十万。师傅,我知道这个数字很大,但......"
四十万!林海波倒吸一口凉气。这对他来说确实是天文数字,但看到程建设绝望的样子,他心软了。
"程先生,您别着急,我想想办法。"林海波拍拍程建设的肩膀安慰道。
"师傅,您真是好人!"程建设握着林海波的手,"医生说了,如果当时路上能更平稳一些,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并发症。但我们不怪您,您已经尽力了,是我们的大恩人!"
林海波听了这话心里更加愧疚。虽然当时他已经很小心了,但路况确实不太好,万一真的因为颠簸影响了什么呢?
接下来的几天,程建设经常来找林海波,有时候还带着虚弱的方丽华。
"师傅,真的麻烦您了。"方丽华脸色苍白,说话都没什么力气,"如果没有您,我们母子都没命了。现在虽然出了这种状况,但我们从来没有怪过您。"
"您说什么话?都是我应该做的。"林海波看着方丽华的样子,心里更加不安,"您的身体怎么样?"
"医生说必须尽快手术,每拖一天都危险。"程建设在旁边补充道,"师傅,我们也不想给您添麻烦,但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看着这对年轻夫妇的绝望模样,林海波彻底心软了。在他看来,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并发症,既然他参与了这件事,就有义务承担责任。
"您放心,我一定想办法。"林海波坚定地说。
妻子赵美凤知道这事后,虽然心疼家里的积蓄,但也理解丈夫的选择。
"老林,你就是太善良了。不过既然决定了,我们就一起承担。"赵美凤握着丈夫的手说。
女儿林小茜虽然不太明白大人的事,但看到父亲的决定,也表示支持:"爸爸,您做得对,救人是应该的。"
程建设夫妇对林海波感激涕零,一再表示将来一定要报答他的恩情。
"师傅,您这样的好人,老天爷一定会保佑您的。"方丽华虚弱地说着,眼中满含泪水。
林海波被这份"感激"感动了,更加坚定了要帮助他们的决心。
03
为了这笔巨额赔偿,林海波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他不得不卖掉了家里唯一的房子。那套房子是他和赵美凤结婚时买的,虽然不大,但是他们的家。房子卖了三十万,加上这些年的积蓄,凑了个差不多。
一家三口搬到了城郊的廉租房里。那里环境嘈杂,房间狭小,和之前的家天差地别。
"妈妈,我们什么时候能搬回去?"林小茜问。
赵美凤抱着女儿,眼泪直流:"妈妈也不知道。"
为了还清剩下的债务,林海波每天要开十几个小时的出租车。以前他晚上十点就回家了,现在要开到凌晨两三点。白天还要打零工,给人搬货、装修,什么活都干。
赵美凤也出去找了份保洁的工作,每天起早贪黑。本来身体就不太好的她,因为过度劳累,经常头晕乏力。
"老林,要不算了吧,咱们没必要这样折磨自己。"赵美凤心疼丈夫。
林海波摇摇头:"答应的事就要做到。再说,万一真的是我的责任呢?"
女儿林小茜的成绩也因为家里的变故而下降。以前活泼开朗的她变得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发呆。
"小茜怎么了?"老师找到赵美凤。
"家里出了点事。"赵美凤不好意思说详情。
"孩子最近状态不太好,你们要多关心关心。"老师叮嘱道。
但赵美凤哪里有时间关心女儿?她和林海波每天忙着赚钱还债,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
邻居们都为林海波一家打抱不平。
"老林这人我们都知道,心地善良,怎么可能害人?"
"就是做好事被人讹了,这世道真是..."
"四十万呢,一个出租车司机上哪去弄这么多钱?"
但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晚了。
程建设夫妇拿到赔偿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用这笔钱在市中心买了一套新房,程建设的生意也渐渐做了起来。
有了固定住所后,程建设开始做服装生意,从批发到零售,生意越做越大。方丽华在家专心照顾孩子,小程思远长得白白胖胖,非常可爱。
"建设,这房子真不错。"方丽华满意地看着新家。
"是啊,终于在这座城市有了自己的家。"程建设点点头。
程思远一天天长大,聪明懂事,学习成绩也很好。程建设夫妇对儿子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能有出息。
"思远,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就是希望你能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程建设经常这样教育儿子。
"爸爸,我一定会努力的。"程思远乖巧地点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程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而林海波一家却还在为生计发愁。
04
十八年过去了。
林海波已经是个六十岁的老人,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但他依然在开出租车,那辆桑塔纳早已报废,现在开的是一辆新的出租车。
这些年来,林海波从未抱怨过当初救人的决定。虽然生活艰难,但他始终认为救人是对的。
"老林,你也该退休了。"车队的老同事劝他。
"再干几年吧,小茜刚工作不久,还需要我帮衬。"林海波笑着说。
女儿林小茜争气,虽然经历了困难时期,但最终还是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现在已经毕业工作了,在一家公司当文员,收入不高但足够自己生活。
"爸,您别太累了。"林小茜心疼父亲。
"不累,能动就行。"林海波总是这样说。
妻子赵美凤的身体在慢慢恢复,虽然还是有些毛病,但比前几年好多了。一家人搬出了廉租房,租了一套小两居,生活稍有好转。
"这些年苦了你们了。"林海波愧疚地对妻女说。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赵美凤握着丈夫的手,"咱们一起挺过来了。"
而程家这边,十八年来可谓风生水起。
程建设的生意越做越大,从服装批发发展到连锁经营,现在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主了。方丽华也从当年的青涩少妇变成了贵气的中年女人,穿金戴银,生活富足。
程思远更是出落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他身高一米八,相貌英俊,学习成绩优异,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榜样。
"思远啊,你要好好考,争取上个好大学。"程建设对儿子寄予厚望。
"爸,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程思远自信地说。
程思远的志愿很明确,他想学交通管理专业,将来当一名交警。
"为什么想当交警?"老师问他。
"我觉得这个职业很有意义,能为社会做贡献。"程思远认真地回答。
程建设夫妇对儿子的选择很支持。虽然当交警不如经商赚钱,但他们觉得有一个正直的儿子比什么都重要。
这些年来,程建设夫妇偶尔也会想起十八年前的那个出租车司机。每当想起这事,他们心里都会有些不安。
"建设,你说我们当年那样做,是不是不太好?"有一次方丽华忽然问道。
程建设沉默了一会儿:"都过去这么久了,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意思?"
"可是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方丽华叹了口气。
"那个司机应该也过得不错吧,毕竟这么多年了。"程建设试图安慰妻子,也是安慰自己。
但他们心里都清楚,当年的事确实亏心。只是时间过去太久,再想补救也不知道从何做起。
05
高考的日子终于到了。
程思远这两天心情很轻松,他对自己的实力很有信心。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各科成绩都很稳定,老师说他上重点大学没问题。
"儿子,紧张吗?"方丽华关切地问。
"不紧张,妈您放心吧。"程思远笑着说,"我准备得很充分。"
程建设也很兴奋:"思远要是考上好大学,爸爸就给你买辆车。"
"爸,先别说这些,考完再说。"程思远很理智。
考试进行得很顺利,程思远感觉发挥得不错。最后一科结束后,他心情大好,觉得自己的大学梦应该能实现了。
同时,这些年来程建设夫妇心中的那根刺也越来越让他们不安。看着优秀的儿子,想起当年的事,他们总觉得愧疚。
"丽华,我觉得我们应该去找找当年那个司机。"程建设终于开口说出了心里话。
方丽华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么多年了,总得有个了结。"
"可是我们上哪去找他?连名字都不知道。"程建设皱眉。
"慢慢找吧,总能找到的。"方丽华下定了决心。
其实这些年来,他们夫妻俩都在默默关注着出租车司机这个群体。每次坐出租车,程建设都会不自觉地观察司机,想着会不会就是当年那个人。
"如果真的找到他,我们要怎么说?"方丽华有些担心。
"先道歉,然后把钱还给他。"程建设说,"虽然晚了,但总比一直拖着强。"
就在他们商量着如何寻找当年那个司机的时候,命运却安排了一次意想不到的重逢。
06
程思远的高考终于结束了。
最后一科数学考试进行得很顺利,程思远走出考场时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他身上,十八岁的青春年华正是最美好的时候。
"考得怎么样?"同学们围过来询问。
"感觉还不错,应该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程思远如实回答。
他的志愿很明确,第一志愿是警察学院的交通管理专业。从小到大,程思远就梦想着穿上制服,为社会做贡献。
程建设夫妇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消息。这两天他们比程思远还要紧张,生怕儿子发挥失常。
"思远应该快考完了吧?"方丽华看着墙上的钟表。
"应该快了,你别着急。"程建设安慰妻子,但自己也坐立不安。
这些年来,程建设的生意越做越好,从当初的服装批发发展到现在的连锁经营,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方丽华也从当年的青涩少妇变成了贵气的中年女人,一家人生活富足。
但富足的生活并没有带给他们内心的安宁。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程思远一天天长大,程建设夫妇心中的那根刺越来越让他们不安。
十八年前的那件事,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在他们心上。
"建设,你说当年我们那样做,对吗?"方丽华不止一次这样问过。
程建设总是沉默,或者岔开话题。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当年的事确实做得不地道。
那个出租车司机明明是救了他们,却被他们讹诈了四十万。这些年来程建设夫妇的财富增长,很大一部分都是建立在那四十万的基础上的。
每当看到儿子程思远正直善良的样子,程建设就更加愧疚。如果儿子知道父母曾经做过这样的事,会怎么看他们?
"妈,我感觉今天考得不错!"程思远的电话打了进来,声音里满含兴奋。
方丽华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太好了!妈妈就知道我们思远最棒!"
"爸妈,我想自己打车回家,给你们一个惊喜。"程思远在电话里说。
"好好好,路上小心点。"程建设连声叮嘱。
挂了电话,程建设夫妇相视而笑,但笑容中却带着复杂的情绪。
"建设,思远马上就要上大学了,将来还要工作、结婚、生子。"方丽华忽然认真地说,"我们不能让当年的事成为他的负担。"
程建设明白妻子的意思。这些年来,他们都在逃避,都在用忙碌来掩盖内心的不安。但现在儿子长大了,即将步入社会,他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你的意思是..."程建设试探性地问。
"我们应该去找那个司机,向他道歉,把钱还给他。"方丽华的声音有些颤抖,但语气很坚定。
程建设沉默了很久。他知道妻子说得对,这是他们早就应该做的事。只是一直没有勇气面对。
"可是我们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上哪去找?"程建设皱眉。
"慢慢找,总能找到的。"方丽华说,"再说,当年应该有记录的,我们可以去相关部门查一查。"
程建设点点头。是时候为当年的错误承担责任了。
程建设夫妇说干就干。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来到了市交通管理局,想查找十八年前那起"事故"的相关记录。
"我们想查一下十八年前的一个案件,当时有个出租车司机送产妇就医..."程建设向工作人员说明情况。
工作人员很热情,帮他们调取了当年的档案。
"您稍等,我帮您查一下。"工作人员在电脑里输入关键信息。
程建设夫妇紧张地等待着,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几分钟后,工作人员找到了相关记录:"找到了!确实有这么一起记录。"
"那太好了!"方丽华急切地说,"当时那个司机师傅叫什么名字?"
工作人员看着屏幕上的信息,神情有些奇怪:"这个...记录显示,当时那个叫林海波的出租车司机,在事发后确实来我们这里做过情况说明。"
"情况说明?"程建设疑惑地问,"什么情况说明?"
"按照规定,涉及医疗纠纷的交通服务,司机需要来做备案登记。"工作人员解释道,"但是..."
"但是什么?"方丽华追问。
工作人员皱着眉头,指着屏幕上的一行备注:"奇怪的是,当时的处理记录上写着:'此案情况特殊,已上报相关部门,暂缓处理。'"
程建设和方丽华对视了一眼,心里升起不祥的预感。
"上报相关部门?上报什么部门?为什么要暂缓处理?"程建设连声追问。
当工作人员说出下一句话时,程建设和方丽华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