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人物均为化名,部分细节经过文学加工,旨在反映当代职场现象,不涉及具体公司或个人隐私。
深夜十点,智合科技25楼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
"苏晨,你最好想清楚。"王磊双手撑在会议桌上,声音冰冷,
"华芯科技的联系方式,现在就交出来。"
苏晨坐在对面,神色平静。她的手指轻敲桌面,眼神在董事长和王磊之间游移。
"王总,这个要求有点过分了吧。"
"过分?"王磊冷笑,
"你一个技术人员,凭什么独自掌控公司最重要的供应商资源?董事长,您说呢?"
董事长沉默不语,显然已经做出选择。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
三年来,苏晨第一次感受到如此明确的敌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苏晨记得三年前第一次走进智合科技时的紧张心情。
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梧桐叶正黄。
她穿着一身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色西裤,拎着装满简历和作品集的文件袋,走进这栋30层的写字楼。
她刚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专业是集成电路设计。
导师是业界知名的芯片专家,她的博士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芯片架构设计》获得了校优秀论文奖,并发表在《Nature Electronics》上。
面试官是董事长李建国,一个在互联网圈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江湖。
他五十多岁,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眼神犀利。
"苏晨,清华博士,很不错。"李建国翻看着她的简历,
"发了几篇论文?"
"SCI一区3篇,二区5篇,还有两个发明专利。"苏晨回答得很简洁。
李建国点点头,然后抬起头看着她:
"小苏,你觉得我们公司最缺什么?"
苏晨已经做过功课。
智合科技成立于2015年,主要做AI硬件解决方案,但技术实力一般,主要靠系统集成和渠道销售盈利。
"核心技术。"苏晨回答得很直接,
"现在的智合科技,本质上还是个系统集成商。"
李建国眼睛一亮。这个评价虽然刺耳,但很准确。
"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
"做自己的芯片。"苏晨说,
"AI芯片市场刚刚起步,现在进入还不算晚。"
"但是做芯片需要大量投入,而且周期很长。"李建国说。
"确实。"苏晨承认,
"但如果不做,智合科技永远只能做别人的跟随者。"
面试进行了两个小时。
李建国问得很详细,从技术路线到市场前景,从团队管理到成本控制。苏晨回答得很专业,但也很实在。
一周后,苏晨收到了offer。
职位是技术总监,年薪50万,还有期权激励。
苏晨入职的第一天,李建国亲自带她参观公司。
"小苏,这是我们的技术部门。"李建国指着一个开放式的办公区,
"现在有15个人,都是名校毕业的。"
苏晨看了看,确实都是些年轻面孔,但看起来缺乏方向感。
"他们现在主要做什么?"
"优化现有产品,做一些定制化开发。"李建国说,
"说实话,没什么技术含量。"
苏晨点点头。她已经有了计划。
"李总,我想组建一个芯片设计团队。"她说。
"行,你需要什么资源?"
"人,钱,还有时间。"
李建国哈哈大笑:
"这三样我都能给你。"
苏晨很快展现出了非凡的技术领导力。
她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路线图,把原来散漫的技术团队整合成一个高效的芯片设计团队。
她招聘了一批优秀的工程师,包括从华为、海思挖来的资深专家。
她还建立了完善的技术评审制度,确保每个设计环节都经过严格把关。
"苏总,我觉得这个架构设计有问题。"刚入职的架构师小王提出质疑。
"哪里有问题?"苏晨问。
"缓存一致性协议太复杂了,可能影响性能。"
苏晨仔细研究了小王的意见,发现确实有道理。
她立即召集团队讨论,最终采纳了小王的建议。
"苏总,您真的很专业。"小王佩服地说。
"技术无关权威,只看对错。"苏晨说,
"谁的意见对,就听谁的。"
这种开放包容的管理风格,让技术团队很快就团结在她周围。
苏晨带领团队开发的第一款AI芯片,定名为"智芯一号"。
这是一款专门针对边缘计算优化的低功耗芯片,在同等性能下,功耗比竞品低30%。
"苏总,测试结果出来了。"技术经理小张兴奋地跑进办公室,
"性能指标全部达标,功耗控制得很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苏晨看着测试报告,心中涌起一阵成就感。
这是她来到智合科技后的第一个重要成果。
"智芯一号"推出后,市场反响很好。几家大客户都表示了浓厚兴趣,订单纷至沓来。
李建国激动得不得了:
"小苏,你真是我们的福星。公司股价都涨了20%。"
苏晨笑而不语。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短短三年,智合科技在苏晨的带领下推出了"智芯"系列的四款产品,涵盖了从边缘计算到数据中心的各个应用场景。
公司的估值从苏晨入职时的5亿,跃升到现在的50亿。
苏晨也从技术总监升任CTO,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核心高管。
她的办公室搬到了24楼,透过落地窗可以俯瞰整个科技园区。
"苏总,《芯片时代》杂志想采访您。"助理小李敲门进来,
"他们想了解智芯系列的技术特点。"
"推掉吧。"苏晨头也不抬,
"我们专注做产品,不做宣传。"
苏晨一直很低调。她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也不热衷于参加各种行业会议。
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技术研发中。
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现在有32人,清一色的名校毕业生。
他们跟着苏晨加班到深夜,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苏总,华芯科技那边又催货了。"技术经理小张走进办公室,
"他们说下个月的订单要提前交付。"
苏晨点点头。
华芯科技是公司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双方的合作始于两年前。
那时智合科技刚刚起步,芯片设计完成后,需要找专业的制造商进行生产。
但国内的制造商技术实力参差不齐,很多都无法满足智合科技的高标准要求。
苏晨跑遍了深圳、上海、北京的各大芯片制造商,但都不太满意。
要么技术实力不够,要么价格太高,要么交货周期太长。
"苏总,我有个朋友介绍了一家公司。"小张说,
"叫华芯科技,据说技术实力很强。"
苏晨半信半疑。她亲自去了华芯科技考察。
华芯科技的办公楼在深圳南山区,不算很大,但装修精致。
接待她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
"我是陈志远,华芯科技的创始人。"他介绍自己,
"听说你们有芯片制造需求?"
苏晨点点头:
"我们设计了一款AI芯片,需要找合适的制造商。"
"能看看设计方案吗?"陈志远问。
苏晨有些犹豫。
设计方案是公司的核心机密,轻易不能外泄。
"我理解你的担心。"陈志远说,
"这样吧,我先介绍一下我们的技术实力,你再决定是否要进一步合作。"
陈志远带着苏晨参观了华芯科技的生产车间。
车间里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工人们都穿着无尘服,专注地工作着。
"我们的制程工艺可以达到7纳米。"陈志远介绍,
"良品率在95%以上,在国内算是领先水平。"
苏晨很意外。7纳米制程是很高的技术门槛,国内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制造商屈指可数。
"你们主要给哪些客户供货?"她问。
"主要是一些欧美的芯片设计公司。"陈志远说,
"但我们也希望能为国内的优秀企业服务。"
苏晨被他的技术实力打动了。
她拿出了智芯一号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技术要求。
陈志远仔细研究了方案,然后给出了专业的意见:
"这个架构设计很不错,但我建议在缓存设计上做一些调整。"
"什么调整?"苏晨问。
"增加一级缓存,优化数据访问路径。"陈志远在白板上画了个示意图,
"这样可以提升15%的性能。"
苏晨眼睛一亮。这个建议很专业,确实能够优化芯片性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陈总,你也是技术出身?"
"清华电子系,和你是校友。"陈志远笑了,
"我比你早毕业几年。"
苏晨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老板竟然是自己的校友。
两人聊得很投机。
苏晨发现,陈志远不仅技术实力强,而且对行业发展有很深的理解。
"我们可以试试合作。"苏晨说。
"好,我们会全力支持。"陈志远说,
"但我有个要求。"
"什么要求?"
"我们希望保持低调,不希望被太多人打扰。"陈志远说,
"所以合作联系方式,希望只有你一个人知道。"
苏晨觉得这个要求很合理。
很多技术公司都不喜欢被过多关注,专注做产品。
"没问题。"她同意了。
华芯科技的第一批产品质量很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智芯一号的成功上市,华芯科技功不可没。
从那时起,两家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华芯科技成为智合科技的独家芯片制造商,双方在技术上也有很多交流。
"苏总,陈总又提了一些优化建议。"小张拿着技术报告,
"他们建议在功耗管理上做一些改进。"
苏晨看了看报告,陈志远的建议确实很专业。
她按照建议进行了优化,芯片的功耗控制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华芯科技的供货一直很稳定,价格也比市场价低10%。
这让智合科技在成本控制上占尽优势。
"小苏,华芯科技真是我们的福星。"李建国经常这样感慨,
"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苏晨笑而不语。她知道这份合作来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
在智合科技,苏晨的地位无人能撼动。
她掌握着公司最核心的技术,也掌控着最重要的供应链资源。
直到王磊的出现。
王磊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一上午来到智合科技的。
那天苏晨正在会议室里和团队讨论新芯片的设计方案。助理小李匆匆走进来,小声说:
"苏总,董事长要求所有高管到一楼大厅集合。"
苏晨皱了皱眉。
平时开会都在会议室,很少在大厅集合。
"有什么特殊情况吗?"
"听说有重要客人来访。"小李说。
苏晨只好暂停会议,和其他高管一起到了一楼大厅。
李建国已经在门口等着了,脸上的笑容比平时灿烂了几分。
不一会儿,一辆黑色奔驰S级轿车停在门口。
从车上下来一个男人,穿着笔挺的阿玛尼西装,拎着LV的公文包,戴着价值不菲的百达翡丽手表。
他三十多岁,身材高大,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
"王总,欢迎欢迎!"李建国热情地迎上去,和来人握手寒暄。
苏晨在一旁观察着这个新来的人。
他的眼神很自信,甚至有些傲慢。和李建国握手时,明显是上位者的姿态。
"各位,给大家介绍一下。"李建国转身对所有人说,
"这位是王磊,哈佛MBA,曾经在高盛工作过。从今天开始,他将担任我们公司的副总裁。"
苏晨心里一动。副总裁是公司的高级管理职位,按照公司架构,地位和她这个CTO相当。
王磊站起身,露出标准的商务笑容:
"大家好,我是王磊。很高兴加入智合科技这个大家庭。我希望能够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说话的声音很有磁性,用词也很考究。
看得出来,受过良好的教育。
"王总之前在高盛负责科技行业的投资分析。"李建国继续介绍,
"他对我们这个行业非常了解。"
苏晨注意到,李建国介绍王磊时,用的是"王总"这个称呼。
这在公司里很少见,一般只有董事长和几个创始人才享受这个待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散会后,王磊主动找到苏晨。
"苏总,久仰大名。"他伸出手,
"我在高盛的时候就听说过您的名字。智芯系列的产品在业界口碑很好。"
苏晨礼貌地握了握手:
"王总过奖了。有什么需要了解的,随时可以找我。"
"我对技术很感兴趣。"王磊说,
"希望能多向您学习。"
"技术是个很专业的领域,需要长期积累。"苏晨客气地说。
王磊笑了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王磊的办公室在25楼,比苏晨高了一层。这个细节很快被公司里的人注意到。
"新来的副总裁,办公室比苏总还高一层。
"有人在茶水间悄悄议论。
"听说是董事长的亲戚。"另一个人小声说。
"什么亲戚?"
"好像是董事长老婆的弟弟。"
"难怪,空降过来就是副总裁。"
这些议论很快传到了苏晨的耳朵里。
她开始明白,王磊的到来可能不是简单的人事变动。
苏晨对公司政治一向不太敏感,她更专注于技术工作。
但王磊的一些行为,让她不得不提高警惕。
入职第一周,王磊就参加了公司的所有重要会议。
技术评审会、产品规划会、供应商会议,几乎无处不在。
"我觉得我们的技术路线需要重新规划。"在技术评审会上,王磊这样发言。
"现在的产品定位也不够清晰。"在产品规划会上,他又提出质疑。
"供应链管理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在供应商会议上,他的意见更是直接。
苏晨开始感到不安。
这个新来的副总裁,似乎对技术部门特别关注。
"苏总,王总想了解一下我们的芯片设计流程。"小张走进办公室,神色有些不自然。
"他找过你?"苏晨问。
"昨天下午,他叫我去他办公室聊了一个多小时。"小张说,
"问得很详细,包括我们的技术难点、供应商情况,还有团队分工。"
苏晨皱了皱眉。按理说,王磊作为副总裁,了解公司业务是正常的。
但他的方式让人感到不舒服。
"他都问了什么?"
"芯片设计的具体流程,每个环节的负责人,还有技术文档的管理方式。"小张说,
"他还问了华芯科技的情况。"
苏晨心里一紧。华芯科技是公司的核心合作伙伴,这个信息比较敏感。
"你怎么回答的?"
"我说华芯科技是我们的主要供应商,技术实力很强。"小张说,
"但具体的合作细节,我说不太清楚。"
"嗯,做得对。"苏晨点点头,
但接下来的事情,让苏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王磊开始频繁地单独约见技术团队成员。
他总是选择苏晨不在的时候,把人叫到自己办公室"聊天"。
"王总问我愿不愿意带一个新项目。"技术骨干小李悄悄告诉苏晨,
"他说公司准备成立一个新的研发小组,专门负责下一代芯片的预研工作。"
"新的研发小组?"苏晨感到意外,
"我怎么没听说过?"
"王总说还在规划阶段,等确定了再正式宣布。"小李说,
"他问我有没有兴趣担任技术负责人。"
苏晨心里一沉。如果王磊真的要成立新的研发小组,那势必会分化现有的技术团队。
"他还说了什么?"
"他问我对公司现在的技术管理有什么看法。"小李有些为难地说,
"特别是对技术部门的管理。"
苏晨明白了。王磊这是在收集她的"黑材料"。
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技术团队成员被王磊约谈。
"王总问我对薪酬待遇有什么看法。"技术经理小刘私下里告诉苏晨,
"他说公司的薪酬体系需要优化,有能力的人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
"他还问我有没有跳槽的想法。"另一个同事说,
"说现在市场上技术人员很抢手,我们的身价应该更高。"
苏晨意识到,王磊的策略很明确:先分化技术团队,然后夺取技术管理权。
"大家最近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和我说。"在技术部门的例会上,苏晨这样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苏总,我们对您的管理很满意。"小张说,
"跟着您学到了很多东西。"
但苏晨也注意到,有几个人的态度有些微妙。
他们没有明确表态,只是沉默着。
情况越来越明朗了。王磊正在用各种手段,拉拢技术团队的成员。
苏晨决定主动出击。
苏晨决定直接找王磊谈一谈。
"王总,有时间吗?我想和您聊聊。"她敲响了王磊办公室的门。
"苏总,请进。"王磊热情地招呼她坐下,
"想聊什么?"
"关于技术部门的管理问题。"苏晨开门见山。
王磊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正常:
"哦,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您有什么想法?"
"我听说您在了解技术团队的情况?"苏晨问。
"是的,作为公司的副总裁,我有责任了解各个部门的运作情况。"王磊说,
"技术部门是公司的核心,当然要重点关注。"
"那您觉得我们的技术管理怎么样?"
"总体来说不错。"王磊说,"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
"比如供应商管理。"王磊终于露出了真实意图,
"华芯科技这么重要的供应商,联系方式居然只有您一个人知道。这不符合现代企业的治理规范。"
苏晨心里一紧。王磊果然是冲着华芯科技来的。
"这是华芯科技的要求。"苏晨解释,
"他们不希望被太多人打扰。"
"但这对公司有风险。"王磊说,
"万一您有什么意外,公司岂不是很被动?"
"我会安排妥当的。"苏晨的语气变得冷淡。
王磊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但苏晨知道,这只是开始。
果然,在接下来的管理层会议上,王磊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
"董事长,我建议规范化管理所有供应商资源。"他在会议上说,
"特别是像华芯科技这样的核心供应商。"
李建国看了看苏晨,又看了看王磊,没有立即表态。
"苏总,你觉得呢?"李建国问。
"我觉得现在的合作很顺利,没必要节外生枝。"苏晨回答。
"但王总说得也有道理。"李建国沉吟了一下,
"供应商管理确实需要规范化。"
苏晨心里一沉。她感觉到了董事长态度的微妙变化。
会议结束后,苏晨想单独找李建国沟通,但被告知董事长有其他安排。
几天后,苏晨等来的却是一个坏消息。
"苏总,华芯科技那边出问题了。"小张匆匆跑进办公室,
"他们说要暂停合作,重新评估订单。"
苏晨立即拨打华芯科技的电话,但对方的回应很冷淡。
"陈总最近很忙,暂时不方便接电话。"前台这样说。
这很不正常。华芯科技虽然低调,但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暂停合作。
苏晨又拨打了陈志远的私人电话。
"志远,华芯科技那边发生了什么?"
"有人来找我们谈合作。"陈志远的声音听起来有些不高兴,
"说是智合科技的新管理层。"
苏晨心里一沉。王磊果然绕过她,直接去联系华芯科技了。
"他们说了什么?"
"说智合科技的供应链管理发生了变化,以后的合作要重新谈判。"陈志远说,
"还说你可能不再负责供应商管理。"
苏晨感到了愤怒: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他们没有权利这样做。"
"但他们确实这样做了。"陈志远说,
"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合作关系。"
苏晨挂断电话。
当天下午,她收到了李建国的电话。
"小苏,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李建国的语气很严肃。
苏晨来到董事长办公室,发现王磊也在。
"小苏,华芯科技的事情,你知道吗?"李建国问。
"我知道。"苏晨说,
"他们要暂停合作。"
"为什么?"
"因为有人饶过我,直接去找他们谈合作。"苏晨说,
"这让他们产生了误解。"
"王总确实去联系了华芯科技。"李建国说,
"但这是正常的工作接洽。"
"但华芯科技不这样认为。"苏晨说,
"他们以为我们要改变合作方式。"
"那现在怎么办?"李建国问。
"很简单。"王磊说,
"让苏总把华芯科技的联系方式给我,我亲自去谈。"
苏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愤怒。"我拒绝。"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李建国皱起眉头:
"小苏,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是说,华芯科技的联系方式,我暂时不能给王总。"苏晨说,
"这涉及到商业机密。"
"商业机密?"王磊冷笑,
"苏总,你这是在挑战公司的管理制度。"
"我在维护公司的利益。"苏晨针锋相对。
"那好。"李建国站起身,走到窗边,
"小苏,我现在以董事长的身份,正式要求你交出华芯科技的联系方式。"
苏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她看着李建国的背影,又看了看王磊得意的表情,心里一片冰凉。
"董事长,您真的要这么做?"
"这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李建国说,
"我希望你能理解。"
苏晨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她知道,自己已经被逼到了绝路。
"我需要考虑一下。"她说。
"不用考虑了。"王磊也站起身,
"苏总,现在就决定吧。"
苏晨看着他们两个人,心里涌起一阵悲哀。
三年的努力,三年的奋斗,就要毁在这样一个关系户手里。
"王总,你确定要这么做?"
"我确定。"王磊说,"这是公司的决定。"
苏晨点点头。她缓缓走向门口,手已经握在门把手上。
"苏总,你想清楚了。"王磊在身后说,
"如果不配合,明天就可以收拾东西走人了。"
苏晨停下脚步。
苏晨缓缓转身,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王磊眼睛一亮,以为苏晨要妥协了。
苏晨平静的丢下一句话。
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王磊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仿佛被人狠狠抽了一记耳光。
他的嘴巴微张,眼睛瞪得滚圆,整个人呆若木鸡。
"你...你说什么?"他的声音有些颤抖,连舌头都有些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