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夜色笼罩小区,杨振宇站在窗前,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窗外的音乐如同轰炸般震耳欲聋,楼下的广场舞大妈们却浑然不觉。
他的手中紧握着一份法律文书,桌上放着连续三个月的噪音监测报告。婴儿床上,五个月大的儿子又一次被吵醒,哭声撕裂了他最后的理智。
"十二点了,该结束了。"他低声自语,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
01:
事情要追溯到半年前,杨振宇和妻子李梦琪搬进了这个小区。作为一名律师,杨振宇终于在而立之年买下了这套期待已久的房子,准备迎接即将出生的孩子。小区环境优美,绿化率高,售楼处承诺这里环境安静,非常适合小家庭居住。
![]()
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入住第一天晚上,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从楼下传来,窗户的玻璃都在微微颤抖。他探头望去,楼下的小广场上,几十位中老年妇女正随着音乐扭动身躯,音箱的功率大得惊人。
"可能是欢迎新住户的活动吧,"李梦琪安慰道,"应该不会每天都这样。"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证明,这不是什么特殊活动,而是雷打不动的日常。每天晚上八点准时开始,音乐声传遍整个小区,最令人崩溃的是,这些大妈们跳到晚上十一点甚至午夜才结束。
杨振宇是个讲道理的人,他先是礼貌地下楼沟通。
"大姐,能不能把音量调小一点?我们楼上住户休息受影响。"
领头的是个五十多岁的妇女,染着一头酒红色的卷发,自称周阿姨,小区舞蹈队的队长。她上下打量了杨振宇一番,语气不善:"小伙子,我们跳舞是为了健康,又不是做什么坏事。再说了,这是公共场所,我们有权利使用。"
![]()
"但是音量太大了,而且时间这么晚..."
"年轻人不要这么自私!我们老年人白天要照顾孙子、做家务,晚上才有时间锻炼。你们年轻人熬夜打游戏不也吵吗?"周阿姨振振有词,身后的舞伴们也纷纷附和。
杨振宇无功而返。随后的日子里,他又多次下楼协商,甚至提出可以大家一起出资在广场上修建隔音设施,但都被一口回绝。
随着李梦琪孕期的推进,噪音问题变得越发严重。每到晚上,她就辗转难眠,宝宝也似乎感受到了妈妈的不安,在肚子里闹腾个不停。
02:
在孩子出生前一周,杨振宇决定求助物业和居委会。物业经理王强听完他的陈述,面露难色:"杨先生,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们也很头疼。这些大妈们都是老住户,平时关系网很广,我们劝过多次,但效果不大。"
"那你们就这么放任不管?"
"我们会再去协调,但老人家的想法你也知道..."王强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居委会的张主任态度更是敷衍:"现在国家提倡全民健身,老年人跳广场舞是正常的文化活动。你们年轻人要有包容心,互相体谅嘛。"
![]()
杨振宇几乎要气笑了:"张主任,我不是反对广场舞,而是反对他们跳到深夜还用那么大的音量。这已经违反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本市的相关条例了。"
"法律条例我们当然知道,但你也要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啊。再说了,小区里很多人都支持他们跳舞,只有你们几户投诉。"
无奈之下,杨振宇只好报警。然而警方的处理也让他失望,民警来了,只是象征性地要求舞蹈队暂停一会儿,离开后不久,音乐声又响了起来,甚至比之前更大声了。
李梦琪生下孩子后,情况进一步恶化。新生儿需要充足的睡眠,但每晚都被广场舞的噪音惊醒。有几次,刚哄睡的孩子被突然加大的音乐声吓得大哭,夫妻俩几乎崩溃。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天深夜,看着又一次被噪音惊醒的孩子和眼圈发黑的妻子,杨振宇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律师,他开始搜集证据:用分贝仪测量噪音水平,录制视频记录跳舞时间,收集其他受影响住户的签名。数据显示,舞蹈队的音箱声音经常超过80分贝,远超夜间允许的噪音标准。
03:
一天晚上,杨振宇再次下楼尝试沟通,这次他带上了噪音的数据和相关法规。
"周阿姨,这是最近一周的噪音结果,你们的音乐声超标很多。根据规定,晚上十点后不能有超过45分贝的噪音。我希望你们能理解,至少把时间提前或者把音量调小。"
周阿姨看都没看他手里的资料,直接回怼:"你这是威胁我们?告诉你,我儿子是区政府工作的,我们跳舞有领导批准。你这样纠缠不休,信不信我让人查查你们家有没有问题?"
杨振宇没想到对方会直接搬出权力威胁,一时语塞。周围的大妈们则起哄嘲笑他,有人甚至推了他一把。就在气氛剑拔弩张之际,小区保安赶来,把他们隔开。
回到家中,杨振宇情绪低落。他是个恪守法律的人,从未想过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但此刻却感到深深的无力。
正当他沉思时,妻子李梦琪坐到他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老公,我有个提议。"
她拿出手机,打开了一个视频:"你看,这是南京一个小区的业主,他们遇到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最后通过法律途径赢了官司。法院判决广场舞队伍赔偿受影响住户精神损失费,还责令物业划定专门区域,限制跳舞时间。"
杨振宇眼前一亮,作为律师,他怎么没想到走法律途径?或许是因为太过担心家人,反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
"我来准备起诉材料。"他握紧妻子的手,眼中重新燃起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