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苗子估分690变380,南京6位学霸家长联合申诉,结果让人意外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陈慧君握着手机的手在剧烈颤抖,"我儿子模拟考试从来没下过680分!"

电话那头传来同样愤怒的声音:"我女儿也是!平时都是年级前三!"

"还有我们家的..."

六个电话会议里,六位南京顶尖中学的家长声音都带着哭腔。

他们的孩子,清一色的学霸,高考估分都在690分以上,可查到的成绩却让所有人都傻眼了...



01

2024年5月的南京,梧桐叶正绿。

陈慧君站在厨房里切菜,心情格外轻松。儿子陈宇轩刚结束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又是年级第一,692分。

"妈,我回来了!"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

陈宇轩推门而入,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这个18岁的男孩,从小到大就是别人家孩子的典型代表——南师附中理科实验班班长,连续三年年级前三,数学、物理竞赛省一等奖拿到手软。

"今天考得怎么样?"陈慧君习惯性地问道。

"挺好的,数学那道压轴题我提前十分钟就做完了。"陈宇轩一边换鞋一边说,"王老师说我这次估分应该能到695分。"

陈慧君放下手中的刀,转过身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欣慰。

从陈宇轩上高中开始,她就已经开始憧憬清华的录取通知书了。

与此同时,距离南师附中不远的金陵中学里,李雨涵也刚刚结束了最后一场模拟考试。

"涵涵,感觉怎么样?"班主任张老师拍拍她的肩膀。

李雨涵温和地笑了笑:"还行,英语作文写得特别顺手,估计能到690分吧。"

张老师点点头,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

李雨涵是他从教20年来见过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文理兼修,语言天赋极佳,连续两年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还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

"你爸妈知道吗?"

"我刚给他们发了消息。"李雨涵拿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几条未读微信。

她的父亲李建华是南京某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母亲是省人民医院的主任医师。

从小,李雨涵就在这样的书香门第中长大,优秀似乎已经刻在了她的DNA里。

同一天下午,南京另外四个家庭也在经历着相似的场景。

扬州中学的王子豪,连续三年物理竞赛全省前十,模拟考试稳定在685分以上;

中华中学的刘思怡,化学、生物双科竞赛获奖选手,被誉为"理科女神";

南京一中的张明轩,数学天才,曾经在高二时就解出了高三的压轴题;

还有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周子涵,精通四门外语,SAT满分获得者。

六个孩子,六个家庭,六个即将在高考中发光发热的超级学霸。

他们的家长在各自的微信群里分享着孩子的好消息,字里行间透着掩饰不住的骄傲。

02

6月7日,高考第一天。

清晨6点,陈慧君就已经起床为儿子准备早餐。她特意做了陈宇轩最爱吃的煎蛋和小馄饨,还准备了一杯温热的牛奶。

"轩轩,起床了,今天是个好日子。"她轻声叫醒儿子。

陈宇轩睁开眼,没有平时的睡意朦胧,反而显得格外清醒:"妈,我昨晚梦到自己考了满分。"

"那就是个好兆头。"陈慧君笑着说,"把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够了。"

父亲陈建国从卧室走出来,拍拍儿子的肩膀:"放轻松,你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

上午8点15分,陈宇轩走进考场。

他的步伐很稳,表情很淡定,这种从容让陈慧君心里踏实了不少。

李雨涵的父母也早早就起床了。李建华特意推掉了上午的庭审,要亲自送女儿去考场。

"爸,真的不用这么紧张。"李雨涵一边整理文具一边说,"我考了这么多次试,你们什么时候见我紧张过?"

"这次不一样,这是高考。"母亲王美玲说着,眼圈有些红。

"妈,你别比我还紧张啊。"李雨涵抱了抱母亲,"我会好好考的。"

在车上,李建华通过后视镜看着女儿:"涵涵,无论考得怎么样,爸妈都为你骄傲。"

"我知道,但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李雨涵的声音很坚定。

其他四个家庭也在进行着类似的送考仪式。

王子豪的父母开着他们的奔驰,母亲不停地念叨着注意事项;刘思怡的奶奶专程从老家赶来,就为了给孙女煮一碗长寿面;张明轩的父亲临时关了公司,说什么也要陪儿子经历这重要的一天;周子涵的父母甚至提前三天就订好了考场附近的酒店,确保女儿能够得到最好的休息。

6月8日,高考第二天。

6月9日,高考结束。

当最后一科英语考试的铃声响起,六个考场里走出了六个自信满满的身影。

陈宇轩第一个走出考场,脸上的笑容比进考场时更加灿烂。

"怎么样?"陈慧君迫不及待地问。

"特别好!数学那道压轴题就是我们平时练过的变形,物理的电磁感应题也很简单。"陈宇轩兴奋地说,"我觉得这次发挥得比平时还要好。"

陈建国听了也很高兴:"那你估计能考多少分?"

"至少690分,说不定能到695分。"陈宇轩的语气里充满了自信。

李雨涵也是笑着走出考场的。她的父母守在门口,看到女儿的表情就知道结果不会差。

"爸妈,我觉得这次题目出得很合理,基本都在我的掌控范围内。"

李雨涵说,"英语作文我写的是关于人工智能的,正好用上了我平时积累的素材。"

"那你觉得能考多少?"王美玲问。

"690分应该没问题,如果语文再发挥得好一点,可能能到695分。"

其他四个孩子的情况也都相当乐观。

王子豪说物理考了个爽,刘思怡对化学和生物的发挥很满意,张明轩觉得数学比预期简单,周子涵则表示英语简直就是送分题。

六个家庭都沉浸在即将收获好成绩的喜悦中。



03

6月下旬,各种估分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陈宇轩所在的南师附中组织了大规模的估分会,请来了各科的高级教师对答案进行详细解析。

"这次数学卷子整体难度中等偏上,但最后两道大题对平时基础扎实的同学来说不算太难。"数学老师王芳在台上分析着。

陈宇轩坐在第一排,手里拿着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对比。

数学147分,物理98分,化学94分,生物88分,语文125分,英语142分。

总分694分。

"轩轩,怎么样?"同桌小声问道。

"694分。"陈宇轩压低声音回答,但掩饰不住眼中的兴奋。

这个成绩比他预期的还要高,完全可以冲击清华的王牌专业了。

与此同时,李雨涵也在金陵中学参加估分活动。她的成绩是692分,同样超出了预期。

"涵涵,你这个成绩,清华北大随便挑。"班主任张老师看着她的估分结果,脸上乐开了花。

其他四个学霸的估分也都相当可观:王子豪689分,刘思怡691分,张明轩693分,周子涵690分。

六个孩子,六个接近700分的成绩,六个即将迈进顶尖名校的准大学生。

他们的家长群里开始热烈讨论起志愿填报的问题。

陈慧君在群里发消息:"轩轩估分694分,准备冲击清华电子信息类。"

李建华也不甘示弱:"涵涵692分,想报北大国际关系学院。"

王子豪的妈妈:"子豪689分,应该能上清华物理系。"

刘思怡的爸爸:"思怡691分,准备报北大化学学院。"

张明轩的父亲:"明轩693分,清华数学系应该稳了。"

周子涵的妈妈:"子涵690分,准备冲击北大外国语学院。"

六个家庭都开始憧憬着即将到来的美好未来。

陈慧君甚至开始考虑要不要提前去北京看看清华的校园,李建华则开始研究北大附近的房价,想着将来女儿读研究生时能有个好的居住环境。

04

6月24日晚上11点,高考成绩即将公布。

陈慧君紧张得一夜没睡好,一大早就起来准备查分。

陈宇轩反而比她淡定,还安慰母亲说:"妈,你别紧张,我心里有数。"

上午10点,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官网准时开放查分系统。

陈宇轩坐在电脑前,输入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点击查询。

页面跳转,成绩出现在屏幕上。

陈宇轩,总分:387分

陈宇轩盯着屏幕,以为自己看错了。

他揉了揉眼睛,再次确认。

387分。

不是694分,是387分。

"这怎么可能?"陈宇轩的声音在颤抖。

陈慧君听到儿子的声音不对,赶紧跑过来:"怎么了?多少分?"

陈宇轩指着屏幕,说不出话来。

陈慧君看到分数的瞬间,整个人都僵住了。

387分,这是什么概念?连本科线都够不上,甚至比一些平时成绩中等的学生还要低。

"肯定是系统出错了!"陈慧君的声音尖锐起来,"绝对是出错了!"

陈宇轩也回过神来:"对,肯定是哪里搞错了。我再查一遍。"

他重新输入信息,结果还是一样。387分。

与此同时,李雨涵家里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

"爸妈,你们快来看看,这个成绩是不是搞错了?"李雨涵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慌乱。

李建华和王美玲赶紧跑到电脑前,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分数:412分。

"这不可能!"王美玲几乎是尖叫出声,"涵涵平时从来没考过这么低的分数!"

李建华作为律师,相对冷静一些,但他的手也在微微颤抖:"我们再查一遍,可能是系统错误。"

连续查了三遍,结果都是一样的。412分。



其他四个家庭也在经历着同样的震惊。

王子豪的成绩:395分。

刘思怡的成绩:403分。

张明轩的成绩:389分。

周子涵的成绩:418分。

六个平时成绩在680-700分之间的超级学霸,高考成绩竟然全部在380-420分之间。

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所有人都无法接受。

05

中午12点,陈慧君的手机响了。

是李雨涵的妈妈王美玲打来的。

"慧君,你们家轩轩考了多少分?"王美玲的声音听起来很虚弱。

"387分。"陈慧君说出这个数字时,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美玲,涵涵呢?"

"412分。"电话那头传来王美玲的抽泣声,"这怎么可能?我女儿怎么可能只考412分?"

两个母亲在电话里哭了起来。

没过多久,王子豪的妈妈刘敏也打来了电话:"你们看到群里的消息了吗?"

陈慧君赶紧打开家长微信群,发现群里已经炸开了锅。

刘敏:"子豪395分,这绝对不对!"

刘思怡的爸爸刘建军:"思怡403分,肯定是阅卷出了问题!"

张明轩的父亲张志强:"明轩389分,我要去教育局问个清楚!"

周子涵的妈妈周慧:"子涵418分,这个成绩连专科都上不了!"

六个家长在群里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表达着同样的震惊和愤怒。

陈慧君打字发消息:"我觉得肯定是阅卷环节出了问题,我们应该联合起来申诉。"

李建华:"我赞成,这种情况太异常了。六个孩子平时成绩都这么好,不可能同时发挥失常到这种程度。"

王子豪的爸爸王江:"对,我们要向教育部门讨个说法。"

刘建军:"我有个朋友在省教育厅工作,我先打听一下情况。"

张志强:"我也认识几个记者朋友,必要时可以曝光这件事。"

周慧:"我们必须为孩子们争取公道。"

下午3点,六个家长决定在陈慧君家里碰面,商量具体的申诉策略。

当六个平时只在微信群里聊天的家长第一次聚在一起时,空气中都能感受到压抑和愤怒。

"我儿子从小到大就没考过400分以下。"王江的声音很低沉,"这次高考前,他还信心满满地说要考清华。"

"涵涵也是,她昨天晚上还在和我讨论北大的专业选择。"王美玲的眼圈红红的,"今天早上看到成绩,她整个人都呆住了,现在还躲在房间里不愿意出来。"

刘建军拳头握得很紧:"思怡一向争强好胜,这个打击对她来说太大了。她现在什么话都不说,就坐在那里发呆。"

张志强来回踱步:"明轩是我的骄傲,从小到大都是。现在这个结果,我真的接受不了。"

周慧更是直接哭了出来:"子涵问我,是不是她让我们失望了。我怎么回答?她那么优秀的一个孩子,怎么可能让我们失望?"

陈慧君看着这些同样绝望的父母,心里的愤怒更加强烈:"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六个孩子同时出现这种情况,绝对不是偶然。"

李建华作为律师,思维相对清晰一些:"我们现在需要冷静分析。首先,要确定是否真的存在阅卷错误。

其次,要收集相关证据。最后,要通过正当渠道进行申诉。"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刘敏问道。

"我建议我们先去各自孩子的学校,找班主任和年级主任了解情况,看看学校方面有什么说法。"

李建华说,"然后我们再统一向省教育考试院提出复查申请。"

王江点头:"这个方案可行。我们明天就分头行动。"

傍晚7点,六个家长各自回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担忧。

回到家,陈慧君看到陈宇轩还坐在电脑前,反复查看着自己的成绩。

"轩轩,别看了。"陈慧君心疼地说。

"妈,我真的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陈宇轩的声音很小,"我明明感觉考得很好,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

陈慧君抱住儿子:"别担心,妈妈相信你。明天我们就去学校问清楚。"

当晚,六个家庭都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一早,六个家长分别来到各自孩子的学校。

南师附中的校长办公室里,陈慧君和陈建国坐在沙发上,面对着校长和班主任。

"我们理解您的心情,但是高考阅卷是非常严格的,出现大面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校长语气温和地说。

"可是轩轩平时的成绩摆在那里,三年来从来没下过680分。"陈建国情绪激动,"你们总得给个解释吧?"

班主任王老师也显得很困惑:"说实话,我也想不通。陈宇轩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这个成绩确实太反常了。"



"那学校能帮我们做点什么吗?"陈慧君问。

校长沉思了一会儿:"我们可以向教育局反映情况,但最终还是要通过正式渠道申请成绩复查。"

与此同时,其他五个家长也在各自学校得到了类似的回复。学校方面都表示理解家长的心情,但也都强调高考阅卷的严谨性。

下午2点,六个家长再次聚集在一起,准备前往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教育考试院的接待大厅里,工作人员耐心地听取了家长们的诉求。

"我们六个孩子的情况完全一致,都是平时成绩优异,但高考成绩异常低下。"李建华作为代表发言,"我们怀疑在阅卷过程中出现了系统性错误。"

工作人员记录下相关信息:"我们理解你们的心情,会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按照规定,你们需要分别提交成绩复查申请,我们会在规定时间内给出答复。"

"需要多长时间?"王江问。

"正常情况下是一周左右。"

一周的等待对于这六个家庭来说无疑是煎熬。

孩子们的情绪都很低落,有的开始怀疑自己,有的则完全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家长们每天都在群里交流着最新情况,互相安慰,互相鼓励。

6月30日,距离申请复查已经过去了5天。

陈慧君正在厨房准备午饭,手机突然响了。是教育考试院打来的。

"您好,我是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工作人员。关于您儿子陈宇轩的成绩复查结果出来了。"

陈慧君的心跳瞬间加速:"结果怎么样?"

"经过复查,成绩没有问题。387分是正确的。"

电话里的声音很平静,但对陈慧君来说却如晴天霹雳。

"这不可能!"陈慧君几乎是喊出来的,"你们肯定没有认真查!"

"我们的复查程序是非常严格的,请您相信我们的专业性。"

挂断电话后,陈慧君瘫坐在椅子上。不一会儿,其他几个家长也陆续收到了同样的回复。

六个孩子的成绩复查结果都是:成绩无误。

群里一片死寂。

7月3日,就在家长们绝望地准备接受现实时,李建华突然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

"我刚接到一个电话,说是省里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要重新调查我们孩子的情况。"

"真的吗?"陈慧君激动地回复。

"对方说明天会有人联系我们,具体情况明天就能知道了。"

这个消息让六个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

7月4日上午10点,一个自称是省教育厅调查组的人给陈慧君打来电话。

"陈女士,我们需要您和您的丈夫还有孩子到指定地点配合调查。"

"是关于成绩的事情吗?"

"是的,但具体情况我们见面再说。"

当天下午,六个家庭都接到了类似的通知。

7月5日,六个家庭按照约定来到了指定地点——一栋政府办公楼。

等待室里,六个家长和六个孩子坐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紧张和期待。

"你们说会是什么结果?"王美玲小声问道。

"应该是好消息吧,不然不会专门成立调查组。"周慧回答。

下午3点,一个穿着正装的中年男子走进等待室。

"各位家长,各位同学,我是省教育厅的调查组组长。经过我们深入调查,关于这次高考成绩异常的情况,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请陈慧君女士先到办公室。"

陈慧君站起身,双腿有些发软。陈宇轩也想跟着进去,但被工作人员阻止了。

在办公室里,调查组组长示意陈慧君坐下,然后从桌上拿起一厚厚的文件。

"陈女士,这是我们的调查报告。"他的表情很严肃,"关于您儿子陈宇轩的高考成绩,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陈慧君的心脏砰砰直跳:"什么问题?"

组长翻开文件,里面有很多技术性的数据和图表。

"根据我们的技术分析,在这次高考中,包括您儿子在内的六名学生,都..."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

当陈慧君看到调查组递过来的那份报告时,她整个人瞬间瘫软在椅子上,眼中写满了不敢置信...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