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高净值人群消费心态及行为研究报告2025》揭示了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中国家庭资产600万元以上的富裕家庭数量降至512.8万户,较2023年微降0.3%,这已是该指标连续第二年呈现下滑态势。从更长周期看,2021年至2024年间,高净值人群的经济宽裕度指标骤降29%,与疫情前的乐观图景形成鲜明对比。
财富结构变动与心态转向
数据显示,不同财富层级的家庭规模呈现分化特征:3000万美元资产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在2024年微增1.7%,达13.05万户;而千万人民币资产家庭数则从2021年的507.6万户降至2024年的512.8万户,期间峰值出现在2022年的518.3万户。这种结构性变化背后,是高净值人群对经济环境的敏感度提升——报告显示,2025年高净值人群的经济状况宽裕度自评中,仅23%表示"非常/比较宽裕",较2021年的31%显著下滑,尽管仍高于中产群体的18%。
在价值排序上,"健康"以65%的选择率连续四年位居高净值人群"最想拥有的事物"榜首,较2021年提升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金钱"的排名从2021年的第10位跃升至2025年的第3位,选择率从15%飙升至30%,反映出财富安全感的重塑。与之相对,"个人的时间"选择率从18%降至16%,位次下滑13位,折射出在经济压力下时间分配的结构性调整。
从炫耀性支出到功能性投资
报告勾勒出高净值人群消费逻辑的深刻转变:曾经占据主导的"外显/炫耀性价值"消费,正让位于"隐性/实用性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为家人的开销"支出增长倾向达144%,位列各品类之首;"投资开销"增长倾向为120%,而"个人奢华消费或体验"的支出减少倾向高达180%,成为降幅最大的品类。这种变化在奢侈品消费领域尤为明显——科技产品以超60%的支出增长占比跃居奢侈品消费首位,服饰、鞋履等日常使用属性的奢侈品支出增长占比超40%,而腕表、私人飞机等传统奢侈品的支出减少占比分别达38%和44%。
旅行消费则呈现"品质升级+私密化"特征:59%的高净值人群选择在住宿环节升级,高端酒店与定制民宿成为首选;不同财富层级表现出差异化偏好——3000万以上资产人群中69.4%优先升级住宿,2000-2999万资产人群则更倾向在购物(61.2%)与运动体验(63.3%)上投入。值得关注的是,医疗保险/安保支出升级占比达39%,反映出对风险保障的重视程度提升。
后疫情时代的六大生存图谱
基于"资产预期""阶层进阶""自我提升"等六大维度,报告将高净值人群划分为六大类型:占比30.4%的"蓄能派"以自我提升为消费核心,注重长期价值积累;25%的"暂停派"选择被动消费降级,处于观望等待状态;17.4%的"无谓派"满足现状并减少奢华消费;仅11.9%的"跨阶派"仍通过社交消费展示实力,保持积极攀升姿态;8.8%的"真我派"转向个性化消费;6.6%的"滑落派"则面临圈层跌落风险,消费行为趋近普通人群。
这种群体分化印证了高净值人群心态从"随性潇洒"到"理性稳健"的整体转向。数据显示,高净值人群消费意愿得分79.7分,虽高于中产群体的76分,但48%的高净值人群消费意愿在80分以上,较疫情前"消费欲望增加"的比例为36%,仍低于"降低"的40%,显示出谨慎乐观的复杂心态。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这份报告揭示了中国高净值人群在不确定时代的生存策略——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化,从符号消费回归实用价值,这种转变既反映了经济环境的传导效应,也预示着未来高端消费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方向。当财富积累的逻辑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优化",高净值人群的消费行为与心态变迁,或许正是观察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微观切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