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八十年代初,正是中专的“黄金时代”。
家庭条件不好但学习优秀的初中生,都盯准了中专这条路。
因为中专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有些学校还有生活补贴,这对经济拮据的农村家庭简直是救命稻草。
01、
我叫陈建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1981年初中毕业时,我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村里的长辈们常说:“考上中专就等于端上铁饭碗了!”
大多数人都推崇教师和医生这样的职业。
我父母觉得当老师更稳当,于是我就报考了师范学校。
![]()
幸运的是,我被师范录取了。
在学校里,我认识了同班女生王雨婷。
王雨婷比我小一岁,上学比我早一年。
三年朝夕相处,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临近毕业时,我们坦诚了彼此的感情,确立了恋爱关系。
毕业后,我们被分配到了相邻两个村子的小学任教。
虽然分开了,但两个地方骑自行车只需半小时,休息日我总会去看她。
渐渐地,我也认识了她的同事们,尤其是与她关系亲密的女同事张晓燕。
有时王雨婷会带着张晓燕一起,约我去县城的百货大楼转转,给她们提提东西。
工作满两年后,我觉得感情已经稳定成熟,可以考虑婚事了。
正好父母也开始催我,我便在一个周末去找王雨婷商量这件事。
“雨婷,咱们在一起都这么久了,我想和你谈谈婚事,你觉得怎么样?”我认真地看着她。
王雨婷低头思考了一会儿,说:“建国,这事挺重要的,我得回去和我爸妈商量一下。说实话,我还没详细跟他们提过咱们的事。”
“没问题,这确实是大事,你回去和叔叔阿姨好好说说,看他们有什么想法,然后告诉我。”我理解地点点头。
过了两天,王雨婷找到我,说:“建国,我爸妈说可以考虑,让你家派个媒人上门详谈。”
听到这个消息,我握住她的手,激动地说:“太好了!我马上回去告诉我爸妈,你等我消息。”
回家后,我把情况告诉父母,他们立即联系了村里有名的李婶做媒人。
李婶告诉我们,第一次上门要准备烟酒糖茶四色礼,这是基本的礼节。
02、
第二天,我和李婶带着准备好的礼品来到王雨婷家。
![]()
虽然以前见过王雨婷的父母,但从未正式交谈过。在我们这里,订婚分“小见面”和“大见面”两个阶段。
“小见面”是初步接触,“大见面”才是正式带彩礼上门。
见王雨婷的父母收下了礼物,我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一些。
接下来就是商讨彩礼问题。
王雨婷的父母通过李婶转达:彩礼要1000元,还要准备“新四大件”(彩色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录音机)。
李婶解释说:“现在‘三转一响’已经过时了,流行‘新四大件’。条件困难的话可以少准备两件,彩礼也有得商量。”
回家后,我盘算了一下,工作两年来除去贴补家用,我总共攒了八百元。
彩礼还差两百,更不用说那些昂贵的家电了。
我们这地方买电视机、洗衣机还需要凭票购买,尤其是彩色电视机,更是稀缺物资。
父母尽力帮我凑了凑,彩礼钱算是够了,但“四大件”依然遥不可及。
我决定去找王雨婷,希望她能理解我的难处。
“雨婷,咱们的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我握着她的手诚恳地说,“四大件能不能缓一缓,或者先买一样?我家情况你是知道的,还有弟弟妹妹要上学,爸妈已经掏空了积蓄。你放心,这些东西我一定会买的,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王雨婷沉默了一会儿,说:“我试着跟我爸妈说说吧。”
说完,她匆匆离开了。
担心她父母不同意,我托关系弄来了一张洗衣机购买券,还向亲戚借了些钱,准备先买台黑白电视机,因为黑白电视不需要购买券。
连续几天没见到王雨婷的消息,我心里越来越不安。
03、
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按捺不住,打着一把破旧的伞冒雨去她任教的学校找她。
到校时还没下课,我就在校门口等着。
不久,下课铃响了,我看到王雨婷走出教室。
![]()
“建国,你怎么淋着雨来了?快到这边避一避。”她看到我,惊讶地喊道。
雨水已经浸湿了我的衣服,鞋子里灌满了水,但我顾不上这些,急切地问:“雨婷,这几天你都没联系我,叔叔阿姨对彩礼的事有什么决定吗?”
王雨婷没有看我的眼睛,低声说:“建国,我们...算了吧。”
我的手紧紧攥着伞柄,指节发白。
她递给我一块手帕,是我们一起在百货大楼买的那条。
“我已经托人弄到了洗衣机票,还可以先买台黑白电视。我保证好好工作,加上教师补贴,很快就能攒够钱。”我急切地解释。
“我妈说现在人家结婚都用名牌洗衣机和大彩电。”她低着头,手指不停地绞着发梢,“村里的李花出嫁,婆家还给买了金项链和金手镯呢。”
雨声敲打着屋檐,我摸了摸口袋里刚借来的皱巴巴的钞票,一时语塞。
最后看了她一眼,转身走向雨中。
路滑得很,我脚下一个踉跄,手中的伞彻底报废了。
冰冷的雨水瞬间灌进衣领,我狼狈至极,只想赶快离开这个地方。
就在这时,我听到身后有脚步声靠近。
抬头望去,隔着雨幕,我看到一个穿着碎花连衣裙的身影,撑着粉色雨伞向我走来,手里还拿着一把黑色雨伞。
她走到我面前,对我说了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