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463分?你就考了463分?我在学校怎么面对同事?"
李建国手中的成绩单被撕得粉碎。
"我已经尽力了!"
李雨晴哭着反驳。
"尽力?隔壁王老师的儿子考了685分!"
"够了!我再也不想听你们的指责了!"
李雨晴冲出家门,一路逃到宁夏银川回族聚居区。本想只是散心几天,没想到在回族开斋节当天,她莫名其妙跟着信众诵经整整一日,准备离开时却被马阿訇一把拦住:
"姑娘,真主安排你来这里,必有深意..."
![]()
01
2024年7月23日晚上8点整,山东潍坊市文华小区6号楼302室内,空气凝固得让人窒息。
李雨晴双手颤抖着握着鼠标,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查分页面。父亲李建国坐在沙发边缘,身体前倾,双手紧握成拳。
他是县重点中学的数学老师,此刻比任何人都紧张。母亲张秀芳站在厨房门口,围裙还系在腰间。
"快点啊,雨晴,别磨蹭了。"李建国催促道。
"我...我有点怕。"李雨晴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叫。
深吸一口气,李雨晴闭上眼睛点击了查询按钮。几秒钟后,页面跳转出来:
语文:112分,数学:98分,英语:116分,综合:137分,总分:463分
"什么?463分?这不可能!"李建国腾地站起身,冲到电脑前,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爸,我..."李雨晴话还没说完,就看到父亲愤怒地抓起桌上的水杯,重重地摔在地上。
"啪!"杯子四分五裂。
"463分!比一本线还低47分!我李建国教了二十多年书,连自己女儿都教不好!"李建国的怒吼在小客厅里回荡。
"建国,你冷静点..."张秀芳想上前劝阻。
"冷静?你知道今天下午王老师跟我说什么吗?他儿子考了685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了!"李建国越说越激动,"我当时还信心满满地说至少能上个985,结果呢?463分!我明天怎么面对同事?"
李雨晴坐在椅子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
"我已经尽力了..."她哽咽着说。
"尽力?你管这叫尽力?数学才98分!我是数学老师,我女儿数学考98分!"李建国指着电脑屏幕。
"我在考场上就是做不出来,我也不想这样的!"李雨晴终于爆发了,"你们除了分数分数还是分数,有没有关心过我的感受?高三这一年我压力有多大你们知道吗?"
"压力大?谁没有压力?你以为我们不辛苦吗?"李建国怒不可遏。
这时,门铃响了。张秀芳擦着眼泪去开门,门外站着楼下的张阿姨。
"秀芳啊,刚才听到楼上有声音,没事吧?"张阿姨伸着脖子往屋里看。
"没事,没事..."张秀芳尴尬地挡在门口。
"哦,对了,你家雨晴高考考得怎么样啊?我家小明考了578分呢。"张阿姨故意大声说着。
"还...还不错。"张秀芳脸色一变。
"那多少分啊?雨晴平时学习那么好,肯定比我家小明考得好吧?"
"这个...改天再聊吧。"张秀芳匆忙关上门。
刚一转身,就听到楼道里传来张阿姨的大嗓门:"哎呀,肯定是没考好,要不然早就说分数了..."
张秀芳靠在门后,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客厅里的争吵声越来越大。
"你知道吗?今天一天我接了十几个电话,都是亲戚朋友问分数的。"李建国坐在沙发上,双手抱头,"你大姨家的表哥考了612分,就连你那个平时不爱学习的堂哥都考了534分!"
"你就只会拿我和别人比!从小到大就是这样!"李雨晴站起身,"你有没有看过我?真正的我?"
"成绩不好就是真正的你吗?我们培养你这么多年,花了多少钱?"李建国也站了起来。
"我又没让你们这样做!你们给我的爱都是有条件的!"李雨晴的声音已经嘶哑了。
"什么叫有条件的爱?我们不是为了你好吗?"李建国更加愤怒。
"那是你们的想法,不是我的!"李雨晴冲向自己的房间,"我再也不想听你们说了!"
"砰!"房门被重重关上。
凌晨2点,李雨晴做了一个决定。她悄悄收拾行李,把平时攒的压岁钱和零花钱都找出来,一共2800元。然后写了一张纸条:
"爸妈,我需要冷静一下。别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等我想明白了就回来。——雨晴"
凌晨3点,李雨晴提着小行李箱,悄悄离开了家。
02
7月24日清晨5点半,潍坊火车站候车厅里,李雨晴看着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的车次信息。她没有目的地,只是想逃离。
她的目光在显示屏上游移,突然停在了一个地名上:银川。宁夏银川,一个听起来很遥远的城市。
"就银川吧。"她走向售票窗口。
"您好,我要买一张到银川的票。"
"硬座298元。"
K1178次列车,15小时25分钟的旅程。火车启动时,李雨晴的手机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看了看,按下了静音键。
![]()
火车上,李雨晴对面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看起来很和善。
"小姑娘,一个人出门啊?"大叔主动搭话。
"嗯。"
"去银川干什么?旅游吗?"
"算是吧。"
"我在银川工作了十年,那是个好地方。银川虽然不大,但是很有特色。那里的回族文化很浓厚,清真寺建得特别漂亮。"
"回族文化?"李雨晴有些好奇。
"对啊,银川的回族人口占很大比例。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你到了那里就知道了。"
手机里的未接电话已经30多个了,还有很多短信。李雨晴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妈,我很安全,在去银川的火车上。我真的没事,就是想换个环境冷静一下。"
电话立刻打了过来。
"雨晴!你怎么跑那么远?"张秀芳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妈,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是不是爸爸昨天说话太重了?他现在也很自责。"
"妈,这不只是爸爸的问题。我需要时间想想自己的人生。"
"那你一定要每天给妈妈报平安。"
"好的,妈妈。"
下午的时候,李雨晴听到旁边一个回族大叔在说话:"马上就要到斋月了,今年的开斋节应该是8月初。"
"斋月?开斋节?"李雨晴忍不住问道。
回族大叔很热情地解释:"斋月是我们穆斯林的重要节日,白天禁食,只能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食。斋月结束后的第一天就是开斋节。"
"为什么要禁食呢?"
"这是一种精神修炼,通过禁食来培养同情心和自律精神,同时净化心灵。"大叔看了看李雨晴,"小姑娘,人生总会有起起伏伏,重要的是要有信念,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话让李雨晴心里暖暖的。
傍晚7点,火车到达银川站。李雨晴走出车站,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街道上有很多戴着小白帽的回族男性,还有戴着头巾的回族女性,清真餐厅的招牌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异域的气息。
她用手机搜索住宿,选择了一家叫"塞上江南客栈"的民宿。
03
银川市西夏区的怀远路上,"塞上江南客栈"坐落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回族四合院里。当李雨晴走进院门时,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
院子不大,但布置精致。正房是传统的回族建筑风格,白墙青瓦,门楣上刻着阿拉伯文字装饰。院子里种着石榴树和葡萄架,绿意盎然。
"欢迎光临!"一个中年回族妇女从正房里走出来,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你就是刚才订房的小姑娘吧?我叫马法蒂玛,大家都叫我马阿姨。"
"您好,我叫李雨晴。"
"这名字真好听!雨过天晴,多好的寓意。"马阿姨接过李雨晴的行李,"来,我带你看看房间。"
房间在东厢房,收拾得很干净。床单被罩都是蓝白相间的几何图案,墙上挂着一幅阿拉伯文字的书法作品。
"这是什么意思?"李雨晴指着墙上的书法问道。
"这是《古兰经》里的一句话,意思是'真主是万能的,慈悲的'。我们回族人家里都会挂这样的装饰。"
"很漂亮。"
"雨晴啊,你一个人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家里人放心吗?"马阿姨关切地问道。
李雨晴沉默了一下,"我...我刚高考完,想出来散散心。"
马阿姨很聪明,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说:"年轻人嘛,多出来走走是好事。你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找阿姨。"
安顿好后,马阿姨带李雨晴到客厅坐坐。客厅里正坐着一个年龄相仿的女孩,正在看书。
"阿米娜,过来认识一下,这是从山东来的李雨晴。"
女孩抬起头,李雨晴看到一张清秀的脸庞,戴着淡绿色的头巾,眼神很温和。
阿米娜先用阿拉伯语问候,然后说,"你好,我叫阿米娜,是马阿姨的侄女。"
"你刚才说的是什么?"
"阿拉伯语的问候,意思是'愿平安与你同在'。我们穆斯林见面都会这样打招呼。"
"阿米娜正在准备考研,要考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阿拉伯语专业。"马阿姨自豪地介绍。
"哇,北外很厉害呢!"李雨晴有些羡慕。
"你呢?是来旅游的吗?"
李雨晴犹豫了一下,最终说了实话:"我刚高考完,没考好,想出来散散心。"
阿米娜没有追问分数,而是安慰道:"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能代表一切。真主为每个人都安排了最好的道路。"
"你们不觉得高考很重要吗?"
"当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阿米娜放下手中的书,"我们伊斯兰教有句话:'知识是每个穆斯林的义务'。但这个知识不仅仅指书本知识,还包括对生活的理解,对他人的爱心。"
"可是没有好的文凭,怎么找到好工作呢?"
"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全部。"马阿姨接过话头,"只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真主会给每个人最适合的安排。"
这种人生观让李雨晴感到新鲜。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考好成绩,上好大学,找好工作,从来没有人告诉她,人生还可以有其他的可能性。
![]()
傍晚时分,从附近的清真寺传来悠扬的宣礼声。这是李雨晴第一次听到这种声音,有种说不出的神圣感。
"这是宣礼,叫人们去做礼拜的。我们穆斯林每天要做五次礼拜。"阿米娜解释。
"可以去看看吗?"
"当然可以,但要注意礼节。比如进清真寺要脱鞋,女性要戴头巾,不能大声喧哗。"
阿米娜找了一条头巾给李雨晴戴上,两人一起走向清真寺。清真寺的建筑风格让李雨晴大开眼界。高高的尖塔直指天空,绿色的圆顶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寺内的装饰以几何图案为主,给人一种纯净、庄严的感觉。
"为什么没有画像?"
"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认为只有真主才是唯一值得崇拜的。所以我们的装饰都是抽象的几何图案和阿拉伯文字。"
李雨晴看着正在做礼拜的穆斯林们,他们整齐地排成行,动作统一而虔诚。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年轻的小伙子,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同样的专注和平静。
这种场景让李雨晴很震撼。在她的经历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纯粹的精神活动。
"他们在想什么?"
"在感谢真主的恩赐,祈求平安和幸福,也在反省自己的言行。礼拜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
回去的路上,李雨晴问道:"阿米娜,你们家里人都支持你考研吗?"
"当然支持啊。我爸爸总说,真主赐给人类智慧,就是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而且学好阿拉伯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兰经》,也可以成为中阿文化交流的桥梁。"
"你爸爸妈妈从来不给你压力吗?"
"压力肯定有,但他们更多的是鼓励。重要的是要诚实地面对自己,努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同样是父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李雨晴陷入了沉思。
晚餐时,马阿姨准备了丰盛的回族特色食物。手抓羊肉、馓子、油香等,李雨晴都是第一次品尝。
"雨晴,尝尝这个油香,这是我们回族的传统食品。"
李雨晴咬了一口,酥脆香甜,"太好吃了!"
"我们回族人好客,把客人当家人看待。"马阿姨很高兴。
吃饭时,她们给李雨晴讲了很多回族的历史和文化。从元朝时期阿拉伯商人的东来,到现在多民族和谐共处的银川,李雨晴听得津津有味。
"我们回族有句话:'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不同文化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
04
在银川的第三天,李雨晴跟着阿米娜学会了简单的阿拉伯语问候,也开始尝试练习阿拉伯文字书法。
"你的天赋真的很好!"阿米娜看着李雨晴写的阿拉伯文字,惊讶地说,"我学了这么多年,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你写得好呢。"
李雨晴看着自己写的弯弯曲曲的字符,虽然生疏,但确实比想象中要好一些。"可能是因为我从小练过毛笔字吧。"
"不止是这个,你的发音也很标准。刚才你念那句,听起来就像土生土长的阿拉伯人。"
这话让李雨晴有些意外。她确实觉得这些阿拉伯语单词念起来很顺口,但没想到发音会这么标准。
下午,阿米娜提议带李雨晴去西夏王陵看看。"那里有一座很古老的清真寺,建筑风格很特别。"
西夏王陵位于银川市郊,在贺兰山脚下。两人坐公交车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一路上,李雨晴看着窗外的风景,从市区的繁华到郊外的荒凉,再到远山的巍峨。
"这就是贺兰山吗?"李雨晴指着远处连绵的山脉。
"对,贺兰山是银川的天然屏障。我们这里有句话:'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西夏王陵的清真寺建于元代,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保持着古朴的韵味。寺内的建筑融合了汉族和阿拉伯的建筑风格,既有中式的飞檐翘角,又有伊斯兰式的圆拱门窗。
"太美了!"李雨晴忍不住感叹。
这时,从寺内传来了悠扬的诵经声。那是一种她从未听过的音调,既神秘又庄严,让人不自觉地想要安静下来聆听。
"有人在诵经吗?"
"应该是马阿訇在教孩子们学《古兰经》。马阿訇是我们这里很有学问的宗教领袖,精通阿拉伯语、波斯语。"
两人走进寺内,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在给十几个孩子上课。老者穿着传统的白色长袍,头戴小白帽,神态庄严而慈祥。
孩子们整齐地坐在地毯上,手中拿着《古兰经》,跟着老者一句一句地诵读。
李雨晴被这种氛围深深感染了。虽然听不懂具体的内容,但那种虔诚和专注让她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
"我们可以在后面听一会儿吗?"她小声问阿米娜。
"当然可以。"
两人在后面找了个地方坐下。李雨晴闭上眼睛,专心聆听着那些古老而神秘的音调。渐渐地,她发现自己竟然能够跟上节拍,甚至开始在心里默念那些她并不理解的词句。
下课后,马阿訇注意到了两个旁听的女孩。
"阿米娜,你带朋友来了?"老者温和地问道。
"是的,马阿訇。这是从山东来的李雨晴,她对我们的文化很感兴趣。"
马阿訇看了看李雨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恢复了平静。"欢迎你,孩子。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好事。"
"马阿訇,刚才您讲的内容很有意思,虽然我听不懂,但感觉很有韵律。"
"《古兰经》是用阿拉伯语写成的,确实很有韵律美。你对阿拉伯语有兴趣吗?"
"有一点。阿米娜教了我一些基础的,我觉得很有意思。"
马阿訇点点头,然后说了一句阿拉伯语:
让所有人都惊讶的是,李雨晴竟然很自然地跟着念了出来,发音准确,语调也很标准。
马阿訇愣了一下,然后又说了一句更复杂的。李雨晴再次准确地跟读了出来。
"这...这怎么可能?"阿米娜瞪大了眼睛。
马阿訇凝视着李雨晴,眼中的神情变得深沉起来。"孩子,你以前学过阿拉伯语吗?"
"没有,我就是这几天跟阿米娜学了几句简单的。"李雨晴也有些困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听您念的时候,就觉得很熟悉。"
马阿訇和阿米娜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意识到,这个汉族女孩可能有着特殊的语言天赋。
"真是奇迹。"马阿訇喃喃自语。
![]()
回去的路上,阿米娜一直在思考刚才发生的事情。"雨晴,你确定你以前没有接触过阿拉伯语吗?"
"确定。"李雨晴摇头,"可能就是碰巧吧。"
"这不是碰巧。你刚才念的那些经文,连发音的细微变化都很准确。"
"那你觉得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奶奶说过,有些人天生就与某种语言有缘分,这可能是真主的安排。"
这种解释听起来很玄,但李雨晴却觉得有一定道理。她确实感觉到,当听到阿拉伯语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晚上回到客栈,马阿姨看出两人都有心事。阿米娜把今天的经历告诉了马阿姨,马阿姨听完后,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雨晴,你的外祖父母是哪里人?"马阿姨突然问道。
"外祖父母?"李雨晴想了想,"我外婆已经去世很多年了,听我妈妈说,外婆年轻的时候在新疆生活过一段时间。"
"新疆?"马阿姨和阿米娜同时惊讶地看向李雨晴。
"是啊,好像是支援边疆建设什么的。不过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
"新疆有很多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说不定你外婆在那里..."马阿姨欲言又止。
"您是说,我可能有回族血统?"
"也不一定。不过确实有这种可能性。或者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但如果你外婆在新疆生活过,接触过当地的文化,这种文化记忆也可能通过某种方式传递给你。"
这个猜测让李雨晴陷入了深思。她想起了小时候,外婆偶尔会哼一些很特别的曲调,当时以为是家乡的民歌,现在想来,会不会是在新疆学会的少数民族歌曲?
"不管怎样,你这种天赋确实很难得。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考虑深入学习阿拉伯语。"阿米娜说。
"我?学阿拉伯语?可是我连大学都上不了好的。"
"谁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你有这样的语言天赋,完全可以选择外语类专业啊。"马阿姨反驳道。
"对啊!宁夏大学就有阿拉伯语专业,而且很有特色。"阿米娜兴奋地说。
这个建议让李雨晴心动了。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可以有这样的选择。
05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8月3日,正好是今年的开斋节。
从前一天晚上开始,整个回族聚居区就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美食,清真寺里也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雨晴,今天是我们回族最重要的节日,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去清真寺参加庆祝活动?"阿米娜邀请道。
"可以吗?我不是穆斯林。"
"当然可以!我们欢迎所有善良的人参加我们的节日。"马阿姨热情地说,"不过要遵守一些规矩,比如要戴头巾,不能大声喧哗。"
于是,李雨晴戴上了一条白色的头巾,跟着马阿姨一家人来到了西夏王陵清真寺。
清真寺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男女分开坐在不同的区域。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节日食品的香味。
上午10点,正式的开斋节礼拜开始了。马阿訇站在前面,带领着所有人一起祈祷。李雨晴虽然不是穆斯林,但也跟着大家一起静静地坐着,感受着这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然后是诵读《古兰经》的环节。马阿訇开始念诵,所有人都跟着一起念。李雨晴本来只是想静静地听着,但不知不觉中,她也开始跟着念诵起来。
开始的时候,她只是小声地跟着哼,但渐渐地,她发现自己竟然能够准确地跟上节拍,甚至知道下一句该怎么念。周围的人开始注意到这个戴着白头巾的汉族女孩,都用惊讶的眼神看着她。
诵经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李雨晴完全沉浸在了这种神圣的氛围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只是跟着大家一起念诵着那些古老而美丽的经文。
她感觉到,随着诵经的进行,自己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平静。那些困扰她的问题——高考失败的挫败感,父母的责备,对未来的迷茫——似乎都在这种神圣的音乐中得到了化解。
中午休息时,马阿訇走到李雨晴面前,神情非常复杂。
"孩子,你今天念的经文,都是《古兰经》中最重要的章节。而且你念的不是现代阿拉伯语,而是古典阿拉伯语。"
"这...这意味着什么?"李雨晴有些困惑。
"古典阿拉伯语的发音方式,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掌握了。"马阿訇深深地看着她,"你是怎么学会的?"
"我也不知道。我就是听着很熟悉,好像以前听过一样。"
马阿訇沉默了很久,然后说:"也许,这真的是真主的安排。"
下午的诵经更加深入。马阿訇开始诵读一些更加古老和复杂的章节,有些甚至连在场的很多回族信众都跟不上。但李雨晴却能够准确地跟读,而且语调的起伏完全正确。
到了傍晚的时候,整个开斋节的庆祝活动接近尾声。李雨晴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她从来没有体验过这样的平静和满足,仿佛找到了内心深处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雨晴,你今天的表现太令人惊讶了。连我爸爸都说,他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能够在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时,就表现得如此...如此专业。"阿米娜说。
"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当我听到那些经文的时候,就觉得很亲切,好像是久违的朋友。"
"也许这就是天意。真主以各种方式指引着我们,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马阿姨感慨地说。
晚上,在回客栈的路上,李雨晴一直在思考今天的经历。她意识到,这种体验已经改变了她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高考失败虽然依然是个打击,但似乎不再是世界末日了。她开始相信,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道路。
![]()
第二天早上,李雨晴给父母打了电话,告诉他们自己的近况和想法。
"妈,我想,也许我可以考虑学习外语专业,比如阿拉伯语。这里的宁夏大学就有这个专业。"
"阿拉伯语?"电话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
"是的,爸。我发现我好像有语言天赋,特别是阿拉伯语。"
"可是..."李建国欲言又止。
"爸,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的分数确实不高,但是我想试试。"李雨晴说,"而且,我现在明白了,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母亲开口了:"雨晴,只要你高兴,妈妈支持你。"
"真的吗?"
"真的。这几天妈妈也想了很多。你是我们的女儿,不管你做什么,我们都爱你。"张秀芳的声音有些哽咽。
"妈妈..."李雨晴的眼泪也流了下来。
"不过,你什么时候回家?爸爸想你了。"李建国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再过两天吧。我想先去宁夏大学了解一下情况。"
挂了电话,李雨晴感觉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她继续前行的勇气。
7月8日,李雨晴拖着行李箱走到清真寺门口,准备搭车去火车站。这几天的经历让她收获很多,但家里的事情不能一直拖下去,她知道是时候回去面对现实了。
"孩子,等等。"马阿訇从寺内快步走出,神情严肃得让人心里一紧。
"阿訇爷爷,我该回家了..."李雨晴回头,眼中还有不舍。这几天的平静生活让她真的不想离开这个地方。
"你知道昨天你诵读的是什么吗?"马阿訇眼中闪着难以置信的光芒,声音带着颤抖。
"就是跟着大家一起念经啊..."李雨晴有些困惑,不明白阿訇为什么这么激动。
然而接下来,他说的话让李雨晴整个人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瞬间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