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爸,您一个人住真的太不安全了。”
方明轩坐在客厅的老沙发上,语气里带着关切。
“就是啊爸,您看您的记性也不如以前了。”方慧珍在一旁附和道。
方振华放下手里的茶杯,看着这对儿女:“你们说的养老院,我去看过了。”
兄妹俩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爸,您能这么想就太好了。”方明轩赶紧说道。
几天后,方振华独自来到交易所,对工作人员说:“我要把股票全部卖掉。”
“老先生,您确定吗?这可是三百万啊。”
“确定。”方振华的眼神很坚定。
![]()
01
方振华七十五岁了,住在老城区一栋八十年代的六层楼房里。他的家在三楼,爬上去要歇两次气,下楼时膝盖也会隐隐作痛。这些年来,独居的日子让他变得越来越沉默,只有在阳台上摆弄那些花花草草时,眼睛里才会闪出一丝光亮。
他是钢铁厂退休的工程师,年轻时凭着一项技术专利和早期对股市的敏锐嗅觉,积累了不少财富。现在银行卡里躺着三百万的股票资产,还有这套三居室的房子,按现在的房价,怎么也值个两百万。
方明轩和方慧珍每个月会来看他一两次,通常是周末。儿子总是穿着整齐的西装,女儿也打扮得光鲜亮丽。表面上看,这是个孝顺的家庭。
“爸,您一个人住真的太不安全了。”方明轩坐在客厅的老沙发上,语气里带着关切,“上次隔壁王大爷在家摔倒,要不是邻居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方慧珍在一旁附和:“就是啊爸,您看您的记性也不如以前了。昨天打电话问您吃药了没有,您说忘记了。万一忘了关煤气怎么办?”
方振华放下手里的茶杯,看着这对儿女。他当然知道他们心里打的什么算盘。方明轩的儿子今年要上小学,为了进重点学校,需要在学区内买房。方慧珍在银行工作,对投资理财门儿清,早就盯上了他那三百万股票。
“你们说的养老院,我去看过了。”方振华的声音很平静,“环境还行,就是离你们都远了些。”
兄妹俩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爸,您能这么想就太好了。”方明轩赶紧说道,“我们选的那家养老院,设施很完善,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您在那里会更安全。”
方慧珍也点头:“而且那里有很多同龄人,您不会孤单。我们也会经常去看您的。”
方振华点了点头,看起来已经接受了这个安排。
那天晚上,兄妹俩离开后,方振华坐在阳台上抽烟。楼下传来孩子们玩耍的声音,远处是车水马龙的街道。他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每一寸土地都刻着回忆。
隔壁传来敲门声,是陈桂花。她比方振华小三岁,丈夫早逝,儿子在外地工作,平时两人相伴,关系很好。
“老方,听说你要去养老院?”陈桂花端着一盘包子,“刚蒸的,趁热吃。”
“孩子们的意思。”方振华接过包子,“说是为了我好。”
陈桂花在他对面坐下,“你心里怎么想的?”
方振华沉默了一会儿,“桂花,你说人老了,是不是就真的成了负担?”
“那要看对谁来说。”陈桂花的声音很轻,“有些人把老人当宝贝,有些人把老人当包袱。”
这话说到了方振华心里。他当然看得出来,儿女们更在乎的是他的钱,而不是他这个人。
接下来的几天,方明轩和方慧珍频繁来访,帮父亲打包行李,联系养老院。他们选的那家养老院叫“夕阳红”,每月费用八千块,在城郊的一个新建小区里。
方振华跟着他们去实地看了一次。养老院的硬件设施确实不错,房间干净,有专门的活动室和医务室。院长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笑容满面地介绍着各种设施和服务。
“方老先生,您看这里环境多好,空气清新,远离城市的喧嚣。”院长领着他们参观,“我们这里的老人都很快乐,您来了肯定会喜欢的。”
方振华观察着那些住在这里的老人。他们确实看起来被照顾得很好,但眼神里缺少一种东西——活力。大多数人坐在轮椅上或者沙发上,表情呆滞,像是在等待什么,又像是什么都不在等待。
“爸,您觉得怎么样?”方慧珍问道。
“挺好的。”方振华点头,“就是离你们远了些。”
“没关系,我们会经常来看您的。”方明轩拍拍父亲的肩膀,“主要是您在这里安全。”
回家的路上,方振华一直很安静。他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里明白,一旦住进那个地方,他就真的成了一个被“安置”的老人。
那天晚上,陈桂花又来了。
“怎么样?养老院还满意吗?”她问。
方振华摇摇头,“桂花,你说我是不是真的老糊涂了?”
“怎么这么说?”
“有时候我确实会忘记一些事情,比如昨天吃了什么药,前天见了谁。”方振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苦涩,“也许他们说得对,我确实需要人照顾了。”
陈桂花看着他,“老方,忘记一些小事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你的心还清醒着。”
这话让方振华愣了一下。是的,他的心很清醒,清醒得知道儿女们打的什么算盘,清醒得知道自己在他们心中的位置。
第二天,方明轩来帮父亲收拾东西。看着那些陪伴了几十年的家具和物品被装进纸箱,方振华心里五味杂陈。
“爸,您这些股票的密码,我们需要记录一下。”方明轩拿出一个小本子,“万一您忘记了,我们好帮您管理。”
方振华看着儿子,“我记性还没差到那个地步。”
“我知道,我知道。”方明轩赶紧解释,“就是以防万一嘛。您看,万一真的忘记了,那三百万可就麻烦了。”
三百万。方振华心里苦笑,果真,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数字。
“先不用了,我还记得。”方振华拒绝了儿子的提议。
方明轩脸上闪过一丝不快,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
02
入住养老院的日子定在了下周一。周末,方慧珍也来了,带着一大堆营养品和生活用品。
“爸,这些都是给您准备的。”她把东西一样样摆在桌上,“还有这个,我特意给您买的智能手机,比您那个老人机功能多多了。”
方振华拿起那部手机,“这个我不会用。”
“没关系,我教您。”方慧珍很耐心,“您看,这里可以看新闻,这里可以视频通话,还可以炒股票呢。”
炒股票?方振华心里一动,“这个能炒股?”
“当然可以。”方慧珍开始演示,“下载一个股票软件,输入您的账号和密码,就能随时查看股价和交易了。多方便啊。”
方振华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这么神奇?那你教教我怎么用。”
方慧珍当然乐意教父亲用手机,特别是炒股软件。她详细地讲解着每个功能,方振华也很认真地学习,还时不时问几个问题。
“爸,您学得真快。”方慧珍很高兴,“您看,这样就能随时关注您的股票了。”
“这三百万股票,我持有多少年了?”方振华问道。
“有十几年了吧。”方慧珍说,“这些年涨了不少,您眼光真好。”
是的,方振华的眼光确实不错。十几年前,他用退休金的一部分买了几只股票,那时候大家都觉得他太冒险。现在看来,这笔投资非常成功。
“那我现在卖掉一部分,会不会不太好?”方振华问。
方慧珍和方明轩对视一眼,方明轩说:“爸,股票本来就是要买卖的。况且您用不了这么多钱,适当变现一些也是明智的选择。”
“是啊爸,钱放在股市里有风险,不如拿出一部分做其他投资。”方慧珍也附和道。
方振华点点头,“那等我住进养老院后,再考虑吧。”
周一很快到了。方明轩和方慧珍开车来接父亲。车上除了方振华的行李,还有陈桂花。她坚持要送老朋友一程。
![]()
“老方,住进去后要适应环境,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就给我打电话。”陈桂花握着方振华的手说。
“好的,我会照顾好自己。”方振华的声音很平静。
车子开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夕阳红”养老院。院长和几个护理员出来迎接,笑容满面。
“方老先生,欢迎您入住我们养老院。”院长说,“我们会把您照顾得很好的。”
办理入住手续很简单,方明轩和方慧珍填了一些表格,交了一个月的费用。方振华的房间在二楼,虽然不大,但设施齐全。
“爸,您先休息一下,我们明天再来看您。”方慧珍帮父亲整理好行李。
方明轩也说:“爸,您有什么需要的,随时给我们打电话。”
说完,兄妹俩就离开了。陈桂花多待了一会儿,帮方振华把一些私人物品摆放好。
“老方,你真的打算在这里住下去?”陈桂花问。
方振华看着窗外,“先住着看看吧。”
陈桂花走后,房间里安静下来。方振华坐在床边,拿出那部新手机。他打开股票软件,输入账号和密码,屏幕上显示出自己的持股情况。三百万,这个数字在屏幕上闪闪发光。
他想起刚才方慧珍说的话:“钱放在股市里有风险。”是的,确实有风险,但不是她想的那种风险。
第二天,方振华开始适应养老院的生活。早上七点起床,八点吃早饭,上午有一些简单的活动,下午是休息时间,晚上六点吃晚饭。生活很规律,也很单调。
和他住在同一层的还有七八个老人,大多数都是被子女送来的。他们之间话不多,各自守着自己的小天地。
方振华观察着这些老人,发现他们确实被照顾得很好。护理员很负责,医生也会定期查房,伙食也算不错。但是,这些老人的眼神里都缺少一种东西——希望。
“这里就是个等死的地方。”一个叫老吴的人偷偷对方振华说。老吴七十八岁,儿子在国外,把他送到这里后就很少联系了。
“你这么说太悲观了。”方振华回答。
“悲观?”老吴苦笑,“老方,你刚来,不知道这里的情况。这些护理员表面对我们很好,其实心里把我们当成了负担。我们的子女也是一样,把我们扔到这里,就以为尽到责任了。”
这话让方振华心里很不舒服,因为老吴说的就是事实。
晚上,方振华给陈桂花打电话。
“桂花,我想你了。”他说。
“我也想你。”陈桂花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那里怎么样?”
“还行,就是太安静了。”方振华看着窗外的夜色,“桂花,你能教教我用这个智能手机吗?我想学会更多功能。”
“当然可以。”陈桂花说,“明天我去看你,顺便教你。”
第三天,陈桂花来了。她带着一些方振华爱吃的点心,还有一本教人用智能手机的小册子。
“老方,你怎么突然想学这个?”陈桂花问。
“闲着也是闲着,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方振华回答得很自然。
陈桂花很耐心地教他,从最基本的通话功能到拍照、上网,再到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振华学得很认真,还时不时做笔记。
“你看,这个股票软件就是这样用的。”陈桂花指着屏幕说,“你女儿教过你的,还记得吗?”
“记得一些,但不太熟练。”方振华说,“你再教教我怎么买卖股票。”
陈桂花有些惊讶,“老方,你要买卖股票?”
“就是想了解一下,万一以后用得着呢。”方振华解释道。
03
陈桂花于是详细地教他如何操作股票交易。从查看持股情况,到下单买卖,每个步骤都讲得很仔细。方振华学得很快,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操作。
“不过老方,买卖股票要谨慎,特别是你这个年纪。”陈桂花提醒道。
“我知道,我就是学学,不会乱来的。”方振华笑着说。
陈桂花走后,方振华开始认真研究这个股票软件。他发现自己持有的几只股票最近表现都不错,账户总资产显示为三百零八万。这些年来,他很少主动交易,基本上是长期持有。
接下来的几天,方振华表现得越来越“糊涂”。他有时候会忘记吃药,有时候会重复问同样的问题,有时候会找不到自己的东西。护理员发现了这个情况,及时通知了方明轩和方慧珍。
“爸,您最近怎么样?”方慧珍关切地问。她和方明轩匆匆赶到养老院。
“还行,就是有时候记性不太好。”方振华显得有些困惑,“昨天吃药了吗?我忘记了。”
方明轩和护理员交流了一下情况,得知父亲确实出现了一些记忆问题。
“这是正常的,很多老人到了这个年纪都会有这种情况。”护理员说,“只要按时吃药,定期检查,问题不大。”
方慧珍有些担心,“爸,您的那些重要东西,比如银行卡、股票账户的密码,您都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方振华点头,接着又摇头,“好像有些记不清了。那个股票的密码是什么来着?”
兄妹俩对视一眼,都有些紧张。
“爸,要不您把这些重要信息写下来,我们帮您保管。”方明轩提议。
“不用,不用。”方振华摆手,“我还没糊涂到那个地步。再说,写下来万一丢了怎么办?”
这话倒也有道理,方明轩不好再坚持。
“那您一定要保管好这些信息。”方慧珍说,“万一真的忘记了,就麻烦了。”
“我会注意的。”方振华答应道。
当天晚上,兄妹俩离开后,方振华坐在房间里,拿出手机查看股票账户。他已经决定要采取行动了。
这些天来,他通过观察和交谈,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儿女们把他送到这里,主要目的不是关心他的生活质量,而是为了“处理”他这个负担。而他们真正在乎的,是他名下的那些财产。
第一步,方振华决定先转移一部分股票。他选择了一只持仓较小的股票,分几次卖出,总共套现了五十万。这些钱转到了他的另一个银行账户——一个儿女们不知道的账户。
这个账户是他几年前开的,当时是为了分散风险。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很明智。
接下来的几天,方振华继续装作记性不好的样子。他会在吃饭时问护理员:“今天是几号?”明明上午刚问过,下午又会再问一遍。他也会把一些日常用品放错地方,然后到处找。
护理员们开始担心他的状况,建议增加一些认知训练。方振华同意了,每天花一些时间做一些简单的记忆游戏和智力训练。
“方大爷,您这种情况很常见,不要太担心。”负责认知训练的护理员小张安慰他说,“只要坚持训练,会有改善的。”
“谢谢你,小张。”方振华说,“我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老糊涂了。”
实际上,方振华的头脑比任何时候都清醒。他已经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计划,准备分步骤实施。
第二步,他开始联系一些老朋友。这些人都是他年轻时的同事或者邻居,现在大多也退休了。方振华以“想念老朋友”为由,和他们重新取得了联系。
“老方,你怎么突然想起给我打电话?”电话里传来老朋友老陈的声音。
“这不是住进养老院了嘛,想起了以前的朋友们。”方振华说,“老陈,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两人聊了很久,从工作时的往事聊到现在的生活。老陈告诉他,自己和几个老朋友经常聚会,讨论一些养老的话题。
“我们几个人都有同感,现在的养老方式太单一了。”老陈说,“要么在家里孤独地老去,要么被送到养老院等死。”
“那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吗?”方振华问。
“有啊,我们想着能不能几个老朋友住在一起,互相照顾。”老陈说,“前几天还在讨论,如果有合适的地方,我们几个人一起买个小院子,雇个保姆,平时一起聊天、下棋、种菜,多有意思。”
这个想法让方振华眼前一亮。“这个想法不错,你们考虑在哪里买房子?”
“还在讨论呢。有人建议在城郊,环境好,房价也便宜。”老陈说,“就是启动资金是个问题,我们几个人凑一凑,大概也就一百来万。”
方振华心里已经有了计划。他又联系了几个其他的老朋友,发现大家对这种“抱团养老”的模式都很感兴趣。
第三步,方振华开始加快股票的抛售。他很聪明,没有一次性全部卖出,而是分批进行,避免引起市场异常波动。每次卖出后,资金都转入那个隐秘的账户。
一个月过去了,方振华的股票账户里只剩下不到五十万。而他的秘密账户里,已经累积了两百五十多万。
这期间,方明轩来过两次,方慧珍来过一次。每次来,他们都会问起方振华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
“爸,您最近感觉怎么样?”方慧珍问。
“还行,就是有时候会忘记一些事情。”方振华回答,“昨天想起了一个老朋友的名字,今天又忘记了。”
04
“那您的股票什么的,还记得怎么操作吗?”方明轩试探性地问。
方振华摇摇头,“那个太复杂了,我现在脑子糊涂,不敢乱动。”
听到这话,兄妹俩都松了一口气。他们担心父亲会在糊涂状态下误操作,造成损失。
“那就对了,爸。”方慧珍说,“股票的事情您就别管了,安心养老就行。”
“是啊,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您尽管说。”方明轩也附和道。
看着儿女们虚假的关心,方振华心里很平静。他已经看透了这一切。
又过了一周,方振华的计划进入了最后阶段。他已经联系好了几个老朋友,大家决定在城郊的一个村子里买一个带院子的房子,一起过互助养老的生活。
“老方,你真的决定了?”陈桂花问。她是第一个知道方振华计划的人。
“决定了。”方振华说,“桂花,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吗?”
陈桂花沉默了一会儿,“我想想。”
“不用急着决定,等我们买好房子,你随时可以来。”方振华说。
就在这时,方明轩和方慧珍急匆匆地来到了养老院。
“爸,我们有急事找您。”方明轩的脸色有些焦急,“我儿子的学区房看好了,但是需要全款,我想用您的股票垫一下。”
方慧珍也说:“爸,银行有个很好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很高,我想用您的部分股票去投资。”
兄妹俩你一言我一语,都表达了想动用父亲股票的想法。
方振华看着他们,“你们要用多少?”
“我需要一百万。”方明轩说。
“我也需要一百万。”方慧珍说。
“那就剩一百万了。”方振华说,“我觉得可以,但是我忘记密码了。”
“什么?”兄妹俩同时问道。
“股票账户的密码,我忘记了。”方振华显得很困惑,“是不是八个六?还是六个八?我记不清了。”
方明轩和方慧珍面面相觑,这可是个大问题。
“爸,您再想想,肯定能想起来的。”方慧珍着急地说。
“我真的想不起来了。”方振华摇头,“要不,我们去银行试试?”
“好,我们现在就去。”方明轩立即同意。
三人来到银行,方振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尝试登录股票账户。他试了几个密码,都不对。
“老先生,您的股票账户确实存在,但是密码不对。”银行工作人员说,“您需要本人带身份证到证券公司重置密码。”
“那我们现在去证券公司。”方慧珍说。
![]()
一行人又来到证券公司。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方振华重新设置了密码,然后登录了自己的股票账户。
当屏幕显示出账户余额时,方明轩和方慧珍都愣住了。
“爸,您的股票呢?三百万都去哪了?”方明轩看着空空如也的股票账户,声音都在颤抖。
方慧珍一把抢过电脑屏幕,瞪大眼睛反复确认着那串零。账户里确实只剩下不到五十万了。
“咦?我的股票呢?”方振华坐在椅子上,脸上带着困惑的表情,“是不是被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