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升职,穿着普通去母校接孩子,却撞见老师当众羞辱我女儿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这种穷酸家庭出来的孩子,就不要妄想和其他同学一样了!"

青山小学三年级教室里,班主任赵丽华正指着一个八岁小女孩大声训斥。小女孩低着头,眼泪一滴滴落在脚尖。

"连500块春游费都交不起,你爸妈指不定在哪里搬砖呢!这种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教室门口,一个穿着洗得发白夹克的中年男人默默站着,拳头越握越紧。他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开着十几万的老车来接女儿,却没想到听到这样的话。

这个势利眼老师做梦也想不到,她正在羞辱的这个"穷人家孩子",她的父亲一个电话就能决定她的职业生涯...

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整个学校都将为今天的一幕付出代价。



01

陈维新看了看表,下午四点二十分。办公室里的文件还堆得老高,但他已经决定今天要早点离开。工作再重要,也不能忽视了家庭。

手机响起,是母亲打来的。

"维新啊,我这感冒还没好呢,咳嗽得厉害。今天可能没法去接若琳了。"母亲的声音听起来很虚弱。

"妈,您别担心,我去接她。您好好休息,多喝点热水。"陈维新关切地说道。

"可是你工作那么忙..."

"没事的,妈。若琳比什么都重要。您在家好好养病,我马上就过去接她。"

"那就麻烦你了,维新。对了,若琳昨天回来说老师让交什么春游费,500块钱,我还没来得及准备..."

"500块?"陈维新愣了一下,"这么贵的春游?"

"是啊,现在孩子上学费用真高。我想着等你爸从老家回来再说,可是若琳说明天就要交齐。"

"妈,您别操心这事了,我来处理。钱不是问题,关键是孩子能开心。"

挂了电话,陈维新整理了一下桌上的文件,换下了身上的正装,穿上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夹克。这件衣服他穿了很多年,虽然看起来普通,但穿着舒服,也让他感觉更轻松自在。

走出办公楼,陈维新径直走向停车场角落里的那辆银灰色轿车。这是他自己买的车,十几万的国产车,开了快五年了。虽然不算豪车,但很实用,而且省油。

坐进车里,陈维新给若琳打了个电话,但没人接。可能是还在上课吧。他发了个短信:"若琳,爸爸今天去接你回家。"

开车的路上,陈维新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也是在青山小学读的书,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是农民,母亲在家织布贴补家用。他记得自己总是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上学,书包也是母亲用旧布缝制的。

有一次,学校要交20块钱的活动费,对当时的他家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他记得那天王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

"小维,活动费的事你别担心。"王老师温和地说道。

"老师,我爸妈说过两天就有钱了..."陈维新当时红着脸说道。

"我知道你家里困难,这样吧,老师先帮你垫上,等你家有钱了再还也不迟。"王老师递给他20块钱,"记住,家里穷不是你的错,但你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这种状况。"

正是那个老师的话,一直激励着陈维新努力向前。

"希望若琳在学校也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陈维新自言自语道。

车子慢慢驶进青山小学附近的街道,陈维新看到周围的变化很大。以前这里都是低矮的平房,现在已经建起了不少高楼。学校门口也比以前热闹多了,各种小摊贩在卖零食玩具。

停车场里,陈维新的车显得格外不起眼。周围停着的大多是豪华轿车,奔驰、宝马、奥迪...光是这些车的价格就让他感慨现在家长们的经济实力。

一个穿着名牌衣服的女人从旁边的玛莎拉蒂里下来,看了看陈维新的车,对身边的朋友说:"现在什么人都能把车开到学校门口来了,真是降低档次。"

她的朋友也附和道:"就是啊,我们孩子在这种环境里上学,真是担心被那些穷孩子带坏了。"

陈维新听到了,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他没有理会。他知道,在一些人眼里,外表和财富就代表了一切。但他也相信,真正的教育应该教会孩子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02

青山小学的大门比陈维新记忆中的要宏伟许多,门口的保安也穿着整齐的制服。陈维新走向传达室,准备登记进入。

"你好,我来接我女儿。"陈维新对保安说道。

保安正在低头看手机,头也不抬地问:"几班的?叫什么名字?"

"三年级二班,陈若琳。"

"陈若琳?"保安这才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一下陈维新的穿着,"怎么平时都是个老太太来接,今天怎么换人了?"

"那是我母亲,她今天感冒了,身体不舒服,所以我来接。"陈维新耐心解释道。

保安翻了翻登记本,皱着眉头:"平时那老太太穿得挺寒酸的,我还以为是保姆呢。你有什么证件吗?证明你是孩子的家长?"

陈维新听到保安这样说自己的母亲,心里有些不快,但还是忍住了:"有的。"他掏出身份证递过去。

保安接过来仔细看了一眼,又对比了一下登记本上的信息:"行了,算你没说谎。不过现在还没到放学时间,你在门口等着吧。"

"师傅,我想进去看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可以吗?"陈维新商量着说。

"那可不行。"保安摆摆手,语气有些不耐烦,"学校有规定,没有特殊情况家长不能随便进教学楼。你就在门口老实等着,一会儿孩子们出来了你就能看到。"

"要是有什么紧急情况呢?"

"什么紧急情况?"保安斜眼看着他,"我看你就是想进去看热闹。告诉你,现在的家长都这样,总想着进学校指手画脚的。"

陈维新无奈地点点头,没有再与保安争执。他在学校门口找了个位置站着,观察着这所自己曾经读过书的学校。

学校确实变化很大,教学楼从以前的三层变成了现在的五层,操场也重新铺了塑胶跑道,还新建了一个小花园。看得出来,这些年教育投入确实不少。

不一会儿,陈维新注意到门口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家长。这些家长大多穿着得体,开着好车,相互之间似乎很熟悉,正在热烈地聊着天。

"张太太,听说这次春游要去海洋馆,费用不便宜啊。"一个戴着金项链的女人主动搭话。

"500块钱而已,不算什么。"另一个穿着名牌大衣的女人挥挥手,"关键是孩子能开心,能长见识。我家小雨特别期待这次春游呢。"

"就是啊,为了孩子花点钱算什么。"第三个家长加入了对话,"现在孩子的教育成本是高,但咱们不能在这方面省钱。我家小宇光是各种补习班一个月就要花5000多。"

"5000?那还算少的呢。"那个张太太笑了笑,"我家的钢琴课、英语课、奥数课、美术课加起来一个月要8000多。还不算买学习用品和其他费用。"

"现在不投资教育不行啊,你看班里那些家长,一个比一个舍得花钱。"

陈维新静静地听着这些对话,心里有些复杂。这些费用确实不低,他想到那些普通收入的家庭,压力该有多大。

这时,一个穿着朴素、头发有些花白的中年妇女怯生生地走过来,她手里拿着一个老款手机,不停地看时间,显得有些焦虑。

那几个正在聊天的家长看到她,声音明显小了,还有人皱了皱眉头。

陈维新主动走过去:"大姐,您也是来接孩子的吗?"

那个妇女感激地看了看陈维新,点点头:"是啊,我来接我孙子小明。今天我儿子儿媳都要加班到很晚,所以我来接。"

"您孙子在几班?"

"二年级一班。平时都是他妈妈来接,我还不太熟悉流程。"妇女的声音很小,"您呢?"

"我女儿在三年级二班。"陈维新和蔼地说道,"我也不常来,平时都是我妈接。"

这时,那个戴金项链的女人走过来,语气有些不善:"这位大姐,你是小明的奶奶吧?我听我家孩子说过,你们家小明总是交费最晚的那几个。"

妇女的脸立刻红了:"我们...我们家确实条件有限,但该交的费用我们都会交的。"

"条件有限?"那个女人嗤笑一声,"既然条件有限,为什么要让孩子到这种好学校来呢?这里的消费水平可不低啊。"

陈维新看不下去了:"这位女士,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情况,孩子接受教育是权利,不应该因为经济条件区别对待。"

"哟,这位先生倒是很有正义感呢。"那女人上下打量了一下陈维新,"不过我们这里都是实话实说,不是什么歧视。现在的教育就是这样,家长不舍得投入,孩子怎么能跟得上?"

"我觉得教育的本质不应该是比谁家钱多。"陈维新平静地回应。

"不比钱多比什么?比情怀吗?"那女人冷笑道,"现在这个社会就是现实,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各方面资源都好,自然发展得更好。家庭条件差的,就得认清现实。"

03

陈维新正想继续为那位妇女说几句话,这时另一个家长也加入了对话。

"各位,我觉得刚才那位女士说得有道理。"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走过来,"现在这个社会就是优胜劣汰,家长不努力赚钱,孩子就要承受后果。"

那个朴素的妇女听到这话,脸色更加难堪,低着头不敢说话。

陈维新有些愤怒:"先生,每个人的起点不同,遇到的机会也不同。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条件来衡量一个家庭的价值。"

"起点不同?机会不同?"那个男人不屑地笑了,"这些都是借口。我以前也很穷,但是我努力奋斗,现在不是也成功了吗?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力。"

"你说得轻松,"陈维新反驳道,"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遇和运气。有些人再努力,也可能因为各种客观因素无法改变现状。"

"那就是命运。"戴金项链的女人接话道,"我们也不能因为同情心就降低标准。孩子们在一起学习,总不能因为照顾少数人而影响大多数人吧?"

这时,那个朴素的妇女突然开口了:"我...我只是希望我孙子能好好上学,我们虽然穷,但是我们很努力..."

"努力?"那个西装男人嘲讽道,"如果真的努力,为什么还是这个样子?"



陈维新再也听不下去了:"够了!你们这样说话,和校园霸凌有什么区别?"

"霸凌?"戴金项链的女人尖声说道,"我们只是在说实话。你看看你自己,穿成这样,开着破车,还好意思在这里教训我们?"

陈维新深呼吸了几次,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他发现,这些家长的观念已经深深影响到了学校的氛围,难怪会出现歧视贫困学生的现象。

这时,下午四点四十分,放学铃声响起,暂时打断了这场争论。孩子们陆续从教学楼里走出来,家长们都开始寻找自己的孩子。

陈维新看到一群群穿着整齐校服的孩子走出来,但始终没有看到女儿若琳的身影。一年级、二年级的孩子都走得差不多了,三年级的孩子也出来了不少,但若琳还是没有出现。

"奇怪,怎么还没出来?"陈维新心里开始着急,朝那个朴素的妇女说道:"大姐,您孙子出来了吗?"

妇女摇摇头:"还没有,可能是老师有什么事要说吧。"

又等了十几分钟,终于看到几个三年级的孩子慢慢走出来。但陈维新注意到,这些孩子的表情都不太开心,有的甚至眼圈红红的,显然是哭过。

其中一个小男孩被他妈妈接到后,立刻扑到妈妈怀里:"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怎么了宝贝?发生什么事了?"那个妈妈紧张地蹲下身子。

"赵老师又骂我们了,说我们家里穷,配不上这个学校。"小男孩哭着说道,"她还说我们是班级的累赘。"

那个妈妈听到这话,脸色立刻变了:"老师真的这样说的?"

"嗯,她让我们几个站在前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家里没钱。"

陈维新听到这对话,心里咯噔一下。赵老师?难道若琳的班主任就是这个赵老师?而且,从这个孩子的描述来看,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他快步走向那个孩子和家长:"大姐,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问您孩子是三年级二班的吗?"

"是啊,您有什么事吗?"那个妈妈警惕地看着陈维新。

"我女儿也是二班的,叫陈若琳。她还没出来,我有点担心。您孩子刚才说的赵老师,是不是班主任?"

那个妈妈一听到陈若琳这个名字,眼神立刻变得同情起来:"哦,若琳啊...她应该还在教室里。赵老师经常留下几个孩子单独训话,特别是那些..."

她说到一半停住了,看了看陈维新的穿着,显然意识到了什么。

"特别是什么?请您直说,我很担心我女儿。"陈维新急切地问道。

"特别是那些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孩子。"她压低声音说道,"赵老师很看重学生的家庭背景,她觉得家庭条件差的孩子会影响班级的整体形象。"

陈维新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女儿竟然在学校遭受这样的对待。

"那...那我现在能进去看看吗?"

"你可以试试找保安商量,但是赵老师脾气很不好,特别是对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家长。她总觉得我们给孩子丢脸了。"那个妈妈无奈地说道。

"她有什么权利这样对待孩子和家长?"陈维新愤怒地问道。

"谁让人家是老师呢?而且听说她还有些背景,校长都让她三分。我们这些普通家长,只能忍气吞声。"

陈维新谢过那位妈妈,大步走向传达室。这一次,他的语气比刚才坚定了许多:"师傅,我必须进去找我女儿,她到现在还没有出来。"

保安抬头看了看他:"刚才不是说了吗,老师可能有事要说。你急什么?"

"其他孩子都出来了,为什么我女儿还在里面?我要进去看看。"

"那不行,规定就是规定..."

"那如果孩子出了事,你负责吗?"陈维新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

保安被他的气势震住了,犹豫了一下:"那...那你快去快回。教学楼在里面,三年级在三楼。但是如果老师不让你进教室,你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陈维新快步走进校园,沿着记忆中的路线向教学楼走去。走廊里很安静,大部分教室都已经空了。他的脚步声在走廊里回响,每一步都透着急切。

三楼的走廊里,有一间教室还亮着灯。陈维新走近一看,门牌上写着"三年级二班"。

他轻手轻脚地走到门口,透过门玻璃往里面看。教室里确实还有几个孩子,他们都站在讲台前面,低着头。其中一个瘦小的身影,正是自己的女儿若琳。

陈维新的心瞬间紧揪起来。他看到女儿的肩膀在微微颤抖,显然是在哭泣。

讲台上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女老师,正在对着孩子们说着什么。虽然隔着玻璃听不太清楚,但从她的表情和手势来看,显然是在训斥这些孩子。

陈维新想推门进去,但理智告诉他先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贴近门口,仔细倾听里面的声音。

04

陈维新快步走进校园,沿着记忆中的路线向教学楼走去。走廊里很安静,大部分教室都已经空了,只有几间办公室还亮着灯。他的脚步声在走廊里回响,每一步都透着急切。

一楼的走廊墙上贴着各种荣誉证书和学生作品,陈维新注意到其中有一张"优秀家长"的表彰名单,上面都是一些听起来很有分量的职务和头衔。看来这所学校确实很看重家长的社会地位。

二楼传来一些老师的谈话声。

"这次家长会你准备怎么安排座位?"一个女老师问道。

"还用说吗?肯定是按家长的职务和贡献来排。像那些开好车的、做生意的坐前面,其他的往后排。"另一个老师回答。

"那些条件不好的家长来不来都无所谓,反正也帮不上什么忙。"

陈维新听到这些对话,心情更加沉重。原来这种以貌取人、以财取人的风气在学校里已经如此普遍。

三楼的走廊里,有一间教室还亮着灯。陈维新走近一看,门牌上写着"三年级二班"。他的心跳开始加速。

他轻手轻脚地走到门口,透过门玻璃往里面看。教室里确实还有几个孩子,他们都站在讲台前面,低着头。其中一个瘦小的身影,正是自己的女儿若琳。

陈维新的心瞬间紧揪起来。他看到女儿的肩膀在微微颤抖,显然是在哭泣。小小的身躯看起来那么无助,那么委屈。

讲台上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女老师,就是赵丽华。她的表情严厉,正在对着孩子们说着什么。虽然隔着玻璃听不太清楚,但从她的表情和手势来看,显然是在训斥这些孩子。

陈维新想推门进去,但理智告诉他先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贴近门口,仔细倾听里面的声音。

"你们几个给我听好了,"赵丽华的声音清晰地传到门外,语气冰冷严厉,"这次春游的费用是500块钱,必须在明天之前交齐。交不起的就不要参加了,免得拖累其他同学。"

陈维新听到这话,眉头紧皱。500块钱的春游费确实不便宜,但更让他愤怒的是老师的态度。一个教育工作者,怎么能用这种方式对待学生?

"老师,我妈妈说明天就给我钱。"一个小男孩怯怯地说道,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恐惧。

"明天?"赵丽华冷笑一声,"你妈妈每次都说明天,结果呢?上次班费你们拖了一个月才交,这次又要拖到什么时候?我看你们家根本就拿不出这个钱。"

"老师,我爸爸出差了,等他回来就有钱了。"另一个孩子小声说道。

"出差?"赵丽华的语气更加尖刻了,声音提高了几度,"我看是去工地搬砖吧?你们这些孩子,家长都不重视教育,自己也没什么本事,怎么可能有出息?"

陈维新听到这里,拳头已经握得紧紧的,指甲都陷进了手心。他万万没想到,现在竟然还有老师会说出这样侮辱性的话。

"说实话吧,你们几个都是我们班的拖油瓶。"赵丽华继续说道,"别的班级春游都是全员参加,就是因为你们几个,我还得额外操心。"

"老师,我们会想办法的..."一个女孩子哭着说道。

"想什么办法?求亲戚朋友借钱吗?"赵丽华嘲讽道,"你们这种家庭,连亲戚朋友都是一个水平的,能借出多少钱来?"

这时,陈维新听到了女儿若琳的声音,声音小得像蚊子叫:"老师,我爸爸很忙,但是他说过会给我交钱的..."

"你爸爸?"赵丽华的声音突然变得更加严厉,"陈若琳,你的情况最糟糕。平时都是你奶奶来接你,穿得破破烂烂的,你爸妈连个面都不露。家长会从来没有人来参加,你说你爸爸到底在干什么工作?"

陈维新听到女儿的名字被点出来,心如刀绞。他知道自己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参加家长会,但他没想到这会成为老师羞辱女儿的理由。

"老师,我爸爸工作很忙,他..."若琳想要为父亲辩解,声音里已经带着哭腔。

"忙?忙什么?"赵丽华毫不留情地打断了她,"我看就是不重视你的教育。你看看班里其他同学的家长,哪个不是开好车穿名牌?就你家,连个像样的家长都没有。"

"我爸爸很好的,他虽然忙,但是他爱我..."若琳努力为父亲辩护。

"好什么好?"赵丽华越说越过分,"如果真的好,会让你穿这么寒酸的衣服上学吗?会让你奶奶穿得像个要饭的来接你吗?说到底,就是你们家没本事,没能力给你提供好的条件。"

陈维新再也听不下去了。他看到女儿的身体在颤抖,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这个八岁的孩子,正在承受着她这个年龄不应该承受的羞辱和痛苦。

他想立刻冲进去为女儿出头,但是又担心这样做会给女儿带来更多的麻烦。毕竟,如果老师因为家长的反抗而记恨孩子,受苦的还是孩子。

就在陈维新犹豫的时候,赵丽华的话变得更加恶毒:"我跟你们说实话吧,像你们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穷人家的孩子,就算再努力,也很难改变命运。所以你们最好早点认清现实,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陈维新。他知道自己就是从贫困家庭出来的,深知这种话对一个孩子会造成多大的伤害。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赵丽华的这种言论已经完全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特别是陈若琳,"赵丽华的声音继续传来,"你的成绩在班里本来就不算好,家庭条件又差,性格还内向。我劝你还是转学吧,去那些普通学校,和你同等水平的孩子在一起,可能更适合你。"

陈维新听到这里,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他知道女儿性格内向,但她是个善良懂事的孩子,成绩虽然不是最顶尖的,但也属于中上水平。这个老师竟然因为所谓的家庭条件,就要赶走一个八岁的孩子?

05

陈维新深呼吸了几次,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作为一个父亲,他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女儿。但他也知道,处理这种情况需要智慧,不能仅凭一时冲动。

就在陈维新犹豫的时候,赵丽华的话变得更加恶毒:"我跟你们说实话吧,像你们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穷人家的孩子,就算再努力,也很难改变命运。所以你们最好早点认清现实,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陈维新。他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正是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走出来的。如果当年他的老师也这样说,也许他就真的放弃了。这种话对一个孩子会造成多大的心理伤害,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特别是陈若琳,"赵丽华的声音继续传来,"你的成绩在班里本来就不算好,家庭条件又差,性格还内向。我劝你还是转学吧,去那些普通学校,和你同等水平的孩子在一起,可能更适合你。"

陈维新听到这里,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他知道女儿性格内向,但她是个善良懂事的孩子。成绩虽然不是最顶尖的,但也一直在中上水平。这个老师竟然因为所谓的家庭条件,就要赶走一个八岁的孩子?

他又仔细听了一会儿,想要了解更多的情况。

"你们几个,明天如果还交不出春游费,就别来学校了。"赵丽华继续说道,语气越来越恶劣,"我不想因为你们几个拖后腿,影响整个班级的活动。其他家长已经对你们有意见了。"

"老师,我们会努力凑钱的。"一个孩子哭着说道,声音里充满了绝望。

"凑钱?"赵丽华嘲讽地笑了,声音里满是鄙夷,"你们家长连500块钱都凑不出来,还谈什么教育孩子?我看你们还是早点出去打工算了,读书这条路不适合你们。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应该留给那些真正有前途的孩子。"

陈维新听到这里,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次经历。那时他八岁,正好和若琳现在一样大。学校要收一笔20块钱的活动费,对当时的他家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

那天放学后,他怯生生地走进王老师的办公室。

"王老师,我家...我家可能要晚几天才能交活动费。"小时候的陈维新红着脸说道。

王老师放下手中的作业本,温和地看着他:"小维,你别担心。老师知道你家里的情况。"

"我爸妈说,等收了庄稼就有钱了..."

"这样吧,"王老师从抽屉里拿出20块钱,"老师先帮你垫上,等你家有钱了再还也不迟。但是你要答应老师一件事。"

"什么事,老师?"

"你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记住,家里穷不是你的错,但你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这种状况。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不行。"

正是那个老师的话,一直激励着陈维新努力向前,最终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可是现在,他的女儿却在遭受着完全不同的对待。同样是八岁的孩子,同样面临经济困难,但得到的却是侮辱和歧视。

"陈若琳,你给我站到黑板前面去。"赵丽华突然大声命令道。

陈维新透过玻璃看到,女儿怯怯地走向黑板前面。她的步子很小,显然非常害怕。小小的身躯在空旷的教室里显得那么孤独无助。

"转过身来,面对大家。"赵丽华继续命令,语气像在训练动物一样。

若琳慢慢转过身,陈维新看到女儿的脸上满是泪痕,眼睛红肿,嘴唇在微微颤抖。那种委屈和恐惧的表情,深深刺痛了陈维新的心。

"你们看看陈若琳,"赵丽华开始了新一轮的羞辱,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刺耳,"她就是典型的例子。家庭条件差,家长不重视教育,孩子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陈维新的心在滴血。他的女儿,一个八岁的孩子,正在承受着这样的公开羞辱。她那么小,那么无辜,凭什么要承受这些?

"你们说,像她这样的学生,配得上我们这所重点小学吗?"赵丽华问其他几个孩子,声音里充满了恶意。

那几个孩子都不敢说话,只是低着头。他们也是受害者,也在承受着同样的痛苦。

"不说话是吧?那我告诉你们,像陈若琳这种学生,就是我们班级的拖油瓶。她不仅成绩不好,家庭条件也差,还影响了我们班级的整体形象。每次家长会,其他家长都在抱怨,说为什么要让这种孩子和他们的孩子在一个班级。"

这时,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但陈维新完全没有注意到。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室里正在发生的一切上。

陈维新深呼吸了几次,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贴近门口,仔细倾听里面的对话,想要了解事情的全貌。但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像刀子一样割着他的心。

教室里,赵丽华的训斥还在继续:"你们几个给我记住,像你们这种家庭的孩子,就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该认清现实就认清现实!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有钱人的孩子就是比穷人的孩子有优势,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陈维新看到女儿若琳站在那里,小小的身躯在微微颤抖,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她的委屈、她的无助、她的恐惧,都深深地刺痛着父亲的心。

这一刻,他再也无法忍受了。无论结果如何,无论会带来什么后果,他都要为女儿讨回这个公道。

就在陈维新准备推门而入的时候,教室里突然传来了赵丽华更加恶毒的声音...



赵丽华越说越起劲,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刺耳:"大家看看陈若琳,她的衣服已经洗得发白了,鞋子也是去年的款式。她爸爸妈妈根本不重视她的教育,连个家长会都不来参加!"

小若琳的脸涨得通红,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其他孩子窃窃私语,有些还用手指着她。

"这就是不努力的家庭的孩子!她家连500块钱的春游费都交不起,她爸妈指不定在哪里搬砖呢!"赵丽华冷笑着,完全没注意到门口已经站了一个人。

陈维新再也忍受不了,正要推门而入时,赵丽华突然指着小若琳大声羞辱:"你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就是社会的拖油瓶!"

话音刚落,教室门被猛地推开。陈维新大步走了进去,眼神冰冷得让人胆寒。

"陈若琳是我女儿,我来接她回家。"他的声音很平静,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威严。

赵丽华打量着眼前这个穿着普通的中年男子,更加肆无忌惮:"就你这副穷酸样,还好意思来学校?你女儿在班里被人瞧不起,都是因为你们这种没用的家长!"

就在这时,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校长气喘吁吁地跑过来。

当他看清教室里的情况后,整个人如遭雷击。认出了那个穿着朴素的男人,额头上瞬间冒出了冷汗。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