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股市场上发生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市值仅60多亿元的中航电测宣布将以174亿元收购总资产超1200亿元的成飞集团。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引爆了资本市场。等等,歼-10、歼-20这些国之重器的娘家成飞集团,居然被一个小公司给收购了?这是怎么回事?
![]()
成飞集团的实力与困境
成飞集团是什么来头?简单说,它就是中国战斗机界的"顶流"。歼-20隐形战斗机?它家的。
C919大飞机的主要机身部件?也是它家的。民用航空领域的ARJ21支线客机部件?还是它家的。
可以说,无论军用还是民用航空,成飞集团都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当之无愧的技术领袖。
![]()
但是,成飞集团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一方面,高端航空装备的研发需要持续不断的巨额投入。光是2022年到2023年这两年,成飞集团就投入了22.12亿元进行研发,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另一方面,成飞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9.32%,这意味着它每100块钱的资产中,有将近90块钱是借来的。这种高负债率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成飞集团需要一条出路来解决资金压力,同时继续保持技术创新的步伐。而这,恰恰是这次重组的核心原因之一。
![]()
军工资产证券化
这次中航电测以174亿元收购成飞集团,可不是一般的并购案例,而是一场国家级的战略重组。它是注册制以来深交所金额最高、规模最大的重组项目,堪称军工资产证券化的里程碑。
回想十年前,谁能想到歼-20这样的国之重器背后的研制主体会在A股上市?那时候,军工资产都是保密封闭的代名词。
这次重组背后,是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央企证券化率提升政策在推动。
![]()
通过这种方式,成飞集团可以借助资本市场力量,一方面解决高达89.32%的负债率问题,另一方面获取持续研发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能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这种军工核心资产的证券化,不仅是资本市场的一次盛宴,更是国家军工发展战略的重要棋子。通过市场化机制,让这些高精尖企业获得更加充足的发展动力,最终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大局。
![]()
同一控制下的蛇吞象
现在来到最让人费解的部分:市值仅60亿元的中航电测,是如何收购总资产高达1217亿元的成飞集团的?
答案就在"同一控制"这四个字上。
中航电测和成飞集团都是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企业,这次收购本质上是航空工业集团内部的资产重组,是"A控A"的模式。正因为如此,这次交易并不触发借壳上市的条款,可以顺利进行。
![]()
具体操作上,中航电测通过发行20.86亿股股票(定价8.36元/股)完成了这次收购。交易完成后,航空工业集团对重组后公司的持股比例将升至78.07%,牢牢保持对这些核心军工技术的绝对控制权。
这种"A控A"的模式,实际上为后续国企整合提供了范本。类似的案例已经有不少,比如中直股份的直升机资产注入、中航电子吸收合并中航机电等。这种模式既能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又能保证国有资产的整体安全,可谓一举两得。
![]()
军工龙头的资本吸引力
当这个收购消息公布后,资本市场沸腾了!中航电测的股价在短短9天内暴涨了400%,市值从60亿元飙升至412亿元。这种疯狂的表现,充分说明了市场对军工资产的渴望程度。
为什么投资者如此热捧?一个重要原因是稀缺性。重组后的中航电测将成为A股市场上唯一拥有四代机整机制造能力的上市公司。这种稀缺性是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
另一个原因是业绩的确定性。根据行业数据,歼-20的产能每年预计增长15%以上,这意味着公司未来几年的订单是有保障的。在不确定性充斥的市场环境中,这种确定性的成长显得尤为珍贵。
如果对标同样是战斗机制造商的中航沈飞(市值约1300亿元),成飞集团的营收规模是其1.6倍,那么重组后的中航电测市值有望突破1800亿元,成为A股军工板块的新龙头。
![]()
军民融合的深度实践
重组不仅是简单的资产整合,更是技术与产业链的深度协同。成飞集团拥有世界一流的数字化设计和复合材料技术,而中航电测则在航空电子系统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结合将产生"1+1>2"的效果。
重组后,双方计划共同建设智能工厂,推动航空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意味着从设计、制造到维护的全过程都将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大幅提升效率和质量。
根据预测,这种整合可能将研发周期缩短15-20%,生产效率提升约25%,极大地加快新型号从概念到交付的速度。
![]()
在产业布局上,四川成都、绵阳等地的航空产业集群将整合为"三机协同"的生产体系,即歼-20、运-20和直-20三大国之重器协同发展。这三大平台2023年产值已接近500亿元,未来五年有望实现年均12%以上的增长。
同时,公司还将承接C919机头、AG600水陆两栖飞机等民用订单,进一步优化军民品收入比例,从目前的4:6进一步向均衡方向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C919已获得超过1000架订单,未来10年产能计划逐步提升至每年150架,这将为成飞集团带来稳定且可观的民品收入。
![]()
这种军民融合的深度实践,既能充分利用军工技术的尖端性,又能通过民用市场扩大规模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实现良性循环。军民两用技术的协同开发可使研发投入降低约30%,大幅提升资本回报率。
随着国际航空市场的复苏和国产大飞机的放量,重组后的公司预计在2026年营收有望突破1500亿元大关,真正成为国际一流的航空装备制造集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