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八大军区司令对调会议,毛主席为何让年纪最小、权力最大的先开口

0
分享至

八大军区司令对调,是毛主席晚年动作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件军界大事。1973年年底对调的八大军区司令,毛主席主要是想调动陈锡联、许世友、杨得志和韩先楚四人。他们在同一个大军区内的任职时间均超过10年,分别是14年、18年、18年和13年。



像丁盛、曾思玉、皮定均和李德生,都是在66年后上任大军区司令的。可以说,这四人都是陪调的。毛主席在八大军区司令在场的会议上说得很清楚,就是让他们带个头,省军区、军分区和人武部照着做。

八大军区司令对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安排;他们动了,下面才好动。上下都动了,才符合毛主席和小平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想法。

12月21日,中央正式下达最终对调命令的会议上,毛主席让年纪最小、权力最大的李德生先表态。李德生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我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对这次对调没有任何意见。”

毛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但还是说道:“有人一听调动就不高兴,一副不愿意离开老单位的样子。军人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啊。这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李德生坚决服从的表态,让这场会议完美结束。

毛主席选李德生是有深意的,首先就是李的权力、地位是八大司令中最大、最高的。自1969年被调到中央任职后,李德生就一飞冲天,身上兼任多项中央和地方要职:南京军区副司令、安徽省军区司令、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副主席。



李德生“坚决服从”的表态,令其他七位司令即便有意见也不好再提出;毕竟位高权重,又是最重要的大军区的司令李德生都没有意见,他们有意见也没用。

毛主席选中李德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年纪最小,年纪小一般也意味着资历浅。1973年,李德生58岁,他虽然只比其他七位司令中,年纪最小的陈锡联小1岁,资历却差得很远(更别说跟其他几位司令比较了)。

陈锡联29年参加游击队,同年入红军,30年入团、入党,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参与创建川陕苏区,屡立战功,多次得到上级的表扬。红军时期最高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师长、师政委。

抗战初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团长,后期任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建国前后担任2野3兵团司令、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川东军区司令、炮兵司令,总军械部部长等职务。



而李德生是30年参加红军,31年入团,32年入党,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战川陕,红军时期职务并不高。抗战初期是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通信排排长,后期任太行军区第2军分区30团团长。建国前后担任二野12军军长、志愿军副军长。陈锡联做过李德生的上级,专门提拔过他一次。

毛主席让李德生先开口表态,是综合他年纪和地位的最佳选择。而且在李德生本就在中央有职务,因此在政治局开会讨论时,他就参与其中讨论和思考过。当时毛主席反复征求李德生等中央领导的意见,问有没有必要。



因此,李德生当众表态前,已经被做好了思想工作。中央的对调决议,获得李德生的支持相对容易,同样也非常重要。这又是毛主席领导军队的一次艺术表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寻史者也 incentive-icons
寻史者也
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590文章数 3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