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表在《衰老与疾病》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可能正在错失减少药物研发风险的机会,并且推进长寿研究。该论文为将寿命评估纳入常规药物研发提供了一个标准化基础,能够揭示传统毒理学研究可能忽略的长期风险或益处。
来自包括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和BioAge实验室(BioAge Labs)在内的长寿生物科技公司的科学家与学术研究人员合作,以填补衰老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缺口:进行小鼠寿命研究缺乏标准化方法,而这对于在临床前环境中评估潜在抗衰老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是基础性的。他们提出,将标准化的小鼠寿命研究纳入早期药物研发,可以对候选化合物对寿命和健康寿命的影响提供关键的认识,有可能识别出不仅能治疗疾病而且能减缓衰老进程本身的药物。
“想象一下,每次你在进行支持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的研究时,你还可以同时在小鼠身上进行寿命研究,”该论文的主要作者、英矽智能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扎沃龙科夫(Alex Zhavoronkov)说道。“每个制药项目都会面临12个月的支持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的窗口期。为什么不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同时进行一项小鼠寿命平行研究呢?”
该论文强调,尽管人们日益认识到衰老在慢性疾病中是一个主要因素,但传统上小鼠寿命研究在临床前药物研发中并未发挥作用。事实上,研究人员声称,没有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在人类临床试验之前针对一种治疗方法进行过完整的小鼠寿命研究,尽管许多获批药物旨在供人类长期慢性使用。
论文里说,这个差距不是因为缺乏科学兴趣,而是好几个实际的和系统性的障碍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缺乏把小鼠寿命研究纳入药物研发流程的标准化方案,这样就很难比较不同研究的结果,也很难说明这种长期实验所需投资是合理的。论文的作者觉得,这个疏忽可能会让我们错过发现治疗方法长期风险或者益处的机会,尤其是那些需终身使用的治疗方法。
研究人员建立起一个清晰、可扩展的方案,目的在于降低小鼠寿命研究的门槛,并鼓励让此类研究得到更广泛的采用,最终支持开发治疗年龄相关疾病的更安全、更有效的疗法。该框架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来系统地评估候选药物的长期效果,揭示传统毒理学研究可能遗漏的风险或益处。研究人员认为,更广泛地采用这样一个方案可以促进开发出针对慢性疾病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有助于加速发现老年保护剂——即减缓生物衰老进程的药物。
“将寿命研究标准化,为药物研发者提供了一个清晰、实用的蓝图,用于测试他们的分子是否能够影响衰老生物学,”该论文的合著者、BioAge Labs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汀·福特尼(Kristen Fortney)告诉我们。“当你考虑到发现抗老化保护作用可能会极大地扩大一种药物的潜在市场时,成本效益方程式就变得很有说服力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