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16年的失联潜艇突然浮现,打开舱室后,里面的景象让众人都懵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长官!雷达上出现了不明信号!"

"什么?在哪个位置?"

"就在16年前'海狼号'失踪的海域!信号显示...显示它正在上浮!"

指挥官陈海峰手中的咖啡杯掉在地上,瓷片四溅。16年了,那艘载着120名官兵神秘失踪的潜艇,怎么可能突然出现?

当救援船靠近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01

2008年3月15日,那是陈海峰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

当时24岁的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通讯兵,正在东海舰队司令部的通讯室值班。那天夜里11点37分,他接到了来自"海狼号"潜艇的最后一次通讯。

"司令部,这里是海狼号,我们已抵达指定海域,准备下潜至预定深度。"艇长林志强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来,依然是那么沉稳有力。

林志强是陈海峰的带班班长,也是他最敬重的老师。这位40岁的资深艇长有着20年的潜艇服役经验,曾经多次执行重要任务,在整个舰队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总是说:"小峰,做通讯兵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心,每一次通讯都关系到战友们的生命安全。"

"海狼号收到,注意安全,保持联系。"陈海峰按照标准程序回复道。

然而,这句话竟然成了他与恩师的永别。

海狼号执行的是一项绝密任务,连陈海峰这样的通讯兵都不知道具体内容。他只知道潜艇载着120名官兵,要前往距离大陆架200海里的深海区域执行为期48小时的任务。

这次任务的保密级别极高,连艇上的大部分官兵都不清楚具体要做什么。陈海峰只是按照命令,负责与海狼号保持联系,每隔4小时进行一次通讯确认。

那天晚上,陈海峰格外认真。

他反复检查通讯设备,确保每一个频段都调试到最佳状态。林志强曾经告诉过他:"通讯设备就是我们的生命线,绝不能有任何差错。"

按照计划,海狼号应该每隔4小时向司令部汇报一次情况。可是从那天深夜开始,无线电里再也没有传来林志强熟悉的声音。

凌晨3点37分,第一次通讯时间到了。

"海狼号,海狼号,这里是司令部,请回答。"陈海峰反复呼叫,无线电里只有"滋滋"的杂音。

他开始紧张起来,立即向值班长官汇报。值班长官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马上启动了紧急联络程序。

"调用所有备用频段!"值班长官命令道。

整个司令部的通讯系统全部调动起来,用尽一切手段试图与海狼号取得联系。各种频段、各种呼号、各种加密通道,甚至连民用频率都试过了,但结果都是一样的——彻底失联。

陈海峰整夜未眠,不断地重复着呼叫:"海狼号,海狼号,这里是司令部,请回答..."

他的声音从焦急变成绝望,从绝望变成麻木。一直到天亮,无线电里依然只有令人心碎的杂音。

天亮后,海军派出了搜救舰队。陈海峰也被安排到搜救指挥舰上,负责通讯联络工作。当救援舰队赶到海狼号最后通讯的海域时,海面上一片平静,没有任何异常。

"开始搜索!"搜救指挥官下达了命令。

声纳兵们紧张地操作着设备,声纳波一遍遍地扫描着海底。这片海域水深超过4000米,海底地形复杂,搜救难度极大。

"声纳显示海底有个深谷,深度超过6000米。"声纳兵汇报道。

"继续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连续搜救了72小时,搜救范围扩大到方圆500海里,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深海探测设备,甚至还请来了外国的专业救援队伍。然而,除了在海底发现一些早已锈蚀的沉船残骸外,没有找到任何与海狼号有关的痕迹。

"会不会是深海暗流把潜艇冲走了?"有专家提出猜测。

"也可能是海底地震导致的坍塌,把潜艇掩埋了。"

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海狼号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一个排水量2000吨、长度超过70米的核潜艇,载着120名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深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段时间,陈海峰几乎崩溃了。他无法接受林志强就这样消失的事实。那个曾经手把手教他操作通讯设备的师傅,那个总是在深夜值班时给他冲热茶的班长,那个答应过要参加他婚礼的恩师,怎么可能说没就没了?

更让人心痛的是那120个家庭的痛苦。

海狼号上有新婚不久的年轻军官,副艇长王建设刚结婚半年,妻子怀孕8个月,原本等着丈夫回来给孩子起名字。她每天都在码头等待,挺着大肚子站在风中,眼睛望向海的尽头。

轮机兵刘明华刚刚把农村的父母接到城里,准备让老人享享福。老两口从来没见过大海,还说等儿子这次任务回来,一家人一起去海边拍张合影。

通讯兵小张还不到20岁,家里的弟弟妹妹还等着他寄生活费回去。他总是跟陈海峰说:"等我攒够了钱,就把弟弟妹妹都接到城里来读书。"

声纳兵老李快要退休了,就等着这次任务回来就办退休手续,然后和老伴一起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孙女才3岁,还等着爷爷回来给她买玩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未完成的心愿。他们的家人朋友每天都在码头等待,眼中的希望一天天黯淡下去。

搜救工作持续了整整半年,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海军不得不宣布海狼号失事,120名官兵全部牺牲。

那是陈海峰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他经常做噩梦,梦见林志强在深海中向他求救,梦见那120个兄弟在冰冷的海水中挣扎。他开始酗酒,成绩一落千丈,差点被部队开除。

是林志强的妻子救了他。

那个坚强的女人在失去丈夫后,依然保持着军嫂的风范。她找到陈海峰,拉着他的手说:"小峰,志强最后一次跟我通电话时还提到你,说你是个好苗子,将来一定能成大器。你不能这样沉沦下去,你要替他们好好活着。"

那一刻,陈海峰哭得像个孩子。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查清楚海狼号的真相,一定要找到那120个兄弟。



02

16年过去了,陈海峰已经从当年的通讯兵成长为海军救援司令部的指挥官。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的誓言,这些年来一直在关注深海搜救技术的发展,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解开海狼号失踪之谜。

现在的技术比16年前先进了太多。

深海探测器能够下潜到7000米的深度,高精度声纳能够发现海底最细微的异常,卫星定位系统的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别。水下机器人可以在海底工作数月,自主搜索和拍摄。

陈海峰经常会想,如果当年有现在的技术,或许就能找到海狼号了。

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那片海域的关注。每当有新的搜救任务经过那里,他都会要求顺便搜索一下,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新的线索。

他甚至动用私人关系,请来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深海探测队伍,对那片海域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搜索。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但他从未放弃。

海军内部有人说他"魔障了",认为他对海狼号过于执着。但陈海峰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120个兄弟的生死不明,我怎么能放弃?"他总是这样回答质疑者。

在陈海峰的办公室里,一直挂着一张海狼号的照片,那是16年前拍摄的。每当工作累了,他就会看看这张照片,仿佛能从中汲取力量。

他也经常去看望那些家属。

王建设的妻子后来改嫁了,但陈海峰依然会去看看那个16岁的孩子,那是王建设的儿子。孩子长得和父亲一模一样,每次见到陈海峰都会问:"叔叔,我爸爸真的回不来了吗?"

刘明华的父母已经80多岁了,身体很不好。陈海峰经常去看望老人,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困难。老两口总是说:"海峰啊,如果明华还在,也应该像你这样有出息了。"

林志强的妻子始终没有改嫁,她说要等丈夫回来。每年的结婚纪念日,她都会去海边站一会儿,仿佛丈夫随时会从海里走出来。

陈海峰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寻找真相的责任,更是这些家庭的希望。他不能让他们失望,也不能让那120个兄弟白白牺牲。

然而,那片海域就像被诅咒了一样,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异常。

直到今天。

03

2024年3月15日,整整16年后的同一天。

陈海峰正在司令部研究新的深海救援方案,桌上摆放着最新的深海探测设备资料。他计划再次组织对那片海域的搜索,这次要动用最先进的技术。

"长官,您又要去那片海域?"副指挥官劝阻道,"我们已经搜索了这么多次了..."

"16年了,我不能放弃。"陈海峰态度坚决,"总有一天会找到线索的。"

就在这时,通讯室传来了急促的呼叫声。

"报告长官!雷达发现不明目标!"

陈海峰立即赶到指挥室,值班军官指着雷达屏幕汇报:"长官,您看这里,有一个大型目标正在快速上浮,位置就在..."

"东经126度42分,北纬32度18分。"陈海峰脱口而出。

那正是海狼号失踪的海域!

陈海峰的心脏狂跳起来,他死死盯着雷达屏幕上那个不断上升的光点。16年了,这是那片海域第一次出现异常信号。

"目标大小和海狼号非常接近!"雷达兵兴奋地汇报,"上浮速度很稳定,已经上升了2000米!"

"立即派遣救援舰队!"陈海峰下达命令,"我要亲自过去!"

"长官,这样做是否太冒险了?我们还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副指挥官担心地说。

"我说了要亲自过去!"陈海峰的语气不容置疑,"如果真的是海狼号,我必须第一个见到他们!"

半小时后,由三艘救援舰组成的舰队全速赶往事发海域。陈海峰站在旗舰的舰桥上,手中紧握着望远镜,内心五味杂陈。

他既希望那真的是海狼号,又害怕看到最不愿意面对的结果。16年了,如果真的是海狼号,里面的兄弟们还活着吗?就算活着,他们是怎么度过这漫长的16年的?

"长官,目标继续上浮,距离海面还有500米!"通讯兵汇报道。

陈海峰举起望远镜,紧紧盯着海面。在夕阳的照耀下,海水呈现出金黄色,波光粼粼。

突然,海面开始出现异常。

"您看那里!"一名水兵指着远处的海面。

那里的海水开始剧烈翻滚,仿佛有什么庞然大物正在从深海中浮出。巨大的气泡不断涌出水面,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

当救援舰队赶到目标海域时,海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旋涡。海水不断地向上翻滚,仿佛有什么庞然大物正在从深海中浮出。

"所有人准备!"陈海峰命令道。

突然,一个黑影从海水中缓缓升起。先是一个锈迹斑斑的潜望镜,然后是指挥台围壳,接着是整个艇身。

当潜艇完全浮出水面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确实是海狼号!舰艇编号"372"清晰可见,虽然外壳布满了海藻和锈迹,但整体结构完好无损。

"这...这怎么可能?"副指挥官喃喃自语,"16年了,它怎么会突然浮出来?"

陈海峰也感到震惊,但更多的是激动。"准备登艇!医疗队、技术专家全部到位!"

救援舰缓缓靠近海狼号,舰上的医务人员和技术专家紧张地准备着登艇工具。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紧张和期待。

16年了,他们终于找到了海狼号!

但更大的疑问也随之而来:这艘潜艇这16年来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会在今天突然浮出水面?里面的120名官兵现在是什么状况?

"长官,我们发现了异常!"技术专家拿着探测仪器汇报,"潜艇周围的磁场很不稳定,而且温度比正常海水高出5度。"

陈海峰皱起眉头,这些现象都很奇怪。一艘在深海中停留了16年的潜艇,周围怎么会有这样的异常现象?

"先不管这些,准备登艇!"



04

登艇准备工作紧张地进行着。

医疗队准备了足够120人使用的氧气瓶、急救药品和营养液。考虑到艇内人员可能严重营养不良,他们还准备了大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注射液。

技术专家们携带着各种检测设备,准备对潜艇内部环境进行全面检测。空气质量检测仪、辐射检测仪、有毒气体检测仪,各种设备一应俱全。

心理医生也做好了准备,因为经历了16年的困境,艇内人员很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准备了镇静剂和抗抑郁药物,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

陈海峰坚持要第一个登艇。

"长官,让我们先进去探查情况吧。"技术专家劝阻道,"里面的情况不明,太危险了。"

"不,我必须第一个进去。"陈海峰态度坚决,"如果里面真的有幸存者,他们看到我这个熟悉的面孔,会更有安全感。"

陈海峰说的是事实。海狼号上的很多官兵都认识他,特别是那些老兵,都知道他是林志强的得意弟子。如果他们真的在艇内等待了16年,见到陈海峰应该会感到一些安慰。

救援艇慢慢靠近海狼号的舷侧。

近距离观察,海狼号的状况让人既惊讶又困惑。潜艇外壳虽然布满了海洋生物和锈迹,但没有明显的撞击损伤。这说明它这16年来并没有遭遇过严重的事故。

更奇怪的是,潜艇的应急出入口依然密封完好,这意味着艇内可能还保持着相对良好的环境。

"开始空气检测。"技术专家将探测器贴近潜艇的通风口。

几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了:"长官,艇内氧气浓度21%,二氧化碳浓度正常,没有检测到有毒气体。这...这太不可思议了!"

陈海峰也感到震惊。一艘在深海中漂流了16年的潜艇,内部竟然还保持着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这在科学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辐射检测呢?"

"辐射水平正常,甚至比外界还要低一些。"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困惑。核潜艇的反应堆经过16年的运行,辐射水平应该很高才对,怎么可能比外界还低?

"准备打开舱门。"

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切割工具,准备打开海狼号的应急舱门。陈海峰穿上了防护服,戴上了防毒面具,手中拿着强光手电筒。

在他身后,医疗队员们已经准备好了担架和急救设备。如果艇内真的有幸存者,他们随时可以进行救治。

"长官,您真的要第一个进去吗?"医疗队长担心地问,"万一里面有什么危险..."

"我必须进去。"陈海峰的语气坚定不移,"这是我欠他们的。"

舱门的螺栓一个个被拧开。

每拧开一个螺栓,陈海峰的心跳就加速一分。16年的等待,16年的思念,16年的愧疚,即将在这一刻得到答案。

"倒数第二个螺栓了,长官。"技术人员汇报道。

陈海峰深吸一口气,额头上已经渗出了汗珠。他想象着各种可能的情况:也许艇内已经空无一人,也许里面只剩下了尸骨,也许...

"最后一个螺栓了,长官。"

陈海峰亲自上前拧动最后一个螺栓。随着"咔嚓"一声,舱门的密封完全解除了。

"准备开门!"

几名技术人员合力推动沉重的舱门。舱门发出"吱呀"的声响,缓缓向外打开。一股陈腐的空气从舱内涌出,但令人意外的是,这股空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闻。

陈海峰举起手电筒,向舱内照射。

手电筒的光束穿透了黑暗,照亮了舱内的情景。

下一秒,陈海峰整个人僵住了。他瞪大眼睛,死死盯着舱内,仿佛看到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景象。

身后的技术人员催促着:"长官,怎么了?里面是什么情况?"

但陈海峰只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手中的手电筒都在颤抖。他的嘴巴张开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

"长官!长官!您怎么了?"身后的队员们焦急地呼喊着。

陈海峰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舱门口,整个人仿佛化作了一座雕像。他的呼吸变得急促,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防护服里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

"让我看看!"医疗队长挤到陈海峰身边,也用手电筒向舱内照射。

下一秒,这位经验丰富的军医也愣住了。手电筒从他手中滑落,在舱门边缘碰撞着发出"咚咚"的声响。



"这...这不可能..."医疗队长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震惊和恐惧。

其他队员们再也按捺不住好奇心,纷纷挤到舱门前。当他们看清舱内情景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撼了。

有人不自觉地后退了几步,有人发出了惊呼声,还有人直接瘫坐在地上。

"快...快通知司令部..."一名技术专家颤抖着拿起对讲机,但话说到一半就说不下去了。

舱内的景象完全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那种震撼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刻被彻底打碎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