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新闻晨报学记团·社会观察家研习营2025春季学期结业式顺利举行。这学期,红艳艳的《学生记者证》上又刻下一枚进阶的印章,小记者们的前进之路又多了坚实的足迹。
当晨报小记者吴凡看到《新闻晨报》上自己的名字和文章时,开心和成就感充满胸膛。在年初举行的2024秋季学期结业式上,他给新年定下的小目标是:下个学期的投稿能上报纸。一个学期过去,目标已经达成!
![]()
晨报小记者胡馨允则把一封信悄悄地塞到了中高阶导师褚帆的手中。她在社会观察家研习营中完成了整整三年的学习,还曾作为小记者代表登台发言。就要毕业了,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向喜爱的老师告别。
![]()
常常有家长问我们,参加晨报学记团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我们的回答始终如一:没有硬性要求。因为我们不是一个掐尖的机构,而是一个成长的平台。
在过去的这个春天,有的小记者享受每周和老师线上相约,分享新闻和表达观点;有的小记者在老师的指导、同伴的鼓励下,克服了对陌生人提问的羞涩和胆怯;有的小记者在团队协作中,锻炼了社交力,结交到新朋友;还有的小记者实现了文字变成铅字的愿望……从 “知” 的萌芽到 “记” 的实践,每个小记者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有所收获和成长。
导师总结
中高阶导师褚帆
![]()
回望春季学期,小记者们在提高新闻素养、锻炼社会能力方面,进步明显。
新闻分享环节,你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在导师的分享与引领下,大家不断深入、层层追问,提高信息捕捉力和洞察力,同时培养出关心身边小事、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
在口语表达方面,小记者们也有着突出的表现,语言更流畅了,结构更清晰了,学会了用事实说话,努力使观点“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你们的采访提问也愈发自信,敢于开口,懂得倾听,在街采活动中,越来越有专业记者的风采。
本学期,小记者共投稿90多篇,其中既有实践活动后的有感而发,也有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录,每一次落笔成文,每一次打磨修改,都是你们在写作道路上的前进一步。
更可贵的是,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每一次小组任务中闪闪发光。你们学会了沟通、分工与互相支持,懂得为团队的成果而努力。
荣誉时刻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重要的是我们能看见它、放大它,让它的光芒照亮孩子前进的路。在晨报学记团导师们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自带光芒的星。
![]()
写作之星
实践之星
学习之星
合作之星
光荣榜
![]()
小记者代表发言
在晨报学记团中,小记者们经历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来听听几位小记者代表的分享。
高阶小记者代表 陈昱闻
(浦东新区浦明师范附属小学)
时光就像我们小记者奔跑的脚步,一眨眼,三年的晨报学记团小记者旅程已到终点。今天站在这儿,我心里既有不舍,更有满满的感恩与力量——我仿佛一颗小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开始慢慢挺起了枝干。
回想初阶时,面对街头陌生人采访,我只会紧张地躲在后面。是褚老师温暖的鼓励,伙伴们手拉手的陪伴,让我慢慢学会勇敢走上前去,用礼貌的声音自信表达。
在三年的学习中,老师教我们分辨什么是新闻,学习追问“为什么”,透过表面看本质,怎样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思辨能力,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理解纷繁世界的大门。
还有许多次的公益活动使我更加明白,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要互相帮助,一人之力虽轻,众人合力却可担起千钧重任。
小记者生涯中尤其难忘的,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报纸上工整的铅字,那份强烈的欣喜至今难忘——我一共有七篇文章被《新闻晨报》学记团专版发表,字字句句记录了我的足迹与蜕变。每一篇稿子背后,都藏着老师逐段逐句修改的笔迹。
老师们,是你们把勇气装进我怯懦的口袋,将思辨的星光撒进我懵懂的眼睛,为我稚嫩的梦想插上了能高飞的翅膀!
毕业在即,但终点亦是起点。我们这些初试啼声的小鸟,将带着晨报学记团赋予的观察之眼、思考之脑、合作之心与关怀之情继续前行。未来的日子里,我定会继续紧握手中纸笔,用热忱的眼观察世界,以真诚的心传递声音——不仅记录生活,更努力书写属于我们少年一代的温暖与力量。
感谢褚老师,张老师,助教哥哥姐姐,还有学记团所有敬爱的老师们!感谢相伴一路,亲爱的伙伴们!我们这些小苗才刚破土,终有一日,定会向着广阔天空,生长成林!
中阶小记者代表 杨桓
(浦东新区康桥实验小学)
加入晨报学记团的这一年,是充满惊喜与收获的旅程。在线上课堂中,老师用生动的讲解,教我区分不同体裁新闻稿的特点。我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辩证的思维看待新闻事件。记得学习如何分析社会热点时,老师引导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思维训练,让我看待世界的目光更加理性。
晨报学记团的实践活动为我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在牙科诊所开展的爱牙讲座中,我们参观治疗设备,学习专业护牙知识;在虹口沙弗尼环保商店的SDG行动里,我们亲手参与再生材料与海报创作。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为写作积累了鲜活素材。
街头采访的锻炼,让我实现了从腼腆到自信的蜕变。第一次采访时,我紧张得连问题都念不顺畅,是指导老师耐心教我如何观察人群、设计问题。通过一次次实践,我学会根据采访对象调整提问方式,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团队采访中,我和伙伴们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沟通,有人记录要点,提升了我的协作能力。
在两期中阶的学习里,我共发表文章6篇,参与10余次线下活动。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写作水平,更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一次采访、每一篇文章,都是我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最后,衷心感谢学记团提供的成长平台,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未来,我会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努力成为更优秀的小记者!
初阶小记者代表 付亦涵
(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
原本是妈妈觉得小记者的课程能丰富我的业余生活,于是给我报了名,没想到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自己每周都很期待上小记者课,也很期待见到一直在屏幕那头的大陈老师。她非常温柔也很有耐心,我很喜欢她。
小记者的课程我一次也没缺席,还积极参与了每一次的线下活动。第一次我们来到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看了“国之重器”的影片,学习了“心肺复苏”,沉浸式体验了自救本领。结束后,我迫不及待地跟妈妈分享了在地铁上逃生的整个流程。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尝试写了第一篇文章。妈妈帮我投稿,经过张老师的指点,我再修改,文章最后登上了《新闻晨报》。这一刻,我特别自豪,居然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学校和自己的文章。
第二次在商场里采访路人,一开始我也是很紧张的。当我鼓起勇气采访了第一位路人后,我觉得好像也没那么难嘛,于是自信心暴增,顺利且超额完成任务。当其他小记者有点害羞时,我也会为她打气,也就此种下了友谊的种子。
第三次在豆香园,我把课堂上学到的各种摄影技巧,运用到拍摄实践中。
最后在端午节那天,我跟随普陀区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来到永昌集市龙盛店,化身“小小市场监督员”,体验市场监管的各项工作,抽检肉类样本、蔬菜农药残留、餐具清洁度等等。
最后要谢谢学记团的老师,你们的教导让我学到更多本领;谢谢爸爸妈妈,你们的陪伴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也谢谢我的小伙伴,和你们一起采访、摄影非常开心。我还会继续带着小记者的好奇心,继续探索这个精彩的世界。
自然科普讲座
每一次开学礼、结业式上,晨报学记团都会给小记者们安排一场精彩讲座。这次的讲座由资深自然导师、上海植物园优秀科普讲解志愿者、上海动物园科普讲解志愿者生姜老师带来,主题为《自然观察超有趣》。
如何观察身边的大自然?在即将到来的夏天,如何重新认识身边的动植物?一个个问题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像海绵一样,积极快乐地吸收着知识的水分。
晨报学记团·社会观察家研习营2025年秋季学期招新开启
![]()
扫码即可咨询客服
注:图文来源晨报学记团,摄影Melody,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