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可查资料,近些年伊朗陆续从中国引进了多种先进的防空和电子系统,最著名的如:
中电科的JY-10防空指挥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处理800公里范围内雷达信号,同时处理分析100个空中目标航线轨迹,向防空部队分发实时情报。
还有神农盾3000/5000激光防御系统,又被称为寂静猎手激光防御系统。
而根据公开信源,截至6月23日,以色列至少进行了 5 次大规模行动,出动战机总计超过 430 架次,涵盖F‑35、F‑16、F‑15等多型机型。
虽然伊朗之前也声称击落了F35战机,却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可以视为以色列战机未有真正损失。那么问题来了,伊朗装备了有先进的防空和电子系统,为什么没能击落一架敌机?
首先必须承认以强伊弱,以色列联合美国,拥有包括F-15I、F-35I、B-52、MQ-9、EA-18G等的空袭平台,装备有电子压制、反辐射导弹、远程制导弹药。而伊朗的防空主力,仍以俄制S-200、S-300PMU1、中国HQ-2改、巴伐尔-373等为主。
数量有限不说,系统整合度更是远不如美以的打击链成熟。即使拥有先进的防空指控系统,但在整体空防体系和弹药技术方面仍有代差,尤其缺乏远程抗压能力,系统层级的差距是悬殊的。
其次是伊朗信息战落后。美以出动的EA-18G电子战机、F-35I隐身机,拥有强大的干扰与欺骗能力。它们可以压制伊朗大部分防空雷达,导致部分系统被沉默或引导失效。JY-10虽然具备指挥控制功能,但前提是传感器未被压制。如果伊朗先被电子战打掉了眼睛和耳朵,那再强的指控系统也无法精确引导拦截。
其三是以色列进行打击的方式。开始的空袭以色列根本没有进入伊朗纵深,而是在海湾、伊拉克、叙利亚边界发射远程导弹。战机发射的制导弹药射程数百公里,打击目标精确且可避开主防区。这种远程打击的方式,在初期多数战机根本不需要进入伊朗的有效防空圈,防空系统无用武之地。
第四是系统定位不同。这个指的是神农盾激光系统,这种系统对F-35、F-15等高速、远距投弹战机是完全无效的,因为就不是为它们设计的。神农盾主要是用于反低慢小目标,如以色列使用的小型无人侦察机、察打一体无人机、蜂群无人机等。
可是这次以色列也出动了很多小型无人机啊,为什么神农盾没有发挥明显作用呢?
这里只能猜测一下,大约2023年前后,伊朗首次披露引进神农盾,2024年部署系统,数量很少,大约仅仅为2-3套。而这次以色列的袭击筹备相当成熟,很多无人机是事先藏匿在伊朗境内,突然启动,突防时间短。很多无人机是在夜间、雷达盲区或以建筑物掩护下发起突击。它们目标明确、行动迅速,在同一时间多架涌入。这类“多方向、近距离、快节奏”攻击,突破了激光系统应对的极限,容易让点状部署的神农盾系统陷入“跟不上节奏、打不全、忙不过来”的困境。
更可能的是,神农盾系统本身造价昂贵,电力需求高,不可能广泛布设,可能只部署在极少数高价值设施周围。比如说,在去年10月4日哈梅内伊发表公开讲话时,画面中就出现了一个疑似中国激光反无人机系统,被认为是“神农盾”激光反无人机系统。
而这次以军小型无人机多用于前置清除防空雷达站、导弹阵地、雷达车,这些点位不一定配有激光防御系统,没布在那里就无法起作用。
最后,也不能排除伊朗没有全面启用防空系统,这并不是没有可能。高价值防空资源电磁特征明显,以伊朗被渗透的程度,几乎无法避免被提前研究、定点摧毁。出于战略目的,伊朗或许并未打开电源或让系统处于备战状态。系统数量有限,伊朗也可能选择性启用防空系统,保留最后的底牌。
总之,伊朗确实装备了一些较为先进的防空设备,包括中国提供的JY-10和神农盾。但在面对以美联军的隐身技术、电子压制、远程打击体系时仍显得体系不对等。这里有个误区,系统先进 ≠ 战果显著,防空是一场全域、联动、高强度的信息化战争。只能说,伊朗目前仍未具备全面抗衡以色列空军和美军航电系统的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