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中午,2025年上海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虽然各档次的录取投档线变化不大,但高分段人数大幅增长,623分及以上52人,和去年619分及以上人数相当;619分及以上119人,较去年增加了67人;590分及以上2503人,较去年增加了950人;580分及以上4096人,较去年增加了1412人。那么,导致今年高分考生增多的原因有哪些?在“大树成长营”,主要有五大因素。
一、2025年高考人数大幅增加。前几年上海秋季高考人数稳定在5万人左右,2023年和2024年涨至5.4万人,2025年则猛增至6.3万人,增加了近1万人,在全国高考人数下降的背景下,上海考生则大增17%,考生的增多必然导致高分段考生的同步增加。
二、上海的“小三门”赋分制。上海新高考采用“3+3”模式,由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和自选三门构成,语数外各150分,共计450分,小三门满分为210分,共计660分。考生自主选择的三门科目,每门满分均为70分,从历史、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六门科目中选择,这六门成绩采用等级赋分制进行转换,转换后的分数将分为11个等级,从A+到E,每个等级的分数从70分到40分不等,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随着考生的人数的增多,意味着小三门210分满分考生将增加900人左右。
三、物化组合的“垄断效应”与理科教学强化。高校招生计划向理工农医等倾斜,直接导致物化双选成为高分标配。2025年物化组合考生占比超90%,较2024年大幅增加,倒逼高中强化理科教学。与此同时,物化组合考生在强基计划、综评录取中更具优势,进一步加剧了理科高分集中化趋势。
四、基础教育“双新”改革的深化与成效显现。上海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全面落地,推动教学内容与评价体系向核心素养导向转型,推动了高综合素质考生的增加。此外,英语听说测试分值增至35分后,推动英语学科均分提高5-8分,成为总分上涨的重要推手。
五、教育资源集中与头部学校的“马太效应”。2025年全市前100 名高分考生中,70%来自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交大附中等“四大名校”及附属分校,这些学校依托优质生源、优质师资、竞赛资源和升学通道等,形成“高分生产链”。例如,兰生复旦中学作为生源基地,其毕业生在2025年高考中包揽前几名,凸显教育资源的“代际传递”效应。相比之下,郊区高中高分人数增长缓慢,崇明、金山等区600分以上考生不足10人,区域差距进一步拉大。
对此,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