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振
来源 | 财经八卦(ID:caijingbagua)
引言:一群人围在一家网红蛋糕店门口,想拿回充值的钱,但大门紧闭,老板也只是隔空喊话,店里人去不空,蛋糕店会员充值卡的钱拿不了,无奈之下只能加入了维权群。
6月15日还能买蛋糕,6月16日就看到了蛋糕店大门紧闭,而且还贴了一张“对不起公告”,辞藻华丽发自肺腑之言,但简单地说,就是倒闭了!
这让上个月还在“欢牛蛋糕店”充值的会员来说,真是一觉醒来“天塌了”,上个月刚充值的500元难道要打水漂了吗?甚至还有充值好几万的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6月8日“欢牛蛋糕店”还发布了一则不会跑路的海报,现在“啪~”打脸了。
不仅顾客慌了,连加盟商也慌了!
毕竟有加盟商跟“潮新闻”反映,欢牛蛋糕店的法人徐浩,答应要给他们退10万元,现在都没有声响了。
当年为了加盟欢牛蛋糕店,可是真金白银砸了20万进去,没想到两年没盈利,还倒贴了100万,简直是血本无归。
好在徐浩有点良心,答应给加盟商退一点“安慰金”,只可惜良心不多,现在徐浩都自身难保了,还怎么顾得上加盟商了。
会员预付卡退费无门,加盟商血本无归
谁能想到,以前要买一块欢牛蛋糕店的蛋糕,不仅要排长队,还要定个闹钟,可见这家店的蛋糕有多好吃了。
欢牛蛋糕店的创始人是邓周虹。
2013年,刚大学毕业的邓周虹自己窝在租住的公寓里,靠接私人定制订单生存,可以说这是“欢牛蛋糕店”的雏形。
想开一家蛋糕店是很多年轻女性的梦想,邓周虹也不例外。
奔着要开成千上万家蛋糕店,即便目前只有一间“租房店”,邓周虹也是很用心,在制作蛋糕的材料上,她都要追求新鲜。
毫不夸张,有的蛋糕成本甚至高过订单价格,但邓周虹还是愿意做亏本买卖。
而豆乳盒子、雪胖子这些现在已经看腻以及吃腻的网红烘焙产品,在十几年前却是邓周虹的“第一桶金”。
2015年4月13日,杭州欢牛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法人是徐浩,他任职董事,邓周虹则任职财务负责人。
2019年11月13日,欢牛(杭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欢牛”)成立了,杭州欢牛食品有限公司则是其全资控股子公司。
邓周虹成为了欢牛的大股东以及高管,持股比例为52.8978%。
法人是徐浩,徐浩也是股东之一,他通过杭州仙牛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间接持股欢牛蛋糕店20.503%的股份。
另外的股东是Astrend V (Hong Kong) AlphaLimited和杭州金投智业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前者于2021年9月24日注册,后者于2019年11月11日注册,都是很新鲜的公司。
万事俱备只欠“金主”!
2022年,欢牛终于等来了“金主”的青睐,顺为资本给欢牛投资近千万美元的资金。
顺为资本的实力自然不容小觑,毕竟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可是雷军。
欢牛拿到A轮融资相当顺利,拿到钱开始跑马圈地,店一个接一个开。
2023年,光是杭州,欢牛蛋糕店的门店数量就高达67家!
然而2024年,欢牛蛋糕店却开始不断关店,虽然也开新店,但关店的数量比新店还多。
终于,欢牛蛋糕店还是没能扛住,这一家坚持了12年的网红烘焙店,终究是吃不到千亿烘焙市场的一杯羹。
为什么会倒闭?成本40元的蛋糕卖170元也就算了,口味也没像以前那么好吃了,加盟商还赚不到钱。
盲目扩张却失去了初衷,成本压不住,管理也失控,最终落了个被执行人还限高的下场,实在是可惜。
“烘焙第一股”破产清算,董事长卖楼还债
欢牛倒闭并非个例!它也只是烘焙行业又一个扛不住洗牌的网红品牌而已。
在欢牛之前,曾经风光无限转眼坠落谷底的品牌多的很,如克莉丝汀、熊猫不走,还有多乐之日、勿理堂等连锁烘焙品牌。
其中,克莉丝汀还是“烘焙第一股”,曾经火遍全国的烘焙品牌,开了30多年的烘焙老店,也于2024年12月退市,所有门店都停业了,总部也是人去楼空的现象。
2012年,克莉丝汀在港交所上市,市值峰值曾高达20亿港元。
1993年,克莉丝汀创立并把第一家店开在了上海。从此,这个西点品牌的名字就长在了长三角地区很多人的味蕾上。
巅峰的时候,克莉丝汀门店数量高达1000多家。
跟欢牛一样,很多大公司给员工的福利,蛋糕券就是福利之一,欢牛和克莉丝汀都成为很多公司给员工的节假日、生日抵用券。
毫不夸张,在九十年代,中秋节能收到一张克莉丝汀的月饼券,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如今,别说蛋糕券了,就是在一些本地生活APP上,都看不到克莉丝汀店面了。
克莉丝汀最终的结局是破产清算,拖欠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以及租金,还迟迟不披露近4年的相关财报,不得不被摘牌退市。
董事长被限高,不得不卖楼还债,终究还是挽救不了陷入泥潭的克莉丝汀。
这个让很多长三角地区的人充满情怀,从小吃到大的蛋糕老牌子,成为了烘焙赛道“第一批”下场的品牌。
背靠“山姆”大树,预制糕点巨头杀出重围
三十年前,烘焙产品卖高价,或许还有人买单,但现在高价的烘焙产品消费者可不买单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烘焙品牌总想往高端化的方向走,试图拿下中产一日三餐的份,但却忘了“中国胃”就是要吃八大菜系,这些面包甜点偶尔吃还行,天天吃谁受得了。
何况现在那家蛋糕店卖的是新鲜出炉的面包以及甜点,预制的蛋糕甜点在业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毫不夸张,就拿山姆的瑞士卷来说,即便是山姆价也贵不到,59.8元可以买到16片,但换个高级商场或高级店面,只要老板够大胆,6片卖59元都可以。
山姆的蛋糕甜点供应商是“恩喜村”,人家光明正大就是做冷冻烘焙的工厂,即“预制糕点”。
因为背靠“山姆”这棵大树,2013年成立的恩喜村,从此走上了烘焙行业的“供应商”赛道。
2018年营收也就刚达1亿元,2022年营收就高达20亿元也就算了,还被亿滋国际这个“金主”多次增持股份。
中、高端烘焙品牌接连倒下
2024年1月,虎头局渣打饼行资金链断了,进入破产清算。
2024年3月,熊猫不走也是资金链断了,加上高层管理不行,决策失误,也走向了倒闭的下场。
早在2023年,墨茉点心局就不在武汉、北京等城市开店了,只剩长沙门店还在营业。
网红蛋糕店其实本就很局限,如果没有下一款更出圈的糕点,光靠几款爆品,怎么敢说出要开100万家店的野心?
有的蛋糕店不知道是卖蛋糕,还是卖“档次”?
这就不得不提到昂司蛋糕,不仅开店地址要高大上,即便月租超过200万,依旧不能阻止选址的心,毕竟昂司的艺术蛋糕都敢卖到1314万元一个,但开了4年就哑火了。
像昂司这种级别,也就只能开在深圳了,店面曾高达30家。
昂司也确实斥巨资1个亿,租了6000平方米的深圳海岸城店,知道的是卖蛋糕,不知道的以为是卖奢侈品。
烘焙界中的“爱马仕”还是没能扛住,2023年2月10日宣布停业停产了。
2024年倒闭9.5万家烘焙店,新增不到8000家
根据红餐网公开数据分析得出,2024年竟然有9.5万家烘焙店关门大吉,虽然也有新店开业,但却不到8000家,着实可怜。
有的烘焙品牌轰然倒下,有的新生接连崛起。
现在排长队的现象,出现在石头先生的烤炉、UH祐禾面包、Paper Stonge Bakery这些门店前,卖的是蛋挞、司康、铜锣烧、可丽露、核桃马里奥等新的网红烘焙品,可还有谁记得老烘焙品牌呢?
一条吐司卖到98元,人均40到60元的高端烘焙品有的是人交“智商税”。
也有超级低价糕点工厂在下沉市场“捞金”,也是人挤人。
可见,烘焙行业也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有的春风得意马蹄疾,有的破产闭店,连会员充值的钱都吐不出。
什么榴莲千层、麻薯、生吐司、奶糕等网红产品深受市场喜欢,而老式菠萝包、肠仔包、豆沙包、肉松包却无人问津。
其实蛋糕店多的很,每一年总有新店开,旧店闭,但蛋糕店一旦设置储值卡,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一旦破产、倒闭,即便老板不跑路,但也很难把钱退到消费者手上。
以至于很多消费者“充卡色变”,现在开家烘焙店,想让顾客成为会员真的很难!
不只是烘焙店,这种乱象还出现在美发店、健身房、培训机构、茶饮店等上面,几乎都出现了会员刚充值完,门店老板就卷款跑路,充值的钱直接打水漂了的乱象。
正是因为这些不诚信的商家当了“搅屎棍”,害的消费者一听到新店开业,要充值成千上万的都不敢,个个都不想当韭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