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原则同意
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5—2035年)
强化轨交与铁路的衔接,促进站城融合发展,并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完善换乘等设施服务,让市民出行更便利
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5—2035年)》并指出:
要完善轨道交通布局,为上海的新战略、新任务、新空间做好支撑,并推动重点功能和项目向轨交沿线集聚,实现城市功能与轨交建设互促共振。
要提高服务效能,强化轨交与铁路的衔接,推动建设标准衔接和线路优化设计,促进站城融合发展,并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完善换乘等设施服务,让市民出行更便利。
要推进规划细化,完善轨交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轨道交通和沿线地区融合发展。
(注:具体规划文件尚未流出)
一、在建地铁线路
1. 2号线西延伸:
从徐泾东站向西延伸1站至蟠祥路站,线路全长约1.7公里。截至2025年4月,蟠祥路站已顺利封顶,正在进行装修及设备安装工作,2个轨行区间也已全部贯通并完成热滑,列车已进入动车调试阶段,预计2025年上半年开通 。此次延伸将进一步完善2号线的交通辐射范围,加强徐泾地区与市区的联系。
2. 12号线西延伸:
自七莘路站(不含)向西延伸至松江区,途经松江区和闵行区,共6座车站,线路全长约17.27公里。目前土建开工5座车站,其中刘五公路站主体结构已提前30天完工,首台盾构“洞泾1号”已始发。部分车站站名有更改,科技园站改成千帆路站,沪松公路站改成同乐路站。该工程预计2027年开通运营 ,建成后将优化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缓解9号线客流压力,改善松江、闵行地区的出行条件,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城融合发展。
3. 13号线西延伸:
从金运路站(不含)向西延伸5站,线路全长约9.47公里,途经嘉定区、闵行区、青浦区。车站已全部开工,纪翟路站主体结构已封顶,纪翟路站至红卫河风井区间已双线贯通,红卫河中间风井至封浜中间风井区间上行线和下行线也均已顺利贯通,攻克了华东地区最长距离穿越铁路的难题。预计2025年底前竣工通车 ,通车后可在诸光路站与2号线、17号线形成换乘,提升虹桥地区轨道交通服务能级,串联起西虹桥徐泾、南虹桥华漕、北虹桥江桥等区域。
4. 13号线东延伸:
自张江路站(不含)向东北延伸,设车站2座,全长约4.52公里,目前土建已全部开工。该延伸线将进一步加强浦东区域内部的轨道交通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
5. 15号线南延伸:
途经奉贤区和闵行区,线路南起奉贤区望园路站,沿望园路、莲花南路走行,北止于已运营的15号线紫竹高新区站,设紫光路站、环城北路站、东方美谷大道站等4座车站及西闸公路预留站1座,其中望园路站与5号线换乘,线路全长10.26公里,采用全地下线敷设方式。目前西闸公路和东方美谷大道等2座车站进入土建施工阶段 。建成后将服务东方美谷产业园区、奉贤新城核心区及紫竹高新区等功能区,构建奉贤新城与主城区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
6. 18号线二期:
从长江南路站北端头井(不含)至大康路站,线路长约8.1公里,全线共6座车站。现已全部封顶,盾构区间也已经全部贯通,站内装饰安装工程已全部开始,预计2024年开通 。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18号线的线路布局,方便沿线居民出行。
7. 19号线及北延伸:
工程起于闵行区虹建路站,终于宝山区宝山站站,线路全长约46.168公里,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全线设34座车站、2座中间风井,其中换乘站18座,平均站间距为1.39km。其中江杨南路站已于去年开工,目前正在进行土建施工;铁通路站正在进行围护结构施工准备工作,预计2027年开通 。该线路贯穿闵行、浦东、宝山,将加强这些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8. 20号线一期及东延伸:
一期西段工程已开工建设,其中交通路站、上海西站站和大宁公园站等正在进行地墙施工,上海马戏城站地墙施工顺利封闭。20号线一期东段及东延伸工程线路全长约21公里,设14座车站,张杨北路站已于12月30日开工建设。20号线一期西段工程线路将途经普陀、静安两区,自西向东经过真如副中心、大宁地区等主要区域,线路全长约7.1公里,共7座车站 。建成后将完善上海西北区域的轨道交通网络。
9. 21号线一期:
是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中重要的南北向径向市区线,全长约28公里,设18座车站。目前工程已全面开工,申江南路站车站已封顶,东靖路站车站土建施工。预计2026年12月一期开通运营 。该线路连接国际旅游度假区至高行,将带动沿线旅游、商业等产业发展。
10. 21号线一期东延伸:
全线共5座车站,目前已全面开工,其中金闻路站、施新路站已进入土方开挖阶段,预计2027年6月开通运营。东延伸段将进一步拓展21号线的服务范围。
11. 崇明线(22号线):
起自浦东金吉路站,经长兴岛至崇明岛陈家镇,设车站8座、大小盾构转换井4座、车辆段和停车场各一处。目前所有车站土建已全部开工,其中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5座(高宝路站、长兴岛站、申江路站、凌空北路站、东滩站)。南港越江超大盾构(长兴岛至浦东)区间已贯通,北港超大盾构(长兴岛至崇明岛)区间推进超过9成。长兴岛站至长兴北转换井区间、申江路站至高宝路站区间完成双线贯通,申江路站至金吉路站区间下行贯通,预计2027年开通 。崇明线将首次以全地下形式两次穿越长江,加强崇明与上海市区的联系,促进崇明的发展。
12. 23号线一期:
是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中新增的市区线路,串联了闵行开发区、紫竹高新区、吴泾转型地区、徐汇滨江地区等重要区域,途经闵行区和徐汇区两大行政区,线路全长约28.6公里,共设22座车站。目前土建21座车站已开工,首条区间(江川东路站-紫龙路站)实现双向贯通 。该线路对于加强闵行和徐汇区域间的联系,推动沿线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未来规划线路
1. 远期新增线路(2035年前):
规划新增22条新线,总里程冲刺1000公里 。这些线路将进一步加密上海的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嘉定、松江、青浦等郊区,形成“组合环线”,加强郊区与市区以及各郊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 23号线一期:
除了在建部分,后续工程持续推进,连接闵行开发区至徐家汇,设20站,墨江路站~澄江路站区间盾构推进。建成后将为闵行开发区和徐家汇之间提供更便捷的交通连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2. 市域铁路网络:
◦ 机场联络线:
连接虹桥至上海东站,设9站。2024年部分开通,该线路对于加强两大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提升上海交通枢纽的整体运营效率,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便旅客在两大枢纽之间快速换乘,加强长三角地区的交通一体化。
◦ 南汇支线:
连接浦东枢纽至下盐路站,服务临港新片区 。建成后将加强临港新片区与浦东枢纽的联系,为临港新片区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交通支持,促进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发展和人口导入。
3. 加密线网:
◦ 24号线:
作为规划中的放射线,将进一步完善上海的轨道交通放射线网络,加强城市边缘区域与市中心的联系,缓解现有线路的客流压力,带动沿线区域的开发和发展。
◦ 25号线:
其规划对于完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青浦华新镇常住人口超过21万,物流总部基地密集,且有大量居民工作于上海市区,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个人口超过20万但没有轨交覆盖的镇,25号线的规划研究有望服务华新镇人民出行的需要 。
◦ 26号线:
被称为“史上最长大环线”,《轨道交通中环线及沿线地区专项规划》进入上海市级预算单位采购意向一览表,预计2025年3月正式启动采购。上海目前唯一的内环线4号线基本与内环线重合,走向基本对应中央活动区CAZ,而26号线的出现将补齐加强中环各板块联系的轨交短板,串联7、15、11等11条线路 ,加强中环区域各板块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缓解交通拥堵。
图文来源:长三角交通一体化
本文为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